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1817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 4 课 在马克思墓 前的讲话 第 5 课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第 6 课 拿来主义 第 7 课 红楼梦 的情节波澜(节选) 第 8 课 米洛斯的维 纳斯2第 4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课话题纪念一、从课本中积累“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人们之所以纪念马克思,不仅是因为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更是因为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人格。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

2、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三、从历史中积累在“二战”中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韧,让他们再一次在地平线上高高站立。一、作者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

3、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 反杜林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二、背景回放一篇感情真挚的讲话马克思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德国,于 1883 年 3 月 14 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 月 17 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三、相关知识悼 词3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有两个基本

4、特征:其一是针对性,其二是抒情性,即情感性。悼词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繁芜(w) (2)浅尝辄止(zh)(3)卓有成效(zhu) (4)诬蔑(w)(mi)(5)驱逐(zh) (6

5、)诽谤(fi)(7)诅咒(z)(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空Error! (2)和Error!(3)豁Error! (4)给Error!(5)塞Error! (6)数Error!2语境辨析法(7)她吃完饭把嘴一抹(m)就走,根本想不到用抹(m)布把桌子擦干净。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2)繁芜丛杂:繁多而杂乱。4(3)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4)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6、5)不可估量:无法估计的。形容(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的巨大。(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7)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辨析正误他爱开玩笑,豁然开朗,但在困难面前却表现得坚忍不拔。老师都说他将来的前途不可估量。辨析:“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不可估量”一般指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大,这里是说前途远大,应用“无可限量” 。(二)易混辨析1肤浅 VS 浮浅填一填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仍然不为世界所认知,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关于突发性群体事

7、件的报道,不存在什么词语能用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避免片面、浮浅和失真,怎样才能准确、客观、公正地去反映问题。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浮浅:浅薄;肤浅。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辨一辨2.以致 VS 以至填一填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差距拉大,标准也不统一,平台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多从国外引进,以致电子商务应用上游在外、根基不稳。从最初简单的即时通讯,到如今的知识检索以至集中共建,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常是坏结果)。辨一辨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和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

8、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5明大意这篇悼词高度概括了革命导师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恩格斯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的真挚感情,激励人们为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理脉络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对应考点:分析写作意图参考答案: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交代具体时间,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记住的时刻。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2作

9、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 “去了” “与世长辞了”等)? 对应考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二、阅读课文第 37 段,回答问题。3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指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文意参考答案:“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

10、现” 。但这“远不是主要的” , “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 “主要的” “首先”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阅读课文第 89 段,回答问题。4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对应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参考答案:“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6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 。这

11、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5马克思逝世, “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对应考点:分析对照的作用参考答案: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与开头相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1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章首尾两段符合悼词的一般格式,第 2 段至第 7 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它从革命

12、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评述。综观全文各部分,各层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另外,文章善于运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这种内部联系,过渡非常自然,结构浑然一体。2运用衬托,形象鲜明本文中为了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予以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如文章在高度评价了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之后,又用“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来说明科学家和理论创造还不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特点和主要成就,以此来衬托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作出的贡献。写法指导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衬托手法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

13、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衬托(或烘托、映衬)。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渲染,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衬托的使用形式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衬托手法在具体用于写人文章时,一般又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 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可以用一人衬托另一人,或用一人衬托几人;也可以用7几人衬托一人,或用多人衬托一人。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等来衬托人物。使用衬托时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衬托手法,要

14、宾、主分明,作陪衬的事物或人物,与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要让读者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针对练笔请用一段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个人的恐怖的心情,注意抓住读者的感觉来写。答: 参考答案:阴森的夜晚,天上的乌云仿佛摄魂怪一样飘来飘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南瓜的气味。天上一群蝙蝠飞过,草从油绿绿的变成了灰色的,钟表冷漠地走动着,荒山野岭中那栋小房子冒了烟,另一栋房子的鬼火飘动着,风像鬼在唱歌,门突然“砰”的一声关上了。接着,倾盆大雨落下来,雷公咆哮着,台风刮来了,吹过窗户,鬼又开始尖叫、怒吼,前面那棵大树,仿佛在挥着手警告你鬼妖来临。海风阵阵吹来,鬼也开始咆哮。咔嚓一下闪电击中一

15、棵树,倒了。那边不稳的树被连根拔起,警笛划破夜空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 1814 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联结在一起了。81843 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

16、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1848 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

17、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

18、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辟中国书籍出版社)佳作赏析 这篇演讲词追述了燕妮马克思与她的丈夫始终站在

19、一起,为欧洲工人阶级运动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对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9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时间:40 分钟 分值:50 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5 分)1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B只要 就 而况 甚至 而且C只要 就 但是 特别 况且D即使 也 而况 特别 况且解析:选 A 前两

20、处应组成假设句,而不是条件,故用“即使也” ;第三处是转折的意思,而不是递进,故只能用“但是” ,而不能用“而况” ,而“在数学领域”则是表现“更突出”之意,故用“甚至” ,最后“任何一个领域”则表进一层,故用“而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说:“以前我内心很困惑很不解的,昨天听完了总书记五点讲话之后豁然开朗。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

21、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A BC D解析: 选 A 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符合语境。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符合语境。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属褒贬误用,不合语境。洗耳恭听:10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倾听,态度

22、谦卑。符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使用对象不当,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说话方式不当往往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误解、隔阂,使得人与人失去了真诚的交流,陷入孤独的人生困境之中。B这几个年轻人选准目标,经过反复试验,潜心攻关克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结肠病的新药,引起了厂家的关注。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当代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魅力与民族精神,则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D本次展览分“东方瓷

23、国” “海上通衢” “瓷艺远播”等三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中外陶瓷文化互相影响和广泛交流的历史。解析:选 A B 项,成分残缺, “具有”所搭配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应在“结肠病”后加上“功效” 。C 项,不合逻辑, “能否”应对应两面,可删去“能否” 。D 项,句式杂糅,“分三部分组成”糅合了两个句式,可删去“组成” ,或将“分”改为“由”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感谢生活!它的历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一个从容的自己。懵懂到从容,要跨越那布满荆棘的路, ,要跋涉那滔滔浊流的河。在无尽的磕磕碰碰之中,

24、感觉悲喜交加的心跳, ,见证阴晴圆缺的变幻。当举起那带有红晕的幸福酒杯时,才明白,痛苦是幸福的促销商, ,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痛苦与伤害,使暗淡的灵魂有了升华!答: 参考答案:要攀登那崎岖不羁的崖 体察炎凉冷暖的失态 伤害是坚强的陪练员5请同学们仿照例句(画线部分)予以表述。 (5 分)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_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马克思的美丽,在于 , 11;马克思的美丽,在于 , ; 马克思的美丽注定要跨越遥远的时空!参考答案:他的意志精神 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人格魅力 他一生里几乎无一个私敌6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

25、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曼德拉的悼词,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悼词。要求:概括评价符合人物特点,语言有感染力,字数 60 字左右。(5 分)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公义,也唤醒了世界数十亿人;他把囚犯解救出来,也把关囚犯的人解救出来;他控制了愤怒,让人们获得和解,重寻人的尊严。他说:“我是我自己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掌舵者。 ”没有这样的激励,我无法设想我生命的走向会如何。我们无法再见到曼德拉了,但我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你可以使他的人生变成你的。他不再属于我们,他属于一个时代。奥巴马备选人物:蔡元培

26、 巴金 海明威 马丁路德金人物: 悼词: 参考答案:(示例)巴金 他是一位感动中国的伟大作家,在他 101 岁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 1 300 万字的作品。一位文学巨匠,一位良心作家,一位精神的拓荒者和领路人。二、阅读理解专练(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马克思之墓南 帆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

27、道他的生平事迹,12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

28、?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 。英国的 BBC 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

29、影响 20 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 8 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

30、。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有删改)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包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13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

31、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D本文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自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E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解析:A 项, “鲜明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错。C 项“欲扬先抑”错。E 项“从中得到安慰” “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错。答案:答 D 得 3 分,答 B 得 2 分,答 E 得 1 分;答 A、C 不得分。8第段中作者说“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 ,结合文意,谈谈应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叹” 。 (6 分)答: 参考答案:马克思终生

32、为平民奋斗,死后却被众多平民冷落,人们的势利之心并没有因为马克思的呐喊而有所改变,这里的感叹中饱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9第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6 分)答: 14参考答案: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变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在马克思身后,人们的势利之心也无任何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所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10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请简要分析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8 分)答: 参考答案: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意味深长地印证了马克思“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名言。交代马克思后代的传闻,也表现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的“无限感慨”之情。(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