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央集权.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17281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朝中央集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元朝中央集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朝中央集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朝中央集权.ppt(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好了歌好了歌好了歌皇帝的烦恼皇帝的烦恼忠忠 奸奸 难难 辨辨腐腐 败败 难难 治治官官 吏吏 难难 选选地地 方方 难难 管管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地方制度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

2、河。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两对矛盾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皇权相权相权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课标要求】列举从【课标要求】列举从汉汉至至元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的演变历史演变历史,说明,说明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的特点特点。一、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发展 (皇帝的烦恼之(皇帝的烦恼之地方制度地方制度)三、选官三、选官、用官、用官制度制度的变化的变化 (皇帝的烦恼之(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二、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 (皇帝的烦恼之(皇帝的烦恼之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

3、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矛盾)矛盾)1、汉朝:、汉朝:趋势趋势加强 (1 1)汉高祖)汉高祖: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 (2 2)汉景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 (3 3)汉武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央集权得到加强2 2、唐朝、唐朝:趋势趋势削弱削弱安史之乱藩镇藩镇割据割据拥兵自重拥兵自重集权削弱集权削弱唐玄宗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长官叫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方割据势力 节度使安禄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兵反唐,唐由盛而衰盛而衰 持续百多年,持续百多年,严

4、重削弱了中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国的祸根2 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岭岭南南五五府府经经略略剑剑南南节节度度使使陇陇右右节节度度使使平平卢卢节节度度使使范范阳阳节节度度使使河河东东节节度度使使朔朔方方节节度度使使河河西西节节度度使使北北庭庭节节度度使使安安西西节节度度使使广广东东四四川川青青海海辽辽宁宁北北京京山山西西宁宁夏夏甘甘肃肃新新疆疆新新疆疆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宋太祖陵墓永昌陵永昌陵石刻宋太祖像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点检,武艺高强,创太

5、祖长拳。后发动陈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年,终年终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烛影斧声”的传说,传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3、北宋:、北宋:趋势趋势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1 1)措施:)措施:1 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 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设通判通判负责负责监督监督;3 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财政:由中央

6、掌控地方赋税开支。(利)(利)改变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 2)评价:)评价:(弊)(弊)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三冗”局面局面,为北宋埋下了,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积贫积弱的祸根。4 4 4 4、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蒙古帝国图蒙古帝国图元与北宋元与北宋元与北宋元与北宋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4、元朝、元朝:趋势趋势完善并发展完善并发展(1 1)措施)措施:(2 2)评价:)评价:设设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省下分设省下分设路

7、、府、州、县路、府、州、县设宣慰司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统一。一。它的创立是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 (皇帝的烦恼之君权与相权)(皇帝的烦恼之君权与相权)请阅读第请阅读第1 14 4页的第一目,概括页的第一目,概括汉、魏晋汉、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宋、元隋唐、宋、元、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了怎样的变化?(一)(一)汉朝汉朝:“中朝中朝”和和“外朝外朝”(内外朝制度)(内外朝制度)皇皇 帝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有事上报有事上报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二)(二)隋唐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负责负责 执行执行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1 1 1 1、集体宰相制、集体宰相制、集体宰相制、集体宰相制2 2

9、2 2、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分工明确、相互合作3 3 3 3、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4 4 4 4、相互牵制、相互牵制、相互牵制、相互牵制5 5 5 5、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探究:探究: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都实行分权;都实行分权;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都有积极作用。都有积极作用。那它们的

10、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不同。不同。中国是加强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代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产物。的产物。(三)(三)北宋北宋的地方分权的地方分权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皇皇 帝帝(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 枢密使枢密使 三司使三司使(行政权)(行政权)(军权)(军权)(财权)(财权)(总揽大权)(总揽大权)结果: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结果: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相当于副宰相)(相当于副宰相)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11、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四)四)元朝元朝的中枢权力体系:的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一省制 判断下列图个属于哪个朝代的?是什么制度?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1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 A、

12、削藩、削藩 B B、郡国制、郡国制 C C、推恩令、推恩令 D D、分封制、分封制 2 2、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 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 A、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礼部礼部 B B、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礼部礼部 C C、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礼部礼部 D D、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礼部礼部 CB3.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

13、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 务运行的程式中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观点认为皇帝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观点认为皇帝并 不完全个人专断,而是在三省体制下的专制,在一定程度对皇不完全个人专断,而是在三省体制下的专制,在一定程度对皇 帝决策有限制作用,故

14、观点为帝决策有限制作用,故观点为C。答案:答案:C 4 4、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确立于唐太宗时期B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C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D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特点和趋势:中特点和趋势:中央机构不断完善,央机构不断完善,通过通过分割或分散分割或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相权来加强皇权,专制皇权不断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化。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

15、可看到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看到中央官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时时 期期名称名称 标标 准准汉汉 朝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隋唐宋元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品品 行行门门 第第才才 学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趋趋于于公公开开公公正正公公平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v从重视从重视出身出身重视重视才学才学;v从从地方的举荐地方的举荐中央统一考试中央统一考试v趋向:标准越来越科学、趋向:标准越来越科学、v 客观客观,公正、公开公正、公开探究:从标准的改变

16、你看出什么变探究:从标准的改变你看出什么变化的趋向?化的趋向?评价科举制评价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打破破特权垄断、特权垄断、扩大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官吏人才来源、提高提高官员文化官员文化素质。素质。科举取仕,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从世家大族的手里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大大加强了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央集权。(科举制度体现出的科举制度体现出的公开公开考试、考试、公平公平竞争、择竞争、择优录取优录取等原则等原则)为历朝沿用,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影响深远。促进了教育事业的

17、发展,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积极积极:消极消极:严重严重禁锢禁锢了人们的了人们的思想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阻碍科技科技的的发展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材材料料一一 汉汉初初的的任任官官和和军军功功、任任子子、赀赀选选等等紧紧密密相相关关。任任子子制制是是享享二二千千石石(郡郡太太守守等等)以以上上官官员员,任任满满三三年年,可可以以保保举举其其子子弟弟中中的的一一人人做做官官的的制制度度。赀赀选选制制是是凭凭资资产产资资格格做做官官的

18、的制制度度。汉汉高高祖祖十十一一年年二二月月诏诏是是察察举举制制的的先先声声,以以后后逐逐渐渐成成形形、发发展展,察察举举的的科科目目渐渐多多,至至汉汉武武帝帝时时经经董董仲仲舒舒建建议议,察察举举开开始始制制度度化化,察察举举的的科科目目以以孝孝廉廉、秀秀才才为为主主。由由州州、郡郡长长官官推推荐荐孝孝廉廉、秀秀才才的的人人选选,而而州州郡郡的的察察举举又又是是基基于于县县、乡乡、里里的的推推荐荐,即即人人们们所所说说的的“乡乡举举里里选选”。东东汉汉以以后后,察察举举的的对对象象还还要要经经过过考考试试,并并有有年年龄龄限限制制。这这种种自自下下而而上上,以以举举荐荐为为主主、考考试试为为

19、辅辅的的选选官官制制度度,与与世世卿卿世世禄禄、任任子子与与赀赀选选相相比比,是是历历史史的的进进步。步。(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答案: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v材料二材料二 今今立中立,定九品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

20、下逐强弱,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v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唐)房玄龄等晋书卷

21、四五刘毅传(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答案: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答案: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v材料三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v 孙中山孙中山答案: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答案:孙中山先生认为科

22、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3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四: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材料四: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

23、也。”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有利于打破特权打破特权垄断、垄断、扩大扩大官吏人才来源、官吏人才来源、提高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大族手里集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为历朝为历朝沿用沿用,影响深远。,影响深远。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

24、素。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积极:积极:消极消极:(4)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四、监察与谏议(皇帝的烦恼之监察制度)四、监察与谏议(皇帝的烦恼之监察制度)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结论:为了

25、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1 1、监察官员或机构、监察官员或机构朝代朝代 监察官员或机构监察官员或机构职能职能秦朝秦朝汉朝汉朝明清明清 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监察百官御史府御史府中央:御使大夫中央:御使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监察和弹劾百官地方:刺史地方:刺史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地方专职

26、监察官员 监督郡国长官监督郡国长官“科道科道”督察院督察院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六科给六科给事中事中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监督六部业务监督六部业务按察使司按察使司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监督、弹劾监督、弹劾监督:就是指监察督促各级官吏。监督:就是指监察督促各级官吏。弹劾:就是检举被认为有过失的弹劾:就是检举被认为有过失的 官吏的失误乃至罪状。官吏的失误乃至罪状。对官员的权威提出异议对官员的权威提出异议(补充补充)2)2、谏议机构、谏议机构朝代朝代 机构机构职能职能隋唐隋唐宋朝宋朝门下省门下省谏院谏院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谏议和封驳,可以对

27、宰相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独立的谏官机构独立的谏官机构监督皇权是否能做出正确的监督皇权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谏谏”字的独特含义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议。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制度进行综合评价。材料一:材料一: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谏”的贤明君主。他说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

28、失。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17年里,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

29、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清朝的和珅清朝的和珅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等等,层出不穷。等等,层出不穷。等等,层出不穷。消极:消极: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导致这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低效现象。(导致这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专制制度和人治社会。)专制制度和人治社会。)积极:积

30、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切入: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科举问题切入: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因为它们使得古代政制在中枢行政体因为它们使得古代政制在中枢行政体系、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上构成了一系、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了一些突出特个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了一

31、些突出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8423欢迎您来到自选超市选题(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浙江杭州萧山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弊端()A 世袭制世袭制 B 军功爵制军功爵制 C 察举制察举制 D 科举制科举制(2011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唐太宗时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

32、水利工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考虑)是()A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工部工部 B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C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工部工部 D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中书省中书省工部工部(2011山西四校高三二联山西四校高三二联)宋濂在元史宋濂在元史百百官志中说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在外者,则有者,则有行省行省其牧民者,则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路,曰府,曰州,曰县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这充分说明()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人且掌握实权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州、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