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6916557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7)--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7)--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7)--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7)--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9卷 第12期2010年12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ol.29,No.12Dec.,2010收稿日期:2009-12;修订日期:201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35027,40871065)。作者简介:潘峰华(1982-),男,江苏金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产业和区域发展等。E-mai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8/press.html英文全称为World Development Report:Reshaping Ec

2、onomic Geography该专题名称为Economic Geography-What next?Responses to Krugmans Nobel 2008英文全称为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Now Middle-Aged,全文见http:/www.princeton.edu/pkrugman/aag.pdf1518-1524页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摘 要: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

3、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

4、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关 键 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美国地理学年会1 引言由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分析”,克鲁格曼于2008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也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关注

5、的焦点。Fujita和Thisse在2008年撰文再次对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卓越贡献给予了肯定1。甚至2009年的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也以“重塑经济地理”为题而展开。如果说克鲁格曼于1991年出版的 地理与贸易 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2,那么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意味着新经济地理学被主流经济学界承认(尽管克鲁格曼获奖不仅是因为其在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贡献)。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在地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2009年美国地理学年(AAG)年会,特别设立了对克鲁格曼获奖的专题讨论会,邀请了Scott、Storper和Gertler等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探讨克鲁格曼获奖对

6、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学者们讨论激烈甚至针锋相对,现场反响热烈,可见这个话题的确引起了很多地理学家的兴趣。在2010年于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地理学会(AAG)年会上,克鲁格曼又受邀作了一场题为“步入中年的新经济地理学”的专题报告,偌大的会场座无虚席;著名经济地理学家Storper被邀请做报告的点评人。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既有Storper等坚定的支持者,也有Scott这样的否定者。虽然经济地理学家们对克鲁格曼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并不一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新经济地理学诞29卷12期潘峰华 等: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生只有20年,却已成为一个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方向,并且引起了经济

7、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撰文评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不足,比较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异同,并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意义3-12。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向地理学者做了一次全面的回应,本文以此为契机,再次探讨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启示及两者融合的前景。文章第二部分介绍并简要评述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的主题报告;第三部分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看法;在文章的结论部分,讨论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启示以及两者的融合交叉前景。2 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的报告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开拓性研究,成功地吸引并激发起

8、主流经济学家对空间和地理的关注。而他本人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其理论也一直受到传统经济地理学者的质疑和挑战。因此,克鲁格曼和地理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备受期待,而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的召开正为这一对话创造了机会。正如专题报告的题目所言,克鲁格曼指出,1991 年出版的 Geography and Trade 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至今已有20年,因此新经济地理学已“步入中年”了。克鲁格曼在这次报告中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历程及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差异。之后Storper也做了很精彩的点评。克鲁格曼的报告主要涉及5个方面13。(1)强调主流经济学

9、家长期忽视经济研究中的空间视角。他指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流经济学仍然没有意识到经济体并不是没有空间意义的点,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发生变化,现在主流经济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空间视角。如很多主流经济学期刊出现越来越多关注空间和地理问题的文章;2006年,美联储专门组织召开了有关新经济地理学的学术会议;2009年世界银行的报告也以“重塑经济地理”为标题。同时,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克鲁格曼希望新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提供一些政策依据,如欧盟就非常关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希望该理论能够为其政策和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克鲁格曼希望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逐步从国家尺度转向城市和区域尺度。(2

10、)坦承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存在的缺陷。克鲁格曼一直很清楚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一些批评。正统经济地理学家批评新经济地理学并不“新”,而且由于其研究过度依靠抽象的数学模型,从而降低了经济地理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另有一些学者批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问题有点不合时宜,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阐述的重要因素和过程更符合一个世纪之前的情形,但是对当代的经济过程的解释力非常有限。克鲁格曼承认自己在研究之初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现代发达国家经济对有形因素(如交通成本)的强调日益减少,但是却更加重视无形因素,如信息溢出等。不过,克鲁格曼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时却非常有效。(3)阐述经济学和地理学

11、方法论的差异以及回应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批评。克鲁格曼指出,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济学和地理学在方法论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克鲁格曼对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分野很清楚。经济地理学不仅拒绝理性人假设和一般均衡,还拒绝数理建模甚至定量方法的使用。地理学的综合性思维和经济学抽象模型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经济学数理模型的建立需要简化和抽象,也就失去了丰富性和全面性。克鲁格曼认为地理学要想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需要在方法论上跟经济学接近一些。他承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盲点,但是却很有威力和深度,认为经济学应该在不牺牲自身优点的前提下学习地理学。克鲁格曼以存在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而没有地理顾问委员

12、会,以及世界银行雇佣大量经济学家而非地理学家来论证经济学的影响力远大于地理学。克鲁格曼认为,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是有能力回答“如果怎么样”的问题,即:如果某个变量发生变化,将会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总是强调每个案例的独特性以及特殊历史,那么将注定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克鲁格曼还认为,所有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寻找支配世界的规律,而通往这个目标的理所当然的途径是建立模型,从而能够进行思想实验。克鲁格曼承认,现有的一般模型往往是不成熟的,在建立抽象模型之前要尽可能的积累有关的详细信息。克鲁格曼承认经济学家1519地理科学进展29卷12期很少引用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他认为这个是由于两个学科没有很多重叠

13、的地方,经济学家往往很难在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文章中找到“如果怎么样”的答案。他也承认,经济学家很少阅读其他学科学者的研究,这是需要改进的。克鲁格曼很清楚正统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兴起的不满情绪,并且认为这是可预见的。但是,他觉得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反应超出了他的预期。对于来自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批评,克鲁格曼直接表示无意辩论其对错。但是,克鲁格曼强调,他本人提出新经济地理学是为了吸引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而主流经济学家在很早之前就决定把使用抽象模型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他认为肇始于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的出版)。(4)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模型。克鲁格曼在报告中指出,新经济地理

14、学模型有4个主要特点:完全的微观基础,模型结果是推导而来(克鲁格曼称之为“没有催人入眠的属性”),假设和结果之间存在差距,以及模型的结果可能出现多种情形。此外,模型还必须是易于处理的。克鲁格曼也承认,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假设是极度不现实的(aggressively unrealistic)。尽管如此,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作为建立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标准方法,垄断竞争模型在新经济地理学一样发挥了巨大作用。规模经济、交通成本和市场规模三者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结果。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19世纪真实世界中核心边缘模式的产生,特

15、别是美国制造业带和欧洲“热香蕉地带”的兴起。克鲁格曼承认,目前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扩展的模型只能考虑马歇尔集聚经济的三个要素(产业的特殊投入品,共享劳动力市场以及信息溢出)中的前两个,而如何在模型中引入信息溢出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5)讨论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新经济地理学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结合前景。克鲁格曼在报告的最后把焦点转移到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地理现象和发达国家在1900年左右的情况非常像,并且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期很契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出现了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人口大量从中西部迁移到东部(不过,克鲁格曼也认识到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

16、事实上,这个情况并不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假设前提)。中国有大量的产业区(industrial localizations),也即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和美国历史上出现的情形是一致的。克鲁格曼认识到中国产业区大量出口世界市场,这是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假设不一致。克鲁格曼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必须要和旧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相结合才能对这个现象进行更好的理论解释14。克鲁格曼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全球化程度加深,南北贸易迅速发展,当代的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又变成了比较优势。事实上,克鲁格曼在此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潜在方向。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

17、上的专题报告全面地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有理由相信,这次克鲁格曼的报告将开启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交流的新纪元,两个学科的互补和交融将会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3 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本质是研究生产、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论,Krugman和Fujita都将古典区位理论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源头。生产区位理论的系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杜能在 孤立国 中提出的农业区位论。相比起传统的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4个基本特征:该理

18、论使用的一般均衡建模使其区别于传统的区位理论和经济地理学。使用了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并使得市场结构拥有非完全竞争的特点。交通成本的存在使得区位的重要性得以显示。生产要素和消费者在不同区位之间的可移动性是集聚产生的前提15-17。克鲁格曼表示,在其与Fujita和Venable合著的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 中使用了只有经济学家才可能喜欢的成分,即Dixit-Stiglitz、冰山运输、动态演化和数值模拟16。新经济地理学的创立固然是重大的理论突破,但是它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分别从各自的视角指出其问题所在。152029卷12期潘峰华 等: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

19、3.1来自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观点新经济地理学诞生之后,一直受到传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批判,其中以 Martin 和 Scott 为代表。Martin从传统经济地理学者的角度,指出新经济地理学的不足。Martin和Sunley将新经济地理学称为地理经济学,认为地理经济学和主流的经济地理学是不同种类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及其分析和写作的习惯都是完全不同的。尽管地理经济学从现实世界出发,并试图通过建模的方式抓住世界的本质,为了建模的方便,地理经济学尽可能的简化模型设定,其对模型的偏好与区位论非常相似。但是,大多数的经济地理学者早已经放弃了对正式模型及其分析的研究方式,转向更为叙述性、推论性的研究方式,采用政

20、治经济学的视角,因此更为“现实”。现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结合了含义广泛的概念(如“弹性专精”和“后福特主义”)和形象的空间模式化(如“产业空间”或者“产业区”)3。因此,Martin认为,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所用的方法是属于区域科学的传统,是对传统区位理论和模型的革新,而地理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或“产业地理学”已经离开了这个传统3。Martin的看法在经济地理学界具有代表性,对克鲁格曼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宣称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有着一定的敌对情绪,因此希望从本质上将新经济地理学与一般的经济地理学流派加以区分。不过,Martin对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也并不是一味的排斥,Martin建议克鲁格曼的“

21、地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主流要互相交流,从而吸收彼此的优点3。但是,这种交流面临严重的障碍。主流经济地理学领域对数学和模型的放弃,使得大部分经济地理者没有足够的数学技能去采用“地理经济学”的方法。对于主流的经济地理学者而言,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模型中一个重要缺陷是,其模型只能表现“金钱外部性”(peculiarexternality),从而忽略了在经济地理学中被越来越重视的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对于集聚的影响。Martin在1999年的另一篇评述中,把主流经济地理学称为“正统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 Proper),从而与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加以区分。并认为

22、“新地理经济学”存在身份认定上的错误:它既不是那么新,而且大体上说并不是地理学4。在这篇评述中,Martin首先从数学模型的使用角度批判新地理经济学,由于模型的过分简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直接忽略了可能影响区域发展的社会、制度、文化和政治因素,而这些都是理解空间经济的非常关键的因素4。Martin认可新经济地理学对路径依赖和历史因素的重视,但是Martin同时指出,由于对数学模型的过分依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和历史因素都是一个黑盒子,无法知晓其中的具体内容。新经济地理学忽视了对“真实的地方”(real places)的重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和地方都成为点状或者线状经济体。而正统经济

23、地理学者则强调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区域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影响4。Scott也主要从模型假设上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模型和后来的扩展模型进行批评,模型假设的简化忽视了现实经济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例如劳动分工、社会网络、创新和信息溢出等9。克鲁格曼认为现代经济地理学丢失了5个重要传统,分别是德国的区位理论、社会物理(重力和引力模型)、循环累积、土地利用和地租模型及本地外部经济。并认为这种传统丢失主要是因为缺少合适数学工具,而非地理学家主动拒绝模型16。但是Martin指出,克鲁格曼对经济地理学的看法完全错了,经济地理学发生的这些变化是有坚实的哲学和认识论基础的,和逻辑实证主义在地理学中

24、逐渐被边缘化有关。区位理论和区域科学在地理学中被抛弃主要是由于数学模型极大限制了对现实理解,而地理学家们对现实经济景观更为感兴趣4。所以,Martin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和正统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差异在于对理论和理论化的模式方面的观点的不同,他还批评新经济地理学很少能够提供政策启示4。对于正统经济地理学者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敌视态度,克鲁格曼认为部分原因是他本人对过去发表的大量的经济地理学研究缺乏关注(主要体现在“引用”上)16;但是 Fujita 认为不仅是这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背后的情感性因素,如果一开始命名为“新地理经济学”或者“新空间经济学”,则不会引起正统经济地理学者那么大的敌视16。Mar

25、tin和Scott的评述,代表着一些正统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主流观点,这其中甚至包含了一些敌视情绪。不过,并不是所有经济地理学者都持有这种态度。例如在2009年美国地理学年会(AAG)的专题讨论会上,可以看到经济地理学家们对克鲁格曼的理论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异。3.2经济学家的视角相对与经济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评述要平和一些,并且更多从模型细节方面进行分析。Neary从4个方面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模1521地理科学进展29卷12期型的缺陷,分别是规模收益递增、企业战略、交通成本和空间18。首先,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推导过程中,不同工业产品之间的替代系数本来含义是体现消费者的偏好弹

26、性,规模收益递增由生产产品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决定。但是模型推导的结果却发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程度更多是由不同工业产品的替代系数决定,而非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而决定,这带来了模型结果解释的困难。其次,模型忽略了企业的战略选择,除了企业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意外,其他有关企业的战略设定都是没有的,特别是关于企业在两个地区可以自由的进入,使得企业的区位选择没有任何余地。因此,由于企业不存在沉没成本,企业、产业乃至城市都可以自由移动。企业在区域发展的锁定效应仅来源于金钱外部性,而不是技术外部性或者其他公共投入。此外,企业也没有任何外包或者兼并等方式可供选择。这些都导致模型与现实之间的相差太大,因此无法

27、提供有意义的政策启示。再次,交通成本在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设定是根据Samuelson的冰山运输假设,而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运输业也是典型的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而这与模型中工业产品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假定形成对比。其次,模型设定农业产品的运输成本为零,这个与现实反而恰恰相反。最后,尽管新经济地理学一直以在经济学模型中引入地理和空间要素而自豪,但是在其模型中,所有的空间都是一维的,要么线状,要么环状。其次,地理空间本身具有层次性,城市、区域和国家是有差异的,但是模型推导中对这些并没有做出区分,这也影响了模型的说服力。现实中有大量的反例说明该模型的不成立,如硅谷IT产业的集聚,并不是由于人口移动带

28、来对电子硬件和软件产品的需求而造成。Combes等也指出了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核心边缘模型的不足:模型的设定只是解释2个地区、2个产业的情形;忽视了企业的战略选择;模型不能获得直接的结果;模型的参数,例如对替代系数有不同的解释,使得分析结果比较模糊;忽视其他的集聚经济(如知识溢出)和集聚不经济因素(拥堵成本);对农业部门的设定限制太多,使得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贸易平衡19。Neary指出,由于经济学家对方法论争论早已不关心,因此,正统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不会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既然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那么只会有更多的经济学家将加入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中18。2008年克鲁格

29、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意味着新经济地理学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也印证了Neary的预言。4 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启示及两者的融合自从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地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即使其内涵完全不同于正统经济地理),也唤起了经济学家对空间和地理的思考和重视,促进了传统经济地理学者自身的思考,从而为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对话和交流创造了条件。2010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克鲁格曼被授予荣誉地理学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学界对克鲁格曼及新经济地理学的接受和认可。不过,事情的进展可能并不像克鲁格曼所说的那么乐观。尽管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上的报告中强调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地理和空

30、间视角,并以2009年世界银行的报告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但是Storper在随后的点评中指出,世行报告最后的政策建议部分的结论是经济发展政策应该是“地理中性的”,而这个结论显然没法说服经济地理学者。可见,经济地理学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而促使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更多学科的学者关注和真正理解空间和地理对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意义。地理学家只有充分的理解经济学和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将自身的理念传达给经济学研究者。无论是理论研究前沿还是政策研究,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都有巨大的融合潜力。4.1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前沿对经济地理学启示由于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

31、致的。因此,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要了解和关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从而促进彼此的合作和研究的深入开展。Fujita和Mori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5个前沿17。首先,新经济地理学较早的理论中垄断竞争模型对需求边际替代弹性以及交通成本的设定不符合实际,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模型。第二,新经济地理学早期设定工人都是同质的,现有的研究开始放松这个假设,152229卷12期潘峰华 等: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工人的偏好以及技能差异被引入到模型中,从而使得模型设定更为合理。第三,现在理论发展逐步改变过去空间同质的假设,开始将比较优势和集聚经济相结合,其目标也是使得模型更为符合现实。第四,改变过

32、去理论设定企业都位于一个区位生产,从而在模型设定中出现多厂企业以及企业空间的分离。第五,第一代经济地理学模型中,一旦实现均衡,则不会再有改变,除非外生参数发生改变。现在研究开始探索动态的设定,将技术外部性引入模型,从而将集聚和内生增长联系起来。最后,新经济地理学过去的模型设定没有考虑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偏好差异(即消费比例是相同的),这就对经济增长的应用造成限制,于是一些理论研究开始设定存在偏好差异,这对产业集聚将产生影响。新经济地理学也在努力要强化知识在空间中创造和转移中的联系,突破现有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忽略知识外部性和信息溢出的现状16,17。Fujita认为,知识经济时代对新经济地理学发展

33、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知识溢出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的重要性空前重要20。可见,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试图完善模型,使得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4.2新经济地理学政策研究对经济地理学的启示按照克鲁格曼的观点,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体应该成为政府政策干预的对象,因为市场力量的结果本身并不代表是正

34、确的。模型表明,政府微小的政策干预可能产生强大和持久的影响。而且循环累积效应的存在将最终产生赢家和输家,而政府政策应该努力使得本地区或者本国成为赢家。克鲁格曼认为简单的模型本身难以提供和评估具体的政策,而且担心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被利益集团滥用到导致不合理的政策干预16。由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设定远离现实,理论推导过程极为抽象,其结果本身与政策的关系非常有限。即使有的话,也并非总是积极的一面。例如,核心边缘模型的潜在政策启示是集聚对于集聚的发生地显然是好的,但是对于边缘地区,则意味着人口和财富的流失。相比于美国,新经济地理学的政策启示在欧洲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中,都可以得到贸

35、易成本下降将导致区域差异上升的结论。这也是新经理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受到欧洲学者特别关注的原因。学者们考虑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意味着贸易成本的下降,那么这有可能会导致核心边缘模式的形成,即一体化带来区域差异的增大的潜在可能性19。随着欧盟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边缘地区是否会进一步的“去工业化”?尽管这个担心到目前为止尚未变成现实,但是欧洲一体化的推进确实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政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地,尽管其理论到目前为止还不足以提供非常有效的政策依据。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

36、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从而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1Fujita M,Thisse J.New Economic Geography:An ap-praisal on the occasion of Paul Krugmans 2008 Nobel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Economics,2008,39(2):109-119.2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

37、.Leuven:Leuven Uni-versity Press,1991.3Martin R,Sunley P.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A critical assessment.Economic Geography,1996,72(3):259-289.4Martin R.Critical survey.The new geographical turn ineconomics: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C

38、ambridge Journalof Economics,1999,23(1):65-91.5李小建,李庆春.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地理科学进展,1999,18(2):97-102.6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地理学报,2002,57(4):497-504.7 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地理科学,2002,22(2):129-135.8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地理科学进展,2003,22(1):94-97.9Scott A.A perspective on Ec

39、onomic Geography.Journal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5):479-499.10 滕丽,王铮.新经济地理学述评.地域研究与开发,1523地理科学进展29卷12期2004,23(7):6-12.11 宋德勇,胡宝珠.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模型评析.经济地理,2005,25(4):445-448.12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等.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地理学报,2010,65(2):131-138.13 Krugman 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now mid-dle-aged.Prepared for p

40、resentation to the Association ofAmericanGeographers,2010-4-162010-5-10.http:/www.princeton.edu/pkrugman/aag.pdf.14 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in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world,2009-112010-5-10.http:/www.princeton.edu/pkrugman/deardorff.pdf.15 Krugman P.What 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41、?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8,14(2):7-17.16 Fujita M,Krugman,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4,83(1):139-164.17 Fujita M,Mori T.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5,84(3):377-405.18 Neary J.Of Hype an

42、d Hyperbolas:Introducing the New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39(2):536-561.19 Combes P,Mayer T,Thisse J.Economic Geography:The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2008.20 Fujita M.Toward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in thebrain power society

43、.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7,37(4):482-290.The Dialogues between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EconomicGeography:Past and the FuturePAN Fenghua,HE Canfei(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Abstract: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has beco

44、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a after Krugma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2008.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AG in 2009,a special session was organized to discus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Krugman s noble prize oneconomic geography.In the discussion,some economic geographers favored Krugman s theory,and some

45、 opposed it.In the nextyear s AAG conference,Krugman was invited to give a speech in front of geograph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bou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which was a very good opportunity for Krugman to response to the critics from geographers.In his speech,Krug-man emphasized that the new

46、 economic geography was developed at the time when the main stream economics had neglected thespatial dimension of economy for a long time.And his efforts were aimed to bring the geographical dimension into the main streameconomics and it seemed that he had succeeded.Krugman acknowledged the shortco

47、ming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in his speech.Krugman explain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conom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in terms of methodology.He alsoreviewed the core-periphery model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and he admitted that it was still a big challenge to takethe inform

48、ation spillover effect into account when modeling.In the final parts of his speech,Krugman pointed out that the econom-ic geography phenomenon in the 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especially China,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He suggested that the new

49、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should be incorporated wit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de theory,in order to explain the present glob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Krugman s speech was quitehelpful to eliminate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from geographers.The criticisms

50、on the new economicgeography from geographer and economists are compared in this article.Geographer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realistic as-sumptions of the modeling.Despite the weak point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eople are still working on the theory tomake it more realistic and pow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