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26页.doc

上传人:阿*** 文档编号:6914598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17.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2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2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0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126页.doc(1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15 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前 言1997 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惯例,至今已持续发布 49 次。报告力图通过核心数据反映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历程,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

2、重要参考。2022 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力以赴保通保畅、助企纾困、扩大内需、稳定预期,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网上零售对市场销售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信息服务消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的重要支柱。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忠实记录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持续跟进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深化研究领域。报告围绕互联网基础建设、网民规模、

3、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安全等五个方面,力求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展现,综合反映 2022 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在此,衷心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对报告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向在本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中给予支持的机构和广大网民致以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年 8 月前言 | 1目 录PART1核心数据1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一、互联网基础资源7(一)IP 地址7(二)域名9(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10(四)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11(五)光缆线路长度12二、互联网资源应用12(一)网站12(二)移动互联

4、网接入流量14(三)APP 数量及分类14三、互联网接入环境15(一)上网设备15(二)上网时长17(三)固定宽带接入情况17(四)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19目录 | 1目 录PART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2一、网民规模25(一)总体网民规模25(二)城乡网民规模26(三)非网民规模28二、网民属性结构30(一)性别结构30(二)年龄结构31PART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3一、互联网应用发展概述35二、基础应用类应用38(一)即时通信38(二)搜索引擎39(三)网络新闻40(四)在线办公422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 录PART4三、商务交易类应用43(一)网络支付43(二)网络

5、购物45(三)在线旅行预订47四、网络娱乐类应用49(一)网络视频49(二)网络直播52(三)网络游戏54五、公共服务类应用55(一)网约车55(二)在线医疗57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一、工业互联网总体规模63(一)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状况63(二)工业互联网政策发展状况64(三)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65目录 | 3目 录PART5二、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66(一)石化化工行业应用66(二)建材行业应用67(三)港口行业应用68(四)纺织行业应用68(五)家电行业应用69互联网安全状况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75(一)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75(二)网民遭遇各类网络诈骗问题的比例

6、75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76三、网络安全相关举报和受理77(一)接报网络安全事件数量77(二)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数量78附录一 从 25 年统计数据看中国互联网发展83一、概述834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 录二、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支撑数字空间大连接85(一)互联网扩展多维节点85(二)互联网连接多样终端86(三)互联网汇聚多元主体87(四)互联网打通公共资源88三、作为创新动能的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大融通90(一)互联网带动区域协同90(二)互联网催生应用生态91(三)互联网加速产业变迁92(四)互联网重构消费模式94四、作为关系媒介的互联网,激发数字

7、社会大交互96(一)互联网促进红利共享96(二)互联网激发就业活力97(三)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98(四)互联网催生文化圈层99附录二 调查方法102附录三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106附录四 调查支持单位113目录 | 55 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核心数据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51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1919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4.4%,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

8、4 个百分点。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10.47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1785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6%,与 2021 年 12 月基本持平。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 7.58 亿,占网民整体的 72.1%;农村网民规模达 2.93 亿,占网民整体的 27.9%;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6%;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 26.7%;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3.3%、32.6% 和 27.6%。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IPv6 地址数量为

9、63079 块 /32,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0.04%。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域名总数为 3380 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 1786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2.8%。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10.27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2042 万,占网民整体的 97.7%。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95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2017 万,占网民整体的 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62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2805 万,占网民整体的 91.

10、5%。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 9.04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81 万,占网民整体的 86.0%。核心数据 | 1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 7.88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1698 万,占网民整体的 75.0%。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7.16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1290 万,占网民整体的 68.1%。 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 3.00 亿,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196 万,占网民整体的 28.5%。2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

11、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 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ART1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56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互联网基础资源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9192 万个,IPv6 地址数量为 6

12、3079 块/32,IPv6 活跃用户数达 6.83 亿;我国域名总数为 33801 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 1786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2.8%;我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 1035 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 10.35 亿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 5791 万公里。表 1 2021.12-2022.6 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2021 年 12 月2022 年 6 月IPv4(个)392,486,656391,918,080IPv6(块 /32)63,05263,079IPv6 活跃用户数(亿)6.086.83域名(个)35,931,06333,805,195其中“.CN”域名(

13、个)20,410,13917,861,269移动电话基站(万个)9961,035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亿个)10.1810.35光缆线路长度(万公里)5,4885,791(一)IP 地址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IPv6 地址数量为 63079 块 /32,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0.04%。 CNNIC 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 23 个公共递归服务中,有 14 个递归服务提供 IPv6 地址,约占 60.87%,其中有 13 个解析服务正常。1 域名总数为取整数据。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7图 1 IPv6 地址数量 2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IPv6 活

14、跃用户数达 6.83 亿。图 2 IPv6 活跃用户数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9192 万个。2 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8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3 IPv4 地址数量 3(二)域名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域名总数为 3380 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 1786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52.8%;“.COM”域名数量为 1009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29.9%;“. 中国”域名数量为 19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0.6%;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数量为 459 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 13.6%。表

15、2 分类域名数 4数量(个)占域名总数比例.CN17,861,26952.8%.COM10,093,72929.9%.NET893,1982.6%3 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4 来源:通用顶级域名(gTLD)及新通用顶级域名(New gTLD)由国内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CN” “. 中国”域名数量为境内注册量。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9数量(个)占域名总数比例. 中国186,2920.6%.ORG55,9900.2%.INFO36,3130.1%.BIZ23,2960.1%New gTLD4,590,70513.6%其他64,4030.2%合计33,805,195100.0%表 3

16、 分类“.CN”域名数5数量(个)占“.CN”域名总数比例.CN13,262,80574.3%.COM.CN2,783,03515.6%.ADM.CN5665,9003.7%.NET.CN610,8203.4%.ORG.CN486,5802.7%.AC.CN30,3870.2%.GOV.CN14,9210.1%.EDU.CN6,6300.0%其他1910.0%合计17,861,269100.0%(三)移动电话基站数量5G 建设加快推进。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1035 万个,较2021 年 12 月净增 38.7 万个。其中,5G 基站总数达 185.4 万个,占移

17、动基站总数的17.9%,较 2021 年 12 月提高 3.6 个百分点,其中 1-6 月份新建 5G 基站 42.9 万个。5 . ADM . CN:虚拟二级域名,是对“.CN”下所有行政区域名(二级域名)的合称。10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4 移动电话基站数量(四)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和服务能力提升。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 10.35 亿个,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1685 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 9.85 亿个,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2517 万个,占比由 94.3%

18、 提升到 95.2%。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 PON 端口数达 1103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318 万个。图 5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1(五)光缆线路长度光缆线路总长度稳步增加。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5791 万公里,同比增长 8.2%,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303 万公里。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35.5% 和 1.9%。图 6 光缆线路总长度二、互联网资源应用(一)网站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站 6 数量为 398 万个。6 网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

19、境内的网站。12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7 网站数量 7截至 2022 年 6 月,“.CN”下网站数量为 222 万个。图 8 “.CN”下网站数量 87 网站数量不包含“.EDU.CN”下网站。8 “.CN”下网站数量不包含“.EDU.CN”下网站。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3(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2022 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 1241 亿GB,同比增长 20.2%。图 9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三)APP 数量及分类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 APP 数量为 232 万款。图 10 APP 数

20、量 99 APP 数量:为更精准反应移动应用市场动态,监测数据由“累计方法(即统计数据采用累计计算方法)”改为“在架方法(即统计数据仅针对在架应用计算,剔除下架应用)”。14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三、互联网接入环境(一)上网设备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3.3%、32.6%、26.7% 和 27.6%。图 11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 用户数快速扩大。截至 2022 年 6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16.68 亿户,较

21、 2021 年 12 月净增 2552 万户。其中,5G 移动电话用户 10 达 4.55 亿户,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1.01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7.3%,较 2021 年 12 月提高 5.7 个百分点。10 5G 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在通信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 5G 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5图 12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2022 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 1.36 亿部,同比下降 21.7%。其中,5G 手机出货量 1.09 亿部,同比下降 14.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 80.2%。图 13 5G 手机出货量及其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比例

22、16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上网时长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 11 为 29.5 个小时,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0 个小时。图 14 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三)固定宽带接入情况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稳步增加,千兆用户占比超一成。截至 2022 年 6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 5.63 亿户,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2705 万户。其中,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5.27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93.7%;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23、 6111 万户,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2656 万户,占总用户数的 10.9%。11 人均每周上网时长:指过去半年内,网民一周七天平均每天上网的小时数 7 天。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7图 15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图 16 100Mbps 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18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17 1000Mbps 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截至 2022 年 6 月,光纤接入(FTTH/O)用户规模达 5.34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 94.9%。图 18 光纤宽带用户规模及占比(四)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蜂窝物联网终

24、端用户在移动网络连接终端中占比近半。截至 2022 年 6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16.39 亿户,较 2021 年 12 月净增 2.40 亿户。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19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快速接近移动电话用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已达 49.6%。图 19 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20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一章互联网基础建设状况 | 215

25、50ThethStatistical Reporton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2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ART2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324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51 亿,较 2021 年 12 月新增网民 1919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4.4%,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4 个百分点。图 20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手

26、机网民规模为 10.47 亿,较 2021 年 12 月新增手机网民 1785 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6%。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5图 21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2022 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持续完善,推动我国网民规模稳步增长。一是 5G 建设和普及不断深化。上半年,我国 5G 网络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2 年 6 月,已经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185.4 万个,实现“县县通 5G、村村通宽带”。5G 应用工作成效显著,5G 和千兆光网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广落地,5G 应用案例数超过

27、 2 万个 12。二是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持续推进。截至 2022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完成对 452 家网站和 APP 的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和评测 13,不断贴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应用需求,帮助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成果,让智能生活有温度、无障碍。(二)城乡网民规模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 2.93 亿,占网民整体的 27.9%;城镇网民规模为 7.58 亿,占网民整体的 72.1%,较 2021 年 12 月增长 1039 万。12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2 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22 年 7 月 19 日。13 来源:同

28、上。26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2 网民城乡结构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82.9%,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6 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 58.8%,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2 个百分点。图 23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农村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一是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2021 年我国现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2022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到年底,5G 网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7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

29、行政村覆盖。截至 6 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较 2021 年 12 月提升 1.2 个百分点。二是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助力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深融合,2021 年全国全系统装备北斗导航设备作业面积超过 6000 万亩。全国累计创建 9 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 100 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征集发布 426 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和模式 14。2022 年 5 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我国发布了首个智能农机技术路线图,以无人农机为最终产品形态,提出灵巧整机架构、通用数字底盘等九大前

30、沿和关键技术。三是农村电商快速发展,打通城乡消费循环。2022 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和农产品网络零售分别增长 2.5% 和 11.2%15。农村电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三)非网民规模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 3.62 亿,较 2021 年 12 月减少 1966 万。从地区来看,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 41.2%,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 5.9 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 60 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 41.6%,较全国 60

31、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 22.5 个百分点 16。非网民群体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位列首位,占非网民的 27.9%;其次是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占非网民的 27.0%;买不到票、挂不上号的比例为24.0%;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各类新闻资讯的比例为 23.6%;无法现金支付的比例为 22.2%。14 来源:光明网, 年 4 月 29 日。15 来源:商务部, 年 7 月 14 日。16 全国农村人口比例、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根据国家统计

32、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推算。28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4 非网民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懂电脑 / 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60.7%;因为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28.0%;因为年龄太大 / 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9.8%;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 16.0%。图 25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第二章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29促进非网民上网的首要因素是方便与家人亲属沟通联系,占比为 26.7%;其次是方便获取专业信息,占比为 25.1%;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是促进非网民上网的第三大因素,占比为 24.9%。图 26 非网民上网促进因素二、网民属性结构(一)性别结构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 51.7:48.3,与整体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一致。30 | 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图 27 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截至 2022 年 6 月,20-29 岁、30-39 岁、40-49 岁网民占比分别为 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行性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