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6911758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设计 清风染绿叶 一、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第3页例1 【教材分析p 】 例1通过解决问题来教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共分为3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问题,第2小题和第3小题是由第1小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这3道题,列出算式,通过观察、比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情分析p 】 本节课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小组讨论,逐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难点:理解“逆运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就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小秘密,会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自己分

3、析p 数量关系。师: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81411421956 师:这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题。师:这两题怎样列式解决呢?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3)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铁路的长度,求总长度;第(2)、(3)题已知总长和其中一段的铁路长,求另

4、一段的长度。教师再提问:如果抛开题中讲的具体事例,这些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启发学生对照板书回答。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3)题的算式下面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师:通过以上分析p 、比较,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算式的联系,谁能说一说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5)教学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减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被减数)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什么?(减数)

5、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差) 老师说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也就是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2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要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说明各题的得数怎么来的。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指定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这节

6、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2 【教材分析p 】 学生在二、三年级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对乘、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一节在已学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学情分析p 】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应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p ,并通过小

7、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改编乘法和除法算式。3在分析p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p 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7598()436 355 728 36()9 357 729 ()49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间的关系,使同学们能运

8、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谁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生回答,教师板书:用乘法算:3412(枝) 用加法算:333312(枝) 师:两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生:用乘法简便。引导学生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课件出示例2(2)、(3)。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234(枝)1243(枝) 师:与第(1)题相比,

9、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学生交流汇报。(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3教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2)、(3)题与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变成未知的;在乘法中是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的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观察算式,找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师: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是什么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反馈交流,点名汇报。【巩

10、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要让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各题的得数怎么来的。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 【教材分析p 】 例3首先提出:“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接着又以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境,对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精练的总结。这样安排问题的学习形式,能充

11、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通过“注意”,特别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也很难理解,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时都会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材中联系除法的意义举例做了说明:先举50,说明不可能找商,再举00,说明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学情分析p 】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许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把以前学习的分散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特别要注意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尤其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

12、的特性。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能给大家举些例子吗? 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0的运算。(板书课题:有关0的运算) 【探究新知】 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1)出示一组算式,观察并探究。下列算式,你会计算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28028282500 860 3120 0136 028 09 0180 (2)独立计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的发现”。(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13、。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结果是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1)假设导疑,设置问题。问:如果0作除数,结果是怎样? 板书:100 (2)想一想,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 师:什么数乘0得数是10?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没有这样的数,或找不到这样的数。师:00 小组讨论并交流。生:00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4)归纳板书:0不能作除数 【巩固应用】 计算。0834180088 08 54240 099 580 650 0

14、320 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0的运算,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4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50不能作除数。第4课时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4 【教材分析p 】 教材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引入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都不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小括号的基础上引入中括号,引导学生明确中括号的作用。【学情分析p 】 学

15、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应先让学生说说四则运算的顺序,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尝试独立完成计算,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2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3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难点:掌握括号内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两级运算的运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先说明计算顺序,再完成计算。(指定4名同学板演并解说) 35124489631527334451521

16、13 2填一填。(让学生踊跃回答)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要先算(),再算()。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课题: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4。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961242(2)96(124)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讨论交流。这两个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1)参与运算的数相同。(2)运算符号相同。(3)数和

17、运算符号的排列顺序相同。不同点:(1)小括号。(2)运算顺序。2把96(124)2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变化。(2)明确中括号的作用。(3)学生讨论交流运算顺序。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师: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师小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问: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2)全班交流总结方法。(3)总结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8、。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做之前,要求学生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题。【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5 【教材分析p 】 本单元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乘、除法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思

19、考怎样租船最省钱。【学情分析p 】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租船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这些问题,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师:我们很快就要举办春游活动了,这次春游活动的地点是公园,同学们到

20、了公园,你最想做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能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在租船的过程中,这些同学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师: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30人租船游玩。每条大船限乘6人,大船的租金35元。每条小船限乘4人,小船的租金20元。2提出数学问题:怎样租船最省钱?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时假设:如果都租小船,需要多少钱?如果都租大船,需要多少钱?既租大船又租小船,需要多少钱? 4学生反馈汇报。学生可能写出的租船方案:(1)全部租小船,3047(条)

21、2(人) 718(条)208160(元) (2)全部租大船。3065(条)355175(元) (3)租6条小船,1条大船。206120(元)12035155(元) 5引导学生比较怎样租船最省钱。师小结:在解决怎样租船最省钱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思考,先假设,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找到最合理的方案。另外,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规定的事。【巩固应用】 师:解决了租船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教材第11页的第4题,怎样租车最省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订正)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条小船:206120

22、(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答:租6条小船和1条大船最省钱。二、观察物体(二)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材分析p 】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能初步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p 】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p

23、和判断,所以在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难点: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 【情境导入】 欣赏水墨动画题西林壁师: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色呢?(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1)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师:这个立体图形大家会摆吗?请大

24、家拿出小正方体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观察立体图形。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看是什么形状?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前面、左面、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3交流反馈。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集体订正。师: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巩固应用】 教材第13页“做一做”。学生在书本上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从不同位

25、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第2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2 【教材分析p 】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能辨认出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观察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学情分析p 】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立体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物体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3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26、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正方体 【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师:这3个立体图形你会摆吗?动手摆一摆。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2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1)从上面观察。师:从上面观察这3个图形,你看到怎样的形状?形状相同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小结。师:从上面看

27、,这3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2)从左面观察。师:现在,我们再来从左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学生各抒己见。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学生回答。师小结:从左面看,我们能看到2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3)从前面观察。师:请大家都从这三个图形的前面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师:能不能把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从前面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不相同。师小结:从前面看,虽然都看到4个正方形,但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相同。【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1)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

28、独立完成。(2)集体讲解。2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不同形状的物体形状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三运算定律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第二节是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三个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这样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不是

29、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体现灵活,突出思维。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运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第17、18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算

30、式并归纳抽象运算定律,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难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 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课件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旅行中也有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吧! 1加法交换律(例1) 师: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师:你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5696(km)(请学生说说思路,并用课件演示过程,从左往右呈现线段图。) 56409

31、6(km)(请学生说说思路,同样用课件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师: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师:你能照样子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出来。) 师: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揭示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师: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学生讨论,换数验证)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学生交流反馈,然后看课本上3个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完成教材第18页“

32、做一做”第1题。师:你在以前的学习中用到过加法交换律吗? 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加法结合律(例2) 课件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表。(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师: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课件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师: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师: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课件出示:(88104)9688(10496)。师: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