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6904654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论文名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仍是现代金融的主体,但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则具有势不可挡的爆发力。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冲突的矛盾体,但现代金融的发展更多的是要看到二者的融合性,利用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时代产物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是关键之处。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本研究站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得到启示。从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及其启示中提炼出对其有用的元素,可以刺激商业银行进行革新,推动金融创新,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第二, 传统商业银行

2、的革新又反过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向前探索与发展,可以推进新兴的金融创新活动。新兴金融的发展可以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从而推动着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1、国外相关文件综述Greenbaum & Haywood (1986)认为,随着社会资产量的增长,人们对金融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而这种增长会对金融机构形成主动的刺激,甚至催生新业务的生成,如互联网金融。Gurley Shaw(I960)认为金融中介的数量增加会极大的激发金融行业的创新。而宽松的金融管制会成就金融机构数量的激增 ,从而刺激金融机构的一系列创新

3、产生。现时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和瞬间壮大就与目前对这部分的监管有疏漏不无关系,同时也催生了监管问题日益凸显。Lin et al(2009), Klafft(2008)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互联网贷款人的专业化程度较差,导致互联网信贷的风险居高不下。国外的网络借贷公司通过成立贷款小组,其职责是对贷款部分做专门指导,目的是降低贷款违约率。借助互联网进行联保,借款人可获得对贷款的担保,可以有效的降低贷款违约概率。Davis (2001)认为贷款组内的组织者是一种新的中介形式,通过信息搜集,信息匹配和后续监控完成了市场上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双方之间的沟通。Hengetal(2007)认为,如今互联网

4、金融贷款业务 P2P 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整个社会资金总量增大和流动性需求旺盛。Hadlock (2002)和 James ,Denis (2003)和 Mihov 的观点是银行在审核公司客户贷款申请时会考量公司的信用与财务状况,但因多数有贷款需求的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通常信息不透明,使得银行出于风险把控的目的而提高贷款利率,往往加重借款人的负担,因此借款人不愿接受;而网络借贷给此类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市场比较和降低交易成本,使更多借款人获得优惠借款利率的贷款。Schenone(2004)、Freedman et al(2008)主要是对 P2P 模式的社会网络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其优

5、势是可以降低贷款利率,因此与传统金融中介相比贷款成本相对较低。Chircu 和 Kau man (2000),Sunday Telegraph(2006)的观点是网络贷款平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同时还提供更低的利率,因此更吸引那些被银行遗漏的中小投资者。Rainer Bo hme 和 Stefanie Po tzsch(2010)研究网络贷款中信用风险的把控问题。国外为减少信用风险,对于无担保的贷款,要求借款人必须在三年以上未出现道德风险。2、国内相关文件综述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个新鲜事物,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也仅是近八个月来刚刚凸显出来的,因此,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理

6、论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对银行业的影响还是对其的监管来说,此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到政府下到百姓,“余额宝”都是当下的热点。正在进行的“两会”,互联网金融问题都成为与会代表的讨论的热点话题。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还停留在关注、讨论过程中,对于它的理论研究就少之更少了。持赞同观点的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14):不会取缔余额宝,对余额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会更加完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014)在 2014 年的“两会”上指出:要支持和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同时也将适当采取措施对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加以引

7、导和防范。目前,市场对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很多议论,主要针对相关产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以及价格波动等风险。为此,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关注市场变化。姚文平(2014)从互联网金融本身以及互联网融资、销售平台、理财、证券、银行、保险、战略、监管和未来前景等角度,全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破性进展,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金融业要冷静应对,既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冲击,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推动作用,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要借助互联网金融形成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简而言之就是联盟双方优势互补,目的是寻求更大利益回报。在专注发展自身有竞争优势领域的同时利用联盟方的优势来扩大自身的市

8、场占有率和与联盟方的共同发展中分享丰厚的回报。中立观点的持有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2014)在 2014年“两会”中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监管缺失,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不完善,在监管上不统一;二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互联网金融要鼓励创新与发展,但同时要完善和规范监管,应该明确监管主体,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实施交叉性监管,完善监管规则。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从而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开传统领域金融价格管制等金融市场化改革。持有反对观点的是,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2014)在 2014 年 2 月 21 日发表了取缔余

9、额宝!一文,指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坐收 2%的利润,同时认为,余额宝严重干扰利率市场,严重干扰银行流动性,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加剧金融和实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余额宝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甚至称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建议取缔余额宝。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谢平(2014)认为目前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模式,一种是资本市场模式。资本市场模式就是直接融资,例如通过上交所进行股票交易。而互联网金融是第三种模式。互联网金融既不走银行模式,也不走资本市场上交所模式,它是将所有的存款人和所有的借款人,通过

10、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认为互联网金融是跟银行金融和资本市场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人类金融模式。(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未来对策。(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新浪新闻报道,2013 年 6 月由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公司创立的首只互联网基金,在成立仅仅八个月的时间,全国百姓对“余额宝”的热衷使得其余额迅速蹿升,截止 2014年 1 月末,余额就已超 4000 亿元。与此同时,这些经营着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对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开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产生以及迅速发展的原因,剖析了对商

11、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以及银行业务的诸多影响,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以求对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以及对商业银行的警醒起到积极作用。(六)论文的基本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和特点,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阿里金融”案例,以其阿里小贷、支付宝、余额宝等代表业务为例,研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然后,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业务等层面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接着,引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和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的相关启示;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商业银行提出变革和

12、创新的建议。(七)论文写作的方法文献资料法。主要为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信息及资料,从而拓宽思路,比较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性的文献、期刊、相关性书籍进行系统性的查阅,并且从中提炼出比较有用的观点。(八)论文写作的步骤2014年11-12月 论文开题2015年1-2月 阅读文献,数据查找,数据处理2015年3月初 完成论文初稿2015年3-4月 论文成稿参考文献1 费晨曦,窦郁宏. 互联网金融的典范:ING DirectJ. 银行家. 2013(08) 2 刘亮. 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 时代金融. 2013(21) 3 李博,董亮.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13、与发展J. 中国金融. 2013(10) 4 冯娟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 现代金融. 2013(04) 5 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6 杨新求. 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简析J. 知识经济. 2012(05) 7 苗晓宇. 网络P2P信贷风险与防范J. 甘肃金融. 2012(02) 8 吴晓光.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02) 9 田杰,陶建平. 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 2012(01) 10 莫易娴. 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