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02610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学科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新课标下,在全面施行素养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如此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要让“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才能的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构造互相作用构成新的认知构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又具有紧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因而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深化理解和有效地吸收。一、 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上课时老师要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

2、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设置情境:讲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18世纪,在高斯10岁时,他的算式老师出了一道题:1100的和。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5050.老师接着征询大家:“同学们,你们明白小高斯他是如何样算出来的吗?”由于大多数学生往常听过这个故事,老师这时能够采纳提征询、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奇妙:第一个数和倒数第一个数相加得101,第二个数和倒数第二个数相加得101,一共有50个101,结果确实是5050.老师接着说:他的算法也能够解释成如此:把原式的数颠倒,两式相加成为老师再启发:这个结果是原来的两倍(相关于把原来多罢了一遍),

3、再把这个结果除以2就得到原式的和了。老师征询:那么对一般的等差数列 前n项和Sn=a1+a2+a3+an如何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这个征询题。如此通过这个故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究。相信:学生会特别容易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二、 在教学时保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热情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倡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教学内容上要留意选择适宜学生交流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机。事实上数学教学是数学信息的交流过程,数学学习是数学信息的选择、获取、加工、交流、反响、存储的过程。在这种交流讨论的教学中,要让老师与学生

4、、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提出疑征询,深化考虑,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积极反思。交流讨论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引起学生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一发而不可收,回味无穷。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这种参与讨论的热情要在数学课堂中长期保持。例如:在讲不等式的对称性三、 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是一门具有紧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学科,因而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如此所学的知识才能得以充分的理解、吸收。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如何样才能把这种潜在的创新才

5、能激发出来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数学老师本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素。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才能的构成,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无视的,老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应该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才能,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本人业务水平和业务才能。其次,要有轻松爽朗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重要条件。每一节课老师要制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爽朗的课堂气氛,从而构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认识、创新才能健康开展的

6、宽松的教学环境。再次,制造习惯数学创新教育的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的构造体系,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养。四、真正开展创新教育的活动第一、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认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舞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用启发式加上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根底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重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认识。一个人掌握知识越多,知识面就越广,其制造性思维就越爽朗,创新才能就越强。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构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

7、荣的观念和认识。如此创新教育才能得以贯彻、连续和开展。第二、注重学生思维才能的培养,训练创新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而,假设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征询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特别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老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截了当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是以知识的构成过程为核心,不是以结论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不只是简单传授数学知识,要变“直截了当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充分理解知识构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场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究者的身份去觉察征询题、处理征询题、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解题时,

8、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考虑,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敏的解题思路,解题后让学生进展有效地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舞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制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对数学才能的培养,从而构成创新的技能。数学才能是表如今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表达为三个阶段;探究阶段观察,试验,想象;施行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行。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展有认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

9、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才能,构成创新技能。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质量,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制造的机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制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制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质量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觉察征询题、提出征询题、处理征询题,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相信:新世纪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健康、宽松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交流的课堂,一定会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养和创新才能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