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02068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学案21曹刿论战学案设计人: 刘杏林老师寄语:位卑未敢忘忧国。学习目的: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别句式。2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缘故。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过程:一、根底知识1、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期的 所作,是依照 史编写的 (体)史书。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比照塑造了曹刿和 两个人物形象。2、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 )夫大国,难测也( )

2、3、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小惠未 ,民弗从也。 通4、 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1)牺牲玉帛 古: 今:-(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 今:(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 今:(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古: 今:(5)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 今:(6)忠之属也 古: 今:5、 解释以下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故 公咨询其故( ) 之 故克之( )故逐之 ( ) 忠之属也( )肉食者谋之( )6、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既克(8)望其旗靡7、 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

3、,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三、合作探究1、 鲁国成功的缘故是什么?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详略呢?3.从齐鲁“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怎么样的性格?四、拓展延伸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缘故。五、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阐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生动刻画了

4、曹刿作为杰出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六、达标测试题中考链接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咨询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1.以下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 ) (2)遂逐齐师 ( )(3)既克 ( ) (4)彼竭我盈,故克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

5、句子的意思。_3.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两个句子补充完好。曹刿选择进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_。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_。4.请说出曹刿是靠什么赢得战争的。答:21曹刿论战参考答案:二、1、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开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咨询-参战-释疑)。留意,在学生概括时,能够引导学生留意每部分内容都能够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接性。2、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能够由标题推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根本通过,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

6、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获得战争成功的道理。三、1、首先要注重士气。要“一鼓作气”,由于第一次擂鼓时战士们勇气十足,是战斗的最正确状态;而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泄完了,因此进攻要等敌人击完三遍鼓时,我们再进军。另外,还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擅长掌握有利战机。当齐军大败,纷纷溃逃之时,曹刿没有立即要庄公率军追击,而下车观察敌军的车辙是否纷乱,登上车前的横木向远处瞭望败退的齐军是否有诈,然后再追击齐军。通过齐鲁“长勺之战”,说明只要能获得人民支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制造并利用有利的战机,弱军也能打败强军,小国也能打败大国。2、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

7、行动,以及战斗的详细通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如此安排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3、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谦虚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在战前的政治预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本人不敢单独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家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张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在战斗中,他不明白“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明白“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 另外,“长勺之战”的成功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谦虚纳谏不无关系。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当然可颂,但假如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如此一个平民的意见,出战不带他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1.(1)共坐一辆战车(2)因此、就(3)已经(4)充满,此处指士气旺盛。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衰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完全没有了。3.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4.曹刿主要靠他的在战争中的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