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8914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 1 课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积贫积弱的北宋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2)冗官

2、: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宋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1004 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21040 年到 1

3、042 年间,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 “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易错提醒 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宋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面对

4、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宋仁宗改革弊政。2.概况(1)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2)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宋仁宗发生动摇,于 1045 年下令废除新法。3影响“庆历新政”虽然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了,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思维点拨“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启示我们: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史论要旨 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

5、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知识图示3主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史料一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欧阳文忠公文集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 “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 ,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史料解读“盗贼”的说法是站

6、在统治者立场上看问题。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朋党”指守旧官僚。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提示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措施:“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提示 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

7、于激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4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压榨农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不断增加赋税,这使得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士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在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澶渊之盟”就是“积弱”的典型体现。“积贫”:随着冗官、冗兵和冗

8、费的增加,北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3)庆历新政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1043 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1(2017晋中高一期末)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宋神宗陈述宋太祖以来的“以何道致太平”即宋初以来

9、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推行“强干弱枝,分化事权” ,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 B 项正确。2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答案 D5解析 范仲淹之所以受到百姓的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故 D与题意相符。3 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

10、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 C。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庆历新政”主要从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十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以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成效骤然显现,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权势官员中无能的纨绔子弟从政升迁受到严格限制,凭资历晋升的官员

11、与业绩品德挂钩,才干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庆历新政”何以夭折?材料二 后来王夫之总结“庆历新政”得失,说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范仲淹“庆历新政”是怎样失败的(1)依据材料一,将“庆历新政”的十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并简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答案 (1)归纳:政治上,整顿吏治,改革科举;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军事上,整修武备,严明军纪。成效:“冗官”现象得到遏制,政治面貌焕然一新。(2)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解析 第(1)问要依据“

12、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信息,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基础达标61(2017临汾高二检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答案 C解析 依据“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在宋代对

13、土地兼并不加干涉。故此题应选 C。2(2017洛阳模拟)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 “命葺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 “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 “对先贤哲人的重视” “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 ,故 A 项正确。3(2018济宁高二检测)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 “冗兵” “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答案 B解析

14、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但是不改革也不合适,所以要想改革且不出现财政危机的办法,只有精兵简政,故选 B。4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7C积贫D积弱答案 D解析 本题引文介绍了当时士兵的状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由此得出当时的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变得骄纵懒惰。北宋的边境危机很好地验证了这种状态

15、下军队的战斗力极弱的现实,所以本题选 D。5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A定期考核官员B严格“恩荫”制C改革贡举制D慎选地方官吏答案 B解析 “恩荫”制是宋朝官员子弟除科举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升官途径。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使官员子弟的升官途径大大缩小,直接限制了官僚特权,所以选 B。6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达了封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势,范仲淹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大量裁减军队C彻底消除边患D大力整顿吏治答案 D解析 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以及无能的官员。在“庆

16、历新政”期间,他大张旗鼓地整顿吏治。能力提升7(2017海口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9981003 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 “冒法受赃” ,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 ,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猾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 , “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 。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养廉,以“督其善政” ,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 “未给者给之” ,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 “枉法” ,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8(2)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答案 (1)问题: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危害: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导致部分官员贪赃枉法。(2)主张:推行职田制度。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