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大纲yma.docx

上传人:you****now 文档编号:6886497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大纲ym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大纲ym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大纲ym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大纲yma.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数学课课程教学大纲纲一、课程基本信信息课程代码:1110412课程名称:经济济数学英文名称:Ecconomiic Matthemattics课程类别:公共共必修课学 时:81学分:4.5适用对象: 经经济类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试(平时成绩占占总成绩的330%)先修课程:高等等数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学学校经济类本科各各专业学生的的一门必修的的重要基础理理论课,它是为培养养我国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建设所需要的的高质量建设设人才服务的的。“Econommic Matheematiccs” is ann impoortantt basiic couurse ffor thhe stuudent

2、ss majooring in econommics, and tthis ccoursee is tto be trainning tthe heeight talennted ppersonns forr the sociaalist moderrnizattion cconstrructioon of our ccountrry.三、课程性质与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学习,要使学学生获得矩阵阵、行列式、线线性方程组、向向量组的线性性相关性、方方阵的特征值值与特征向量量、相似矩阵阵、方阵的对对角化、随机机事件及其概概率、随机变变量及其分布布、多维随机机变量及其分分布、随机变变量的数字特特征

3、、数理统统计的基础知知识、参数估估计、假设检检验等方面的的基本概念、基基本理论和基基本运算能力力。通过本课程的教教学,使学生掌握握本课程的基基本知识、基基本思想及基基本方法,要通过各个教教学环节逐步步培养学生的的抽象思维能能力、逻辑推推理能力、数数学建模与实实践能力,注注意培养学生生的自学能力力,注意理论论联系实际,不不断提高学生生的综合素质质以及运用所所学知识解决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及要求(线性代数部分分)第一章 线性方程组与矩矩阵 (一)目目的与要求1掌握高斯消消元法求解线线性方程组;2理解矩阵的的概念、运算算及其性质,掌掌握矩阵的初初等行变换;3理解逆矩阵阵的定义、性性质,

4、掌握求求逆矩阵的方方法;4了解分块矩矩阵的基本概概念及矩阵分分块的基本思思想,掌握分分块对角矩阵阵求逆矩阵的的方法。(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线性性方程组与消消元法1主要内容线性方程组;消消元法。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线性方程组的概概念;使用消消元法求解线线性方程组的的基本思想。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线线性方程组的的基本概念,掌掌握用消元法法求解线性方方程组的基本本思想。第二节 矩阵阵与矩阵的初初等行变换1主要内容矩阵的定义;矩矩阵初等行变变换的概念;高斯消元法法。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矩阵与矩阵的初初等行变换;行阶梯形矩矩阵和行最简简形矩阵;用用消元法求解线性方方程组。3问题与

5、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矩矩阵的基本概概念,掌握矩矩阵的初等行行变换并通过过初等行变换换将矩阵化为为行阶梯形矩矩阵和行最简简形矩阵,掌掌握用高斯消元法求求解线性方程程组的思想、方方法和步骤。第三节 矩阵阵的运算1主要内容特殊矩阵;线性性变换;矩阵阵的运算及其其性质。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几类特殊矩阵的的概念;矩阵的加法法、减法、数数与矩阵的乘乘法、矩阵的的乘法、矩阵阵的转置等运运算及其性质质。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几几类特殊矩阵阵的概念,掌掌握矩阵的加加法、减法、数数与矩阵的乘法、矩矩阵的乘法、矩矩阵的转置等等运算的运算算规律及运算算性质。第四节 逆矩矩阵1主要内容求

6、方阵的逆矩阵阵。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逆矩阵的定义及及运算性质;求逆矩阵和和求解矩阵方方程。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逆逆矩阵的定义义及运算性质质,掌握求逆矩矩阵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并进一步会求求解矩阵方程程。第五节 分块块矩阵1主要内容分块矩阵的概念念和运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分块矩阵的概念念;分块矩阵阵的加法、减减法、数乘、转转置等运算及及其性质;分分块对角矩阵阵及其求逆矩矩阵运算。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分分块矩阵的基基本概念和分分块矩阵的加加法、减法、数数乘、转置等等运算及其性性质,掌握分块对角角矩阵求逆矩矩阵的方法。(三)课后练习习 Paage27:

7、14;610;13321。(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 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二章 阶行列式 (一)目目的与要求1掌握阶行列列式的递推定定义以及按行行(列)展开开定理;2理解阶行列列式的性质,掌掌握行列式计计算的基本思思想方法和步步骤;3理解方阵行行列式,掌握握方阵可逆的的充要条件;4理解克莱姆姆法则的基本本思想,掌握握克莱姆法则则的具体应用用;5理解矩阵的的秩的定义,掌掌握秩的求法法,重点掌握握线性方程组组有解的充要要条件。(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行列列式的递推定定

8、义1主要内容阶行列式的递推推定义;行列列式按行(列列)展开定理理。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二阶行列式和三三阶行列式的的基本概念;余子式和代代数余子式的的概念;阶行行列式的递推推定义;行列列式按行(列列)展开定理理。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阶阶行列式的递递推定义,掌掌握行列式按按行(列)展展开定理。第二节 行列列式的性质1主要内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计算。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行列式的所有性性质和推论;行列式的计计算。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行行列式的性质质和推论,并并利用行列式式的性质计算算各阶行列式式。第三节 方阵阵可逆的充要要条件1主要内容方阵行列式的定定义和

9、性质;方阵可逆的的充要条件;求逆矩阵的公式的应用用。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方阵行列式的定定义和性质;伴随矩阵的的定义和求法法,方阵可逆逆的充要条件件;求逆矩阵阵的公式及其其应用。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方方阵行列式、伴伴随矩阵的定定义和性质,掌掌握方阵可逆逆的充要条件件和求逆矩阵阵的公式及其其应用。第四节 克莱莱姆法则1主要内容克莱姆法则。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克莱姆法则的基基本思想及其其推论和应用用。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克克莱姆法则的的基本思想,会用克莱姆法法则求解 个方程的元线线性方程组,并并掌握个方程程的元齐次与与非齐次线性性方程组解的的情况的充要要条件

10、。第五节 矩阵阵的秩1主要内容矩阵的秩;齐次次线性方程组组与非齐次线线性方程组解解的情况的充充要条件。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矩阵的秩的概念念及其性质;矩阵的秩的的求法;齐次次线性方程组组与非齐次线线性方程组解解的情况的充充要条件。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矩矩阵的秩的概概念、性质及及其求法,重重点掌握齐次次线性方程组组有非零解的的充要条件与与非齐次线性性方程组有解解的充要条件件以及它们的的应用。(三)课后练习习 Pagee63:12;421。(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

11、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三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相关性 (一)目目的与要求1掌握维向量量的定义及其运算算;2理解向量组组的线性组合合、线性表示示、线性相关关、线性无关关的概念,掌掌握向量组的的线性组合、线线性相关的充充要条件,掌掌握向量组线线性无关性的的证明过程;3理解向量组组的秩,掌握握最大无关组组的概念和性性质并会求向向量组的最大大无关组;4了解向量空空间的基本概概念及其相关关定义;5重点掌握线线性方程组解解的结构。(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维向向量及其运算算1主要内容维向量的定义及及其运算。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维向量的定义及及其加、减、数数乘等运算;线性方程组组的向量表示法。3问

12、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维维向量的定义义及其加、减减、数乘等运运算和性质,掌掌握线性方程程组的向量表表示法。第二节 向量量组的线性相相关性1主要内容向量组的线性组组合、线性表表示、线性相相关、线性无无关的定义、性性质以及判断方法法;线性无关关性的证明。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向量组的线性组组合、线性表表示的定义和和判断方法;线性相关、线线性无关的定定义、性质以以及判断方法法;线性无关关性的证明方方法和过程。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向向量组的线性性组合、线性性表示的定义义,掌握向量组线线性表示的充充要条件;理理解向量组线线性相关、线线性无关的定定义、性质,掌掌握向量组

13、线线性相关的充充要条件;掌掌握向量组线线性无关性的的证明方法和和过程。第三节 向量量组的秩1主要内容向量组的秩;最最大线性无关关组。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向量组的秩的定定义和性质;最大线性无无关组的定义义和求法。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向向量组的秩的的定义和性质质,掌握最大大线性无关组组的定义和求求法以及两者者间的联系。第四节 向量量空间1主要内容向量空间。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向量空间,维数数和基。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了解向向量空间的基基本概念及其其相关定义。第五节 线性性方程组解的的结构1主要内容齐次线性方程组组和非齐次线线性方程组解解的结构。2 基本概念和知

14、识识点齐次线性方程组组的解空间;基础解系;齐次线性方方程组和非齐齐次线性方程程组解的结构构。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齐齐次线性方程程组的解空间间、基础解系系的概念和性性质,从而掌掌握齐次线性性方程组解的的结构;进一步步掌握非齐次次线性方程组组解的性质和和结构。(三)课后练习习 Pagge101:19;1118。(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四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次型 (一)目目的与要求1掌握方阵的的特征值和特特征向量的概概念和求法;2

15、理解相似矩矩阵的定义,掌掌握方阵对角角化的方法。(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方阵阵的特征值和和特征向量1主要内容方阵的特征值和和特征向量。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方阵的特征值、特特征向量、特特征多项式和和特征方程。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方方阵的特征值值和特征向量量的概念,并并会求给定方方阵的特征值值和特征向量量。第二节 相似似矩阵1主要内容相似矩阵;方阵阵的对角化;方阵的高次次幂。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相似矩阵的概念念;方阵的对对角化的具体体方法;方阵阵的高次幂。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相相似矩阵的概概念和性质;掌握方阵可可对角化的充充要条件以及及对角化的具具体方法

16、,了了解方阵的高高次幂的运算算过程。(三)课后练习习 Pagge133:19。(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概率统计部分分)第一章 随机机事件及其概概率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随机事事件的概念,了了解样本空间间的概念,掌掌握事件之间间的关系与运运算;2、理解概率、条条件概率的定定义,掌握概概率的基本性性质,会计算算古典概型的的概率;3、掌握概率的的加法公式,乘乘法公式,会会应用全概率率公式和贝叶叶斯公式;4、理解事件独独立性的概念念,掌握应用用

17、事件独立性性进行概率计计算的方法;5、理解独立重重复试验的概概率,掌握计计算有关事件件概率的方法法。(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随机机事件1主要内容 随机试验验与样本空间间;随机事件件及其关系和和运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随机试验;随机机事件;基本本事件;样本本空间;随机机事件的关系系和运算。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随随机事件和样样本空间的概概念,掌握事事件之间的关关系与运算。第二节 随机机事件的概率率1主要内容频率;概率的统统计定义;概率的的古典概型;概率的公理理化定义及其其性质。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概率的统计定义义;古典概型型;概率的公公理化定义;概率的性质质。3问题与应用用

18、(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概概率的定义,掌掌握概率的基基本性质,会会计算古典概概型的概率。第三节 条件件概率1主要内容条件概率和乘法法公式。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条条件概率公式式,乘法公式式且会合理运运用。第四节 事件件的独立性1主要内容事件的独立性;贝努利试验。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事件的独立性的的定义;两两独立和和相互独立;重贝努利试验。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事事件独立性的的概念,掌握握应用事件独独立性进行概概率计算的方方法;理解独独立重复试验验的概率,掌掌握计算有关关事件概率的的方法。第五节 全概概率公式和贝

19、贝叶斯公式1主要内容全概率公式和贝贝叶斯公式。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全概率公式和贝贝叶斯公式。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会应用用全概率公式式和贝叶斯公公式。(三)课后练习习 Pagee22:216;18832。(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二章 随机机变量及其分分布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随机变变量及其概率率分布的概念念;2、理解随机变变量分布函数数的概念及性性质,会计算算与随机变量量有关的事件件的概率;3、理解离散型型随机变量及及其

20、概率分布布的概念,掌掌握0-1分分布、二项分分布、超几何何分布、泊松松分布及其应应用;4、理解连续型型随机变量及及其概率密度度的概念,掌掌握概率密度度与分布函数数之间的关系系;5、掌握正态分分布,均匀分分布和指数分分布及其应用用;6、会求简单随随机变量函数数的概率分布布。(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随机机变量及其分分布函数1主要内容随机变量的概念念;随机变量量的分布函数数。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随机变量的概念念;随机变量量的分布函数数的概念和性性质。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随随机变量的概概念,理解随随机变量分布布函数的概念念及性质,会计算与与随机变量有有关的事件的的概率。第二节 离散

21、散型随机变量量及其分布1主要内容分布律及其性质质;常见离散散型分布;泊泊松定理。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离散型随机变量量的分布律;几种常见的的离散型分布布及其应用。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离离散型随机变变量及其概率率分布的概念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布、超几何分分布、泊松分分布及其应用用。第三节 连续续型随机变量量及其分布1主要内容密度函数及其性性质;常见连续型分布。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连续型随机变量量的密度函数数;几种常见的的连续型分布布及其应用。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理解连续型随机机变量及其概概率密度的概概念,掌握概概率密度与分分布函数之间间的关系;掌掌握正态分布

22、布,均匀分布布和指数分布布及其应用。第四节 随机机变量函数的的分布1主要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量函数的分布布;连续型随随机变量函数数的分布。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离散型随机变量量函数的分布布和连续型随随机变量函数数分布的公式式。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会求简简单随机变量量函数的概率率分布。(三)课后练习习 Pagge43:117;927。(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三章 多多元随机变量量及其分布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二维随随机变量的

23、概概念,理解二二维随机变量量的联合分布布的概念、性性质及两种基基本形式:离离散型联合概概率分布,边边缘分布和条条件分布;连连续型联合概概率密度、边边缘密度和条条件密度,会会利用二维概概率分布求有有关事件的概概率;2、理解随机变变量的独立性性的概念,掌掌握离散型和和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独立的的条件;3、掌握二维均均匀分布,了了解二维正态态分布的概率率密度,理解解其中参数的的概率意义;4、会求两个独独立随机变量量的简单函数数的分布。(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二维维随机变量1主要内容二维随机变量的的定义;联合合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和二维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二维随机变量及及其分

24、布函数数,二维离散散型随机变量量及其概率分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及其概概率密度。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二二维随机变量的的概念,理解解二维随机变量的的联合分布的的概念、性质质及两种基本本形式:离散散型联合概率率分布和连续续型联合概率率密度,会利利用二维概率率分布求有关关事件的概率率。第二节 边缘缘分布1主要内容边缘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和二维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边缘缘分布。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边缘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和二维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边缘缘分布。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边边缘分布函数数,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的边缘缘分布,了解

25、解二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边缘缘分布。第三节 条件件分布1主要内容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和二维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分布。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分布;二维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 分布。3 问题与应用(能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二二维离散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分布,了解解二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分布。第四节 随机机变量的独立立性1主要内容随机变量的独立立性。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随机变量的独立立性;二维连续型随机机变量的独立立性。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随随机变量的独独立性,掌握握离散型随机机变量的条件件分布与独立立性,了解连续型随随机变量的条条件分

26、布与独独立性。第五节 两个个随机变量函函数的分布1主要内容两个随机变量函函数的分布。2 基本概念和知识识点离散型随机变量量函数的分布布;连续型随随机变量函数数的分布。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会求两两个独立随机机变量的简单单函数的分布布。(三)课后练习习 Pagge70:2210;12213;15521。(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的数字特征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随机变变量数字特征征(数学期望望、方差、标标准差、*

27、协方差,*相关系数)概概念;并会运运用数字特征征的基本性质质计算具体分分布的数字特特征;2、掌握常用分分布的数字特特征;3、会根据随机机变量的概率率分布求其函函数的数学期期望;4、*会根据随随机变量和的联合概率率分布求其函函数的数学期期望。(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数学学期望1主要内容数学期望的概念念和性质;随随机变量函数数的数学期望望。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数学期望的概念念和性质;离离散型随机变变量的数学期期望;连续型型随机变量的的数学期望;随机变量函函数的数学期期望。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随随机变量的数数学期望的概概念和性质,并并会根据随机机变量的概率率分布求其函函数的数学期

28、期望,掌握常常用分布的数数学期望。第二节 方差差1主要内容方差的定义和性性质;*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随随机变量的方方差的概念和和性质,并会会计算具体分分布的方差和和随机变量函函数的方差,掌掌握常用分布布的方差。(三)课后练习习 Paage89:113;17719。(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五章 大大数定律及中中心极限定理理 (一)目目的与要求1、

29、了解独立同同分布随机变变量的大数定定理成立的条条件及结论;2、理解独立同同分布的中心心极限定理的的应用条件和和结论,并会会用相关定理理近似计算有有关随机事件件的概率。(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大数数定律1主要内容车贝雪夫大数定定律;贝努利大数定定律。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车贝雪夫大数定定律;贝努利利大数定律。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了解独独立同分布随随机变量大数数定理成立的的条件及结论论。第二节 中心心极限定理1主要内容中心极限定理。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中心极限定理。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独独立同分布的的中心极限定定理的应用条条件和结论,并并会用相关定定理近似计算

30、算有关随机事事件的概率。(三)课后练习习 Pagee96:17。(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六章 数理理统计的基础础知识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总体、简简单随机样本本、统计量、样样本均值、样样本方差及样样本矩的概念,*了了解经验分布布函数。2、掌握正态分分布,了解分分布,分布和和分布的定义义及性质,了了解分位数的的概念并会查查表计算。3、理解正态总总体的某些常常用抽样的分分布。(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数理理统计的基本本概念1主要内容总体与总体

31、分布布,样本与样样本分布,*经验分布函函数,统计量量。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总体与总体分布布,样本与样样本分布,统统计量,常用用统计量。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总总体、简单随随机样本、统统计量、样本本均值、样本本方差及样本本矩的概念。第二节 常用用统计分布1主要内容常用统计分布:正态分布,分布,分布和分布。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正态分布,分布布,分布和分布。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掌握正正态分布,了了解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义及性质,了了解分位数的的概念并会查查表计算。第三节 抽样样分布1主要内容抽样分布:单正正态总体的抽抽样分布,双双正态总体的的抽样分布。2基本

32、概念和和知识点单正态总体的抽抽样分布,双双正态总体的的抽样分布。 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正正态总体的某某些常用抽样样的分布。(三)课后练习习 Pagge110:12;57。(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七章 参数数估计 (一)目目的与要求1、理解参数的的点估计、估估计量与估计计值的概念;2、掌握矩估计计法(一阶、二二阶)和最大大似然估计法法;3、了解估计量量的无偏性,有有效性(最小小方差性)和和一致性(相相合性)的概概念,并会验验

33、证估计量的的无偏性;4、了解区间估估计的概念,会会求单正态总总体的均值与与方差的置信信区间。(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参数数的点估计1主要内容矩估计法(一阶阶、二阶)和和最大似然估估计法。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参数的点估计、估估计量与估计计值的概念;矩估计法(一一阶、二阶)和和最大似然估估计法。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参参数的点估计计、估计量与与估计值的概概念,掌握矩矩估计法(一一阶、二阶)和和最大似然估估计法。第二节 估计计量的评价1主要内容估计量的无偏性性,有效性(最最小方差性)和和一致性(相相合性)。 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无偏性;有效性性;一致性。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

34、要求学生了解估估计量的无偏偏性,有效性性(最小方差差性)和一致致性(相合性性)的概念,并并会验证估计计量的无偏性性。第三节 区间间估计1主要内容区间估计。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置信区间;单正正态总体的均均值与方差的的置信区间。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区区间估计的概概念,会求单单正态总体的的均值与方差差的置信区间间。(三)课后练习习 Pagee127:112;7;9915。(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第八章 假设设检验 (一)目目的与要

35、求1、理解显著性性检验的基本本思想,掌握握假设检验的的基本步骤,了了解假设检验验可能产生的的两类错误;2、理解单正态态总体均值与与方差的假设设检验方法,了了解双正态总总体均值与方方差的假设检检验方法。(二)教学内容容第一节 假设设检验的基本本概念1主要内容假设检验的基本本概念与一般般步骤。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假设检验。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假假设检验的基基本思想,掌掌握假设检验验的基本步骤骤,了解假设设检验可能产产生的两类错错误。第二节 正态态总体均值的的假设检验1主要内容正态总体均值的的假设检验。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单正态总体均值值的假设检验验。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

36、要求学生理解单单正态总体均均值的假设检检验方法。第三节 正态态总体方差的的假设检验1主要内容正态总体方差的的假设检验。2基本概念和和知识点单正态总体方差差的假设检验验。3问题与应用用(能力要求求)要求学生理解单单正态总体方方差的假设检检验方法。(三)课后练习习 Pagee146:2212。(四)教学方法法与手段本章以课堂教学学为主,并结结合课堂练习习与讨论,课课后练习及答答疑等手段使使学生较好的的掌握本章的的重点和难点点,提高学生生的逻辑思维维能力和计算算能力。五、各教学环节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线性代数部分分)第一章70.50.58第二章81

37、110第三章7119第四章40.50.55(概率统计部分分)第一章7119第二章7119第三章44第四章60.50.57第五章33第六章33第七章60.50.57第八章60.50.57合计686.56.581六、推荐教材和和教学参考资资源教材:贺铁山等,线性性代数(第二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版社,20004年8月。袁德正主编,概概率论与数理理统计,中国国农业出版社社,20044年7月。教学参考资源:1吴赣昌,大大学数学立体体化教材:线线性代数(经经济类),中中国人民大学学出版社,22006年33月。2吴赣昌,大大学数学立体体化教材:概概率论与数理理统计(经济济类),中国国人民大学出出版社,20006年3月月。3同济大学应应用数学系,工工程数学(第第四版),高高等教育出版版社,20003年7月。4盛 骤,谢谢式千等,概概率论与数理理统计(第三三版),高等等教育出版社社,20033年2月。5学习网站:http:/n/depaa/jishhuanxii/jiaooxue_sshijiaan/jiaaoxuesshijiaan_subb.htm七、其他说明 大纲中打星号的的部分,教师师可根据实际际情况选择是是否讲解。大纲修订人:严严鸿鸣 修订订日期:20007年4月月4日大纲审定人:陈陈传勇 审定定日期:20007年4月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