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短诗五首.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8525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7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短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中外短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短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短诗五首.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短诗五首 中外短诗五首(精选7篇) 中外短诗五首 篇1 第一课时 断章、风雨、错误 一、教学设想 1、教材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足,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通过两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索: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风雨一诗以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和.这片大海的既有信念又有迷惘的复杂心情。 错误一诗中,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孤独,又像春帏和窗扉那样紧锁。

2、这时候,一个游子从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忙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头就结束了。一般说来,诗中的“你”往往被理解为闺中怨妇的形象。 2、教学目标 (1)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绽开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尝诗歌的凝练、含蓄,富有跳动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重点难点 (1)了解,体会小诗的意味和情趣。 (2)抓住诗歌所营造的瞬间画面和气氛,体会诗人的感情。 (3)理解“风雨”“漂亮的错误”等意象的含义。 二、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幻灯片显示两首当代短诗)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而

3、我却用它去查找光明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漂亮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希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忱 而当你最终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伴侣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齐读沟通感悟 导入话题 老师点拨: 这是我中学时代很喜爱的两首诗,当我读着断章和错误时,这两首诗就在眼前晃着,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其中的原由? 明确: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很相像。(可就诗意与同学简洁进行沟通) 老师点拨:读诗若能抓住诗中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较

4、精确地把握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一代人中的“黑夜”在这里指十年浩劫给中国大地覆盖一片乌云,是.现实的折射,“黑色的眼睛”就有了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哄骗和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哄骗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慢慢培育起了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查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我”查找光明,加大了“光明”与“黑夜”的差异,体现了那个时代在恶势力的挤压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的精神。“黑夜”、“黑色的眼睛”等意象成为了解读该诗的关键。 一棵开花的树则通过“求”“希望”“颤”“等待”等表现抒情仆人公心理的关键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

5、“树”这个意象所代表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纤弱、优美的她羞怯地守侯在路旁,祈祷着,感动着,渴望着,她所钟情的人会留意到她。诗人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祈求的心情、被动的等待。 3、师生互动 (1)沟通字词积累卡片(幻灯片打出) 卞氏(bin) 跫音(qing) 芦狄(d) 春帷(wi) 舵手(du) 窗扉(fi) (2)同学出示在课前熟读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四人小组进行争论后发言解答,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4、品读断章,争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似乎看一遍就懂,又好像觉得简洁的字眼里隐藏着很深的道理。认真品尝,你认为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老师可供应几组有关断章诗意的资料: 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

6、认为,这首诗再“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伤人生不过是相互装饰。 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写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触景生情,贮存在记忆中,当还远远早于这个日期”。“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

7、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行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相互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盼,产生全然不同的发觉。(老师要抓住“你”“风

8、景”“明月”“梦”几个意象作适当的补充。) 5、品读风雨,争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能读出在诗中传达出了什么感觉吗?这种感觉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明确:风、雨、郊原、房舍等意象,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既有信念又有迷惘的复杂心情。 想像和比方用得好。 “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雄浑奇谲。将大地卷来,如波涛汹涌,给人一种势不行挡的冲击力,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风雨”喻指现实人生的经受、磨难、甚至挫折。风雨中的“大地”仿佛在翻动颠簸,茫茫的“郊原”如同起伏动荡的人海,“房舍”就像大海上漂移的一叶孤舟,形象的表现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波动、困惑、无助

9、甚至有些可怕的心理。 小结:深刻的诗意往往是通过生动的画面隐喻、示意出来的,需要加上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制造。 6、品读错误,争论: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情境?你认为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东风、柳絮、青石、街道、窗扉等意象,思妇形象。 这首诗意境美丽,老师可请同学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中情境进行描绘。 (示例: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孤独,又像春帏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从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忙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头就结束了。) 争论:品尝“漂亮

10、的错误”。 (同学自由争论,老师可供应几首思妇诗加深理解,幻灯片显示)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聚是几时? 吕本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 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 柳永八声甘州 小结: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孤独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等待。 那么,这位思妇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来?没有。 诗歌中的“错误”错在哪里误在何处?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生疏

11、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既然是错误,又何谈漂亮呢?说它漂亮,是由于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仆人公心情的感动。 时间流转,春秋代序,那漂亮、纯净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这漂亮中蕴涵着多么深沉的悲伤呀! 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会,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漂亮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留意体会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7、总结:诗是诗人从心灵绿洲流淌出的甘泉,世事纷繁,尘世喧嚣,踏进泉水,心灵一片晶莹。无论古诗还是新诗,情感和意象都是鉴赏的重点,只要我们细心品读,总会获益。 三、

12、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意象入诗,试写一首简短而富含意味的小诗。 (松柏中学) 中外短诗五首(其次课时) 一、教学设想 1、 教材解读: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这两首短诗采纳了欧美近代以来诗歌创作的一些代表性的表现手法,法国象征主义和美国的意象派。 2、 教学目标:了解两首不同风格的自由体诗的特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懂得把握诗歌的意象;把握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把握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比较阅读、拓展阅读 5、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领会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今日我们再

13、将艺术的轻舟驰向大洋那一边的欧美近代诗歌,让我们在中外不同风格的诗歌海洋中“荡起双桨”吧 (二)解读诗歌回旋舞 1、 简介: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出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 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现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2、 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解

14、了全世界全部男孩女孩之间的误会、隔阂、卑视,甚至冲突。假如这两个布满童话颜色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四周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漂亮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正如诗的最终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围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3、 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 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殊唱歌爱情和人类的友爱。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

15、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布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谐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妙的抱负和乐观的情调。这首诗是诗人在20世纪前期那个风雨飘摇的年月,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下的憧憬和安全静的愿望。 (三)解读诗歌在一个地铁车站 1、简介:美国诗人、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创始人之一,被文学史家称为“美英现代主义文学的助产士”。他主要的著作是他花了50年心血写成的长诗诗章。长诗中有很多章节以中国为题材,他特殊喜爱中国诗。 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 2、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小诗被公认为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读后,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印象?请与大家沟通。 诗的上下两行,分

16、别呈现了两组相互对应的意象。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很多花瓣。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站立其间,过往的行人迎面而来,匆忙忙忙从身边走过,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漂亮的面孔时隐时现,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开心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两个并置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美丽,潮闷与清爽对比剧烈的画幅。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担心、紧

17、急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现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与憧憬。体现了意象派诗歌一贯的感伤、苦闷和布满盼望的情调 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方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气,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 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埃兹拉庞德后来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 3、深化探究:奇妙的构思可以给读者启发和示意,让人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诗中

18、几个单一的镜头、几段简洁的描写按肯定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不是一种简洁的相加,而是一种制造。你能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出意象组合的诗句吗?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如同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见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

19、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奇意蕴,主见查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当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4、断章与在一个地铁车站比较。 断章一诗,据自己说,这四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句使他满足,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就由此而来。在一个地铁车站一诗,据诗人自己说是这样创作的:一天,他从巴黎协和大街四周的一个地铁站走出时,看到一张张漂亮动人的女人面庞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苦苦思索,想用诗的语言把这一美妙的印象表达出来,当晚写成一首30行的诗,但不满足;半年之后把它压缩成15行的诗,仍不满足;又过了半年之后,他再

20、次把它凝炼成现在的日本俳句似的两行诗。好玩的是,卞之琳20世纪30年月就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庞德则对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崇仰备至,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了很多灵感。两位诗人国别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但是,他们的一些经受却有相同之处,他们都热衷学习异域文化,为我所用,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课后作业 1、在一个地铁车站一诗有多种译本,它的原文是“the apparition of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你们认为哪一个译本最好,也可以自己译一译,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2、运用意象分析以下几首古诗:

21、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中外短诗五首 篇2 教学目标: 学问和力量目标:了解诗人的有关状况,连续培育同学解读诗歌意象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尝关键词语,能从主题、内容、写法上赏析这五首短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其瞬间感受,把握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难点:体会诗人的瞬间感受,把握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

22、:以及流派介绍,诗歌背景。 同学预备:熟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粗略的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沉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行的小诗却可以放着永恒的艺术光荣,文学史的进展不乏这样的事实。卞之琳的四行小诗与庞德的两行短诗,就是短诗富有悠久生命的一个例证。 二、朗读断章,把握整体结构,请同学介绍背景。 三、诗歌解读: 师:一首短诗能够战胜众多叙事完整、意境美丽的长诗而矗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必定有它的绝妙所在。通过第一遍的朗读,你能领悟到它的绝妙之处吗? 明确:意象组织的精致 师:此诗之妙,尽在组织。组织者,结构也。结构绝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先说什么、后说什

23、么的条例问题和挨次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打算整体功能的东西。奇妙的结构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和示意,让我们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 师:全诗共四行,诗人向我们展现了几个画面?分别是什么? 明确:四个 师:诗人是怎样将这四个不相干的画面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好像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非常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细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

24、阐释了诗人心中思索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师:这几幅画面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看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 明确:断章只有四行,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一种意象。它以直观的画面阐释了“相对”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的关系。

25、师:最终,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一,关于断章毕竟是一首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在文学史上始终都很有争议。同学们也深化思索一下,它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诗。这道题就作为今日的作业,字数不限,言之成理即可。 师:在西方文学史上也有一篇和断章差不多,超级短小精悍的名篇在一个地铁车站。首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庞德。 同学回答,老师补充有关意象派的介绍。 师:我们要留意这样一个细节: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那么作为意象派的提倡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确定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而且处理这些意象的手法也会有他的独到之处。现在我们来找找看这两句话里出现了哪些意象? 明确:人群中的面孔,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很多花

26、瓣 师:假如说刚才断章中是通过同一个哲理命题“相对”而将两幅不同的画面结合在一起,那么大家思索一下:这首诗中的两个意象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看看意象派的创作风格,作品的艺术特征。 明确:依据意象派的创作风格,第一行的“面孔”与其次行的“花瓣”是两个不同的鼓舞的意象,诗人把这两个独立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意象的复合体(在两个意象之间起着沟通作用的是高度个性化的直觉),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把有限、详细的意象给予无限、抽象,甚至神奇的内涵。 师:分析完这两首诗,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清晰,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讲。在这里我要补充一个小背景:卞之琳20世纪30

27、年月就开头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庞德则对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崇仰备至,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得到了很多灵感。两位诗人国别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受却有着相同之处,他们都热衷学习异域文化,为我所用,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想这一点,对我们的同学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不要看我们学习课文很枯燥、无聊,其实我们这是在用最快的途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布置作业: 1、背诵断章在一个地铁车站 2、在一个地铁车站有多人译过,下面是另外两种译文,说说你更喜爱哪一种?为什么? (1)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人脸,/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2)幻影一般出现在人群中的这些面孔,/潮湿的黑色枝条上

28、开放的花瓣。 板书设计: 看风景 点缀风景 断章 见明月装饰自己的窗子 哲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在一个 幽灵般的面孔 意象叠加 地铁车站 湿漉漉的枝条上的很多花瓣 诗意无穷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会到她的万千愁情,赐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中国.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虽与古人一样,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

29、的心情,但我觉得比起古人来,他则更胜一筹。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个漂亮的错误。 二、介绍 郑愁予,1933年生,河北人,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中国.。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高校,曾任职基隆港。60年月末赴美,获爱荷华高校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高校。早期诗集包括梦土上窗外的女奴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诗人思维灵敏,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吸取国内外阅历,创作力充足。 三、朗诵并观赏诗歌,分析诗歌所抒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1、争论: 诗歌所抒写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几个? 明确:时间是在春季三月。地点是在江南。这个季节的特点是简单让人产生思念的

30、心情。人的情感也是在这个季节里特殊会简单伤感,人的情感也最为丰富。 补充:特殊是江南的春天,细雨和春天总是相伴,而春雨更简单使人陷入思念之中,人们对春雨也有中特殊的伤感的情感。而且春天往往很短。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落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刺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经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所以课文把诗歌

31、的时间定在春天三月是为了写离情相思的需要。这个季节是为写情而服务的。 2、我们知道要写离情不但要有景更需要有人的活动,这里的人物是哪几个? 明确:人物是:“我”和“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人。 这个人显而易见是个女子的形象。 “我”在这里是个游子,从远方而来,经过江南。也正是那位女子要等待的人。而这个女子可能是这位游子的恋人,正在春季三月里苦苦地等待着。 思索: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做是莲花? 明确:由于在古诗词中莲花就是代表着思念。由于“莲”和“怜”谐音。“怜”就是“爱”的意思。在西洲曲中,就有写道:“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

32、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道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所以这里是借用了古诗的意象。一开头就呈现了一位等待游子的女子的形象,为下面抒写她的离情做好了预备。 3、那么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穿插讲解古诗词中古代文化民俗) 明确: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方的手法,把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真实可感。他把女子的思念第一个比成是三月的柳絮。 春天还有中特殊的景物就是柳絮,这柳絮也是和离别有关的。柳树在春天的时候就会结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称为柳絮。当风一吹柳絮就会随风飘散。这种景象非常的凄美,让人伤怀。古典文学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亲密,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

33、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而“柳”又有“留”(挽留)的谐音,故汉代人就已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习惯,古典诗词中用柳来表现离别相思之作更是不胜枚举:“春心自浩荡,春柳聊攀摘。笑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枝上子规催去旆,柳条偏系离情。”(李弥逊临江仙)等等。 其次个是比成是孤独的城。城的样子是四周封闭的。这也说明女子的心情是落寞,孤独的,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心城,只有那位游子才可以打开她心中的城门。也可以说明女子对游子回来的绝望的心情。 第三个是比成青石的街道。我们学过戴望舒的雨巷其中也有这样的意象出现。也是生活在铺满青石的小巷之中的。让人感到一丝的凄凉和冷意,就想那位苦苦等待的

34、女子的心一样得冷。这个青石的街道也为后面的马蹄声的出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对精彩的意象组合,构成伤感的意境。青石的冰冷,传来马蹄声,声声清楚,原本盼望是能够等到归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过客。让原本冰冷的心更加地寒冷。原先的盼望也被无情地粉碎。 第四个是比成窗扉。我们可以想象那位女子为了等待游子的归来,曾经多少次靠在窗前远眺远方,多少次又是绝望地把窗扉关上。所以在这里窗扉也成为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的表现景物。 4、大家留意到没有,在描写女子的心情的时候连用了两个“小小”,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形容词呢? 明确:两个“小小”,更写出了这种离情是缠绵迷离的特点。体现了这首诗含蓄、温顺敦

35、厚的特点。这与古诗词写离情的诗歌一样,继承了古诗词传统的风格。具有东方风味。 总结: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从中国诗歌的深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深厚的民族风格,是这首诗的创作特色之一。同学在创作诗歌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从古诗词中去查找合适的诗歌意象,这样就能形成诗歌独特的意境。而且这些古典诗歌的意象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这样也能使你的诗歌有厚度。 四、分析“错误” 谁的错误?最终这个错误究竟是什么呢? 明确:女子等待的那位游子,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一个漂亮的错误呢? 明确:由于“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孤独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

36、肯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或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漂亮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妙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盼望。所以这个错误的漂亮,是种苦痛的漂亮。但这种错误究竟能给女子带来盼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漂亮的。 郑愁予写了很多爱情诗,题材也没有跳出古人的游子思妇的圈子,由于在当今这个科技相当发达的时代,很少有人有那份孤独等待的耐心,因而,闺怨诗已经很长时间未进入现代人的视野。郑愁予以他女性般的细腻与柔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颇具东方风味的相思场景。给当代人日趋干枯的情感世界注入几许纯

37、洁的温泉。有基于此,我们就不难明白,郑愁予的诗为什么在中国.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了。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比较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解析:“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盼望、绝望乃至无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脉脉”、“悠悠”状景切情,尤有神韵。 探究:两首诗的意境有何相像之处?从描写思妇这一主题和表现的意境看,是不是能看出新诗和古典诗词的某种联系? 板书设计: 打江南走过(地点) 交待背景 那等开落(大事) 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38、 物象凄凉 错误 孤独的城 跫音不响 孤独茫然 春帷不揭 人之无情 窗扉紧掩 达达的马蹄 点题 不是是 顿悟 教后反思: 这五首诗都属中外短章精品,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构思精致,建议同学最好能背诵下来。在教学中,可多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比较的目的,主要在于感受不同的诗歌风格。应鼓舞同学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假如条件不具备,老师可为同学供应相关资料。但不要供应结论,让同学自己去思索、争论。 中外短诗五首 篇3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错误、回旋舞、在一个地铁车站)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

39、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 1、鉴赏诗歌中新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绽开联想和想象,尝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就自己的理解绽开充分的争论,感悟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绽开想象和联想,初步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哲理和思想感情。 二.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争论并归纳总结: 1、你对短章的主旨如何理解? 2、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错误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为什么是一个“漂亮的错误”? 4、回旋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5、你怎样理解在一个

40、地铁车站? 三.熟悉和流派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简介 卞之琳(191020xx),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直接进高一的其次学期,开头接触新文化。1929年,考入北京高校英文系,在徐志摩等人的影响下开头新诗创作。1933年高校毕业后,诗人先后在保定、济南等地教书,同年出版其第一部诗集三秋草。抗战时期,诗人前往四川高校任教,期间曾赴延安和太行山一带访问。1940年后先后在西南联大、南开高校任教。1947年诗人应邀前往英国牛津高校专事创作。1949年回国任北京高校英语系教授。建国后,诗人历任诗

41、刊、文学评论等刊物的编辑和中国社科院讨论员等职务。20xx年12月病逝于北京。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慰劳信集、鱼目集、汉园集、十年诗草等,另外还有一些译作,如哈姆雷特、海滨墓园等。 名作赏析 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足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诗只有四句,每个字、词,每句话都通俗易懂,但细细品尝便觉意味悠长,耐人寻味。诗中用几个简洁的意象、词语,营造了两个美丽的意境,同时带着深深的伤感。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想那光滑的石或绿

42、油油的青苔;闻吟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悦耳的鸟鸣。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扬而和谐。透过这安静的自然,是一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其次个意境的中心是夜。”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安静无人的夜里端详着世界,或许是想在人世间的美中找点安慰。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使夜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若有若无,如梦如幻。“你”获得了漂亮的满意吗?或许。然而,诗人要告知“你”:此刻的“你”正做了他人的梦境,正被人设计在哀愁的、惹人怜的形象上,满意了别人的想象。 那桥、那夜、那风景、那梦都具有肯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好像在讲生活、生活的状况,讲心灵、心灵的安慰。

43、桥是风景,是自然纯真的美;然而这美又是人类眼中的世界。夜是人心灵的归宿,又是生活的阴暗面。人们的阴影,人们的愁会积压在夜里,人们要从沉沉的暗夜中摆脱出来,查找美妙的生活。所以,人们需要风景,需要梦。诗歌隐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到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个体的人、自然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但作为群体的人、自然,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这首诗有着明显的中国现代派诗歌风格,一方面汲取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手法,同时又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手法:着重于意境的营造。诗歌意境空灵美丽,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启人深思的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这首诗也带有卞之琳独特的诗歌风格:冷静的语调、对新颖意境的追求、带有思辨意味的象征,引人深思的内在韵味,等等。 1、卞之琳个人简历: 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高校英文系,曾任北京高校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