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8486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精选12篇)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

2、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沟通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独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意。)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感情,

3、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老师范读指导,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爱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2.沟通。 3.把喜爱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其次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同学读,检查同学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依据课文解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争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

4、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覆盖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同学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心情:此时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落,水中月,船中人又好像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安慰。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

5、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留意停顿,认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 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观察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简介 这首诗的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很多诗是通过旅

6、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自学古诗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插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自学反馈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句含义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通“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出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悄悄地映在河面上。(教导:这是由于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晰,那么光明。)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

7、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很多颗星星,在河面闪动。(教导:这是由于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五、引导同学体会诗的意境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3.启发想象诗情画意: (l)闭上眼睛想象: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

8、奇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很多的光亮,就像很多闪耀的星星,多么奇妙啊! (2)朗读全诗。 4.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奇妙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诗人观看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天星”似乎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安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耀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人观看认真,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方,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

9、像诗人那样,擅长发觉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老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 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老师在本课采纳同学自学、小组争论、集体沟通的学法进行学习,力争让同学弄懂每个词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借助图片投影启发同学的想象,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通过教学培育同学理解古诗的力量和依据观看大胆想象的力量。 探究活动 老师供应一些描写景色的古诗让同学读一读,说一说,然后,从中任选一首或其中的一句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用笔画下来,

10、设计一期板报。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

11、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沟通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独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意。)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老师范读指导,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2、1.你还喜爱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2.沟通。 3.把喜爱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其次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同学读,检查同学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依据课文解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争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覆盖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

13、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同学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心情:此时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落,水中月,船中人又好像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安慰。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留意停顿,认真体会诗中

14、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 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观察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简介 这首诗的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很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自学古诗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

15、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插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自学反馈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句含义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通“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出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悄悄地映在河面上。(教导:这是由于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晰,那么光明。)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

16、光亮散开了,变成了很多颗星星,在河面闪动。(教导:这是由于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五、引导同学体会诗的意境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3.启发想象诗情画意: (l)闭上眼睛想象: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船,那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奇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

17、很多的光亮,就像很多闪耀的星星,多么奇妙啊! (2)朗读全诗。 4.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奇妙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诗人观看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天星”似乎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安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耀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人观看认真,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方,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擅长发觉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老师范读。 月黑/见/

18、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 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3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

19、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沟通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独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意。)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20、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老师范读指导,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爱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2.沟通。 3.把喜爱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其次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同学读,检查同学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依据课文解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争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

21、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覆盖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同学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心情:此时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落,水中月,船中人又好像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安慰。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

22、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留意停顿,认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学过古诗三首的前两首诗,哪位同学会背?(指名背)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舟夜书所见(板书题目)。 二、解题,简介 1.解释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见”是什么意思?“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舟:船。舟夜:夜间在船上。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诗题是什么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观察的景色。)从题目你能想到诗的内容吗? 2.简介 这首诗的是清代诗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宁人。早年从军西

23、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很多诗是通过旅行见闻来描写山川风景的。 三、自学古诗 1.朗读两遍,读准字音。 2.逐句读,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结合插图想象诗句意思。 3.同桌相互讲讲对诗句的理解。 四、自学反馈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句含义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通“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出现在河面上。 “弧光一点萤”弧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悄悄地映在河面上。(教导:这是由于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晰,那么光明。) “微微风簇浪”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

24、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很多颗星星,在河面闪动。(教导:这是由于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五、引导同学体会诗的意境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 2.这首诗的前两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后两行写了什么景色?(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一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映“散作满天星”的景象。) 3.启发想象诗情画意: (l)闭上眼睛想象:在这没有月亮的晚上,诗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渔

25、船,那盏渔灯闪耀着一点萤火虫似的光亮,多么奇妙啊!这时,一阵微风吹来,风儿簇拥着波浪,灯火在浪中聚集、荡漾、散开,一点光亮变成很多的光亮,就像很多闪耀的星星,多么奇妙啊! (2)朗读全诗。 4.小结: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奇妙变化,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诗人观看得多么细致,想象多么丰富!诗人从“孤光一点萤”到“散作满天星”似乎让我们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安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水波荡漾,光亮闪耀的景象又是多么动人!诗人观看认真,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方,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

26、反映了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也要像诗人那样,擅长发觉生活中的美。 六、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老师范读。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同学练读。 3.背诵全诗。 七、作业 熟背三首古诗,记住古诗句意思。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老师在本课采纳同学自学、小组争论、集体沟通的学法进行学习,力争让同学弄懂每个词的意思,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借助图片投影启发同学的想象,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通过教学培育同学理解古诗的力量和依据观看大胆想象的力量。 探究活动 老师供应一些描写景色的古诗让同学读一读,说一说,然后,从中任选一首或其中的一

27、句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用笔画下来,设计一期板报。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4 下面是关于学校语文说课稿.独坐敬亭山,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一、说教材及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九年义务训练六年制学校语文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闻名的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味道,孤寂之感倍生。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在政治上患病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安慰的孤独孤独的心情。 全诗的大意是:仰视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

28、飘越远,四周一片安静。我悄悄地注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似乎在相互沟通,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好像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我依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确定熟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为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为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帮助手段及教学预备 1.可播放画面,配上古筝音乐,来创设意境。 2.拓展文字资料,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诗。 3.同学收集李白的古诗和与课文相关资料。 四、说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法:让同学自己通过注解来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成

29、诵法:让同学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培育语感,积累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引出诗题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同学依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借机引出写诗背景李白在政治上患病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安慰,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师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并边播放动画边吟诵此诗,让同学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5 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解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

30、品尝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巡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巡游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老师引导同学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抓字眼,明诗意;多想象,浮画面;多诵读,悟诗情。 2、学习独坐敬亭山 a、解诗题,知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宏大

31、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b、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沟通争论 2.检查合作学习状况 指名读 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闲适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独、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味道,增加了孤独

32、孤独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意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意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闲适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意。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决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苦痛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决地和敬亭山闲适地相看。 c、多想象,浮画面 让同学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在大脑中想象诗中的意境。 d、多诵读,悟诗情 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自己带着感情读 四人小组读古诗

33、 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全班再齐读古诗 板书: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高飞尽 独去闲 孤独孤独 两不厌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解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尝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

34、日,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同学初读古诗,再指名读,老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2.复习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同学按这些方法学习: a 、解题: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其次大淡水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b、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沟通争论 (2)检查合作学习状况 指名读 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

35、-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方,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方手法?) 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青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方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同桌相互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青翠

36、,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精确的比方,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奇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c、多诵读,悟诗情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三、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板书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和、镜、翠、螺 山光水色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这首词。 3.学习通过看解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

37、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尝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指名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大家观赏。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分: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分?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比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1) 同学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质疑,相互解决。 (2) 同学汇报: 好:美妙。 旧曾:以前、过去。 谙

38、:熟识。 胜:赛过、强过忆:惦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识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漂亮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4、同学朗读本词,要读出感情。 (1)在组内读。 (2)在班上汇报读。 五、总结升华 1、进一步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争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江南的漂亮景色) 板书 唐:白居易 红胜火 绿如蓝 怀念江南美景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篇6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

39、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我在这里整理了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盼望能关心到您。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阅读题目: 1.诗句中的 和 两个词最能体现诗的主题,写出的情怀和感受。(2分) 2.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独坐敬亭山参考答案: 1、孤 独 (2分) 2、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独(1分,答对1点就可)以及对敬亭山的宠爱之情(1分)。(2分) 诗意: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情愿留下,渐渐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悄悄无语地凝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孤独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难过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吵闹声消退之后非常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尽既有消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