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6980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_王昌龄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文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由于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

2、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家乡。这很惊奇。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仆人公回望的家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会: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会为抒情仆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会即因后一种误会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呈现的宽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耸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3、;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宽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俯视,一个概括。之所以特殊提及青海与玉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斗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备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

4、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出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骄傲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漫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芜,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

5、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明显有转折,二句形成鲜亮对比。“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斗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斗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决、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斗的艰苦,此篇就是

6、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三)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旧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仆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难过肝。禽兽悲不去,路傍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老马

7、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四)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伴侣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伴侣真挚情意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伴侣,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伴侣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

8、”,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伴侣惜别时,向伴侣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意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近,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意却表现得非常深刻,即所谓“意近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由于一首“七绝”只

9、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其次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五)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全文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由于“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

10、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方,来表明自己的纯净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受以后,写了这一首布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落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哀思之语,而哀思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

11、焉歇,川路长兮不行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布满了愁思,无可告知,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伴侣都能观察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赐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原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情愿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伴侣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

12、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给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剧烈或深厚的情感时,经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写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许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六)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全文赏析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详细描写战斗,而是通过对塞外景

13、物和从前战斗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斗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快,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14、。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经常发生战斗。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涯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概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常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斗。“从前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斗遗迹来作回

15、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布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穿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充满,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谈论字眼,却将战斗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谈论,是说理,但这种谈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气,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斗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斗的反对心情。 王昌龄独具特色的唐代诗歌选录(篇七) 宴南亭(:王昌龄)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宴南亭的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9首。 【原文】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解释】 纳:放置。鲜洁:指新奇干净的食物。 金管:箫笛类乐器。阕:乐终。 酣竟:指宴罢。竟,全诗校:“一作意。” 杳霭:昏暗迷漫的样子。 鸟:全诗校:“一作鸣。” 如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道:全诗原作“上”,校云:“一作道”,据改。 绝:全诗校:“一作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