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案.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6857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 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 教案 曹刿论战 教案(精选4篇) 曹刿论战 教案 篇1 曹刿论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要想取得战斗的成功,战前必需作好政治预备。 2、要擅长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训练,培育青少年机灵镇静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推断句式。 2.记叙战斗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战斗,其中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

2、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索,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同志的赞扬。.同志在中国革命战斗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出名的战例。”今日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 解题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

3、具体,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解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肯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擅长剪裁,叙事清楚,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肯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 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斗故事。这次战斗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斗的缘由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战胜,齐桓公逼鲁庄公杀

4、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关心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 2.引导同学对比解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词句 1.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 (2)又何间焉 (3)牺牲玉帛 (4)大小之狱 2.推断句式:有确定推断和否定推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根据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挨次,但有的文言句有

5、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状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挨次。 “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重点句子: 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分角色朗读: 其次课时 一、分析课文 一)、第一段 1、 “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 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唯恐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

6、,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今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害”。 2、曹刿的身分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一般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应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

7、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怀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斗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预备呢? 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于这三方面的预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预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由于民心向背是打算战斗胜败的主要因

8、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气的政治远见。 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而且留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预备,显示了曹刿喜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二)、第2段 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2、曹刿是怎样关心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战斗刚开头,不待齐军疲乏,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挡了

9、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需把握有利的时机,要依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推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斗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状况,作战的过程写得特别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擅长把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斗成功。 三)、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确:原因,“攻击”的原因和“追击”的原因。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士气

10、也”(这是个推断句,“也”表示推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逝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我们战胜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攻击时的最佳战机。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缘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谈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看认真,擅长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斗成功。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缘由。 二、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同学争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需取信于民并运用

11、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斗成功的道理。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谈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预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斗成功的缘由。 三、背诵课文。 曹刿论战 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以.同志在中国革命战斗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化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缘由。 二、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了解推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

12、叙战斗,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斗中把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由于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布置同学熟读课文,对比课文解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返回上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同志在中国革命战斗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今日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 2.比较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5) (6) 三、研习新课 1.解题。指

13、导同学读课文解释。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把握战机。 2.引导同学对比解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攻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实行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帮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头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缘由。 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同学争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大事进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

14、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几部分?同学争论后明确: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绽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4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唯恐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

15、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今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害”。 (3)曹刿的身分怎样?争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一般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应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

16、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怀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6)“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确:在详细的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 (7)“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斗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预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对于

17、这三方面的预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争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预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其次个预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预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留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由于民心向背是打算战斗胜败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气的政治远见。 (10)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而且留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

18、参战指挥。 (11)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预备,显示了曹刿喜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四、布置作业 1.背涌课文第1段。 2完成“朗读背诵”题一、2和“辨折比较”题四。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抽背课文第1段。;重点讲解分析课文第2、3段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完成课后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背诵第1段 二、研读其次部分(第2段) 1.这次战斗是由谁指挥的?依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剑帮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n) 三、研习新课 1.解题。指导同学读课文解释。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

19、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把握战机。 2.引导同学对比解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攻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实行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帮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头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缘由。 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同学争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大事进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

20、释疑)。 (2)本文可分几部分?同学争论后明确: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绽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4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唯恐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

21、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今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害”。 (3)曹刿的身分怎样?争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一般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应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

22、”,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怀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6)“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确:在详细的语境中,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 (7)“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斗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预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对于这三方面的预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争论

23、后明确:对于第一个预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其次个预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预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留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由于民心向背是打算战斗胜败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气的政治远见。 (10)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而且留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11)小结:第1段,写的是

24、曹刿请见,论战前预备,显示了曹刿喜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四、布置作业 1.背涌课文第1段。 2完成“朗读背诵”题一、2和“辨折比较”题四。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抽背课文第1段。;重点讲解分析课文第2、3段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完成课后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背诵第1段 二、研读其次部分(第2段) 1.这次战斗是由谁指挥的?依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剑帮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ng;(2)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ng。课文从“乘”(1)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

25、便利。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关心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头,不待齐军疲乏,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挡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需把握有利的时机,要依据双方的土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推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斗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状况,作战的过程写得特别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

26、,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擅长把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斗成功。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原因,“攻击”的原因和“追击”的原因。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谒”)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士气也”(这是个推断句,“也”表示推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逝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我们战胜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攻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拭而

27、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缘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谈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看认真,擅长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斗成功。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缘由。 4.指导背诵课文2、3段。 四、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同学争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需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斗成功的道理。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谈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预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斗成功的缘由

28、。 3.归纳写作特点。争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斗,但战斗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预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缘由(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五、布置作业 曹刿论战 教案 篇4 曹 刿 论 战 左传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别句式,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缘由。 力量目标: 1、把握本文围绕“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德

29、育目标: 1、学习曹刿为国家着想、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2、学习在岗位上“忠于职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 2、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 3、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教学难点: 1、奇妙支配材料、详略得当; 2、“论”战的意义。 教学设想: 针对同学的状况及本文的翻译难度看,让同学课外翻译课文后再到课堂上来沟通,然后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进行阅读,读后来概括主要内容。其次课时,则支配同学完成“论战”为题的缘由,以及鲁庄公和曹刿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以启发的方法让同学自己动脑动手来完成。 课前预备: 1、布置同学先在课前翻译课文,划出自己或小组合作后仍无法解决的

30、问题: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等。 2、诵读课文,为鲁曹二人对话加上神态、动作。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缘由。 2、分析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大家或许会想到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斗中取胜呢?或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久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同志的赞扬的战斗,或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日我们就来共同探险

31、个毕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 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唯恐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

32、公杀了公子纠。从今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默读课文,(亦可分角色朗读)理清文意。 1、对比课文解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沟通。 2、沟通难词难句,并翻译课文。 3、师归纳:重点实词:间、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情节: 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大事进展过程为线索概括。 明确:大事进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生复述课文(建议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四、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思索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试简要地分析。

33、3、收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课文,分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生复述课文导入) 二、 探究,沟通。 1、组织同学争论:给课文换一个题目,并谈谈缘由。 2、生给课文换题目。 3、分析详略支配与题目的关系。 (与中心有关系,联系比较大的则详写,反之则略写。) 4、找出文中详写略写的部分。 三、 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 1、小组争论: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2、分析人物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忱;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

34、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斗的盼望寄予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看法;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加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四、 迁移积累: 1、理解词义,找出、理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 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2、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缘由。 五、 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 3、有爱好的同学可以阅读左传,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