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赏析.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6070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如梦令》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梦令》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赏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赏析(精选13篇) 如梦令赏析 篇1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 .如梦令赏析 .诗词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梦令,西江月)1 诗词五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梦令,西江月) 如梦令课件 如梦令课件 如梦令mp3音频课文朗读 诗歌五首(西江月 如梦令 书湖阴先生壁 春夜喜雨 观沧海)课件(1) 诗歌五首(西江月 如梦令 书湖阴先生壁 春夜喜雨 观沧海)课件 如梦令赏析 篇2 如梦令赏析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闻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

2、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爽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境况优裕的少女、.,对自然风光的宠爱,对美妙爱情的向往,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患病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布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布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

3、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欣赏到藕花开放、鸥鹭惊飞的美妙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如同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颜色和欢快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

4、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仆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亮溪水边的精致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快的时间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由于“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行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快活动,而把其中的详细微小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进展是特别自然的,清亮的水面上,掩盖着丛丛密密的硕

5、大荷叶,很多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着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究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稳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

6、,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亮,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很多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爽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虽然只叙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却给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审美意义。 如梦令赏析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学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预备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

7、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同学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同学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争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沟通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开心,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

8、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好玩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描绘了这么一种奇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青年时期闲适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非常完整,意境美丽,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快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肯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李清照 日暮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9、鹭 爱大自然爱生活 如梦令赏析 篇4 李清照 如梦令赏析 篇5 如 梦 令 主备人:王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颗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预备:同学搜集有关“词”的学问和学过的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揭示课题,同学说说曾经学过的“词”。 2、介绍“词”的常识。 3、本节课学习的词如梦令,同学介绍李清照。 二、抓住景物,感

10、知画面。 1、老师范读,同学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的位置;同学朗读。 2、同学朗读,要求读正确。 3、一起正音,熟读这首词。 4、同学边读边画线:文中描绘的景物。 5、沟通。溪亭、日、藕花、鸥鹭 6、适当解释词中的字或词的意思。 常记:常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 7、同学朗读,抓住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感知这些景物所构成的奇妙的画卷。 三、绽开想象,领悟意境。 1、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欢快情景。 2、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开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开

11、心的心情,从“常记”“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个“沉醉”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欢快。 3、这一天的欢快集中在归途中表现,归途中妙趣横生的画面有哪几幅? 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心情由沉醉到急迫再到满意,充共享受着这大自然的乐趣。 4、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 描写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图画: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夜晚很静,以动与静,一幅丰收景象) 星稀天外,点雨山前,路转溪头,忽见茅舍。 (着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横生) 5、以各种形式诵读,读中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心境,沟通自己所感悟出来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2、。 2、和同学沟通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如梦令赏析 篇6 诗词五首 重点: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制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把握关键词的精确词义,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唱歌的。诗的最终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同学试读。 (四)指导同学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同学分析,再由老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

13、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其次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屹立,是静态,相互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阔和威武;再写草木,仍旧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气和雄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终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

14、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感到海的宏大。这首诗毕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同学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5.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

15、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依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6.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你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当堂背诵。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应当比较易于成诵。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指导同学评析诗句。 重点争论下列问题: 1.诗题叫望岳,可见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

16、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5.“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荡胸”两句。大意已见解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详细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项。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白什么? (三)背诵指导。 其次课时 四、如梦令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老师领读这首词。 (三)指导同学评析课文,理解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常常想到这件事呢?

17、(四)练习背诵。同学试背后,老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亮。 (五)连续争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缘由没有? 3.什么时候发觉“误入”的? 4.既误人,渐渐划出去,不也行吗? 5.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老师再次领读。 (七)小结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常常行经风景美丽的黄沙进中。 (三)老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育同学的节奏感,也可

18、让同学试读。 (四)指导同学解析课文,理解的思想感情。 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这时是什么季节? 3.“说丰年”的是谁?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上片的内容。 5.下片一开头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6.“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焦急么? 7.词人此刻肯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识么? 8.再看最终两句,解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倒语? 9.补充解释:词中经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10.由同学制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间参照上片的表述

19、方式。 (五)小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教案点评: 以朗读带动教学,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如梦令赏析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2)理解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老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理想。 三、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

20、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渐渐扩充军事力气。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气魄宏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

21、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同学试读。 3.指导同学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同学分析,再由老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概,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醒笠缱疟募椤j斯椿舜蠛m掏氯赵拢掏蚯淖忱鼍跋螅硐至丝男亟螅惴送骋恢泄档谋骸g胪谴鸥星椋俅卫仕姓馐资琛?nbsp;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2、。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同学评析诗句 4.当堂背诵。 五、学习望岳 1.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七岁会作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上刚唱.20岁开头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居长安十年。安史乱起,携家逃难。后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他因直言敢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内大旱,他弃官携家西去,千辛万苦跋涉到成都,*伴侣关心,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来,友人严武镇蜀,保荐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人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后因成都战乱,杜甫又迁至夔州,过着贫困的生活。

23、最终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呈现出宽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进土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是五岳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2.指导同学评析诗句 3.背诵指导。 六、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沟通。 七、作业

24、 1.课后练习一、二1,2,3题。a类 2.默写三首诗。b类 3.完成把握语文的有关练习。c类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后二词,朗读、背诵这二首词。 2.理解二首词的意境。 3.理解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l)朗读、背诵这二词。(2)理解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前三首诗。观沧海是乐府诗,次北固山下和望岳都是五言律诗。今日,我们要学的是两首词。如梦令和西江月是词牌名。 二、学习如梦令 1.作家作品简介 如梦令选自漱玉词,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

25、来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跟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离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常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集。 2.朗读这首词。 3.指导同学评析课文,理解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喜爱生活、喜爱自然、喜爱美妙事物的情操,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天真、活泼、豪爽的性格。词人给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只写了夏日游饮归途中的一个片段,抒写了片刻之间美的感受,仅仅33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跃,情深味浓,新颖可喜。词的语言明白如话,

26、流转自如,表现了独到的功力. 三、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常常行经风景美丽的黄沙进中。 3.指导同学解析课文,理解的思想感情。

27、4.小结 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美丽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舒适,布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四、写分析短文,就两首诗你所体会的意境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抽查几个沟通。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4,5.三a类 2.默写二首词。b类 如梦令赏析 篇8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闲适生活,韵

28、调美丽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受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状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毕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马虎的不悦 6、知否,知否?

29、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马虎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受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间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熟悉?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0、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如梦令赏析 篇9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班级:学校六班级 学校:武进区焦溪学校 老师姓名:庄彩华 章节名称 如梦令 方案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该词。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学问和词人李清照的生平、词风。 3、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爽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爽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 解决措施: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词的音韵和意境美。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词

31、所描绘的情景,引导同学绽开想象,体悟诗情;开展比较性阅读,加强积累,提升同学古诗词的鉴赏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由说词、背词到走近宋代闻名词人李清照,初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充分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同学自由读词,老师恰当引导,指导同学把词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是要留意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引导同学紧扣词句绽开想象,将凝固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借此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与语言表达力量,唤起同学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感受词人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品尝词作,感

32、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展。推举另一首如梦令,与课文进行比较性阅读,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提升同学古诗词的鉴赏力量。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化。朗读背诵二首词,将词改写成现代文,培育同学的表达力量。有爱好的同学,也可以进一步搜集阅读李词,加深对李词的了解。 依据的理论 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性,引导同学自主阅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开展比较性阅读,拓展深化。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学问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导入新课 同学在前面已学习了一首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对李清照已经有了一点了解。 出示李清照的肖像画和相关的文字介绍,播放优扬的古筝曲。 在同学简要介绍后再由

33、多媒体出示 让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特殊是对她的词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利于本课的学习。 初读全词 作为六班级的同学,已具备了自读的力量。 如梦令一词的文本,录音播放范读。 多媒体出示全词,让同学自由朗读,提出三读的要求。由于同学读不到位,再播放范读。 通过三读,能读通读顺全词,并能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味。 品尝想象 同学对词已有相应的阅读力量,能依据词的描述,再加上个人的情感体验,合理地绽开想象,也具有了肯定的表达力量。 三幅图:1)溪亭日暮图;(2)藕花深处图或视频;(3)争渡惊鹭图。再加入相应的词句。 依据同学的想象逐一出示图片或视频,再出示相关的词句。 紧扣词句绽开想象,培育

34、同学的想象力量与语言表达力量,唤起同学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比较阅读 同学已具备了肯定的阅读观赏力量。 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与声声慢 同时出示二首如梦令,引导同学比较阅读,再出示声声慢,老师配乐范读。 通过比较二首如梦令,感受二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点。再结合阅读后期的作品,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 教学过程(可续页)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 1、板书:李清照。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曾读过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谁能来背一背? 2、这首咏史诗,连用三个典故,却毫无堆砌之感,却气贯长虹,雄浑壮阔,完全不似出自一个女子

35、之手,与其词风也炯然不同。对于李清照,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如梦令,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然后提出朗读要求:把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 2、指名练读、评议。 3、听范读,集体朗读。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 (一)说词意。 1、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解释的关心下把这首词的也许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留意抓住词中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词的意思。重点理解兴尽争渡的意思。争渡可以有二种理解:一是怎么渡;二是抢着划船。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

36、一大段的话才把这首词的意思说清晰,但是这首词只用了多少字就把意思说清了?(三.字)由此可见,词的凝练。 (二)品词境。 1、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怎么读活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或词中读出画面来。再请你低声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可以先自己练说一下。 2、组织沟通。(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引导点拨,出示相关的多媒体画面或视频) (1)溪亭日暮图 (2)藕花深处图 (3)争渡惊鹭图 3、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争渡惊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淌的画。你们看,由于是欣赏溪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由于是误入藕花深化,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4、读活了这首词还不够,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