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涵*** 文档编号:6861121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管理局)2021年11月 目 录前 言1一、现状趋势2(一)发展基础2(二)存在问题5(三)发展趋势14二、总体要求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6(三)发展目标17(四)指标体系18三、框架设计20(一)业务架构20(二)技术架构21(三)网络架构22四、主要任务23(一)完善新型政务云网,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力23(二)构筑新型数字底座,强化共性服务赋能底蕴25(三)打造新型城市智脑,赋予智能研判思考力28(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改革驱动力29五、保障措施39(一)完善组织保障,强化执行能力39(二)夯实安全保

2、障,强化防护能力40(三)完善标准规范,强化引导能力41(四)创新运营模式,强化持续能力42(五)加强评价考核,强化长效能力43(六)加大要素保障,强化支撑能力44前 言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国家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公民参与度与社会创新力的战略选择。面向“十四五”,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数字政府建设方向。其中,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全面推进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务系统数字化建设。苏州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

3、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将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关于十四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以江苏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苏州市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市域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内容为引领,结合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常熟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改革方案等重点战略方向,紧紧围绕“一网通用”、“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三条主线,推动政府治理手段、模式和理

4、念创新,提升常熟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常熟数字社会与数字经济发展全方位赋能,助力常熟绘就“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的发展蓝图。一、现状趋势(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基础基础服务支撑能级不断夯实。网络方面,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缆通达,自然村基本实现光纤覆盖。镇、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全部实现100M延伸扩容,基层政务网络带宽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全市建设5G基站1476个,智能制造、车联网等领域5G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存算方面,集约建设市级统一电子政务云,入驻55家单位162个项目,分配虚拟云主机796台,有效避免了各部门硬件资源重复投资。数据方面,收集1169类政务信息

5、资源数据目录,持续推动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等基础库建设,推进数字门牌、电子证照库、电子地图等主题库及各部门业务数据的应用和推广。大数据基础平台一期项目进度超70%,按照“边建边用”原则,完成59家单位数据接入,累计清洗治理12281万条数据,初步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能力。感知终端方面,积极推进视频监控、传感器、物联网燃气表、智慧灯杆等设备的部署应用,强化数据感知采集能力。公安局建设视频抓拍监控点位5万余个,住建局建设工地监控设备50路、燃气监控设备119路,水务局建设涵盖水位、水质监测和监控的智能闸站11个。生态环境局建设部署17个环境空气监测站、30套大气网格化监测设备、1套固定式汽车尾

6、气遥感监测设备和75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全市37个小区3万多用户安装上了物联网燃气表,首批46根集视频发布、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控制等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在江南印象商业街试点投用。政府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四个阶段“全链”审批模式,为企业提供从投资项目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全审批流程“一条龙”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66项“一件事”套餐,平均提交材料减少34.9,办理时间减少69。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中介超市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行政审批局、公安局、人社局等9个部门进驻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群众全天候提供62个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282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

7、平台,成交项目1080多个,为市民、企业提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以联动中心为中枢的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实现城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业务联动。大气、水、污染物等全要素监测感知深度、广度不断加强,基本形成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和重点断面水质监控全覆盖。交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汇聚客运总量、交通流量、城市路况等信息,实现全市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全面掌控。开展常熟市电子地图更新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升级,规划“一张图”建设不断深化,基础地理信息不断完善,智慧工地、智慧燃气等智能化应用稳步推进。智慧社区一期、二期陆续建成使用,充分

8、发挥“云”治理模式在创新社区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共服务数字化范围与能力不断扩大提高。上线常熟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提供市民预约、挂号、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基于多媒体设备的互动式教学不断深化拓展,教育教学数字化取得明显成效。智慧人社一体化经办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实现对社会保障业务的全方位支撑。市民卡发放范围和应用功能不断拓宽,发放对象拓展至大学生和新市民等人群,功能涉及公交出行、公共自行车租赁、图书馆借阅、银行金融等领域,为市民提供“一卡在手、生活无忧”的便利服务。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常熟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建成华为云(常熟)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各类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强化

9、工业软件和工业云支撑能力,全力赋能推动“常熟制造”向“常熟智造”转型。建成应用“智慧三农”一期平台,加快构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全市区域种植结构、面积分布、投入品使用情况等信息的可视化综合展现,有效提升了农业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水平。上线运行重点商贸企业市场运营监测统计系统,实现了对常熟八佰伴、印象城、万达广场等27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情况监测,助力商贸物流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文化旅游,建设了文化云、旅游总入口、常熟智慧旅游日常监管与应急指挥系统,致力于提高文化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助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数字政府建设环境持续优化。组织保障方面,进一步理顺工作组织机制,初步形成“一

10、局、一中心、一公司、一协会、一基地、多生态”大数据工作格局组织架构,全面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领导。建设运营方面,坚持市场化方向,对常熟市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改造,推进战略重组,强化人才、技术储备,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政策支撑方面,制定出台常熟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常熟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常熟市政务云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推动常熟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在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引进了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华为、华傲等重点企业,通过多方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技术的研究应用,助力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部分

11、领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突出,为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城市总体发展来看,数字政府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推动力的作用没有充分激发和显现。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基础引领支撑能力有待深化。多个单位自建机房、专网,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导致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困难,并且全市缺少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安全防护体系,亟需提升政务云、政务外网服务能级,提高薄弱环节安全防护能力,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统一提供稳定安全的计算、存储、传输等服务能力。同时,数据部门化、行业化问题凸显,存在数据汇集度不高、数据质量不高、互通共享不畅、数据应用场景不多等问题,缺乏人工智能、区块链、

12、统一身份认证等共性技术和共性业务服务能力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统一赋能,导致各部门数字化转型难度大、成本高。专栏1 数字基础引领支撑能力有待深化1. 政务云资源受限,重复建设依旧明显针对调研情况,在23个调研样本中,发改委、人社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等11个单位使用政务云资源,但资规局、住建局、市监局、发改委、人社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局、海虞镇、教育局等11个单位依旧保留自建机房,占比高达47.8%。通过对11个自建机房单位深度分析,发现仅有住建局、行政审批局、海虞镇3个单位未反映存在相关问题,其他6个单位在安全、运维、服务

13、器设备、存储容量等方面遇到诸多难点痛点。2.政务外网能级不足,业务专网林立由于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带宽不足,发改委、住建局、市监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联动指挥中心、高新区、新市民中心、教育局等12个单位单独开通了互联网出口,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同时,各部门业务专网林立,面对视频、物联网建设需求,发改委、住建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公安局、资规局、城管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局、海虞镇、教育局等13个单位建设或使用监控专网、应急指挥专网、视频专网、教育专网等业务专网,对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产生了障碍。3.数据“聚通用”问题凸显,服务能力受限在

14、23个单位的调研样本中,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资规局、住建局、市监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海事局、联动指挥中心12个单位表示缺乏全市统一的数据标准,在开展业务工作时,相关单位通过人工巡检采集、填报相关信息数据,存在数据实时性差、准确度低、缺乏全面性等问题;发改委、工信局、人社局、资规局、住建局、市监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行政审批局、联动指挥中心、海虞镇、新市民中心、教育局17个单位表示缺乏有效共享渠道,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横向部门信息共享不畅通、垂直条线数据难以获取、已获取共享的数据存在质量问题;公安局、人社局、资规局、市监局、

15、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行政审批局、联动指挥中心、海虞镇、新市民中心、教育局等12个单位表示缺乏有效技术支撑,普遍反映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足,针对已汇聚的海量数据,未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治理,较难支撑政府决策、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4. 缺乏协同联动等共性服务能力支撑在23个调研样本中,各单位围绕数据分析治理、统一地图应用、AI深度学习算法、科学决策支撑、视频图像共享分析以及单位内外协调联动,希望通过统一共性赋能,打破数据及业务孤岛,强化跨层级、跨领域之间的协同联动。其中,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人社局、资规局、住建局、市监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

16、、卫健委、行政审批局、联动指挥中心、新市民中心、教育局18个部门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治理,挖掘数据价值,支撑业务工作的开展;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行政审批局、联动指挥中心6个单位提出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机器人服务、巡检等应用场景;审批局、农业农村局、资规局、住建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海事局、联动指挥中心、海虞镇11个单位期望通过全市统一的标准地图,叠加业务数据,支撑可视化展示、管控等业务;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资规局、市监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12个单位提出强化数据分析应用,为管理者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公

17、安局、住建局、市监局、城管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局、海虞镇10个单位对视频图像共享分析提出需求,通过智能感知分析,强化监测监控能力;市审批局、资规局、市监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海事局、海虞镇、新市民中心、教育局11个单位提出要强化单位内部各科室以及跨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力。二是城市治理业务协同联动性有待加强。目前,常熟市各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但由于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时间不同、深度不同,各单位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业务工作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由于各条线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导致城市治理业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亟需通过“三融五

18、跨” 即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以及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打造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一体化应用,进而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专栏2 城市治理业务协同联动性有待加强 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独立割裂互通不畅在23个调研样本中,发改委、资规局、住建局、市监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教育局7个单位反映由于业务科室多,现有的业务系统多并且分散缺乏,亟需强化部门内外业务及数据的共享联动;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局、市监局、城管局、水务局、应急管理局、文体旅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海事局、联动指挥中心、高新区、新市民中心、教育局17个部门明确表示部分业务的开展

19、仍以传统人工模式为主,缺乏信息化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以及辅助决策等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工信局、人社局、城管局、应急管理局4个单位表示,由于机构改革职能变化、系统建设时间长等原因,存在现有系统平台与业务工作不匹配、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三是惠民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有待提升。当前,惠民服务建设重心更加聚焦政府管理的提质增效,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仍是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而且政务服务载体或渠道仅停留在“物理聚合”阶段,并未完全提供以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性、精准性政务服务,导致服务应用和场景碎片化。全市亟需以人民为中心,围绕需求导向,赋能推动惠民服务数字化转型,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市民群众对数字政府建设的体验

20、感、获得感。专栏3 惠民服务获得感幸福感有待提升涉民服务渠道多散,缺乏精准便捷的智能融合服务在服务物理聚合方面,全市推广应用市民卡,通过一张卡为市民提供图书借阅、刷卡乘车、刷卡就医等公共服务,但尚未融合覆盖社会保障、水电煤缴费等与市民密切相关的社保、卫生、民政、教育、公积金等服务。在移动服务方面,全市开发建设了智慧政务小程序、智慧健康公众号、常熟行APP等多个平台,为市民提供看病预约、社保查询等掌上服务,初步实现服务内容的集约化和在线化,但由于服务分散于不同平台,市民需要下载多个终端,通过重复登录获取相关服务,尚未融合AI、大数据等技术,并且缺乏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缴费以及针对老年人

21、、新市民等特殊群体的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导致市民群众对智慧常熟建设的体验感不强。四是运营保障机制有待健全。政府部门对利用数字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识相对淡薄,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全市尚未形成数字化转型长效运营机制,缺乏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的专业人才、安全防护、标准规范、资金资本等支撑能力,基于数据驱动的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式有待建设完善。另外,全市缺乏应用场景的市场开放能力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局面,难以完全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专栏4 运营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23个调研样本中,市教育局、人社局、生态环境局等12个单位均表示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难以支撑部

22、门信息化相关业务工作;市监局、卫健委、海虞镇等7个单位表示全市缺乏全面的信息安全监管,存在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市农业农村局、资规局、水务局等4个单位表示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较难支撑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维管理;由于存在自建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海虞镇、教育局等5个单位表示运维成本高、压力大;由于全市在物联网建设、数据资源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教育局、海虞镇、农业农村局等3个部门表示存在明显各自为政现象,不利于数据融合与协同业务的开展。(三)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基因深度扎根。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对标国内一流水平,优化网络、存算以及感知能力,并围绕城铁片区、高铁西站片区等

23、新片区规划建设,率先前瞻性布局新城建,全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现代化支撑能级。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城市数字底座,增强数据要素资源化利用能力,提高共性业务与共性技术服务水平,赋能支撑常熟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基因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演进土壤中的深度厚植。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围绕空间美图、时尚美城、创新美业、清新美景、精品美游、文明美德“六个美”建设目标,多面发力,推动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业务条线向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和智慧成为推动“六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常熟“千面之城”绽放千面之美。探

24、索特色产业创新示范。聚焦常熟特色资源禀赋优势,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以应用场景为抓手,推动构建“政府引导,高校牵头,社会参与”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打造一批彰显常熟城市品牌的智能化应用场景,通过点状示范效应,提升市民游客对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的体验感和感知度。深化周边区域协同联动。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等战略发展机遇,发挥常熟战略叠加区位优势,依托苏州市,积极对接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在交通、环保、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管理服务资源,通过区域协同联动,提升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高效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以数据流动牵引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本、技

25、术、知识等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资源要素集聚常熟。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浪潮,聚焦苏州市“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及数字政府发展水平评估等重点工作要求,围绕“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改革主线,打造一体化在线、协同、智能、人民满意的“数字政府”,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服

26、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决策科学化水平,更高能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高质量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更高效率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协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中央精神和相关决策部署以及省、苏州的要求贯彻到数字政府建设全流程、各环节。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考核,高起点谋划架构体系,高标准建设示范工程,高水平打造一体化数字政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坚持开放创新。统筹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的统建共享。积极探索大数据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培

27、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持续迭代升级。坚持以人为本。以市民、企业、服务机构和经办人员需求为导向,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市民、企业、服务机构和经办人员获得感。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坚持高效治理。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方面改革创新,加强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推动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全面转型,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常熟市数字政府架构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基础设施”智能泛在、“数字底座”高效

28、赋能、“城市智脑”全面提能、“数字化转型”一体协同,全面推动共性支撑和能力供给的“一网通用”,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需求牵引和业务驱动作用,最终将常熟打造成为全国县域城市“数字政府”典范,牵引驱动常熟整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力支撑“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全面建设。“基础设施”智能泛在。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增速、增效、增智”发展需求,全面强化网络设施、存算设施、感知设施,打造泛在智能、多维融合的区域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汇聚云、网、端等各类基础资源服务能力,为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高效适用的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城市感知能力、计算能力、连接能力以及设施智能化水平。“数字底座

29、”高效赋能。强化以数据全要素共性服务赋能为核心的数据基础服务,赋能支撑城市智脑、政府数字化转型、创新特色应用场景等建设,聚焦各类数据专题及延伸服务,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和共性技术、共性业务服务能力。“城市智脑”全面提能。建成运营城市智脑平台,全面监测常熟城市各领域运行状况,挖掘识别城市运行背后潜在问题,科学评价城市发展水平与发展能级,准确预测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展示城市发展愿景,为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为业务部门优化管理服务能力提供科学指引。“政府数字化转型”一体协同。以政府职能部门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服务内容,再造服务流程,构建形成全市统一的

30、“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共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应用体系,有效提升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动指挥调度能力,基本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四)指标体系为了将常熟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县域城市“数字政府”典范,根据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常熟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改革方案相关指标

31、要求,结合常熟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重点,制定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任务指标。具体如下表:表: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任务指标序号类别主要指标2025年目标属性1基础支撑政务系统上云率(%)100约束性2已建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率(%)100约束性3政务网IPv6覆盖率(%)85预期性4已挂载数据资源与信息资源目录比率(%)95约束性5高频电子证照覆盖率(%)80预期性6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两个免于提交事项数(个)300预期性7“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数(个)100约束性8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98约束性9“城市服务总入口”接入服务事项数(个)80预期性10“一卡通”应用场

32、景数15预期性11“一网统管”联动事项办结率95约束性12数据赋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部门覆盖率(%)100约束性13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鲜活度(%)75约束性14数据清洗、脱敏率(%)100约束性15政企共享数据利用率(%)85预期性16大数据中心生态载体企业入驻数(家)20预期性17向上对接苏州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级联对接完成率(%)100约束性18苏州市级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平台对接完成率(%)100约束性19苏州市级政务云运维平台对接完成率(%)100约束性20苏州市级项目管理平台对接完成率(%)100约束性三、框架设计数字政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

33、心,以数据高质量赋能为主线,以一体化服务感知为导向,重塑政务信息化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组织架构和网络架构,构建政民互动新机制、政府治理新模式、政府作业新形态。(一)业务架构“十四五”期间,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紧紧围绕“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三条主线,聚焦高效流转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着力构建以“城市智脑”为核心、以“一体在线、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精准智慧”为目标的数字政府。业务架构如下图所示:图:常熟市“十四五”数字政府业务架构整体而言,基础设施与数字底座共同构建形成数字政府建设的“能力底座”,统筹提供存算、网络、大数据基础平台等建设成果,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力,构

34、建涵盖数据、技术、业务等内容的共性服务赋能力,最终实现支撑和能力供给“一网通用”。城市智脑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智能中枢”,在能力底座支撑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并形成运行诊断、综合评价、决策联动、多维可视等综合化能力,赋予城市智能研判思考力,从而提升各部门业务能力,支撑领导科学决策。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驱动”,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需求牵引下,形成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有效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而职能部门数字化转型则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业务的一体协同联动提供基础。(二)技术架构在技术层面上,遵循苏州市“十四五”

35、数字政府技术架构要求,以一体化管理体系、治理体系、保障体系为依托,统筹一个基础,打造两大中心,强化三项支撑,深化五类应用,构建常熟市五层数字政府技术架构体系。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图: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技术架构(三)网络架构在网络层面上,遵循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网络架构要求,以电子政务外网为核心主干道,强化常熟市向上与市级贯通、向下与镇(街道)贯通的网络通信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图:苏州市“十四五”数字政府网络架构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新型政务云网,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力聚焦全市亟需统一稳定、安全高效的计算、存储

36、、传输等服务能力,把握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增速、增效、增智”需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和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泛在智能、多维融合的区域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推动5G与固网光纤深度覆盖,进一步优化政务云与政务外网服务能级,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感知能力、连接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为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筑牢基石。强化网络设施。聚焦“5G+”发展战略,鼓励各领域开展5G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推进IPv6在电子政务领域规模应用并形成示范引领,推动各部门、各条线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迁移,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37、积极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推进政府及相关网站IPv6改造,强化基于IPv6的特色应用创新,带动网络、终端协同发展。完善IPv6骨干网互联互通,扩容IPv6互联网出入口,提供IPv6访问通道。强化存算设施。推进政务云升级扩容,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处理分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等服务能力,着力拓展中间层PaaS平台功能支撑,为各部门、各板块统筹提供高效、安全、可按需使用的政务云资源。探索多云混合模式,逐步推进人社、公安、卫健、医保等自建行业云与市政务云对接,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纳管。面向未来海量数据、视频分析等智能化应用场景,强化对海量视频和物联数据的智能解析和非结构化处理能力,为应用场景提供

38、覆盖云、边、端的全栈全场景智能计算能力。强化感知设施。建设服务数字政府立体化、全要素感知监测能力的“感知系统”,统筹推进NB-IoT、eMTC、5G等网络协同部署的物联专网建设,满足不同物联应用对网络需求。推进建设全市面向数字政府统一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地下、地面、空中物联感知数据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城市全域感知、多维监测的感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地下管网、河湖林地、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治安防控、气象监测等智能感知设施部署。促进城市基础网络和感知体系进一步完善。加速“新城建”建设,通过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形成一张城市

39、精细化空间三维数字底板,积极探索“CIM+”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二)构筑新型数字底座,强化共性服务赋能底蕴聚焦全市缺乏数据、技术、业务等共性服务能力的有效整合和高效赋能问题,以全要素共性服务赋能为核心,以大数据基础平台为载体,构筑城市数字底座,全面深化物联感知网、政务网及互联网等多元数据的汇聚、共享、分析、开放、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进统一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支撑能力以及区块链防篡改、视频融合解析、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共性技术支撑能力的整合对接,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统一赋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壁垒。1.深化数据全周期赋能将数据作为“城市数字

40、底座”的核心资源,依托市大数据基础平台,强化数据“汇通管用”全生命周期赋能。围绕数据采集汇聚,拓展城市数据资源多样化采集渠道,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对接、不断融合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信息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同时,聚焦“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主题,加快建设各类主题库、专题库,确保各类数据库“常用常新”,为跨部门、跨领域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围绕数据共享互通,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共享责任清单,明确数据提供方、管理方、使用方“三权分治”职责和奖惩机制,全面贯通数据共享纵横通道。围绕数据规范管理,一方面,加强

41、数据要素质量管理,按照数据确权制度,落实“一数一源”,对各部门现存的政务服务数据资源进行统一采集,并按照统一标准清洗、整合、比对,形成有效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健全数据要素制度规范,加快建设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确权授权、脱密脱敏、共享开放、动态更新等制度,研究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探索制定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全面支撑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开放应用,一方面,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以数据沙箱、数据集市等新型开放技术,推动交通出行、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提高公共数据社会化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研究突破

42、数据权属确定、市场交易等问题,鼓励拥有数据的机构、企业共同参与数据资产化运营,形成商业化、市场化驱动的数据开放应用新模式,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有序释放数据红利。2.强化技术和业务应用支撑能力围绕各部门、各板块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需求,依托市大数据基础平台,统筹推进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平台向上主动融入苏州市一体化业务中台,实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地理信息、智能网关等市级能力的接入,全面提高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资源一体化、规范化、集约化利用水平。向下以基础支撑、应用支撑、业务支撑三大领域为抓手,建立完善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城市信息模型(CIM)、人工智能、视频融合等支撑能力,形成全市统一的业务服务和

43、技术服务体系,为各类应用提供功能完整、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公共组件,解决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为大量具有共性业务需求的政务系统提供完整、健壮的公共服务支撑能力。3.加快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满足当前及未来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为核心导向,提升抽取、转换、传输和加载等数据共享交换能力,畅通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大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交换。加快常熟市共享交换平台与苏州市共享交换平台、长三角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对接,按需推进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跨领域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目录同步、一点申请、跨级审核、便捷共享和全程可溯。建强政务数据开放门户,按照“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

44、例外”的原则,通过数据授权查询、批量下载、接口调用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公共数据资源服务,推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开发利用。探索构建与数据收集、确权授权、脱密脱敏、权属确定、市场交易相关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审核制度,明确政府数据开放目标、实施原则、开放范围、开放渠道、开放方式、动态更新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数据开放全流程的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审计,建立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工作考核和评估制度,提高开放数据的质量和鲜活度。(三)打造新型城市智脑,赋予智能研判思考力聚焦城市领导者与各部门业务管理者缺乏协同联动与科学决策的支撑依据等问题,基于海量数据和高效算法,打造常熟市“城市智脑”,实时监测常熟城市各领域

45、运行状况、发现城市运行问题,科学评价城市发展水平或质量,准确预测城市发展趋势,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展示城市发展愿景,为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为各部门管理提供业务赋能,为企业运营和居民生活提供精准服务。构建运行诊断评价能力。全方位梳理城市运行各条线已有体征指标,推动建立常熟市数字政府运行诊断能力,通过对人口、空间、环保、安全、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关键业务指标和运行状态的关联分析,快速揭示业务表象规律和潜在问题,精准评价常熟市数字政府发展水平。强化指挥决策联动能力。围绕指挥决策、运行调控、行业管理和便民利企等服务方向,推动各级各部门分散的、独立的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城市运行发展重大问题的实时感知、精

46、准定位、敏捷处理能力,辅助管理者科学指挥、高效联动,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智能决策方向迭代演进。打造多维仿真预测能力。围绕城市运行、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汇集城市模型数据、城市公共数据、城市行业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资源,依托CIM基础平台,探索构建集二维、三维于一体的“数字孪生常熟”,为设计、展示、规划和城市运营仿真决策等提供精确真实的虚拟环境。探索城市治理与应急防控等仿真应用,推演城市运行演进趋势,科学推进常熟市数字政府建设迭代升级。(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改革驱动力加快政府履职方式方法系统性数字化重塑,推进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对标苏州市“

47、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协同,聚焦“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经济运行”三大领域深化数字应用建设,全面梳理自然人自出生、成长、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事项,梳理市场主体自招商注册、审批、建设、竣工投产、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能耗、贡献产出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各政府职能部门围绕“以人为本”核心目标开展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提升城市运行生态和营商环境,强化优质便捷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1.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到2025年,建成对象全覆盖、类型全领域、链条全流程、触达全时空、支撑全方位的一体化高质量“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

48、问题,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不断拓展优化政务服务事项,提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服务体验,推行政务服务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让“一网通办”成为营商环境的新高地、政务服务的新示范、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样板。推动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重塑。按照“一窗受理、网上运行、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工作要求,推动审批服务理念由“政府部门职能为中心”向“企业群众需求为中心”转变。积极探索智能化电子审批模式,以标签化、集成化、便民化等特性推动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持续优化完善智慧政务审批能力,深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并丰富拓展政务服务“一件事”,强化跨部门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更多“一件事”一窗办、线上办、掌上办。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