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导论之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859049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学导论之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播电视学导论之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学导论之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学导论之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pt(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闫芬闫芬广播广播电视是是20世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大众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大众传媒。媒。本章分本章分别梳理广播和梳理广播和电视两种两种传播媒介播媒介诞生的生的历程及程及其技其技术形形态的新的新进展,回展,回顾和和总结我国广播我国广播电视事事业发展的展的实践践经验,在此基,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广播上展望未来广播电视事事业发展的新展的新趋势。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1.广播的诞生广播的诞生2.2.电视的诞生电视的诞生3.3.当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发展当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发展目录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广播

2、电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趋势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趋势1.1.广播电视事业释义广播电视事业释义2.2.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1.1.制播分离制播分离2.2.跨区域发展跨区域发展3.3.三网融合三网融合4.4.媒介融合媒介融合第一节第一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发展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的节目,统称广播统称广播。辞海广播电视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问世,凝聚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努力。广播的诞生广播的诞生1820年1895年年国家:丹麦人物

3、: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事件:当金属导线有电流通过时,附近磁针发生偏转电磁感应定律国家:美国人物:默尔斯事件:默尔斯电码的发明。导致了电报发明的突破赫兹电波的证明国家:俄罗斯/意大利人物:波波夫/马可尼事件:同时制成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19世纪,世界电磁发展史世纪,世界电磁发展史1837年1831年1887年国家:美国人物1:李德福雷斯特(无线电广播之父)事件1:发明三极管并应用于电话人物2:雷金纳德。奥布利。费森等事件2:人类史上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06年12月6日被定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国家:美国人物:阿姆斯特朗事件:调频广播发明1906年年1933年年20世纪初,世界广播建设发展史世纪初,

4、世界广播建设发展史广播诞生史广播诞生史各国广播电台创建1900年,法国人康斯坦丁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这一名词。英文的“电视”名称来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的合成。电视的诞生电视的诞生1817年年1923年国家:瑞典人物:布尔兹列斯事件:化学元素硒的发现光电作用及传真技术的发明国家:法国人物:萨雷克事件:提出利用传真技术进行电视广播的设想国家:美国人物:兹沃雷金(现代电视之父)事件:光电摄像管的发明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1877年1831年国家:英国人物:贝尔德事件:世界首台

5、传输图像的机械式电视机诞生国家:英国人物:英国广播电台事件: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1925年年1929年年世界电视发展史世界电视发展史电视诞生史电视诞生史英、美、德的研究发展保罗莱文森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补救性媒介”理论和“人性化”趋势的演化理论。他认为,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之不足,使媒介更具人性化,因而个人有能动性、能够主动去进行选择和改进媒介。有需求才会有发展。当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新进展当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新进展又称CATV,是以电缆、光纤等为主要优质传播媒介,向用户传输本地、远地及自办节目的区域性电视广播和分配系统。频道数量多、图像质量好、服务功能全的特点新一代传媒技

6、术的代表,它是新兴航天、数字压缩技术和传统电视的巧妙结合。卫星电视就是使用环绕地球的卫星来传播节目信号的广播服务新的跨国传播技术使国际广播表现出电视全球化发展的新特征利用卫星广播和电视广播的覆盖网或其他独立数据广播通道,采用数字技术传送数据的信息技术和业务的总称是继声音广播(音频)和图像广播(视频)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广播技术 有线电视有线电视 卫星电视卫星电视2 数据广播数据广播31 网络电视网络电视IPTV4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按需观看、随看随停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第二节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7、广播电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事业:从狭义上讲,就是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从经济运作的方式来看,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或机构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获得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的,属于生产广播电视节目产品、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把“广播电视”归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并且指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现企业化管理。”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广播电视事业释义广

8、播电视事业释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初创期初创期成型期成型期发展期发展期转型期转型期1923-1949年1950-1980年1981-1991年1992-至今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标志着中国现代广播的开始。但均由外国人主导1926年,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东北地区诞生1927年,上海地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创办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28年,中国第一座官办地方台浙江省广播电台启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方电台飞速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播事业进入新纪元1950-1957年

9、,中央大力发展广播事业,使得中央和地方的广播事业得到同步发展1959年,彩色电视开始研制1964年,有线电视研究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停滞1973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里程碑。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同时开办电视教育节目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1982年,广播事业局升格为广播电视部。提高了电视的地位1983年,广播电视改革1984年,成功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结束了新疆不能收看当天中央台新闻的历史1988年,彩电中心的建成和使用,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明确了广播电视事业的第三产业属性1998年,村

10、村通工程启动,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问题1999年,西新工程启动,旨在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问题2003年,制播分离,市场化全面启动第三节第三节 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趋势广播电视业务发展趋势n概念:在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把新闻节目以外的其他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或机构)负责的管理制度。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现有模式现有模式1.中小民企模式以影视艺术精英、爱好者为基本中坚队伍,以中小规模为主,以承制中小型节目为主。例如中国娱乐报道2.教育电视台模式此种模式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代表,其特点是台筹经费,广罗社会力量参与创作3.电影频道模式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主打品种之一4.新影科影模

11、式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实行有合有分的特殊“制播分离”关系意义意义1.打破电视行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运作机制2.有助于培养观众对频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3.有助于培育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我国广电跨区域发展模式:我国广电跨区域发展模式:1.影响力延伸型:自2003年上海文广更名为东方卫视后,已发展成除中央电视台之外我国落地率和人口覆盖率最高的省级卫星电视频道 2.广告联盟型:浙江、山东、安徽、湖南据AC尼尔森调研公司的资料显示,浙江、山东、安徽、湖南四个市场拥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是众多企业的利润中心和市场发源地,属于典型的“媒介金牛市场”3.节目制作型:深圳卫视近年来,深

12、圳卫视在香港设立直播室,联合香港媒体的节目和信息,推出了区域特色十分鲜明的电视节目直播港澳台4.频道合办型: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电视台合办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创了我国省级卫视跨频道合作的先例。5.战略合作型:泛珠三角6.项目合作型:超级女生的成功“跨区域跨区域”发展发展竞争方式的转变:节目与节目 栏目与栏目 频道与频道 系统与系统三网融合的定义:三网融合的定义:即把广播电视网(属广电部门所有),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属电信运营商所有)合并成一张功能更为齐全的大网,用户可通过单一终端(或介入方式)体验文字、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各类信息服务,大幅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三网融合的本质:三网融合的

13、本质:就是业务融合,即三网可以相互准入,实现经营范围的交叉,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广播电视运营商都可以从事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经营,为广大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媒介融合的分类媒介融合的分类所有权融合:所有权融合:大型的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因此能够实现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策略性融合:策略性融合:指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的共享结构性融合:结构性融合:这种融合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有关信息采集融合:信息采集融合:这主要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不仅仅意味着印刷媒体或者广播电视公司与网络的线形结合或者联盟,它还包含着这样一层涵义:至少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独立的媒体形式将在同一屋檐下并行不悖的运作。此外,媒体融合还表明电讯、媒介、计算机技术的这种不可逆转的融合趋势将使得因特网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并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乃至生存,也包括电视广播公司和报纸。媒介融合的影响媒介融合的影响1.媒介融合带来新闻和信息内容的充实和更新2.媒介融合可以降低成本3.媒介融合将使得媒介公司“更有效率,更有企业家精神”谢谢!谢谢!闫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