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最新模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6856559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最新模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最新模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最新模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高考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最新模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3】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3】芗:同“香”。1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14.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

3、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正值密州连年蝗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香吐麝:意谓富人家的帐底吹出的麝香气。苏味道上元诗:“暗

4、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指行马无尘,气清土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密州元宵节“有声有色”的热闹、繁荣景象。B.本词内容不囿于成规,“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意之所到,笔亦随之。C.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显隽秀,至情深婉,这是与本词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D.末句“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16.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山寺(宋)陆游【1】篮舆【2】送客过江村,

5、小寺无人半掩门。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缘更断魂。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注释:【1】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2】篮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两句诗交代事情缘起,诗人乘篮舆为客人送行,路过江边的一个村庄,入古寺暂歇。B.“古佛负墙尘漠漠”句中“尘漠漠”照应上面诗句中“无人半掩门”,说明小寺无人料理已久。C.“懒为啼猿更新魂”一句是说雨夜中传来一声声凄厉的猿啼,引起诗人的伤感乃至悲伤之极。D.结尾两句诗,诗人用难以寻找河沙去年的痕迹,来说明人间盛衰的变化,非人

6、力可以改变。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空寂的氛围。B.“孤灯照殿雨昏昏”一句诗映照出诗人身居边地,无法实现报国理想的落寞心情。C.诗人叙写送友途中所遇之事,寓理趣于景、情之中,做到景、情、理的浑然一体。D.这首诗与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豪放诗相比,具有一种言浅情浓的沉郁苍凉的格调。13.诗句“喜投禅榻聊寻梦”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都写到“梦”,这些梦是否相同?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过岳阳

7、楼作【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倚拦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沉累:指屈原。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杜若;一种芳草。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绘出洞庭湖的美好风光,君山暮霭萦绕,沅湘两岸草木葱茏,境界阔大高远。B.从日落西山到缺月升空,词人凭栏久立,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C.下阙开头五句运用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描

8、绘岳阳楼的雄伟,跌宕飞动,为下文抒情张本。D.词人因屈原展开联想,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尾句以景结情,意蕴悠长。16.在文学的殿堂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月亮的光华。请分析本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审美意味的不同。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3 题。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1】辛弃疾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2】。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注释:【1】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2】

9、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11.“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剑化耕蚕: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百姓,改变民风。B.奋髯抵几堂上:汉书朱博传记载,朱博调任琅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几曰:观齐几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C.但使民歌五袴: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

10、防火灾的旧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袴歌颂扬他。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D.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骖”怀想自己曾停驻衡阳,语带感慨。B.“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C.“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D.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13.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

11、。”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格等角度中选择两个,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飞盖,状车辆之疾行。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又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

12、了诗人的形单影只。C.曾经西池会上的好友,而今谁在?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D.诗人由春景触发对个人际遇的感慨,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思想容量极大。15.“愁”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绪,古人喜欢用“水”来喻愁,本词与赏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都有此类诗句,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异同。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陆游的朋友。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

13、句,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形象地描绘了梦境中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表现了壮心不已,渴望为国献身之情。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是词人由“不知何地的梦境回到现实后的联想。D.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突出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氛围,以此衬托作者的悲苦心境。12.比较这首词的末尾一句与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异同。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张孝祥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

14、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碧霄:隐净山有碧宵泉。鼍:鼍龙,扬子鳄。匕箸:羹匙和筷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描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云气汹涌、狂风舞动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B.诗人描绘电闪雷鸣、雨势磅礴的雄伟奇观时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C.诗人登上高处从容观雨,但看到奔流,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D.本词以雨后放晴、太阳破云而出的情景作结,使全词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15、。16.张孝祥善于借景抒怀,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的月色、本词下片的磅礴大雨,都是他借以抒怀之景,请分别说明其中暗寓的胸怀抱负。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北面长江,为登临圣地。强对:强敌。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打破俗套,不写登临感怀之作常写

16、的望中景物,而是直抒胸臆;而心中所感又不止一端,故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B.“一水横陈”三句写镇江的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转而批判统治者的苟安政策,词锋犀利,入木三分。C.“因笑”三句,既承上片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又引出下文要“学英雄”祖逖中流击水、谢玄“破贼”,收复中原。D.本词笔力纵横驰骋,时而激愤沉郁、怒陈笔端,时而慷慨激昂、抱负满怀,亦讽亦慨之中,显示出词人非凡的才气和胸襟气度。15.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评价陈亮“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体分析二人的词作有哪些相似之处。十、阅读下面这

17、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博,古代的一种棋戏。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

18、“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附:参考答案一、【答案】12.C13.B14.答案要点:辛弃疾之“乐”: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范仲淹之“忧”:身处朝堂,心忧百姓;退居江湖,心忧国事;同道难觅,知音难寻。【评分说明】“乐”的理解3分,“忧”的理解3分。结合文本内容,意思对即可。二、【答案】15.A 16.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杭州的上元节“明月如霜”“帐底吹笙”,繁华热闹,而密州“火冷灯稀”,仅有的鼓和箫也是为了祭

19、祀。作者仕途不顺,感人生衰老失意。“山城”远离中央朝廷,作者被调到此地为官,感到失意落寞。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密州的上元节十分清冷,作者看到人们无心热闹,心祈求丰年,为人民生活困难倍感心酸。【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语言的理解分析的能力。A.“词的上阕充分展现了密州元宵节有声有色的热闹、繁荣景象”错误。上片写“钱塘”的上元节,热闹非凡,钱塘是杭州,不是密州。下片写密州上元节,突出冷清。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词人情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这首诗上阕写杭州元宵景致,下阕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

20、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的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达出了词人对杭州元宵节繁华景象的怀念之情。由此可以得出词人的寂寞原因是因为对杭州元宵节繁华景象的怀;结合注释“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词人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关键是密州远离朝廷,远离中央,一心期盼能被朝廷再次重用的词人却被调到此地为官,失意落寞之感无以言表。所以此处的“寂寞”是因为词人的仕途不顺,人生失意;根

21、据词的下阕“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知词人在密州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密州上元冷清异常,词人好不容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这箫鼓屈辱走近了农桑社,原来是农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再结合注释“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正值密州连年蝗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词人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所以此处的“寂寞”是因为词人心怀人民,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三、【答案】11.C (“懒为啼猿更断魂”一句是说诗人听到雨夜中传来凄厉猿鸣,也懒得为之伤感乃至断魂)12.C(A.诗人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郁、宁静的氛围。B.“孤灯照殿雨昏昏”一句只是陈述情景,选项

22、拔高了意义。D.这首诗与充满爱国康情的豪放诗相比,具有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超逸格调)13.示例:梦”是相同的,都是指诗人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身居困境,但不忘恢复中原的报国之志。不同点:山寺抒发了无法驰骋沙场的感慨,并用自然哲理来宽慰自己的无奈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矢志不移的豪迈之情。【评分说明6分,“梦”,1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四、15.B(词人自称“倦游客”,指仕宦不得意而思退归,并非旅途劳累;长久地“倚栏杆“也没有体现“愉悦之情”)【答案】16.月之情状不同。一为春天的弯月,一为秋天的将圆之月。描写手法

23、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讲明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洞庭,运用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营造意境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阙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情景交融,水月之澄澈即是词人心灵之澄澈,表现了词人的磊落胸怀。(评分建议: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五、【答案】11.D12.B13.【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诗人形象:才能出众,果敢坚毅,勇于任事。情感寄托:心怀家国天下,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磊落不平、慷慨悲愤之气。艺术风格:气象恢弘阔大,笔力雄健清峻。(语言、意象、意境、用典等)(7分。选择两个

24、角度、结合两首词内容解说,意思对即可。)六、【答案】14.C15.相同点:都用“水”来喻愁,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不同点:表达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飞红万点愁如海”表达了词人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仕途失意、被贬孤寂的愁苦。赏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词人对亡国之痛的无限哀愁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这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朝廷的不满”错误。景物依旧,诸友却已漂泊云散,表达出飘零憔悴之感和思念故人之愁,没有表达“对朝廷的不满”。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25、的能力。本词中“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由眼前想到今后,既是惜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表明词人对朝廷已经不敢抱有幻想,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悲。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更是仕途失意、被贬孤寂的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表达了词人对亡国之痛的无限哀愁之情。七、【答案】11.C“梦境回

26、到现实后的联想”错,上片都是写梦境,所以“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都是梦境,都是虚写。故选C。12.共同点:两首词的末句都表达了抗敌之心不死,决心再上战场的雄心壮志;同时也用问句抒发了不被重用的悲凉失落之感。不同点:一是从自我形象“鬓”上落笔,写年岁已老,反衬壮心之强;一是以历史人物廉颇自比,突出壮怀激烈。八、【答案】15.C16.诗人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借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洞庭月色展现出“肝肺皆冰雪”的高洁坦荡的胸怀;在本词中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展现了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寄托了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27、。C.“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错,作者写人间的惊慌,是为了突出雨势之猛,并与自己登高从容观雨的状态形成对比,并未表达“转喜为忧”的心情。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

28、美,展现自己高洁坦荡的胸怀。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中作者登上苍翠的层峦之上观览奔涌的洪流,从从容容镇定自若。“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描写雨水洗尽了长久以来淤积的尘世污垢,滋润广阔无垠的枯萎的草木,生长万物不居功自傲。诗人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展现了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从而寄托了自己不居功自傲的高洁情怀。九、【答案】14.C(“因笑”三句没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学英雄涕”是用新亭对泣的故事,讽刺南宋统治者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15.手法相似,均是善用典故。本词用了六朝、祖逖、谢玄等典故,永遇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典故,将历史与现实结

29、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主题相似,均含爱国愤世之情。两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北向伐金、收复中原的迫切期望,又有对统治者苟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慨。风格相似,均呈豪迈之势。本词和永遇乐都是视野广阔,气魄宏大,纵论时弊,慷慨激昂,充满豪情壮志,显示出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和超拔气度。(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十、【答案】15.B16.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

30、解和赏析能力。B.“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陆游当时告老还乡,在乡间闲居。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

31、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因此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