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邱** 文档编号:6852396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分类依据A酸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B碱性氧化物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C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

2、现象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AABBCCDD2、1molCO和1molCO2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原子数 碳原子数 氧原子数ABC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B氢氧化钠中存在Na和OH,故氢氧化钠固体能导电C硫酸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D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H2O =Ca(OH)2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C12+2NaBr= 2NaCl+Br2C铁和氯气反应:2Fe+3Cl22FeC13D氯化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加热:2NaCl+H2SO4(

3、浓)Na2SO4+2HCl5、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是否能通过滤纸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6、下列溶液中NO3 - 物质的量与50mL 1mol/L Al(NO3)3溶液的NO3 - 物质的量不相等的是A100mL 2.0molL-1 AgNO3溶液B75 mL 1.0 molL-1 Mg(NO3)2溶液C100 mL 0.5 molL-1 Fe(NO3)3溶液D75 mL 2.0 molL-1 Na NO3溶液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近代人类新发现的一门科学B假说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C在研究氯气的性质时,发现有

4、刺激性气味,该过程使用了观察法D化学家可以操纵分子和原子,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BaCO3+2H+=Ba2+CO2+H2OC醋酸溶解鸡蛋壳:2H+CaCO3=Ca2+CO2+H2ODFe2+与H2O2在酸性溶被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9、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Cl、IBBr、I、ClCI、Br、ClDCl、I、

5、Br10、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D该物质中不含钾元素11、已知A=2B+C+D,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所得产物均为气体,则完全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A10倍B24倍C12倍D48倍1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B蒸发操作时,当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应停止加热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当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只有当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

6、L113、下列对诗句、谚语解释或说明,不正确的是A“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发生了化学反应14、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42-、Al3+和M离子,经测定Fe3+、SO42-、Al3+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Na+BOH-CMg2+DCl-15、摩尔是(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16、自来水是用氯气

7、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销售,为辨别纯净水真伪,可用下列哪种试剂鉴别 ( )A酚酞试液 B氯化铁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属于纯净物B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而用于净水D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18、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19、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

8、溶液变棕色。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还原产物B通入SO2后,溶液变无色,体现SO2的还原性C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20、小张最近去医院做了体检,得到的血液化验单中标有葡萄糖,正常值为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A溶解度B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D摩尔质量21、某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b a Xn-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 a-b B电子数为 b+nC质量数为 a+b D一个 X 离子的质量约为a/6.021023g2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

9、的是(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CNa+、K+、SO4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现有下列几种物质:蔗糖、氯化钡固体、干冰、硫酸钡、纯碱、铁、盐酸、硝酸银溶液,按要求回答问题:(1)难溶于水的电解质的是_。(2)写出纯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3)将足量的干冰升华后所得的气体通入烧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a、b、c、d是Na2CO3、BaCl2、盐

10、酸、AgN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反应物a+bc+da+da+cb+d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b是_(用化学式填写),写出 a+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4、(12分)有、四种化合物,分别由、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不溶于水和盐酸;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推断、的化学式: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氯化钙反应:_。与盐酸反应:_。与稀硫酸反应:_。25、(12分)配制480mL 、0.2molL-1 NaCl溶

11、液。(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_g,(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在容量瓶上标有_(填字母),A温度 B刻度线 C浓度 D容积(3)有以下仪器:烧杯 药匙 250mL容量瓶 500mL容量瓶 托盘天平量筒。配制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 (4)配制溶液时,在计算、称量、溶解、冷却后还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摇匀 洗涤 定容 转移(5)溶液配制完静置,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滴加几滴蒸馏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这样做使得配制的溶液浓度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6、(10分)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

12、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 mol/L。(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A用30mL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偏大”,“偏

13、小”,“无影响”)。a. 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b.最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27、(12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三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实验序号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氯水中含有H+ (1)实验得出的结论:_。(2)指出实验和实验中的“实验现象”:_、_。(3)通过实验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_;b._,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28、(14分)A、B、C、D 四种元素

14、核电荷数均小于 18。B 元素 L 层两种能量不同的电子个数比为1:2,A、C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D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K 层上电子数的一半。D-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1)四种元素为:A_B_C_D_(2)A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3)B 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C 原子有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4)D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5)D 单质与 A2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9、(10分)在标准状况下,11.2L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0.4g,求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之比和质量之比_?参考

15、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硫酸氢钠电离产生氢离子,不属于酸,故A错误;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C.分散系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C错误;D.依据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2、A【解析】物质的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根据N=nNA可以知道分子数是相等的,并且两分子中,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碳原子数,所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

16、的物质的量以及数目是相等的,含有的原子总数和氧原子数不相等,正确,故答案为A。3、A【解析】A.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硫酸钡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 氢氧化钠中存在Na和OH,氢氧化钠固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故B错误;C. 硫酸溶于水时,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H和SO42-,电离不需要通电,故C错误;D.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NaHSO4不是酸,故D错误;选A。4、C【解析】A、CaO+ H2O =Ca(OH)2是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

17、错误。B、C12+2NaBr= 2NaCl+Br2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2Fe+3Cl22FeC13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化合反应,C正确。D、2NaCl+H2SO4(浓)Na2SO4+2HCl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正确答案为C5、B【解析】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C、D错,B对。故选B。6、A【解析】50mL 1mol/L Al(NO3)3溶

18、液的NO3 - 物质的量为1mol/L0.05L3=0.15mol。【详解】A. 100mL 2.0molL-1 AgNO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2.0mol/L0.1L=0.2mol,故A选;B. 75 mL 1.0 molL-1 Mg(NO3)2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1mol/L0.075L2=0.15mol,故不选;C. 100 mL 0.5 molL-1 Fe(NO3)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5mol/L0.1L3=0.15mol,故不选;D. 75 mL 2.0 molL-1 Na NO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2mol/L0.075L=0.15mol,故不选。故选

19、A。7、A【解析】A. 化学反应、化学知识古代就有应用。B. 根据反应现象,可以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C. 观察法是用感官和一些辅助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观测。D.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制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详解】A. 化学反应、化学知识古代就有应用,A错误。B. 根据反应现象,可以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假说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B正确。C. 观察法是用感官和一些辅助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观测,在研究氯气的性质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该过程使用了观察法,C正确。D. 化学家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操纵分子和原子,可以制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D正确。8、D【解析】A、电荷不守恒,应是2Fe3F

20、e=3Fe2,故A错误;B、Ba2与SO42发生生成BaSO4沉淀,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故C错误;D、Fe2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氧化性,把Fe2氧化为Fe3,本身被还原成H2O,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D正确。9、A【解析】卤族元素中,其单质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卤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小的单质能置换出原子序数大的单质。【详解】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二者发生置换反应,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乙溶液

21、,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溴不反应,则为Cl,则说明甲中含有Br,乙中含有Cl,丙中含有I,A符合题意。答案选A。10、B【解析】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的反应。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既可能是金属钠,也可能是钠的化合物,B正确,故选B。11、C【解析】由A=2B+C+D可以知道,1molA分解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2molB、1molC、1molD,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等于A的质量;再根据n=,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成反比,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4;因气

22、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混合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氢气密度的=12倍;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12、D【解析】A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故A正确;B蒸发操作时,当溶液中出现较多固体应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蒸发剩余溶液且不断搅拌,故B正确;C分液时应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则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D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无法求出,所以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不一定等于1molL-1,故D错误;故答案为D。13、D【解析】A.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

23、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原理为铁置换出铜,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是物质的燃烧,该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其实说的就是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答案选D。【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14、D【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和电荷守恒可知:3n(Fe3+)+3n(Al3+)=2n(SO42-)+n(M),即:32+3

24、1=24+M,M=1,M应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又OH-离子不能与铁离子大量共存,所以M只能为选项中的Cl-,故合理选项是D。15、C【解析】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质量的单位,故B错误;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正确;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D错误;答案选C。16、C【解析】因纯净水销售中不含氯离子,而自来水中含氯离子,所以向两样品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变浑浊的自来水,反之是纯净水,故选:C17、A【解析】A胶体中含有分散质和分散剂,属于混合物,选项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则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选项B正确

25、;C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具有较大表面积,能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起到净水作用,选项C正确;D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介于10-9-10-7m ),选项D正确;答案选A。18、B【解析】试题分析:A、补碘指的是碘元素,如碘酸钾,不是高碘酸,错误;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正确;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错误。考点:常见实验仪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物质的保存等19、C【解析】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化学方程式为2C

26、uSO4+4KI2K2SO4+2CuI+I2,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详解】A、滴加KI溶液时,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KI被氧化,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I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其还原性,故B正确;C、发生2CuSO4+4KI2K2SO4+2CuI+I2、SO2+2H2O+I2=H2SO4+2HI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2Cu

27、SO4+4KI2K2SO4+2CuI+I2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2H2O+I2=H2SO4+2HI中碘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I2是氧化剂,SO2被氧化,所以物质氧化性I2SO2,所以氧化性Cu2+I2SO2,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素材陌生,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利用,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易错点。20、B【解析】A. 溶解度单位为g,故A错误; 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故

28、选B;C. 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故C错误;D. 摩尔质量单位g/mol,故D错误;答案:B21、C【解析】根据课本AZX表达的意义可知道:A表示元素X的质量数,Z表示元素X的质子数,因此对abXn-,质量数是a,质子数是b,中子数N=A-Z=a-b,A选项正确;元素X带n个单位负电荷,所以abXn-含有的电子数是b+n,B选项正确;abXn-质量数是a,不是a+b,C选项错误;1mol abXn-的质量约ag,所以一个abXn-的质量约为a/6.021023g,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22、B【解析】A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度大于100nm的为浊液,介于1

29、nm100nm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故A错误;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氢氧化铝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故B正确;C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够发生聚沉,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硫酸钡 Na2CO3 = 2Na+ + CO32- CO2+OH-=HCO3- HCl Ag+ + Cl-= AgCl 【解析】根据电解质的概念、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回答问题。【详解】(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熔融时能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

30、泼金属氧化物等属于电解质。氯化钡固体、硫酸钡、纯碱是电解质,其中只有硫酸钡难溶于水;(2)纯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2CO3 = 2Na+ + CO32- ;(3)足量CO2气体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OH-=HCO3- 。(4)b、d混合生成无色气体,必为Na2CO3、盐酸中的各一种,则a、c为BaCl2、AgNO3溶液中和各一种。a分别与b、c、d混合都有白色沉淀,则a为AgNO3溶液、c为BaCl2溶液。又c、d混合生成白色沉淀,则d是BaCl2溶液、b是盐酸。b化学式是HCl, a+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 + Cl-= AgCl。24、BaSO

31、4 Ba(OH)2 【解析】不溶于水和盐酸,应为硫酸钡;可溶于水,与稀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为碳酸钾;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二氧化碳,则为碳酸钡;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则是氢氧化钡。【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为BaSO4,为Ba(OH)2。答案为:BaSO4;Ba(OH)2;(2)D为K2CO3,它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为BaCO3,它与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为Ba(OH)2,它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为:;。【点睛】当一种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为两种

32、或两种以上时,常采用“以少定多”法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5、5.9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ABD 胶头滴管玻璃棒 偏低 【解析】(1)没有480mL容量瓶,用500mL计算;(2)容量瓶有塞子,使前应查漏;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刻度线几种标识;(3)依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玻璃仪器,确定缺少的玻璃仪器;(4)依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补充步骤并排序;(5)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0.5L0.2molL-1 58.5gmol1=5.9g;(2)容量瓶带有活塞,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刻

33、度线几种标识,故选ABD;(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 500mL容量瓶 ;还缺少的仪器:玻璃棒和胶头滴管;(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5)溶液配制完静置,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滴加几滴蒸馏水使液面刚好达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解题关键:明确配制过程及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易错点:(5)注

34、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围绕c=n/V进行误差分析。26、11.9 BCAFED 偏小 偏小 【解析】(1)根据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得物质的量浓度是c=1000M;(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根据c=判断。【详解】(1)利用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得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1000M=10001.1936.5%36.5mol/L11.9mol/L;故答案为11.9;(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顺序为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3)a用量筒量取浓

35、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造成所取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造成溶液的体积偏大,故配制的稀盐酸浓度偏小。故答案为偏小;偏小。【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及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知识点,要注意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根据c=判断,分析变化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浓度的变化。27、氯水中含有Cl-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含有H+ 氯水中含有HClO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 【解析】(1)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Ag

36、Cl,说明氯水中含Cl-,故答案为:氯水中含有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是强酸,电离出H+,H+消耗NaOH,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加入碳酸钠后,H+和碳酸根离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产生;(3)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加入氯水后红色变为无色可能氯水中含H+消耗了OH-,也可能是氯水中含HClO将溶液漂白,HClO的漂白性是不可逆的,若是HClO将其漂白,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不会变红,否则溶液又将变红,故答案为:氯水中含有H+;氯水中含有HClO;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

37、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28、H O Na Cl 或 11 3s23p6 Cl2+H2OHCl+HClO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B 元素 L 层两种能量不同的电子个数比为 1:2,L层有两种能量,即s、p,电子个数比为1:2,B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即B为O,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A可能是H、Be、Al,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K 层上电子数的一半,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即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A、C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即A为H,因为都是前18号元素,即C为Na,D-离子电子层结构

38、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即D为Cl,(1)根据上述分析,A为H,B为O,C为Na,D为Cl;(2)A的简单离子是H,则结构示意图为或;(3)O原子轨道式为,因为每一个电子运动状态不同,因此有多少个电子,就有多少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因此Na原子有11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4)Cl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5)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点睛:本题难点是轨道图的画法,轨道图应按照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泡利原理是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洪特规则是同一能级上电子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的方向相同,从而画出O的轨道图。29、1:4 7:44【

39、解析】利用解方程组求出CO和CO2的各自的物质的量,设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则:(x+y) 22.4L/mol=11.2L x 28 g/mol+y 28 g/mol=20.4g,然后利用V=nVm、m=nM,计算出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体积。【详解】设CO的物质的量为x,CO2的物质的量为y,则:(x+y) 22.4L/mol=11.2L x 28 g/mol+y 28 g/mol=20.4g 根据式、式得:x=0.1mol,y=0.4mol,则: V(CO)=0.1mol22.4L/mol=2.24L,V(CO2)=0.4mol22.4L/mol=8.96L;m(CO)=0.1mol28g/mol=2.8g,m(CO2)=0.4mol44g/mol=17.6g;故:V(CO):V(CO2)=2.24L:8.96L=1:4,m(CO):m(CO2)=2.8g:17.6g=7:44 。【点睛】利用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化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