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51517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快发展动物疫苗实施方案、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紧扣全省制造业整体布局和各州、市产业发展定位,推动园区优化提升和提质增效,着力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完善园区管理机制、提 升园区功能配套、加强园区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一)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产业规划,推动各地制造业错位发展、优势 互补、共享共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一核、一圈、一带、多 点产业园区空间规划,紧扣各州、市产业发展定位,建立健全以园区 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规 划、投融资方案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支撑的1+1+N的开发区规 划体系,指导园区

2、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坚持一以贯之抓落实,以园 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整合资源、 集中力量,深入推进园区产业布局优化提升,加快构建主业突出、特 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园区发展格局。到2025年, 力争打造形成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园区12个、超2000亿元园区5个、 超5000亿元园区2个。(二)完善园区管理机制3、积极拓展制造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建设一移交(BT)、 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建设一拥有一运营(BOO)、交钥匙工程 (EPC)等多种形式

3、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 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 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四)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快互 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互联互通,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构 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项目建设。推进开发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城市规划建设、 交通、安全、环境等城市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推进以电子信息、高端 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率先打造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示范 带动各类开发区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部署应用5G、千兆光纤宽

4、 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现有工业设施 信息化改造,建设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 制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支持以5G、I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升级企业 内网。(五)不断强化智能制造支撑能力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工业软件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传感器、 控制器、智能物流装备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深入贯彻国家智能 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标准示范和推广,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 贯标。加快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 发和推广一批融合新兴技术的成熟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 平

5、台建设,探索网络化服务模式。加大智能制造网络与数据安全公共 服务供给,提升智能制造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加快管理体系标准在重 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全覆盖。五、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系深入贯彻全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三张牌和大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的战略规划,认真落实产业强省建设工作部署,在全 省统一构建万亿级、千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下,找准制造业发展方 向和定位,通过持续壮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 系,不断增强全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六、强化制造业规划实施保障(一)建立制造业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统筹

6、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发布重大战略规 划、重点产业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项 目布局建设,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困难。聚焦重点行业发展规划、重 大项目、重点企业和关键资源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加强省级统筹布 局,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各州、市和开发区协调配合,形成省、州市 上下联动,省直部门左右协同,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落实制造业链提升工作职责完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机制,统筹 协调各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产 品及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加快推动先进装备 制造、绿色铝、绿色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

7、、新能源电池、 电子信息、烟草、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遵循产业发展规 律,加大支持企业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促进产 业生态安全和更好发展。(三)加大制造业招商力度精准做好产业谋划和项目策划,引进一批制造业领域的大企业和 好项目。紧扣各州、市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比较优势,细化优先 承接产业转移目录,明确招商目标,创新招商模式,有选择、有针对 性地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工作。强化招大引强,加大先进制造业招商力度,加快形成大中小型企业梯次发展布局。积极开展以商招商, 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区。依托本地资本、资源条件、产业 优势,充分发挥现有项目和企业的示范效应,积极引

8、进上下游配套项 目。(四)强化制造业规划落实考核评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规划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 考核,确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推动地区、行业、 园区提升亩均效益,推进制造业低效企业改造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开 发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完善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开 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强化对实施情况的过程 跟踪分析,对重点领域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评估。(五)强化制造业财税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根植性。精准政 策支持靶向,研究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统筹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制造业发展相关资金,加

9、大对制造 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以及智能 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扶持力度。落实国家、省支 持制造业发展各项政策,组织企业积极承担制造业领域国家、省重点 项目计划和重大专项。优化财政扶持资金支持方式,完善竞争性遴选机制,提高政策资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 级专项支持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六)完善制造业金融扶持政策加快制定完善金融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健全完 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全省制造业和金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 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 科技型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金融

10、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 重。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服务, 减少融资收费;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循环贷款、分期还款、无还本续贷 等方式,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七)建立制造业多元融资平台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企 业通过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以及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 资,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 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银行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对制造业技 改项目加大信贷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融资,为制造业中小 企业转贷提供短期资金服务。(A)加强工业用地供给以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重点,进一

11、步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利 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和供给,长远谋划保障工业 用地空间。依据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定位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格局,突出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划定开 发区四至范围、工业用地保护线和产业保护区块,按照一次规划、滚 动实施方式,分批分步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 指标由省级统筹保障。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合理制定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按照计划指标 跟着项目走的方式,向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用地定额标准的项目给 配用地指标,精准投放工业用地增量。推进工业用地开发模式创新, 建立开发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强化规划开发、出让运营、存

12、 量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统筹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重大项 目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和试点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模式,允 许园区根据产业布局需要合理留白,为重大项目落地预留空间。探索 适应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工业用地供应模式,积极运用 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 将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与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的处置相挂 钩。积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 间。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鼓励通过厂房加层、 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

13、积率,不再增收 土地价款。(九)完善制造业基础设施配套组织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推动开发区加快道路、给 水、用电、排水、热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完 善园区应急救援、污水及固体废物集中回收处理、安全环保等公用设 施,补齐园区消防、安全、环保、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短板,提升 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开发区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 完善新一代网络传输、无线通信、信息安全维护等信息服务领域的基 础设施,实现园区内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步伐。 鼓励开发区加强专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信息、 技术、人才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

14、配套服务 能力。充分利用开发区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加快提升园区污染物收集、处置、环境监测监控和能源清洁化利用能 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全省各类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500 亿元以上。(十)强化制造业要素资源保障加强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研究,加强与云南省十四五兴水 润滇工程规划和地方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有效衔接,强化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对取水许可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严格限制 耗水产业布局。优化能耗双控工作措施,逐步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控转变,加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管控,分类推进行业节能降耗工作。 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探索搭建全省统一运营

15、的综合 性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将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各类适宜市场 化交易的要素纳入交易平台进行市场化交易流转,通过市场化手段解 决部分州、市要素指标不足的问题。(十一)强化制造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快专家智库建设,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 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进一步加大对懂工业、熟悉开 发区工作的干部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组织实施百名精英企业家培 育计划、千名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等。(十二)完善制造业人才留用机制创新留才机制,盘活人才资源,完善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探索飞地人才、候鸟人才等柔性人才引进方 式。加大重点产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支持力度

16、,推动建立联合培养、 培训等制度,提速科技创新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家及企业管理人才社会荣誉。建立优秀企业家及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社会服务绿色优先通道,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的氛围。(十三)引进制造业高层次人才加大制造业招才引智,编制发布云南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建 立人才需求信息库,集聚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短 缺性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坚持招才引智 与招商引资并举,做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 才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兼职。(十四)培育制造业高技

17、能人才整合职教资源,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校企园联合培养人 才新机制,鼓励企业与本地院校合作,强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 技能人才培训。加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全省产业需求结合程度, 以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双导师制和双元制等形式深化产教融合 发展,打造职业工程师队伍。培育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探索技术高 管、产业教授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打造高技 能产业人才队伍,完善订单式培养和联合培训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新 型学徒制。(十五)深化制造业放管服改革探索试点一门办理、一章审批、园内办结模式,加大放管服改革 力度,在有条件的园区加挂审批窗口,试行园内审批办结。推行区域 评估试

18、点,由开发区管委会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雷击风 险评估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园区内投资项目共享或使用区域评估报 告。(十六)加强制造业惠企政策落实加强涉企部门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惠企政策统一梳理、衔接、 汇总、发布、办理机制。加快构建完善惠企政策统一归集、发布、申 报、受理、兑现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实现政策发布、宣传贯彻、咨询、 申报、分送、兑现等,形成惠企政策申报及时接收、限时办结、统一 督办、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充分地享受惠企政 策红利,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政策落实评估督导,充分发挥工 商联对惠企政策

19、落实情况的评估督导作用,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分级 开展政策落实评估工作,公开发布评估结果,督促各地、有关部门认 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十七)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以提升园区的综合效能为核心,以健全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园区 运营模式、完善园区监测考核体系为主线,推进园区管理机制提升, 推动各部门分工合作、高效协同。探索园区多元化开发模式,创新园 区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和公共服务。建立完善全 省统一的园区统计体系和报送制度,加强园区产业发展情况监测分析, 加强园区的分类考核评价与动态管理。(三)提升园区功能配套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园区与周边区 域基础设施建设,

20、加快构建与园区产业发展适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围绕产业发展需 求打造5G精品示范网络和5G+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园区骨干通信网络、 数据中心、计算平台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加快推动产城融 合发展,加强园区交通、能源、电力、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与城市 的衔接配套、共建共享。(四)加强园区创新载体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完善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与创新创业 服务体系,提升园区集聚创新要素能力,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 加快在合金铝、稀贵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 领域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卷烟及配套、深化要素市

21、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吸引更多资 源要素集聚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打造市场 化营商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建 立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 治化水平。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 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十八)营造制造业良好氛围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家聚 焦企业管理、研发、创新、市场等,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 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意

22、识,加强产品质 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提高质量声誉和文化内涵。推动本地高等院校优 化学科专业设置,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专业。强化 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诚 信守法,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公正公平、宽容失败的良好 氛围。资料来源: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快布局省重点实验 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积极 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推动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 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研发设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园 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

23、院所加强合作,共建科 研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产教融合。 着力提升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数据 库和培育后备库,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 域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园区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 业培育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鼓励有条 件的园区设立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加快创建昆曲玉楚国家自主创新示 范区。(五)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约束,完善绿色发展机 制,推动园区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转型,支撑构建全省

24、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园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着力构建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散乱污企业 处置,依法依规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方式分类施治。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产品。 促进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 用,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和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能力。创建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园区。二、高水平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紧抓全球新一轮产业组织变革和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不断加速所 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及各类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加 快推进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全面提升与粤

25、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 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区域的产业合作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各地以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以更大范围、 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内分工和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园区在严守 生态保护底线,严防跨区域污染转移和落后产能转移的同时,综合考 量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加工贸易梯 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与配套服务,着力构建区域良 性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协同发展格局。(一)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依托汕昆、广昆高速主通道,粤港澳大湾区至昆明高铁经济圈, 粤港澳大湾区至瑞丽、河口、磨憨、孟定(清水河)等通道建设,深 化与粤

26、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加快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无缝对接的物流 网络,合力推进中国一东盟信息港建设,合作开展先进制造业、战略 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对接,合作推动优势产业互补发 展,培育发展先进的生物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等产业集群,合作推 进一带一路建设,协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二)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依托沪昆通道和长江水运通道建设和完善,加强滇沪、滇浙、滇 苏等合作,完善沪滇对口帮扶合作机制,深化产业转移与承接、园区 共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三)加强与成渝城市群的外向型经济合作依托渝昆、成昆通道建设,加强与成渝城市群在外向型经济上的 合作,共

27、同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三、加快发展动物疫苗着力发展A类疫病疫苗、多种动物共患病疫苗、牛病疫苗、羊病 疫苗、马病疫苗、猪病疫苗、禽病疫苗等动物疫苗产品。四、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顺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型信息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线新经 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消费方式升级为切入点,以 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核心,以强化数据赋能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全 要素数字化升级再造为着力点,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转型步伐。推动 制造业营销互联网化一渠道互联网化一产品互联网化一运营互联网化 转型,加快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1、着力推进

28、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 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通 过低成本、模块化、集成化、云化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快提升研发设 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水平。总结 推广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典型案例,带动更多中小企业通过数字 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提升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能力,增添发展后劲, 提高发展质量。2、着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衔接,提升网络化协 同设计与制造水平,发展基于互联

29、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运 用互联网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 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3、着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高效物流支持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 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鼓励物流、快递企业通过互联网深度融 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 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建设物流工业互联网平 台,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 推动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4、着力推进制造业线上线下融合双向提速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 转型

30、,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线上线下高效融合、大中 小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引导实体企业开发更多数 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等新业态模 式加快营销互联网化、渠道互联网化。(二)加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力度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 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 业形态变革,抢占竞争制高点。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进路线图,分行业、分层次、分环节、 分步骤开展智能制造应用普及。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 载体,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拓展数字李生、5G、人工智能、区块 链、增强现实/虚拟现

31、实(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持续开展智 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 人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建立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培育目录,推广智能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推动烟草、装备制造、 有色金属、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鼓励智慧工厂、 无人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进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升级。 开展智慧供应链建设,引导链主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数据 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的供应链, 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加快云南制造向云南智造转型 进程。(三)深入推进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以主动适应消费结

32、构升级、加快供给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产 需互动、拓展价值空间为导向,以营造良好生态为支撑,以创新设计 模式为桥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服 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积极利用工业互 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推动全省制造业积 极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引导企业 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推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为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1、强化制造业创新设计引领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领服务

33、型制造发展。 不断深化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合规、品牌策划、绿色发展等方面的 作用。探索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 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设计能力。推动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 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创新设计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 的服务支撑。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带动产学研 用协同创新。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专业化、高 端化创新设计服务。2、加快发展制造业定制化服务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电子终端、机械装备和 汽车等制造业,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 真系统,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 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 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 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