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845848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1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论、则”二字,会书写“论”字。3、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已经近两年时间了,一定了解咱们班同学的不少优点,你能说说谁有什么优点吗?看到同学的优点,打算怎样做?(生说)二、揭示课文内容1、同学们的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有一位古人用一句话就说出来了。(板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读)2、介

2、绍孔子师:这句话是一位叫孔子的人说的。(示孔子图像)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一位特别特别有学问的人,他在说了很多的话都特别有意义,因此,他的学生就把他的一些话放在一起写了一本书叫论语。(板书:论语)学习:“论”,“论”这个字读二声。(生读)论语中的内容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这里面的很多内容我们现在可能还读不懂,因为那是古文,古人说话和我们不一样,古文中经常出现:“之、乎、者、也、焉、其、曰”(出示)等这类字,有的有具体的意义比如:曰就是“说”的意思。(板书:说)古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所以有的只是表示语气和停顿,没有任何意义。3、指导朗读

3、古人在读的时候也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怎样读呢?师范读,学生读。4、了解句意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说说看?(生自由发言)师:这里的三人,可不只是三个人,古人用“三人”代表很多人,就像“九曲黄河万里沙”中的“九”一样。刚才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你周围的人都可以说成是自己的老师,孔子就用这句话讲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你快来读读吧!(齐读)5、师:请你再看这一句:(出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快看看这里有古文经常出现的字,你快来读读吧!请你看书中的图片,这两个同学分别是怎样学习的?看了这两个同学上课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想说的?(择:选择;善:就是对的、好

4、的方面;从:学习、跟随)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6、师:我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在论语中的一则。(板书:一则)“一则”就是其中的一条(示:全文,背诵)7、学习生字“论、则”师: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读一读,快速记住这两个字。(指名说记字方法)你记字记得这么好,看谁能把字写得更漂亮。请你观察田格中“论”字左右怎样?(左窄右宽)哪一笔在田格中的横竖中线上?(生观察)师板书:论(生自己试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注意笔顺和笔画位置。)实物投影展示班中学生书写作品。三、向课外延伸,扩展阅读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是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类似这样的话在论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自己试着读

5、一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读,课下我们可以再找一找,读一读,不懂的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6、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

7、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4、学生个人朗读。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6、全体齐读。三、结合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着重理解前四则的内容。1、要求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2、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提醒自己在交流

8、时重点记忆。四、精讲前四则的内容。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这四则所谈论的都是孝道。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心情高兴与否,吃饱穿暖与否,事业通达与否,与人交往顺利与否等等。面对父母的担忧,为人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减少父母的忧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很多事情凭借个人的努力,是可以让父母少担忧,少操心的,也许只有身体的疾病,是个人的力量所改变不了的,所以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第二则:世人对尽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养父母终天年就是

9、孝道,牲畜也有人养,怎么能依据是否有所养就是孝道呢?“不敬”,即不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我们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为了更好地生存而疲于奔命,物质生活是很富有,孝敬父母的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公式化,给老人足够的零花钱,给老人舒适的住房,给老人电脑、电视、电话、音响来排遣寂寞,根本不知道老人内心真正的需要,这怎么能算做是孝敬呢?不能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不能发自内心地对老人怀有敬重、敬畏之心,这又怎么是孝呢?1、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能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安慰,使老人在精神上不寂寞,不孤独。能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去对待老人。第三则:父母在,

10、为人子女尽量不远行,一方面,子女的远行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当有些事始料未及时,让子女空留遗憾。如果必须远行,那么一定要告之父母你的行踪,及时让父母知道你的情况,以免父母担忧。2、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远离父母,生活在异地他乡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行孝呢?及时给父母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常回家看看,及时知晓父母的近况。第四则: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晓,知道父母的年龄常怀着这样的心情,喜悦和恐惧。喜悦则是因为父母还很健康,很长寿,恐惧的是父母已经高龄,生命已经衰竭,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内心非常恐惧。3、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知道父母的年龄意

11、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五、背诵。课后作业:积累论语中其他与行孝有关的内容。板书设计:唯疾之忧敬而养之孝为人之本游必有方知年喜惧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背诵前四则导入。二、完成后五则内容的学习。1、朗读后五则(1)教师范读。(力求以虔敬之情感染学生)(2)学生互相读。(3)读一则背诵一则。2、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探讨。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将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其他同学。3、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结果

12、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思考。(1)“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之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这类人的存在会让他周围的人看不清自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为政者,听信了花言巧语,就会腐化堕落,危害国家、百姓。(2)“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一“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德不孤”是指有德之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他尽管会遭遇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有意志的话,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之人陪伴。(3)“义”与“利”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

13、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当与不当,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君子以义为道德自律,不义之物不取,不义之财不获,不义之名不居。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义和礼不同,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4)君子为什么会“坦荡荡”?小人为什么会“长戚戚”呢?君子以“义”行天下,乐天知命,俯仰无愧于天地,所以其心坦然。而小人追名逐利,私欲满腹,因此常会处心积虑,又常会患得患失,所以其心忧戚。(5)应该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句话强调在生活中,我们应

14、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责,这样很多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三、后五则着重体现的内容是立德,这部分内容与行孝有何关系?行孝是立德的一部分,也是立德的基础,如果没有根本上的孝道就无法谈及其他。四、课后作业。1、积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内容。2、阅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板书设计:通晓大义君子坦荡荡仁爱待人巧言令色小人长戚戚利欲熏心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3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句,积累、理解“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5、: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评点论语八则内容。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八则内蕴,学以致用。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同时作为“先哲智慧”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学好本文对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自觉增加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以交流学习格言与谚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朗读背诵,领悟内蕴。最后力求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举例深入理解,从而领略先哲穿越时空的智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自由发言,交流以往积累的有关学习的格言与谚语。2、交流查阅的孔子及其

16、二、论语的资料。1、交流有关学习的格言与谚语。2、交流资料调动学生的积累和学习情绪,导入本课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三、反复诵读初步感悟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激励学生先熟读成诵。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落实重点词义。(时、习、说、乐、知、愠、君子、知、是、知、知、好、乐、三、从、善者、温故、知、可以、岁寒、然、凋、达、尝、寝、益)3、诵读、同桌互背,小组竞赛的方式熟读成诵。4、借助工具书,采用小组互难的形式,落实词义。通过诵读、同桌互背、小组竞赛、小组互难等形式让学生沉浸文本。师生共析四、理解领悟1、“熟读精思。”思考论语八则你所领悟的“先哲

17、的智慧”,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适时点拨,归纳。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具体举例,阐述语录所含的道理。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则:不断学习,方能牢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自求长进,不怨他人。第二则:老实谦虚,事实求是。第三则:以学为乐,方学大成。第四则: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第五则:常复旧课,领悟新知。第六则:处于浊世,保持节操。第七则:欲速不达,循序渐进。第八则;学胜于思,行胜于想。3、通过具体举例,深入理解语录所阐述的内蕴。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来理解。教师不必强求学生的回答完美,重在有所“悟”。通过举例,使本文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力求内化,

18、学以致用。五、总结归纳力求内化1、课文中出现的成语2、小结“而”的用法(1)顺接(表修饰、并列、顺承)(2)转接3、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温故知新;岁寒松柏;欲速不达4、学而时习(顺接)人不知而不愠(转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温故而知新(顺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顺接)及时小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结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六、巩固拓展1、背诵全文。2、搜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3、背诵积累。4、搜集,交流。注重积累,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思路点拨:1、本文的几则语录大多关于学习的,可先抓住第三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19、乐之者”探讨“知之”“好之”“乐之”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以“好学、乐学”的态度来学习其他几则语录中蕴涵的道理。2、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班级,针对本文论语八则的资料查阅的渠道较广。可以“学生分组预习”“学生交流预习”“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小结”的形式引导学习此文。重在开发网络等学习资源,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八则论语的简析和重点第一则: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情趣和态度。三句话分别侧重上述三个方面。“学”是认识,“习”是巩固,二者统一起来,学习方法对头,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是一件“乐”事;在学习中,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这样的情趣实在令人愉快;别人不了解自己,并不因此恼

20、恨,影响工作和学习,这是君子的为人之道,也是令人愉快的。三句话在表达中均采用了反问句式,既加强了语言的气势,也增强了预期的感染力。第二则: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态度。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不懂装懂的毛病,所以孔子这样教导他。不少人也常犯子路的错误,应引以为戒。实事求是,既是学习的态度,更是做人的道德。第三则: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这三个层次,实质上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它由低到高,表明人们对学习有认识程度的区别,因而对学习的要求当然也会有所不同。“乐之”是学习的层次,它建立在“知之”和“好之”的基础之上,对每个求学的人来说,一定要由“知之”

21、、“好之”上升到“乐之”的层次,才算是掌握了学习的精髓。第四则:这一则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只要虚心上进,随处都可以向别人学习。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短处。只有如此,才能丰富自己的见识,不断进步。在这方面,孔子自己就是人们的一个榜样。他曾经说过,他的成才有很大成份得益于“敏而求之”。他的弟子子贡也说,孔子没有一定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语,被后人频繁地引用,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第五则:这一则阐述学习方法。“温故”是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知新”是知识的吸取和接受。孔子认为,已经学得的知识必须常温习、整理,同时又不能忽视学习新知识,这是他一贯主张的学习方法,也体现了他“学而不厌”的思

22、想。第六则:这一则阐述为学为人的道理。这则语录比喻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学习上是如此,为人更是如此。荀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第七则:这一则阐述求学办事的方法和态度。孔子的弟子子夏任职之后,为了尽快见效,有急躁的表现,孔子因而对她说了这番话。做事情如此,学习上也是如此。“欲速则不达”这句话充满了辩证法,我们一定要按照规律办事,任何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行不通的,只会“大事不成”。第八则:这一则阐述学习方法,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从语录中的“吾尝”两字可以看出,这是孔子自述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从具体内容看,孔子实际上是主张学

23、比思更加重要。“学”是“思”的基础;没有“学”,也就无从思索。在“学”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思索、消化,才能真正予以吸收。由此可见,孔子十分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七、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有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瘫痪、答弟子文以及弟子间相互讨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言论。它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的“论”是“论撰”的意思,“语”是“言语”,“论撰”孔子的“言语”,故称论语。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用口语写成,一言一是各成章节,前后不相连属,也无长篇议论,但文字颇为生动,内涵十分丰富。许多句

24、子,用意深远,富含哲理,常为后人所引用,逐步发展成成语、格言,流传至今。南宋朱熹把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八、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最终未被采纳。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文化整理。相传弟子有三千,贤者七十余。诗、书、礼、乐、春秋等典籍均经其整理编订。左传、孟子、荀子等书亦载有孔子学说。两千多年来,孔子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练习举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

25、意思。学而时习()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温故而知新()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无尝终日不食()以思,无益()2、本课所选各则,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个人修养,请各举例说明。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围绕一个中心,任意引用两则语录,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段话。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出自论语的学习的格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吗?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请写下来,并标明出处。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4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

26、,注意多音字“圈、钻”的读法和“窟窿”、“街坊”的轻声读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内容。3、体会寓意,懂得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这则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一读词语。亡羊补牢悔恨海浪接连不断钻研窟窿钻牛角尖堵车羊圈结结实实狼狗街坊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

27、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14)自然段。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4

28、、集体交流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

29、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学习第五自然段。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提什么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呢?学生:他后悔什么?学生:街坊劝告他什么?学生:他修了什么?师:此时,养羊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道判断题,大家来判断养

30、羊人是哪种意思。他很后悔,觉得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2、教师简要介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书:接受.师:他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你觉得哪个词语要提醒养羊人注意的,晚了就会重蹈覆辙。找一找,画一画。板书:赶快.“从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说一句话。3.教师手指着“后悔”、“接受”、“赶快”提问:想一想,从这三个词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组成员说一说,议一议。(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悟出寓意。)4.小结:教师揭示寓意:像养羊人这样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31、。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5.师: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未为迟也”。自己读一读,理解它的意思。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板书设计:亡羊补牢满不在乎亡羊养羊人后悔接受赶快补牢未为迟也湘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5教学目标:1、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2、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2、言有什么特点?3、天,我们又来学习一

32、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二、质疑,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2、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学多音字:圈4、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

33、们分别表现得如何?街坊劝说养羊人1、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2、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1、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2、学肯定式的反问名。3、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4、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5、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6、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

34、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7、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五、体会寓意。1、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2、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3、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4、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