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与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3865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与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沉井与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井与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与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17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致:(项目监理机构)我方已完成沉井、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附件: 1施工组织设计 2沉井、顶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3工程施工方案 4本次申报内容系第次申报。施工项目经理部(章):项目经理(签字、执业印章):_一年_月_一日项目监理机构签收人姓名及时间施工项目经理部签收入姓名及时间审查意见:附件:口审查记录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B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年月日建设单位签收人姓名及时间项目监理机构签收入姓名及时间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建设单位

2、(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编号:B.0.1工程名称:江苏XXXXX片区XXXXX工程第六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表 5.1.3-2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总包)工程名称江苏XXXXX片区XXXXX工程日期施工单位上海XXXXXXX有限公司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简述:本工程的沉井、顶管工程主要位于K3、K4沉井简称过XXX引河和BKO+OOO处(KI、K2沉井)简称过长江中路顶管,其中:过XXX引河顶管管长186.09m、管道设计中心标高K3工作井为-10.18mK4接收井-9.25m;过长江中路顶管管长56.74m;设计管道采用管道设计

3、中心标高K1工作井为-6.107mK2接收井-5.823m均采用内径DN3000mm,壁厚290mm的混凝土预制管。管廊过XXX引河段短形工作(接收)井均采用分3节预制、分2段不排水下沉井(水力机械吸泥取土)、水下碎封底,在封底完成抽取井内水后浇筑沉井砂底板;管廊均采用DN3000型泥水平衡式顶管机,8台200T双冲程等推力油缸,行程3500mm,采用触变泥浆减阻及设置中继间顶管施工。沉井施工过程中防止井身上浮或倾斜以及顶管进出洞时防止井外泥水涌入及塌方,采取工作井后背墙后土体注浆加固措施及在井身两侧各布置1口25m深深井(沉井对应深井处设置2口回灌井和1口降水观测井)进行适当降水(非下沉阶段

4、均需进行降水)。编制人签名审核部门审核意见审核人审核日期技术安全质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意见:签名:(总承包单位公章):年月日江苏XXXXX片区XXXXX工程沉井、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上海xxxxxxx有限公司江苏xxxxx区xxxxxxx项目经理部2019年12月目录第一节、编制依据1第二节、工程总体概况2一、工程概述2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7三、地质、水文状况102、地表水及地下水103、工程地质104、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115、主要地层岩土设计参数12四、编制内容及目的13第三节、总体施工方案及部署14一、拟定总体施工方案14二、具体方案设计14一)沉井(工作井、

5、接收井)施工方案设计141、井身施工的基坑和基础方案142、沉井分节预制、分段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案153、沉井井身模板、脚手架搭设施工174、水下沉井封底19二)深井降水方案设计24三、施工组织26-)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组织26二)施工机械和材料27三)施工计划28四)施工用电28五)施工用水28六)材料堆场及平面布置28第四节、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31一、施工技术准备31二、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31-)井体沉井施工流程31二)平整场地、测量放样31三)素睑垫层铺设32四)刃脚胎膜的施工32五)沉井分节制作32六)钢筋绑扎及立模32七)井体下沉工程以及质量保证措施38八)下沉注意事项39九)沉井

6、下沉中特殊情况的处理401、沉井下沉纠偏402、障碍物处理413、摩阻力过大的处理41十)沉井封底、底板柱浇筑41三、预埋件预埋44(1)埋件所涉及位置44(2)埋件的测量放线与定位44(3)埋件的就位和调整44(4)混凝土达到上人强度后进行预埋件表面清理和复测45四、三轴深搅桩加固461)施工部位462)深搅桩施工工艺473)深搅桩质量491)施工技术标准492)施工检查内容50五)泥水平衡式顶管机顶管施工方案511、顶管前准备511 .7工作井内顶管后靠及支架设计562、顶管施工工艺583、机械设备选型594、吊装机械设备634 .3总顶力估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质量、安全、环境保护

7、管理体系与措施90一、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90一)、质量目标91二)、质量保证体系91三)、组织管理保证93二、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95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95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97三)安全用电管理制度98四)机械安全管理99五)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措施101六)顶管施工安全控制措施103七)负高空作业安全控制措施104八)安全保证措施104三、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112 )文明施工目标112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13四、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117 )防尘措施117二)防噪措施117三)市容环卫措施117五、交通配合措施118第六节、穿越障碍物及道路河流和管线监测保护方案和措施120一、穿越障碍物及

8、道路(K1.K2)120二、穿越河流120三、管线监测保护方案和措施(K1.K2)121 )成品保护措施121二)公用管线保护措施122第七节、监测与监控123一、监测依据123二、监测目的123三、监测项目123四、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及报警值表123五、巡视检查124六、监测点布置125第八节、邻近110KV高压线安全施工措施125第九节、有限作业空间安全施工措施126一、作业范围126二、施工安全措施126第十节、特殊季节施工措施128第十一节、应急救援预案130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132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132三、危险源识别133四、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及应急措施134 )触电事

9、故急救预案134二)火灾预防及应急措施134三)、物体打击预防及应急措施135四)、机械伤害预防及应急措施135五)支架、脚手架坍塌事故应急预案136六)周边地上地下构筑物失稳事故应急预案136七)潜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137八)工作井内渗漏水事故应急预案137九)工具管渗漏、积水及沉降异常事故应急预案138十)顶进机头向相邻管偏斜事故应急预案138五、应急救援组织、分工及响应138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38二)应急救援组人员及联系电话139三)应急救援组织分工及职责139四)应急预案的响应与启动140五)事故报告1421、事故报告原则1422、紧急通讯电话1423、事故报告程序1424、报告内

10、容1425、应急救援1426、应急车辆与急救路线143六)应急预案演练143第十二节、计算书143一、钢筋往沉井施工计算143-)计算模型及设计材料参数143二)沉井井身模板体系设计验算1461、新浇跄侧压力1462、施工荷载1473、荷载分项系数1474、模板验算1475、内肋(次楞)验算1486、外肋(主楞)验算148二)刃脚处地基承载力验算149三)沉井下沉计算1501、第1段下沉段的下沉系数计算1512、沉井接高时承载力验算(分节制作分段下沉)1523、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稳定性验算154四)沉井封底计算156五)沉井抗浮稳定性验算157六)施工脚手架及人行梯道验算1571、荷载计算15

11、82、强度及稳定性计算1593、脚手架地基承载力验算160七)钢筋建沉井施工验算结论161二、顶管施工验算161-)顶管顶力计算1611,顶力估算1612,顶管管材允许顶力计算1623、中继间数量计算1634、中继间间距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沉井后座墙设计验算1631、土层参数计算1642、后座墙承载力验算1653、顶管后背土体稳定性验算166三、降水计算167)基坑总涌水量169二)深井过滤进水部分每米井的单位进水量169三)深井长度计算169四)深井降水设计结论170江苏XXXXX片区XXXXX工程管廊沉井、顶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江苏XXXXX片区XXXXX工程招标文

12、件、设计文件及招标答疑;2、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850007-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850108-2008);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20

13、09)87号文;12、建办质(2018)31号文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13、住建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14、苏建质安(2019)37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版)的通知”;15、建安办函201712号”关于印发起重机械、基坑工程等五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要点的通知”;16、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路桥施工计算手册;17、给水排水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2008;1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4、 162-2008;2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2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83-2011;2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 33/707-2008;27、本公司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既有机型设备等。第二节、工程总体概况一、工程概述本次设计的GIL供电管廊配套工程为GIL供电管廊工程的配套项目,主要内容为因 GIL建设

15、而造成的管线迁改、道路恢复等。GIL供电管廊北起姚河南侧,沿长江中路向南至湖北路北侧,沿线依次跨越洪江路、沿河路、XXX引河、世纪大道、全长约4.4Km,布置在长江中路西侧规划绿地内;GIL供电管廊于沿河路口处过长江中路向东至临江变,全长约680m,布置在沿河路北侧道路外。拟建管廊分为明挖法施工段和顶管法施工段。本次实施的为管廊沉井顶管法施工段,主要位于(K3.K4沉井)简称过XXX引河和 BK0+000处(K1.K2沉井)简称过长江中路顶管,其中:过XXX引河管长186.09m、管道设计中心标高K3工作井为TO.18m5K4接收井-9.25m;过长江中路顶管管长56.74m;设计管道采用管道

16、设计中心标高K1工作井为-6.107niK2接收井-5.823m均采用内径DN3000mm,壁厚290mm的混凝土预制管。过XXX引河沉井与顶管平面图oco*g.R 三rOO?S9.88 iB 878.000+8a.40K.9+05过XXX引河顶管纵断面图过长江中路顶管平面图过长江中路顶管纵断面图顶管段两端设工作井、接收井,工作(接受)井均拟采用不排水沉井法施工、工作沉井外侧制作反力墙。工作井、接收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井身混凝土等级为C40, P8抗渗混凝土;水下封底混凝土采用C20。其中:1、K1.K2矩形工作井因K1.K2矩形工作(接收)井为深基坑+桩支护+明开挖,本次论证不列入范围,

17、这次本方案仅对顶管部份进行阐述。2、K3矩形工作井,净长10. 0m,净宽8. 0 m,高度18. 28 m;井身壁厚1. 2m、 刃脚处壁厚0. 7ml. 5mo刃脚底标高T6. 70moK3工作井井顶平面图K3工作井井底平面图X-JW7VW712400K3工作井立面图2、K4矩形接收井,净长9.0 m,净宽7.0 m,高度17.05m;井身壁厚1.2m、刃脚处壁厚0.7nTL 5m,刃脚底标高T5.550m。K4接收井井顶平面图K4接收井井底平面图K4接收井结构图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管廊顶管管位均位于长江中路高架西侧的XXX引河,顶管两侧范围内无地下构筑物,管廊顶管设计管道中心线标高K3工

18、作井为TO.18mK4接收井-9.25m,均位于、层土中。工作(接收)井区域浅部以杂填土为主,周边为民房及部分厂企(已拆除),其中:现场照片管廊沉井与顶管平面图XXXXXXX2019年12月1恒of90+zow三、地质、水文状况1、地形地貌沿线地形平坦,地势相对较低,地面高程一般未0.3-6.26m,水系较发育,分布较多沟、塘、渠,交通条件较便利。沿线穿越的河流主要未XXX引河等。沿线区域地貌分区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貌单元为新三角洲平原.2、地表水及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附近工程勘测资料,按含水层性质河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的填土及浅部土

19、层中,埋藏较浅,其水位主要受邻近河网水系及大气降水的影响,消耗于蒸发及少量的人工开采,呈季节性变化,勘测期间测得的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一般为0.3-3.4m (高程为0.12-3.02m)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0.35-3.4m (高程为0.02-3.16m)。根据调查访问,沿线地下水常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5-3.0m,其变化幅度一般为0.5-L 5m,近3-5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00m。根据当地建筑经验及本次勘测结果,本工程的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地面以下0.5m埋深考虑。3、工程地质已有勘察成果表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可分为11个工程地质层,由上至下一次为:层1素填土:灰黄色、灰褐色,结构

20、较松散,很湿,以粉土或粉质黏土为主,局部混砖块、混凝土块及碎石等,回填年代较近,均匀性差,局部地段底部混少量淤泥。局部地段岩性为杂填土。层2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为灰色、灰褐色,等级中,饱和,流塑,局部流塑-软塑,含云母碎屑及少量有机质,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粉土为灰色、灰褐色,很湿,稍密,局部混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粉土,层厚比一般为l/5o层3粉土夹粉质黏土:粉土为黄褐色、灰褐色,很湿,稍密,局部混少量贝壳碎屑,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粉质黏土为灰褐色、黄褐色,软塑,局部流塑-软塑,含少量氧化铁和氧化铝,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

21、中等。局部岩性为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厚比一般为1/6层4-1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层4粉砂夹粉土:粉砂为灰色、青灰色,饱和,稍密,局部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粉土为黄褐色、灰褐色,很湿,稍密,颗粒组成较均匀,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比一般为1/6。层5粉砂夹粉土:粉砂为灰色、青灰色,饱和,稍密,局部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粉土为黄褐色、灰褐色,很湿,稍密,颗粒组成较均匀,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比一般为1/6。

22、层5T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层6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层7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层8粉质黏土:灰褐色、黄褐色,等级中,很湿,软塑-可塑,含少量氧化铁和氧化铝,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岩性为粉质黏土夹粉土。层9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颗粒组成中等均匀,具水平层理。4、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4. 1、特殊岩土场地内广

23、泛分布层1填土,多以砂性土为主,局部混碎石等,回填年代较近,均匀性差,局部地段底部混少量淤泥。局部地表层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主要分布在沿河路),厚度一般为0.5-0.7m,局部地段填土较厚(如1S2TS5顶管段,其中勘探孔1S2填土厚度达6.6m),其透水性强、力学性质较差,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其对坑壁稳定性的影响。场地内分布层2流塑状态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具有较高含水率、大空隙比、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特点,施工与设计应予以足够重视。4.2不良地质作用电缆沿线部分地段穿越河流XXX引河,河深约3.5-5.5m,下覆淤泥层约0.5-1.0m,由于地下水与河水力联系较密,施工时

24、应予以重视。穿越的XXX引河现状岸坡基本稳定,未见塌岸等冲刷现象。沿线普遍存在液化土层,设计师应结合抗震设防类别、野花等级、野花土层与隧道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综合采取合适的抗震措施。本次勘探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沉船,无有害气体(浅气层)溢出。根据本次勘测,沿线未发现分布对工程有影响的暗沟、暗塘等不良地质体。除此之外,本次勘测未发现其它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5、主要地层岩土设计参数号土层名称重力密度压缩模日一里C0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层底高程(m)渗透系数YEsl-2C0fak综合N/m3MPakPa0kPaCm/s1素填土17.6-8.010.0一1.3450E-052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17.

25、84.0013.010.0600.168E-053粉土夹粉质黏土18.05.009.023.0100-1.450E-054-1粉砂18.812.404.032.0180-3.54675E-054粉砂夹粉土18.910.204.029.8140-6.41900E-055粉砂夹粉19.012.704.031.8170-15.05750E-055-1粉砂19.115.103.033.0200-20.51525E-056粉砂19.113.604.031.7185-22.47600E-057粉砂19.617.003.034.0220-32.32450E-058粉质黏土18.16.1018.013.011

26、0-36.051.0E-059粉砂19.617.503.034.0220450E-05地勘结果表明在顶管地层段未有存在暗埋的河、沟、塘、软弱液化层、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地勘报告的顶管穿越层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注:表中重度为平均值,固结快剪指标为标准值,渗透系数为大值平均值。四、编制内容及目的本方案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求,根据工作井及接收井的结构及管廊顶管施工设计、业主的节点工期要求,针对周边现场状况、地质水文参数、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部署及施工M财,通过工作井、接收井(不排水沉井)的施工方案设计、顶管(泥水平衡顶管机)施工工艺设计、安全质量措施、监控措施以及对周边环境

27、的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措施,并附相关计算书,力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第三节、总体施工方案及部署一、拟定总体施工方案针对现场状况、地质水文资料、工程特点、施工顺序、各结构细部标高及工作井支架安全要求:1、工作井及接收井均采用分3节预制、分2段不排水下沉(水力机械吸泥取土)、水下碎封底,在封底完成抽取井内水后,进行适当降水(非下沉阶段均进行降水),以防井身上浮或倾斜;2、顶管施工采用DN3000型泥水平衡式顶管机,10台2000KN千斤顶(顶进主油缸YDT200T),触变泥浆减阻顶管施工。根据计算过XXX引桥在50m设置1个中继间。二、具体方案设计一)沉井(

28、工作井、接收井)施工方案设计1、井身施工的基坑和基础方案均在沉井外尺寸基础上每边各加L 5m宽,按1:1放坡开挖沉井基坑,开挖深度 L5nT2.3m (视地下水和第1段井身高度决定),在挖至坑底标高以上20cm时,采用人工修整坑底,如下图。基坑底部若有松软土体,全部换填好土,整平夯实。井身外围尺寸D+2*1.5沉井基坑开挖示意图在基坑顶四周轮廓线外1.5m开挖30cmX40cm (宽又深)排水沟,坡度2%,内铺碎石,形成滤水暗沟,防止施工过程中雨水侵入坑内。在挖好的基坑内的井身内外壁外L 5m 范围浇筑25cmC15磅垫层。沉井基坑刃脚处设置示意图素碎垫层施工结束后,在碎顶面砌筑沉井刃脚砖胎模

29、。砖胎模砌筑沿长度方向每60cm长留置20X20 mm孔,同时预埋18PVC管100cm,便于穿模板对拉杆。并对立模面进行粉刷、压光,铺贴一毡一油。2、沉井分节预制、分段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案本次实施沉井高度为15.25m16.48m,从地基承载力、施工的可能性、下沉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沉井分3次预制制作,分2段不排水下沉,具体分节段如下:1) K3管廊顶管工作井(井高度16.48m)分3节段预制制作,其中:第一节刃脚高4.0m、第二节6.24m高、第三节6.24m 高;分2次下沉,其中:第1节4.0m高为第1次下沉段、第23节(6.24+6.24)=12.48m 高为第2次下沉段,如下图

30、:魏林可辘12400,90030Q100001200,;用麻珈3nntmHHIK3沉井分节预制、分段下沉示意图2) K4管廊顶管接收井(井高度15.25m,不另附图)分3节段预制制作,其中:第一节刃脚高4.0m、第二节5.63m高、第三节5.62m 高、;分2次下沉,其中:第1节4.0m高为第1次下沉段、第2-3节5.63+5.62=11.25m 为第2次下沉段;3、沉井井身模板、脚手架搭设施工1)沉井井身模板沉井井身模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楞采用5X 10cm木彷,竖向布置间距25cm;主楞采用双拼力48X2.8mm普通钢管,横向布置、竖向间距60cm。穿沉井对拉螺栓M14,水平及竖向间

31、距均为60cm,如下图;主楞(。4.8钢管)主情(04.8钢管)沉井井身模板布置图2)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1)沉井第1段脚手架及平台设置脚手架采用普通扣件式钢管,其立杆间距为1.2m、步距为1.8m、排距为1.2m。模板采用钢管内侧斜撑刚性固定,固定模板时须注意斜撑应穿过脚手架并不与脚手架相连。,脚手拐弯处脚手架采用48X2.8mm扣件式钢管搭设(横1.2m、纵1.2m,步距L2m:架侧面搭设人行通道,通道采用“之”字形,人行斜道宽度1.2m,坡度为1:3,设置L 5m平台,人行梯道及操作平台仅供施工人员通行及碎浇筑操作施工。沉井工作平台及人行梯道布置图(2)沉井接高段井内脚手架第1段下沉稳

32、定后,回填井内土体后进行地基土处理后搭设井内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高度随分节搭设,如下图。沉井接高井内辅助平台及脚手架布置示意图4、水下沉井封底沉井下沉标高预留50cm,经8h沉降观测,累计下沉量XOmm后进行水下砂封底,封底前安排潜水员整理沉井中央锅底,清除砂表面浮泥,超挖部分用块石回填,铺设碎石找平后,采用碎泵车一次性浇筑水下封底混凝土(不排水法封底)。封底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降水并抽出井内水后浇筑底板混凝土。二)泥水平衡式顶管机顶管施工方案1、顶管机设备选型根据顶管设计管材、本次岩土勘察地质及水文资料,顶管管位位于粉砂夹粉土层中,埋深大(位于地下水位下)且选用DN3000型泥水平衡式顶管

33、机(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粉质土层)顶进施工。泥水平衡式顶管机设备配置图2、工作井内顶管后靠及支架设计顶管工作井内支架采用双拼槽钢,斜撑为槽钢,双拼槽钢立柱与预埋件烧焊固定。钢管前部的千斤顶后靠钢板为450X450X2cm钢板(后座墙尺寸高X宽=200X200cm)。在2cm厚的后靠钢板和沉井井壁之间浇筑45cm厚C30素碎后座墙(高X宽为450X 450cm)。在前后两端的后靠钢板与钢管的外侧及钢管内侧均需烧焊加强肋板,以保证顶管施工时顶力均匀扩散至钢管上。顶管支架及后靠安装时需核对顶管轴线及管中心标高,保证后靠钢管的轴线与顶管轴线一致及后靠钢板与顶管轴线的垂直度。工作井后背墙后土体须进行注浆

34、加固处理1 rm12.同ttfI4.im7.m* u* 9.m10. mi泥水平衡式顶管机系统土体注浆加固-12. 6m工作井内顶管后靠及支架剖面布置图,/科铲不毋处之工作井内顶管后靠及支架平面布3、顶管中继间布置过XXX引河顶管段(186.09m长)在顶50m处设置1个中继间4、顶管洞口止水装置预留的法兰上安装洞口止水装置,止水装置密封为橡胶止水法兰。在橡胶止水法兰之前预埋注浆孔,以便压注膨润土泥浆。顶管洞口止水装置示意图5、减阻及注浆孔布置采用膨润土触变泥浆减阻,钢管预留注浆孔纵向间距25m,每组压浆孔在同一截面上设4个(管节的端头部距端面30cm处布置)。注浆孔与管道顶进同步注浆,先注浆

35、后顶进。中继间注浆孔的注浆与中继间启动同步,运行中连续注浆,注浆孔布置如下图:A I3001才巾1220X 14钢管注浆孔共4个A I二个管节注浆孔布置纵向示意图注浆孔布置断面示意图三)深井降水方案设计降水时段为:沉井非下沉阶段均需进行降水。以防井身上浮或倾斜、顶管进出洞时井外泥水涌入及塌方等,控制降水至标高T6.7m,拟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沉井对应深井处各设置1口回灌井,共计2口回灌井、设置1口降水观测井。拟采用25m深井降水(深井井底标高-20.9m),沿工作井两侧各布置1口,共2口深井距开挖上口边线2m设置于开挖工作井基坑(以K3管廊工作井长15.6m、宽13.6m 为例)两侧,深井降水布

36、置见下图:沉井基坑降水布置立面图墀并回注并?,500,?1560沉井基坑降水布置平面图三、施工组织-)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组织1、施工组织机构2、施工步骤测量定位一泥浆池准备一基坑浅层开挖并设排水沟一砂垫层铺设一素碎垫层浇筑一砖胎模砌筑、粉刷一脚手架搭设一分节预制、碎浇筑养护一分段下沉(水下机械吸泥取土)一水下砂封底一出水清理一底板碎浇筑一顶管设备安装调试及准备工作一顶管施工(泥水平衡式顶管机)一清理退场。3、施工人员组织顶管施工劳动力投入计划表份工种2019年备注12月1月2月3月管理人员777普工10151510电焊工33310机驾工2222潜水员44顶管操作工4电工1112测量工222吊装

37、工1442钢筋工888架子工6622木工888胫工444合计52646032高度重视、合理部署,一环套一环,全线展开施工,抓晴天,抢阴天,一着不让地连续作战。集中力量保重点,首先要全力以赴,三班作战,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人力、物资,确保提前完成。严格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配合施工,穿插作业。各个施工组在项目部领导下要相互配合,穿插作业,必要时统一调动共同突击阻碍工期的关键工程部位,确保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推行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作业水平。二)施工机械和材料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一序-L机械和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额定功率(KW)备注1泥水平衡顶管

38、机械DN30001台/套安微广宏20152高压泥浆泵SNC-H3004台南京2009旋喷注浆3高压胶管内径19MM4套无锡2009高压水泥浆用4导向仪DT-3862台英国20095膨润土泥浆搅拌机2台上海20056液压注浆泵SYB-50/502台无锡2007227汽车式起重机QT251台徐州20098灰浆搅拌机HJ-2002台无锡20077.59空压机0.91台无锡2006610泥浆泵32台泰兴20051511高压水泵80GTW-652台泰兴20067.512发电机150KW1台上海2005150KW13全站仪NF3001台广州200914水准仪S31台苏州2009三)施工计划1)施工准备20

39、19.12.222020.1.10;2)沉井预制2020.1.152020.2.10;3)沉井下沉2020.1.222016.2.20;4)顶管2020.3.12015.3.26;5)后泥浆置换处理顶管结束后立即处理。四)施工用电主要采用附近路灯配电箱和我部已接的供电系统提供施工的用电(预制、下沉、顶管施工、照明用电等),同时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场用1台发电机组(120KW)供临时降水施工,应急使用。五)施工用水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用水主要由XXX引河,生活用从附近自来水管道接入。六)材料堆场及平面布置因地处两沉井西侧拆迁空地,场地不受限制,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钢筋加工、模板均在加

40、工场制作,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如下图。帧脸iywwj啦懦靛“K3沉井泥浆池,长30m,宽20m,深2m400KVA配电房“K4沉井泥浆池长30m,宽20m,深2mK3.K4沉开与顶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过长江中路顶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第四节、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一、施工技术准备1、认真组织和落实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阅读建设单位的规定、要求和参照标准。工程开工前,为设计交底和图纸交底做好充足的准备,将不清或不明的问题汇总会知业主、监理人员,以便及时解决,并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2、做好定位点控制,以便施工放样时用。并按业主提供的水准点,沿线自引,施工

41、中经常进行校核。3、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和架空线,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由业主提供,项目部进行实地详细调查并作保护措施。4、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工作井、接收井和顶进轴线)放线工作。二、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井体沉井施工流程场地平整一放线一浅层开挖一抄平一放线一碎垫层一刃脚砖模一安设刃脚铁件、钢筋(脚手架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一下沉准备工作一泥浆池设置一第1段井身下沉、水力机械取土一观测一纠偏一沉至标高、核对标高一井内外填土、井内水头高度控制一井身内地基处理及脚手架搭设一接高井身预制第2、3节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及养护f第2段井身下沉、水力机械取土一观测一纠偏一沉至标高、核对标高f水下研垫层封底一底板钢筋绑扎一混凝土浇筑一养护二)平整场地、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座标将井位落实到施工现场,并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根据沉井的中心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同时根据设计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根据施工需要,设4个水准控制点,并进行复测闭合。基坑开挖按施工图设计开挖深度,基坑开挖边坡按1:1放坡。基坑下口坡脚外壁向外延伸L 5m。以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扎筋等的处理空间。基坑开挖以液压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为主,并人工修整边坡。在坡脚处设20X20cm 的盲沟并对角设置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