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初设大纲.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3757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初设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流域初设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流域初设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初设大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综合说明小流域位置和范围,设计的依据、目的和原则,报告内容提要及主要结论。文字之前插入小流域位置图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小流域位置图要能体现小流域在项目区的位置和项目区在该县的位置。小流域特性表见表0-1。典型小流域的选择原则:所在水土流失区的典型代表,靖边县为风沙区,米脂县为丘一区,志丹县为丘二区,旬邑县为渭北高原沟壑区,临潼区为秦岭北麓土石山区。小流域面积在50km2左右。项目实施前的治理程度:延安、榆林为30%左右,咸阳、渭南、铜川、西安为35%左右。项目实施后的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1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

2、.1.1 流域概况概述小流域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1.1.2 地质、地貌(1)地质小流域地质构造、影响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等。(2)地貌小流域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面积、所占比例。重点介绍小流域坡面情况,包括地面坡度组成,不同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等。插入小流域地而坡度组成表,见表1.1.2-1。1.1.3 土壤、植被(1) 土壤小流域主要土壤类型,各类土壤的分布、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肥力情况。分别说明耕地土壤和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插入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见表1.1.3/。(2)

3、植被小流域所属植被分布地带,天然植被种类(包括树种、草种)及保存情况,人工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现有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率,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果(草)树种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种类及利用情况。1.1.4 水文、气象(1)气象特征小流域温度与光热资源。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小流域降水情况。包括多年年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情况;10年、20年-遇24h、36h最大降雨量。插入小流域气象特征表,见表1.14-1。(2)水文小流域所属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径流年际变化、径流模数;多年平均输沙量。说明小流

4、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插入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见表1.1.4-2o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总量。分析人口和劳力在工程实施期可能的流动状况(如外出务工等)。1.2.2 土地利用现状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对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插入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表,见表122-1。1.2.3 农村经济状况(1)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工副各业年产值,各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例;农民人均年纯

5、收入。(2)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播种面积、平均单产、人均产粮,耕地中基本农田所占比重及人均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平均单产等。插入小流域粮食生产现状表,见表123-1。(3)林业生产林地面积,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单位林地面积的产值及纯收入。(4)牧业生产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各类牧畜品种、数量,饲料来源,经营管理情况。(5)渔业生产淡水养殖水面的类型、面积,产量和经营管理情况。分析小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2.4 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简介小流域交通条件和水利设施情况,与农民群众生活有关的燃料、肥料、饲料、人畜饮水情况等。1.3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1.3.1 水土流失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类

6、型及分布,不同水土流失强度等级的面积、所占比例及地类分布情况,小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和侵蚀模数。插入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表,见表131-1。1.3.2 水土流失的危害从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地资源、加剧农业自然灾害,造成当地经济落后和生活贫困、破坏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加以论述。(要有实例说明)1.3.3 水土保持现状简要介绍小流域已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现有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现有治理程度以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开展情况。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2.1 建设目标(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包括达到的治理程度,减少水土流失量,减沙效益等。(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包括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比例,

7、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实现生态修复面积等。(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农业总产值增加量,人均粮食、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幅度。(4)其他(解决人畜饮水、解决生活用能、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2.2 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2.2.1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人均粮食和经济发展指标,对规划目标确定的人均生产用地指标进行校核,确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数量(1)对小流域内现有生产用地进行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插入小流域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评价表,见表222-1。(2)根据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结果,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择优选择的原则,优先划定生产用地图斑,确

8、定小流域土地结构调整结果。基本农田建设要求:榆林、延安人均基本农田大于2.5亩,咸阳、渭南、铜川、西安人均基本农田大于1.5亩。2.2.3 工程布局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结果,对规划为生产用地的地块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确定治理措施。结合生态用地保护的需要,提出生态用地的治理措施。应概要说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布置的地类和要求。插入小流域土地利用方案表,见表223-1。建议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对集中连片布置,使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相对集中。为了便于投资控制,措施分配面积百分比及综合单价参考表223-2。表223-2措施分配面积百分比及综合单价参考表项目综合单价参考值措施面积分配参考百分比(%)单位数值风沙

9、区丘一区丘二区渭北高原沟壑区秦岭北麓土石山区坡改梯兀/hnT24161-1709355555乔木林456358101315灌木林297115121085经果林9816555910种草152755555封禁治理5006565656060土谷坊元/座16089蓄水池窖元/口6056V排灌沟渠元/km61347JVJ沟头防护15795V生产道路15353VVV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和各单项措施的面积或数量。3工程设计设计基准年为2011年,建设期2-3年。防洪标准、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严格执行(GB/16453.1-5-2008).3.1 坡耕地治理工程包括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

10、工程、作业道路等。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设计标准、断面设计、施工要求、管护要点等。应插入断面设计图和工程量表。坡改梯工程和坡面水系工程及作业道路应插入典型地块的平面布置图。在本项目设计的综合治理面积中,坡改梯面积不少于5%。3.2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包括塘蓄水池、排水沟渠、沟头防护、谷坊等。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设计标准、断面设计、施工要求、管护要点等。应提出断面设计图和工程量表。每项工程都要有典型设计。3.3 植物防护工程植物防护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等。对造林(种草)措施进行标准设计,包括林种、树种、整地方式、种植方式和时间、苗木规格(草种要求)等。提出

11、造林(种草)平面布置和整地措施断面设计图。插入小流域植物防护措施设计表。在本项目设计的综合治理面积中,林草措施面积不得低于30%。3.4 封禁治理设计(1)根据小流域的不同立地条件,提出封育治理组织管理措施和封育技术措施;(2)确定封育标志的数量,并在规划图斑标出具体位置;(3)补植、补播参照水土保持林设计。封育35年之后,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在本项目设计的综合治理面积中,封禁治理面积不超过65%。3.5 监测措施监测措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监测。提出小流域农户效益调查方案。插入小流域农户效益调查计划表,见表3.6-1。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4.1 施工组织设计(1

12、)施工条件概述工程施工现场、小流域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等情况。(2)主要材料及苗木供应包括树种、草种的来源和质量保证,其它工程材料的来源和质量等。(3)施工组织形式采取专业队施工、农户承包、村组集体组织等多种施工形式。(4)施工季节安排和劳动力、机械调配情况。4.2 分年实施计划根据国家补助标准、工程进度要求和劳动力、资金调配情况,合理安排建设期每年的实施计划。插入施工进度安排横道图。5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5.1 投资概算5.1.1 编制依据5.1.2 编制方法(1)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2)材料预算价格列表说明项目所需的材料、物资等价格。3)林草种苗预算价格4)施工机械台时费(2)有关取费标准包

13、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以及独立费用取费标准。5.1.3 投资概算(1)劳力投入(2)物资投入(3)资金投入说明分项措施投资及工程总投资。确定项目建设期分年投资情况。需插入投资概算有关插表。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价按照35万元控制。5.2 资金筹措概算总投资70%为中央投资,地方配套30%。其中地方配套,延安、榆林省上投资10%,市上投资20%。咸阳、渭南、西安、铜川省上投资20%,市上投资10%.6效益分析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进行。6.1 经济效益说明项目实施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增产、增收指标和效益,以及项目区总经济效益。计算经济净现值、

14、效益费用比、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插入项目区经济效益指标表,见表6.1-1。6.2 生态效益说明工程实施后,提高地面植被覆盖度,减少侵蚀量,减沙效益等。插入小流域生态效益指标表,见表6.2-1。6.3 社会效益说明工程实施后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效益。7项目组织管理7.1 组织管理机构按项目区管理机构的要求组建本工程的管理机构。7.2 组织管理措施提出落实项目法人制(责任主体)、项目承诺制(配套资金承诺书、农民投劳承诺书、工程建后管护承诺)、公示制,县级报账制、监理制、治理成果产权确认制等项目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办法。7.3 技术保障措施包括技术服务

15、、培训、科技示范推广、监测评价等。7.4 监督保证措施提出工程实施的质量保证体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单位,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等进行控制。附表:(1)小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2)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3)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表(4)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及规划表(5)小流域工程量、物资及投劳情况表(6)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概算及分摊表(7)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概算表附件:(1)小流域初步设计概算表与工程单价表附图:(1)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3)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地形图比例为1:10000)表0-1派县(市、区)项目区小流域水土保4寺工程特彳性表项

16、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一、建设条件2.交通道路km1.小流域面积km23.主要材料2.小流域人口万人水泥t3.农业人口万人钢材t4.多年平均降水量mm炸药t5.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燃油t6.多年平均气温树苗万株7.森林覆盖率%种籽t8.水土流失面积km24.所需劳力及设备9.土壤侵蚀模数t/(km2.a)总用工日万工日10.治理!面积km2年均用工日万工日占总面积%年劳均出工日工日1冶埋发占流失面积%机械施工量台班二、设计标准年均机械用量台班1.工程防御暴雨标准(P=10%)mm5.建设期限年(P=5%)mm五、工程效益2.造林保存率%1,年拦泥沙能力万t三、工程规模2.年蓄水能力万n?1.综合

17、治理面积km23.林草覆盖率%坡改梯hm24.累计治理度(占流失面积)%水土保持林乔木林hm25.经济效益万元灌木林hm2六、经济指标经果林hm21.静态总投资万元苗圃hm2工程措施万元种草hm2林草措施万元封禁治理hm2其他措施万元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独立费用万元谷坊座基本预备费万元蓄水池、窖2.动态总投资万元沉沙池(困)n3.资金筹措沟渠(含竹节水平沟)km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生产道路km地方配套资金万元四、施工4综合经济指标1.主要工程量万m3单位治理面积投资力兀/km土方量万m3单位治理面积经济效益万元/km?石方量万n?混凝土量万n?表1.1.2-1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hm2)坡度组成

18、35面积(hm2)rWJ (%)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的(%)面积(hm2)占比例(%)表1.13-1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t/m3)土壤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ppm)全钾(%)速效钾(ppm)全磷(%)速效磷(ppm)黄绵土黄褐土黄棕壤平均表1.1.4-1小流域气象特征表测名观站所属水系观测年限(a)气温(C)年均降雨量(mm)7-9月降 W疑询(d)WC 魄 CC)无霜期(d)钠日照腺(h)烟日数(d)锹(m)联耻(cm)年最高年最低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年均多平XX县气象站表1.142小流

19、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水源情况输水管(渠)抽水站需要解决灌溉条件需解决生活用水水库水井蓄水池(窖)数量画年供水量(104m3)数量(眼)年供水量(104m3)数量(口)年供水量(ioW)长度(km)年供水量(104m3)机量W 装容g年供水量(104m3)水田(亩)果园(亩)梯坪地(亩)人口(人)牲畜(头)表1.2.2-1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表土地总面积(hm2)耕地耕地坡度组成面积(hm2)占土地面积(%)35面积(hn?)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n?)占比例()面积(hn?)占比例(%)面积(hn?)占比例(%)表L2.3-1小流域粮食生产现状表农业人口(万人)播种总面积基本

20、农田粮食产量基本农田粮食产量总计(hm2)平均(hm2/A)总计(hm2)平均(hn?/人)总计(t)播面单产(kg/hm2)总计(t)播面单产(kg/hm2)表13.1-1小流域水土流失地类分布情况表项目坡耕地经果林乔木林灌木林疏幼林草地荒山荒坡未利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面积占合计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表222-1小流域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评价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地面坡度35土层厚度70cm50-70cm30-50cm15-30cm5-15cm5cm地块完整情况兀整基本完整不完整不完整不完整不完整距离最近近较近较远远最远水源条件仃有部分有无无无土地适宜性

21、最宜农林牧宜农林牧稍宜农林牧宜林牧宜林不宜表2.2.3-1小流域土地利用方案表流失地类蝴地造林(hm2)荒山造林(hm2)林(hm2)封禁治理(hm2)坡改梯(hm2)合计坡耕地25荒山荒坡疏幼林合计表3.6-1小流域农户效益调查计划表农户所属行政区调查内容调查地块承担人乡(镇)村组张福忠小洋小洋小洋坡改梯粮食产量坡耕地邹光学张福学小洋小洋小洋坡改梯粮食产量坡耕地邹光学张福喜小洋小洋小洋坡改梯粮食产量坡耕地邹光学危义贵小洋小洋小洋坡改梯粮食产量坡耕地邹光学危达福小洋小洋小洋经济林效益坡耕地邹光学张开龙小洋木桥木桥经济林效益坡耕地邹光学杨荣华小洋木桥木桥水保林效益荒坡地邹光学杨荣贵小洋木桥木桥水

22、保林效益荒坡地邹光学张开学小洋木桥木桥封禁效益疏幼林地邹光学赵开举小洋木桥木桥封禁效益疏幼林地邹光学表6.L1项目区经济效益指标表项目单位生效时间实物增产量新增产值粮食木材薪柴饲草经果林枣花椒核桃年kgm3kgkgkgkgkgkg(元)1坡改梯hm22经果林hm23水土保持林草3.1乔木林hm23.2灌木林hm2hm23.3种草hm24封育管护hm2表6.2-1小流域生态效益指标表项目治理措施保土效益定额保土效益(t)蓄水效益定额蓄水效益(m3)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1、综合治理hm2(1)坡面整治工程坡改梯hm2t/hm2.am/hnr.a面系坡水蓄水池(窖)t/D.am3/D.a沟、渠k

23、mt/km.am3/km.a田间道路kmt/km.am3/km.a(2)沟道防护谷坊座t/座.an?/瓯 a(3)水土保持林草水土保持林草乔木林hm2t/hm2.am3/hm2.a灌木林hm2t/hm2.am3/hm2.a经济林hm2t/hm2.am3/hm2.a种草hm2t/hm2.am3/hm2.a2、生态修复hm2t/hm .amVhrrT.a合计hm2附表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表目土总积项区地面辖区人口农业劳力农业农业粮食总产农业总产值业均纯入农人年收水平年乡村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人均耕地小计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其他km2个个万人万人万个A/km2亩亩万kg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元现状水

24、平年设计水平年附表2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表水平年总面积(km2)土失积m2)水流面(klr其中(hm2)侵蚀模数(t/km2-a)轻度占比例(%)中度占比例(%)强度占比例(%)极强占比例(%)剧烈占比例(%)状平羊现水年设计水平年附表3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表单位:hm2水平年总面积(km2)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年及r 住交其他用地土地利用比例()合计基本农田坡,If地小计乔木林灌木林疏幼林荒山荒坡小计其中人工草地耕地园林林地草地域水设用也水及利施地住宅及交通用地其他用地小计水浇地旱平地坝地坡改梯小计其中25现状水平年设计水平年附表4项目区水保治理措旅现状及规划表项目总面积(km2)水土

25、流失面积(km2)治理面积(km2)治理程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封育措施坡改梯(hm2)谷坊(座)沟头防护(km)排灌渠道(km)面积(hm2)水保林(hm2)经果林(hm2)纵(hm2)面积(hm2)围栏(km)乔木林灌木林现状水平年治理任务建设期末综合说明11基本情况11.1 自然条件11.1.1 流域概况11.1.2 地质、地貌11.1.3 土壤、植被21.1.4 水文、气象21.2 社会经济状况21.2.1 人口与劳动力21.2.2 土地利用现状31.2.3 农村经济状况31.2.4 农村基础设施状况31.3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31.3.1 水土流失状况31.3.2 水土流失的危

26、害4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42.1 建设目标42.2 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42.2.1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42.2.2 土地利用规划52.2.3 工程布局52.2.4 建设规模63工程设计63.1 坡耕地治理工程63.2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63.3 植物防护工程63.4 封禁治理设计73.6 监测措施74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74.1 施工组织设计74.2 分年实施计划75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85.1 投资概算85.1.1 编制依据85.1.2 编制方法85.1.3 投资概算85.2 资金筹措86效益分析86.1 经济效益96.2 生态效益96.3 社会效益97项目组织管理97.1

27、组织管理机构97.2 组织管理措施97.3 技术保障措施97.4 监督保证措施9附表:10附件:10附图:10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2012年6月18日联系人:马宁电话:029-62651863029-62651955QQ:107893467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为让公众充分了解和支持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工程,促使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公众对工程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现就该工程的主要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进行第二次公众参与公示,具体内容如下:

28、一、工程名称及概况项目名称: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工程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位于陕西、内蒙古两省(区)的延安、榆林、鄂尔多斯3市14个县(旗、区),其中延安市包括安塞县和子长县,榆林市包括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佳县、米脂县、绥德县、子洲县、横山县、靖边县和清涧县,鄂尔多斯市包括伊旗和准旗。建设范围为全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1.88万km2,包括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9条支流和其它入黄支流的173条小流域。工程任务为拦沙,减少黄河下游及干支流水库淤积、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项目由3469座拦沙坝组成,其中库容为50500万nf中型拦沙坝

29、677座,库容50万nf以下小型拦沙坝2792座。拦沙坝总库容为10.48亿总拦沙库容为7.26亿疗。拦沙坝全部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单坝施工。中型拦沙坝全部采用土坝、溢洪道、泄水洞“三大件”建筑物,在中型拦沙坝控制范围以外的小型拦沙坝,选择“三大件”建筑物组成,对于在中型拦沙坝控制范围以内的选择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洞“两大件”建筑物组成。拦沙坝施工主要涉及土石方开挖、运输、碾压、碎浇筑等方面。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8664亩,其中临时占地面积为95862亩,永久占地面积为42802亩,其中陕西省占地面积为87283亩,内蒙古自治区占地面积51381亩。工程占地大部分为荒地,只有小部分耕地。拦沙

30、工程全部分散建设在项目区支毛沟内,不涉及村落和乡镇的整体搬迁。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时间为20122014年;项目总投资49.26亿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41.47亿元,移民环境投资7.79亿元。二、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概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下面几方面:(1)施工期土方开挖、堆渣、占地等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2)取土、开挖、场地平整等活动干扰现有地貌,破坏地面植被,产生新的水土流失;(3)土地占用对耕地的影响;(4)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车辆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5)施工生产废水一混凝土拌及养护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影响;(6)施工弃土、弃渣

31、和施工生活垃圾将对周围环境及卫生条件的影响;(7)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施工车辆交通噪声对局部区域声环境的影响;(8)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9)拦砂坝建设对下游黄河水文情势的影响。三、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混凝土养护及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水质特点主要是高悬浮物、高pH值、水量较小和间歇排放SS、pH,沉砂池沉淀回用;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放分散,局部污水量较小,设置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由于场区绿化;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机械及车辆燃油废气。主要防治措施包括选择低尘施工工艺、湿法开挖,施工避开大风季节和雨雪天气,施工断面和道路洒水抑尘,控制车辆运速等;加强

32、车辆、机械维护、保养,选择低硫煤做燃料,合理安排运输时间,优化运输路线,降低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如搅拌机、打夯机、挖掘机、振捣机等。防治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减震机、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合理安排施工、运输时间等,减小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施工期固废包括工程弃渣和生活垃圾。施工营地设置垃圾桶、旱厕,定期清运;弃渣堆放于坝内。人群健康措施包括施工人员进行疫苗注射、环境卫生消毒清理、饮用水净化消毒、疫情抽查检验等。(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分为消减措施和补偿措施两种。其中,削减措施建议设计单位优化方案,增加淤填高度,减少占用林地和耕地

33、面积,减少采伐树木数量。施工场地表土剥离、堆存,采取围挡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及时恢复地表和植被;开展生态监测和管理。约束施工人员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周围捕捉野生动物。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建设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有助于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淤积和延长干流水库拦沙库容使用年限,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施工期废水不外排,弃土量较小,堆存于坝内,扬尘采用洒水等降尘措施;工程生态影响主要是占地,植被破坏,占用的土地大部分为荒地,小部分为耕地。在采用植被护坡后,施工期主体工程造成的植被破坏将在运行期可以全部得以恢复且植被覆盖率有明显提高。因此,在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环

34、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建议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及期限公众如想进一步了解工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向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索取相关信息。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时间为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1)你是否支持本工程的建设,并简述理由;(2)你对本工程可能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意见;(3)你对本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七、公众意见的反映途径社会各界可在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传真、电话等形式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发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反映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