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833115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0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1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 任务,聚焦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深海、航天、现代生 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石油 化工新材料、高端食品加工等技术领域,以省重大战略产品 和重大产业化目标,针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 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产 业重大科技问题,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申报条件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 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 .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牵头单位)原则上为在国内注册,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或其他

2、事业 单位,可单独或联合申报。牵头单位不能与其直属企业、控 股企业、参股企业等关联企业联合申报。2 .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 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 条件和技术装备。新型研发机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 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类 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一般应在海南省境内有实体化机构, 并有实质化运作。3 .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4 .事业单位承担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按不低 于省财政资助金额的1:1配套(事业单位配套资金可由合作 企业出资);企业承担2021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按不 低于

3、省财政资助金额的1:2配套;省国企承担2021年省重 大科技计划项目,按协议配套资金。并出具承诺函。关于配套资金,鼓励项目单位先行投入项目研发,可追 溯确认前期预研和筹备的经费投入,作为项目单位自筹部分 确定项目预算,追溯期从项目立项之日起至项目申报之日 止,最长不超过6个月。5 .项目实施需要试验和示范基地的,需提供自有产权或 租赁、合作的科研基地的证明材料,包括产权证、租赁合同、 合作协议及土地的红线图等。6 .鼓励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2021年省重大科技 计划立项项目中,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占比不 低于40%o牵头申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的企业一般 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

4、者在本领域国内、省内具有技术优势的 企业。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 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 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7 .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 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 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8 .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当年申报实行公开竞争方 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不能超过1项,违反规定的, 取消当年申报资格。9 .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 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在项目(课题) 未验收前不得继续申报项

5、目。10 .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11 .企业单位当年申报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 划研发类项目不得超过1项,违反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 格。12 .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申报省重大科 技计划项目,当年申报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 发类项目一般不得超过2项,违反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 格。13 .已在省重大科技计划中立项支持过的项目研究内 容、技术路线和方法、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达到的预期目 标大部分雷同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14 .参与当年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参与当年的省重大科 技计划项目申报。15 .涉及生命与健康领域的项目须遵循的生物安全及伦

6、理相关法规。相关单位应建立资质合格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科研活 动加强审查和监管;科研人员应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管。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执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 审查办法等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应执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涉及生物技术 的研究应遵守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 涉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须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条例等法规。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应遵守国家实 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 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 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二、企业单位(含

7、合作单位)申报项目时,应提供以下 材料:(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上年度审计报告、会计报 表、完税证明材料等。(二)项目组人员学历、职称等,如属临时聘请或合作 的研发人员,需提供临时聘请或合作的证明材料。三、定向委托征集的申报项目,除提供上述一和二要求 的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须经从事该研究技术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 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推荐,院士对项目技术创新性、 可行性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认可,并出具项目推荐函。 每名院士每年推荐项目数量不超2个。四 定向择优征集的申报项目,除提供上述一和二要求 的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须经所在地政府或科技管理部门、园区管理机构的认 可

8、,并出具项目推荐函。五 联合资金的申报项目,除提供上述一和二要求的材 料外,还应提供以下材料:须经省国资委的认可,并出具项目推荐函。六、揭榜挂帅的申报项目,按照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专 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项目申报要求填报(附件2)。七 申报方式按照本指南中项目征集的方式和要求,项目以整体申 报,须覆盖指南重点任务要求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申报单位根据指南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 特点可设课题,每个项目下设不超过2个课题,每个课题承 担单位不超过2家。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 目负责人,每个课题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八、实施年限项目实施期:三年九、资助强度

9、项目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引 导经费,引导经费为无偿资助。每个项目三年经费的资助强 度为300-500万元。项目经费分年度拨付,申报单位应做好 相应预算。十、资助方式与经费管理(一)对于国有高等院校、国有科研院所或其他事业承 担单位,实行前补助资助方式,即2021年按立项财政资助 计划拨付相应专项经费,第二、第三年度经费根据上年度项 目实施情况和立项财政资助计划拨付相应经费。(二)对于企业承担单位,实行事前立项事后补助资助 方式,项目立项后,2021年按立项财政资助计划拨付不超财 政资助总经费30%的启动经费,在项目(课题)完成并取得 相应成果后,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核验收、评

10、估评审后,再根 据项目(课题)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给予相应补助。(三)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中能提供服务的仪器 设备,省财政资金不再支持重复购置。(四)省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实行预算管理(包括财 政补助资金和承担单位自筹资金)。(五)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研发投入必须按海南省R&D统计要求纳入填报,应统尽统。原则上R&D纳统作为考核、 评估、验收的指标。十一、支持方向、征集方式及资助额度(一)南繁种业与热带高效农业1 .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 与示范课题一:杂交稻双季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生理生 态机制研究研究内容:1.双季亩产3000斤单产潜力的杂交水稻新 组合筛

11、选研究;2.双季亩产3000斤潜力超高产水稻的生理 生态分子机理研究。考核指标:(1)筛选出3-5个适于不同生态区、抗稻 瘟病、白叶枯病等、具有双季亩产3000斤潜力的杂交水稻 超高产组合;(2)初步探明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产量 形成的理想株叶形态和生理生态分子机理;(3)发表SCI、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150万元。课题二:海南典型生态区杂交稻双季亩产3000斤配套 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1.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高产栽培技 术指标,穗粒结构、株叶形态等的参数研究;2.杂交水稻双 季亩产3000斤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生物肥料、精确 监测定量施肥、

12、稳穗增粒扩库、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及气候 适变调控技术;3.利用课题一筛选出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 合,配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参数,开展琼南、琼北、琼中 不同生态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丰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集成与示范。.考核指标:(1)明确超高产水稻的高产技术参数如穗 粒结构、株叶形态等指标;(2)集成琼南、琼北不同生态 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配套绿色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包括节肥防倒、合理密植、高光效插植、高效管水、绿色防 控病虫草害等技术,形成2套海南典型生态区配套绿色高效 丰产栽培技术;(3)建立双季亩产3000斤核心示范点10 个左右,其中2-3个示范点双季亩产达到3000斤,创海南

13、 双季水稻单产最高纪录;(4)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3 篇。资助金额:不超过35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定向委托征集,由海南省农科院作为项 目牵头单位组织申报。2 .热带果树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创新利用课题一:重要热带果树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与优异种质发 掘研究内容:针对海南省代表性的芒果、菠萝、火龙果热 带果树遗传性状表型特征与分子精准鉴定技术缺失、优异种 质匮乏的瓶颈,建立芒果香气、果皮色泽,菠萝果皮色泽、 果眼深浅,火龙果溃疡病等重要性状精准鉴定技术体系,通 过多组学关联分析,构建重要性状基因遗传变异图谱,阐明 挥发性成分、果实颜色、营养物质积累、短营养期等差异性 状和遗传变异间的关

14、系,挖掘糖酸、色泽、抗逆等重要性状 关联基因及优异种质,建立重要亲本材料身份证数据库,服 务种业创新。考核指标:(1)研制芒果、菠萝、火龙果种质资源关 键性状鉴定技术6项;(2)建立基因型鉴定技术方法,完 成300份芒果、菠萝和火龙果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基因型精 准鉴定;(3)发掘高香气、短营养期、色泽鲜艳、抗溃疡 病等特异性状优异种质60份、优异基因5-10个;(4)申 请受理发明专利3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6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40万元。课题二:重要热带果树高效育种技术构建及品种选育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热带果树芒果、菠萝、火龙果育种 技术滞后、自育品种少等问题,改良控制授粉等常

15、规育种技 术,开发分子辅助育种等共性技术,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构建色泽、果眼深浅、抗(感)病等重要育种性状后代群体 并解析其遗传机制,开发育种相关分子标记,通过常规育种 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和创制一批色泽鲜艳、 抗病、广适性强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并示范。考核指标:(1)研制芒果、菠萝、火龙果育种技术2-3 项,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2)构建色泽、果眼深浅、 短营养期等重要育种性状后代群体5个;(3)创制杂交材 料300份,筛选具有香味浓郁、色泽鲜艳芒果,色泽鲜艳、 浅果眼菠萝、抗溃疡病强、红白双色果肉型火龙果等优株10 个;(4)申报(获批)具色泽、浅果眼、抗病等特异性状 的优

16、异种质新品种保护权5件;(5)选育并在生产上应用 品种3个;(6)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件,发表SCI、中文核 心期刊论文4-6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6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3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生物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课题一: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种风险评估及存证溯源 管理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重要作物、水产品、实验动物等海南重 要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中转需求和南繁产业发展需要,系 统评估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相关生物因子的生物安全、生态 安全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形成风险分析报告;确立入 境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相关生物因子风险等级,提出适合于 海南省的管制物种(含有害生物

17、)名单。运用区块链技术和 模式,研究种质资源引种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全流程过程 数据的管理措施,建立海关、农林部门、检测机构、科研机 构的有害生物和处置数据信息互享、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引 进种质资源中转信息的过程数据存证溯源管理体系。考核指标:(1)完成不少于50种重要动植物种质资源 的风险分析或评估报告,制定海南省种资资源引入的管制物 种(含有害生物)名单,建立潜在入侵和检疫性有害生物数 据库;(2)开发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风险评估平台1 套,开发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生物安全大数据综合分析和区 块链存证溯源平台1套,制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 基地生物安全技术规程2项;(3)申请受理发明

18、专利2-3 项、软件著作权2项;(4)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3 篇 o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课题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高效引种检疫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高效引进动植物种质资源、动植物疫情 疫病多目标检测鉴定和检疫处理技术研究。针对种质资源流 失风险和有害生物入侵威胁,集成创新高通量测序、生物信 息学分析等技术,筛选出物种特征基因组序列并建成基因数 据库,研究安全、高效的入侵生物和物种资源查验鉴别方法 和技术标准。针对种子、种苗和栽培介质的生物安全风险, 集成创新植物检疫处理技术,针对性制定种子、苗木等植物 繁殖材料的检疫处理技术指标,研发高效、安全、绿色、环 保的新型检疫处理

19、技术和装备。,考核指标:(1)建立重要作物、水产品、实验动物及 其携带有害生物特征基因库1个;完成不少于10种重要作 物、水产品、实验动物等重要种质资源及其传带风险因子多 目标鉴定技术;(2)建设植物种质资源活体暂存库和智慧 资源圃1个;建立重要作物、水产品、实验动物引种检疫处 理技术8项;(3)编制引种检疫技术规程或地方标准3项;(4)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3项;(5)发表SCI、中文核心 期刊论文2-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4 .海南水产南繁优势品种育制种技术创新及应用课题一:石斑鱼种质库和育种技术创建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内容:1.收集、整理、评估和保存石斑鱼种质

20、资源, 构建种质资源活体库;2.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筛查并建立 主要群体SNP单倍型数据库;3.基于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评估生长、抗病或抗逆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组估计育种 值;4.开展目标经济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以及相应分子标记开 发与应用;5.通过选育和杂交等育种技术创新,培育高产、 抗病或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新品系;6.开展石斑鱼规模化高 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育苗成功率,建立“育繁推” 一体化 技术体系。考核指标:(1)收集、整理和保存石斑鱼种质资源5-6 份,每份种质资源收集种鱼100尾以上,构建核心育种群体 3-4个;(2)建立石斑鱼GS育种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规程 1-2项,构建3-4种

21、石斑鱼的SNP单倍型数据库,每个数据 库的单倍型位点500K个以上;(3)筛选与生长、抗病或抗 逆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20个以上,筛选鉴定关 键基因3-4个,培育新品系1-2个;(4)构建石斑鱼”育 繁推” 一体化示范基地1-2个,培育全长2-3cm的种苗350 万尾,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5)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3 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课题二:凡纳滨对虾育种技术创新及SPF健康苗种培育研究内容:1.收集、整理、评估和保存凡纳滨对虾种质 资源,筛选建立对虾育种核心种群;2.开展基因组学分析, 筛查SNP位点,构建凡纳滨对虾单倍型数据

22、库,研发高效的 基因型填充技术;3.评估对虾生长/抗逆性状相关位点的遗 传效应和育种值;4.开发育种分析平台,建立位点基因型与 性状间的链接模型和数据库;5.建立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繁 育技术和体系,实现高效的选育和组配一体化方案,培育优 良新品系。,考核指标:(1)收集、整理和保存凡纳滨对虾种质资 源6-10份,每份种质资源收集种虾50对以上,制定对虾种 质评价技术体系1套,建立核心种群2-3个;(2)构建凡 纳滨对虾单倍型数据库1个,包含高质量SNP位点1M以上, 研发高效基因型填充技术1套;(3)筛选对虾生长/抗逆性 状相关主效位点,鉴定关键基因3-4个,开发育种分析平台 -1个,培育生

23、长快、抗逆性强的对虾新品系2-3个以上,生 长速度提高15%,申报新品种1个;(4)建立高等级生物安 保对虾育种基地1个,培育和推广优良亲本10万对,培育 SPF苗种100亿尾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5)申 请受理发明专利2-3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 制定育种制种技术标准或规程1-2个。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5 .自育花卉新优品种的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课题一:红掌自育新品种的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究内容:1.自育红掌新品种筛选:对我国自主培育的 红掌新品种(系)进行鉴定,筛选出与现有主栽品种相比, 观赏性更好、花期更长、温度胁迫抗性

24、更强,尤其适合海南 地区精简化栽培的新优品种。2.红掌新品种配套的种苗高效 繁殖技术体系研究:针对新优品种建立优化种苗组织培养快 繁技术体系,和现有技术相比,污染率更低、繁殖系数更高、 单位生产成本更低,实现优质种苗规模化生产。3.红掌新品 种配套栽培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建立包括基质改进、水肥管 理、病虫防治、开花调节、采后包装运输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体系。4.新品种示范基地的建立及技术集成推广:包括轻简 化设施改造、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运用、从业人员培 训、生产示范推广等。考核指标:(1)筛选出自主培育的适合海南的优良红 掌新品种10-15个,其中切花品种不少于5个,盆花品种不 少于10个;

25、相对于目前主栽品种,新品种应该耐高温,冬 季绿耳现象明显减少,观赏性有明显提升,或花期延长不少 于10%; (2)申报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不少于10项;(3)建 立配套种苗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10-15 个;(4)推广种苗10-20万株;(5)建立成品花生产示范 基地1-2个,共20-30亩,其中切花2.5万支/亩/年以上, 辐射推广50-100亩,新增产值400-500万元;(6)培训从 业人员不少于50人次,带动周边人员就业不少于50人;(7) 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4项;(8)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 文5篇以上。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课题二:秋石斛盆花型新品种的产业化技

26、术研究与示范 推广研究内容:1.自主培育优良秋石斛新品种(系)筛选: 对我国自主培育的秋石斛新品种(系)进行观赏性、抗逆性 等方面的评价,筛选出多梗、小型、芳香、耐荫、花期长, 与现有主栽品种观赏特征差异显著、适合家庭室内栽培,且 气温胁迫抗逆性强、适合海南简易设施下规模化生产的盆花 新品种;2.秋石斛新品种配套繁育体系研究:针对筛选出的 新优品种,建立污染率低、繁殖系数高、种苗健壮的配套高 效繁育技术体系,和现有体系相比,污染率更低、繁殖系数 更高、单位生产成本更低;3.秋石斛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生 产技术体系研究:对筛选出的优良盆花新品种从瓶苗移栽、 基质筛选、不同苗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27、花期调控技术 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4.秋石斛 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生产及高效栽 培技术示范基地,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对新品种及配套的栽 培技术进行示范生产及辐射推广。考核指标:(1)筛选出优良适栽新品种1075个;新 品种要求气温胁迫抗逆性强、适合海南简易设施下规模化生 产,同时与当前主栽品种相比,应具有如下优良性状中的至 少2个:多梗、小型、芳香、耐荫、花期延长10%; (2)申 报植物新品种权10T2项;(3)建立配套种苗高效繁育技 术体系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10T5个;(4)建立种苗生产 示范基地1-2个,推广种苗30-40万株;(5)建立成品花

28、生产示范基地2-3个共计20-30亩,生产成品苗30-40万株, 辐射推广50-100亩,新增产值400-500万元;(6)培训从 业人员200-300人次,带动周边人员就业不少于50人;(7) 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4项;(8)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 文3-4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6 .海南岛重大传毒害虫灾变规律及可持续防控关键技 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一:热区主要病毒媒介昆虫灾变规律及传毒机理机 制研究研究内容:1.研究热区环境胁迫下主要传毒害虫烟粉 虱、蓟马和妍虫灾变关键因子与成灾规律;2.主要研究在热 带亚热带地区长期高温下传毒昆虫传毒方式、病毒-传毒害 虫

29、之间的互作关系;3.病毒对传毒害虫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 面的调控作用,进而对病毒的传播产生影响,从而解析其在 病毒传播的机理机制。考核指标:(1)明确海南烟粉虱、螃虫、蓟马三大传 毒害虫发生规律及暴发成灾的关键环境因子(温度、湿度、 降雨量等);(2)进行病毒-传毒害虫-寄主植物互作关系 研究,明确主要传毒害虫传毒机理;(3)明确病毒对传毒 害虫的调控作用;包括生长发育、交配、免疫行为等生理生 化和行为方面的影响;(4)申报受理专利3-5项,发明专 利2-3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6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80万元。课题二:热区主要传毒媒介昆虫可持续绿色防控关键技 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

30、:1.研究烟粉虱、妍虫、蓟马为害的经济阈值、 防治指标,并结合种群动态监测,及时发布防控预警信息并 部署防控措施;2.进行传毒害虫抗性水平监测抗性治理技术 研究;3.研发阻断定殖、传播监控、微生态调控、理化诱控 与免疫诱抗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4.构建热区主要病毒媒介 昆虫可持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与属地化示范推广体系。考核指标:(1)明确烟粉虱、螃虫、蓟马为害的经济 阈值、防治指标,提出防控预警;(2)明确传毒害虫对生 产常用药剂抗性水平及提出相应抗性治理策略-3项;(3) 筛选出高效、低残留化学药剂6-8种;筛选出理化诱控技术 5-6项;(4)提出传毒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1套;(5)集 成传毒害虫

31、绿色防控关键技术1-2套;(6)传毒害虫绿色 防控示范推广,示范面积600亩以上,其中重大传毒害虫防 效达8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以上;(7)申请受理 发明专利2-3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5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2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7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污 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一:海南省农业农村面源氮磷输送过程及监控技术 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从省级或流域尺度研究农业农村面源氮磷输 送和入海过程特征和衰减规律,构建农业农村面源源氮磷排 放近岸海域系统中的输移模型和监测评价技术体系,摸清海 南省农业农村面源氮磷排放时空变化规律与排放

32、入海/入河 强度。研究农业农村氮磷循环利用与过程阻控技术研究与示 范,提出重点区域低污染排放种植结构调整技术和优化布 局。考核指标:(1)构建省级或流域尺度农业农村面源氮 磷输移模型;建立适用于海南流域尺度氮磷输送监测、评估 技术,并建立相关监控信息系统。(2)建立农业农村面源 氮磷源头减量与过程阻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技术示范面 积不少于1000亩以上,示范区内氮磷养分总投入减少25%。(3)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6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80万元。课题二:农业农村面源氮磷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 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海南东部近海或独立岛屿为例,解析氮磷

33、入海对近岸海域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影响的时空 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明确珊瑚礁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氮磷 耐受阈值。研究近岸海域典型生态修复技术并开展示范,研 发农业面源氮磷入海阻控技术。,考核指标:(1)揭示珊瑚礁与海草床生态系统对氮磷 的耐受阈值及其脆弱性评估。(2)建立近岸海域典型生态 系统修复技术并开展示范,示范面积不少于100亩,实现氮 磷污染负荷消减25%以上。(3)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项,发 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2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8 .瓜菜嫁接育苗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一:瓜类蔬菜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瓜类蔬菜高枯萎病

34、和根结线虫砧木品 种筛选与培育、育苗基质创新、砧木和接穗品种育苗调控技 术、高效嫁接技术、壮苗调控技术等研究;2.制订适宜海南 的各种瓜类蔬菜嫁接苗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示范基地,集成 嫁接育苗技术,进行示范推广。考核指标:(1)引进或配制瓜类蔬菜嫁接砧木品种(组 合)20-25个;通过抗病性及农艺性状鉴定,筛选或培育出 抗土传病害、耐高温、高湿,嫁接亲和性高、对接穗果实品 质无不良影响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砧木品种(组合)3-4个。(2)研发新型育苗基质1-2种;(3)研究明确西甜瓜和黄 瓜不同育苗期的最佳嫁接苗龄;(4)获得2-3套瓜类嫁接 苗的壮技术措施;(5)建立1-2套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标

35、准体系;(6)年培育瓜类嫁接苗100-150万株,建立产 业化示范点3-4个,示范面积100亩,辐射周边1000亩以 上;(7)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 论文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课题二: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茄果类蔬菜高抗根结线虫和青枯病砧 木品种筛选与培育、育苗基质创新、砧木和接穗品种育苗调 控技术、菜高效嫁接技术、壮苗调控技术等研究;2.制订适 宜海南的番茄、茄子、辣椒嫁接苗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示范 基地,集成嫁接育苗技术示范推广。考核指标:(1)引进或配制茄果类蔬菜嫁接砧木品种 (组合)20-25个;通过抗病性及农艺性状鉴

36、定,筛选或培 育出抗土传病害、抗逆、嫁接亲和性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砧 木品种5-6个;(2)研发新型育苗基质1-2种。(3)研究 明确茄果类蔬菜不同育苗期的最佳嫁接苗龄;(4)获得2-3 套茄果类类嫁接苗的壮苗技术措施;(5)建立1-2套茄果 类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标准体系;(6)年培育茄果类类嫁 接苗100-150万株,建立产业化示范点3-4个,示范面积100 亩,辐射周边1000亩以上;(7)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件, 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9 .高体偶与金枪鱼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一:高体斛人工繁育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37、用示范研究内容:1.高体醐野捕和驯养技术研究,构建适宜人 工养殖条件的高体税驯化基础群体;2.研究高体御不同发育 阶段的营养需求,开发适宜饵料;3.研究高体醐生殖调控规 律,开发人工繁育技术;4.研究高体麟常见病害发生规律, 建立病害防控技术体系。考核指标:(1)野捕或引进高体斛幼鱼500尾,驯养 成活率达20%以上;培育高体麟成熟亲本150尾以上。(2) 构建人工繁殖技术1套,人工催产效率达到20%以上;生产 高体御受精卵20kg,人工培育-3cm高体鲫苗种20万尾; (3)开发不同规格高体税适口饵料3种;(4)建立病害防 控技术体系1套;(5)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4件;(6)发 表SCI、

38、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4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40万元。课题二:金枪鱼野捕与驯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1.金枪鱼野捕和驯养技术研究,构建适宜人 工养殖条件的金枪鱼驯化基础群体;2.研究金枪鱼不同发育 阶段的营养需求,开发适宜饵料;3.研究金枪鱼生殖调控规 律,开发人工繁育技术;4.研究金枪鱼常见病害发生规律, 建立病害防控技术体系。.考核指标:(1)野捕或引进金枪鱼幼鱼500尾,驯养 成活率达20%以上;(2)养成体重25kg以上金枪鱼100尾 以上;(3)初步建立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1套,包括营养 需求、生长发育和病害防控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4)开 展深水网箱或养殖工船养殖示范,总养

39、殖示范水体MOOOnf; (5)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5件;(6)发表SCI、中文核心 期刊论文3-4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6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10 .海南大宗生物质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与高质量循环 利用关键技术课题一:城乡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发与 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海南省城乡有机类废弃物,包括海南特 色的椰树、葵类等园林废弃物、香蕉干、甘蔗叶、水稻玉米 秸秆等农林废弃物、餐饮厨余类垃圾、畜禽粪污、初加工废 弃物等大宗生物质有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的 问题,以构建基于种养循环的高效城乡有机类废弃物协同处 理和循环利用模式为目标,以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养分循环 为核心,

40、以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好氧堆肥协同处理为切入 点,重点研究适用于海南特色生物质废弃物的预处理、厌氧 消化、好氧堆肥转化技术;开发相关预处理、厌氧及生物设 备,构建适合海南各地区示范推广的循环模式,为生物转化 产品循环利用和高值化处理奠定基础。考核指标:(1)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南大宗生 物质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核心关键技术3项以上;研制智能 控制厌氧和好氧发酵装备各1套以上,有机物转化率提升20% 以上;(2)建立集中和分散城乡有机废弃物绿色种养循环 示范点2个以上,培训技术人员与农民500人次;(3)申 请受理发明专利4项以上,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 篇以上,编制技术规程2项。资助

41、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课题二:基于多目标和高值化利用的生物转化产物循环 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研究内容:以海南省特色养殖业饲料需求和种植业系统 高品质肥料、食用菌栽培基质需求为导向,研究以黑水虻虫 体、蝇蛆或蚯蚓等昆虫产物为基料的特色畜禽和水产饲料; 研发以高木质纤维素化产品、食用菌渣、生物堆肥、虫粪等 生物转化产物为基料的功能调理剂、生物有机肥和栽培基质 等新型功能产品;构建适宜海南地区的种养加循环产业链条 和循环农业模式,打通废弃物生物转化到下游产业化利用的 通道,提高有机废弃物的多级、多次和多梯度利用效率。.考核指标:(1)研发制特色畜禽和水产饲料、功能肥 料等废弃物转化产物应用新产品

42、5个以上,建立技术示范点 2个,培训技术人员与农民500人次;(2)申请受理发明专 利4项以上,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以上;(3) 通过生物转化与综合加工利用,吨废弃物转化增值300元以 上。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11 .南海开放海域潜浮渔场养殖模式构建课题一:潜浮渔场大宗适养经济种类筛选及养殖关键技 术研究研究内容:1.经济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能和产业化潜能评 估。针对南海区特有的卵形鳍修、军曹鱼、石斑鱼类等经济 养殖品种,开展生产性能和产业化潜能评估。2.潜浮式渔场 适养种类筛选。探索潜浮式渔场环境条件下,备选经济养殖 鱼类的摄食、活动、生长等行为习性及影

43、响,遴选出适宜潜 浮式渔场养殖的海水鱼种类。3.潜浮式渔场养殖操控技术研 究。基于备选养殖鱼类潜降水深适应性试验和行为规律,开 展潜浮式渔场养殖潜降深度、升降速度、潜降时间等操作等 关键技术研究。4.适养鱼类潜浮养殖驯化技术研究。开展陆 海联动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研究,确定放养规格、养殖密度 等技术参数,满足渔场对多批次大规格鱼类苗种的需求。5. 潜浮式渔场养殖投喂工艺与技术体系研究。基于潜浮式渔场 操作模式和备选养殖鱼类行为特性,开展潜浮式渔场养殖投 喂工艺与技术体系研究,并开展示范验证。考核指标:(1)提交开放海域养殖品种生产性能评估 报告1份;(2)筛选出适宜开放海域潜浮式渔场的适养鱼类

44、2种;(3)建立鱼类养殖潜降操作安全手册1份;(4)制定 潜浮式渔场适养品种投喂工艺,形成技术规程1项;(5)建 立适合南海开放海域潜浮渔场养殖模式,示范鱼类养殖10 万尾,成活率80%以上;(6)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项;(7) 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资助金额:不超过400万元。课题二:潜浮渔场安全生产配套技术与养殖容量评估研究内容:1.潜浮式渔场网衣系统安全管护技术研究。 研究网衣破损监测技术,开展潜浮式渔场网衣污损生物调 查,开发网衣自动清洗装备技术,建立潜浮式渔场网衣安全 管护技术体系。2.潜浮式渔场自动投喂装备技术研发。研 发适用于潜浮式渔场的自动投喂装备技术,开展安全养殖配

45、 套装备与养殖工艺适配研究。3.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系统研 发。集成开发在线水质监测和养殖鱼类实时监控装备技术, 研发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4.潜浮式渔场养殖容量评 估技术研究。针对大型渔场大容量包围体生产的全新养殖方 式,实时监测生物、理化等容量影响因子变化,开展潜浮式 渔场养殖容量评估研究。考核指标:(1)构建潜浮式渔场网衣安全管理技术1 套。(2)建立鱼群数量评估系统1套,测量误差小于15%。(3)开发潜浮式渔场自动化精准计量投饵系统、水下清洗 机器人等配套装备各1套。(4)建立潜浮式渔场安全生产 操作规程1个。(5)建立潜浮式渔场养殖容量评估方法1 套。(6)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

46、作权登记3项。(7)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12 .海南主要冬种蔬菜育种技术提升与新品种培育课题一:海南主要冬种蔬菜种质资源评价鉴定研究内容:1.开展苦瓜、辣椒抗病性鉴定技术等研究, 鉴定苦瓜对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及辣椒对病毒病抗性,鉴定 史豆丰产性,鉴定出一批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优异种质资 源。2.应用基因型鉴定技术,联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连 锁分析技术,定位苦瓜枯萎病抗性基因和根结线虫抗性基 因。考核指标:(1)鉴定筛选出抗枯萎病、根结线虫病苦 瓜种质5-8份,抗病毒病辣椒种质5-10份,丰产豆工豆种质 2-3份;(2)定位苦瓜抗枯萎

47、病基因位点1-2个,抗根结线 虫病基因位点一2个;(3)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件,发表 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5篇。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课题二:海南主要冬种蔬菜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开展主要冬种蔬菜种质创新技术研究,采用 EMS诱变技术、种间杂交、回交转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创制优良育种骨干材料,培育复合抗性突出和品质优良的新 品种。考核指标:(1)建立苦瓜EMS诱变技术体系1套,构 建包含3000份以上的苦瓜突变体库;创制抗枯萎病、根结 线虫病苦瓜种质4-5份;培育苦瓜优良杂交组合4-5个。(2) 创制抗病毒病辣椒种质3-5份;培育辣椒优良杂交组合4-5 个。(3)

48、培育丰产性豆工豆品种1-2个。(4)申报苦瓜、辣 椒新品种保护权3-5项,或者登记(审认定)定品种厂2个。(5)申请受理发明专利2件,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5 篇。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项目申报说明:公开征集13 .荔枝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一:荔枝果园节本增效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研究自动化肥水一体供应和树冠高压弥 雾喷药技术体系,提高果园劳动效率。2.研发新型果实品质 调控配方叶面肥和配套施用技术,提升果实品质。3.研究应 用机械修剪、疏花对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座果及品质影响, 提出配套应用技术。4.以提高各类机具通行性为目标,开展 果园改造技术研究,建立适宜果园机械化管理的栽培模式。 5.荔枝园节本增效综合技术集成示范。考核指标:(1)建立综合示范园2个以上,面积100 亩以上,示范园内节约劳动力成本300元/亩,减少劳动力 投入20%以上;(2)示范园内每亩成本从5200元/亩降低至 4500元/亩,平均亩产值从8500元增加至8800元,平均每 亩增效1000元以上;(3)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新增经 济效益100万元以上;(4)研发单项技术3项以上;(5) 形成技术规程3套以上;(6)申请受理发明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