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评学教案.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23206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教评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评教评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教评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教评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一年级郭红玉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5个生字,会写“一”这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一、复习导入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 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拼音)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 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2、各小组派代表说。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 地排列着

2、,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 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一课。4、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 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A.闭上眼睛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画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 上找出“烟村、亭台、花”。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

3、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 有什么新发现?(提示“一”的变调)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 棒!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四、 十、三)4、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准这些字的音,好吗?5、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6、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A、找朋友的游戏:(持拼音卡片的上来找其对应的生字)B、比赛读绕口令:(看哪个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须认真读 一读。五、指

4、导背诵。1、自己练习背诵。2、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3、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4、男女生、小组比赛。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a)认识田字格。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 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 右下格。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 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b)指导书写“一”。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 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学生描

5、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七、布置作业a)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b)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Numbers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五年级耿秀娟一、教学目标:1、学习新单词:number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2、学会唱歌曲:Numbers二、教学重点:1、数字单词:Numbers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Now, lets stop.四、教学用具:单词卡、图片、录音机五、教学过程Stepl Warming up1T: Hello! Good morning! Lets sing the song : Hello Hel

6、lo Whats your name?2 T: Please do the action like me: hopStop2 RevisionShows the pictures and word cards to review:Whats this? book pen pencil schoolbagStep3 PresentationT: Today, well learn a new song Numbers运用手势及车牌、电话图片理解 number 的意思1、播放歌曲,初步感知。2、播放歌曲,看图理解。3、播放歌曲,教师示范动作辅助理解。4、教授新词读音,跟唱。5、重点指导唱:Now,

7、 lets stop.Step4 Practice1、Play a guessing game to guess the number.2、运用手势学说:Whats the number? Its.Step5 Consolidation1、Use the pictures to learn to answer: How many?2、Learn to count: one book two books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二年级孔德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44页游乐

8、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准备1 .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 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2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3 .解决问题。(1)算一算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二、新课1 .摆图形游戏。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9、。 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小精灵儿童网站2 .交流。(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 在纸上。(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3 .乘法。(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 同。(2)说明:算几个加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 书:乘法)(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 (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个3指出:求6个3

10、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x”,向 学生说明“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V。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 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x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x6=18。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4 .尝试。(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 .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儿个相同数连 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 朋友

11、荡秋千? ”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儿名学生说 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施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 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 进一步 体会儿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 .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 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4 .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 查评价。5 .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

12、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 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读填 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四、总结1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儿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 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三年级 赵丽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3、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会用“如果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 肯动脑的习惯。重 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 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关 键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方 法自主朗读、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对话中体验,朗读中感悟。一、复习检查(5分钟)1、听写词语。(思索木棍分析效果形状肺结核)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木( )1()月()V()3、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二、

14、精读训练(20分钟)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3 1) “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 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整日思索”什么意思?他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此环节

15、中,抓住重点词为生发点,让学生环环相扣地推理,领会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 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B、雷奈克被吸弓I是因为孩子们的“贴”、“戈的动作要表现出来。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

16、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 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指导表演出来。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体验是少年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本环节在设计上通过“表 演”、“朗读”等游戏活动,使学生能体验当时的情景,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 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再引读想象,则加深了对雷奈克善于观察

17、、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致力于医学研究精神的体会。)4、朗读第自然段。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 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又发现”说明什么?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三、综合训练(10分钟)1、造句。(1)、如果就(2)、果然2、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并完成填空。()()()()3、写一篇小作文,简单介绍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学生练写,再交流。(这

18、二环节中作业的设计有基础,有深层,有书面,有口头,形式多样,能从听、说、读、 写诸方面考虑,达到巩固、拓展知识的目的。)4、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四、拓展延伸(5分钟)1、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2、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3、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思索启示发现做成滴水穿石的启示导学案设计布袋庄学校五年级 张秋香设计内容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联系 上下文理解

19、词句的意思。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 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 而废。重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关键品读感悟、体会滴水穿石的内涵。方 法 自主、合作、交流,以读为主,读中感知、感受、感悟一、看图导入1 .请同学们看图:知道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吗?2 .揭题,板题,审题。“滴水穿石”也称“水滴石穿”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滴水 穿石的启示。让我们一起走

20、进课文吧!二、走进课文初读感知1 .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滴水穿石”给予我们 的启示是什么?2 .检查生词、重点句子朗读情况。三、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指导读后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围绕“正确、较流利”这个标准来评价。读得 好我们就表扬一下,让他更有自信,哪儿读得不好了,我们提出来,让他及时改正。)3、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安徽广场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并由此引出本 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从正反两方

21、面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 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 石”说明目标不专、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办成事。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四、生字描红完成基础达标1. 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完成描红。2. 完成基础达标第1题五、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欣赏了滴水穿石的奇观,这一奇特的景观到底是 怎么回事,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祖国的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有的人增长知识,有的能让人懂 得做人、办事的道理今天

22、让我们继续与作者一起走进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一定会让我 们得到启示!二、精读感受奇观1、请同学们仔细读1、2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奇观是什么样的?(石头 状如卧兔,小洞光滑圆润)2、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划出相关句子。1)自由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滴穿 了这块石头,所以我们就把这一奇观叫作一一(滴水穿石)。2)分句指导朗读3)弱小的水滴,微不足道的力量,却将坚硬的石头滴穿了,这是为什么呢?(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过渡:水滴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一将石头都滴穿了, 如果人有了这种精神是不是也

23、能“滴穿”一块块“顽石”,创造出奇迹呢?三、品读感悟情感师: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怎么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呢?1、读课文,划出最能表现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词句。2、四人小组交流你找出了哪些句子。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 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 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3、自读。4、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5、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指名读一谈体会一喜欢读的起在 读中体会这个

24、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 的精神。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 感悟。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6、你能结合书上的重点词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7、为了发明炸药,若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为什么说他投入了整个生命?他是怎样做 的?要求: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与同学共同交流探讨。(设 问导读)8、师:你还知道哪些人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事例,你能像书上一样用简洁 的语言来说一说吗?古今中外的名人靠滴水穿

25、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例子很多,这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句子中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指是的什么精神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9、指导感情朗读同样是水,雨水是由无数的水滴组成的,而且速度比太极洞的小水滴要快得多,为什 么雨水没有滴穿石头呢?指读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引导交流:雨水不能目标专一,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无法滴穿石头,这就从反面告 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一(滴水穿石的精神)10、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四、拓展延伸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 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

26、目标专一而 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2、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你准备怎样去实现呢?(引导学生从刻苦钻研、一 丝不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方面说。)五、总结全文同学们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只要你们像太极洞的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就会像小水滴样创造出奇迹来。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持之以恒获得成功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六年级 张学琴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景色美”1 .同学们,大草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游客,老师和同学们样也非常向往大 草原,终于在昨天我们一起随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

27、现在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草原的景色。2 .欣赏草原风光(图片)。3 .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4、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天空晴朗空气清新翠色欲流)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 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 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 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

28、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 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 .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 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3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 待联欢话

29、别4 .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 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 的前面最合适。5 .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一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 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

30、或是儿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 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并播放视频)(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 美的展示。四、深情话别:师导: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

31、别 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 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 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那可真是:一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五、拓展升华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 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

32、最想 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板书设计:草原景美:空气清新 天空晴朗 翠色欲流人美: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桂花雨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 四年级 游瑞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 含义。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通 过写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

33、情。关 键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方 法自主朗读、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对话中体验,朗读中感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一最喜欢桂花。板书:爱桂花3、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小时候为什么最喜欢桂花呢?桂花不与繁花斗艳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桂花成熟时,4、过渡:如果说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时代摇桂花所带来的乐趣, 更让她难以忘怀。板书:摇花乐二、感受作者的摇花乐。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一”画出。交流: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

34、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1、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桂花的快乐?(两个“帮着”:体会小作者非常西画摇桂花,忙的不亦乐乎。“铺竹席”:怕花脏了,突 出对桂花的喜爱;“使劲”:想多摇些桂花,那份高兴劲。)2、指名朗读,读出我的快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1、这句话,你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喊”:写出作者的快乐。)2、是怎样的情景让作者情不自禁的喊起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你和作者一起站 在那棵桂花树下,规划飘飘洒洒落下来的情景。(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桂花落在我的羊角辫上,香遍我幼小的心田; 桂花落在我的衣服上,花

35、香袭来,我陶醉了;桂花落在竹席上,不一会儿就成了厚厚的金 地毯。)此时此刻的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连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装满了快乐。想想如果是你会怎样喊出这份快乐呢?能给这儿加个提示语再来喊一喊吗?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表示心情的:快乐开心心花怒放表示神态的:眉开眼笑欣喜若狂表示动作的:拍着手手舞足蹈闭着眼睛)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动作,来读好这句话。会读书的同学不仅能读出字词的意思,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意思,指名再读,听听他 从三个感叹号里读出了什么?作者连用三个感叹号,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快乐,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 表达

36、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把这不能用语言 表达的喜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过渡)桂花雨的美。桂花雨的香。摇桂花的乐成了作者一年-度的期盼,所以作者 说: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1、从这句话中你能否读出我摇桂花的快乐?(从“大事”一词可以看出意义非同一般,在我心中的地位重要,非常看重摇桂花这件事 的。因为小孩子眼睛里的大事必定都是自己所最爱做的事。从“老是缠着”体会我的急切心情,母亲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问。学生表演)2、当我缠着母亲问的时候,我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句话。3、从句子最后的

37、感叹号你能发现什么吗?(这是小作者的一种急切心情的体现,表面是在问妈妈,其实是急切地希望妈妈能马 上就去摇桂花。)(过渡)从上面的3句话,我们感受到了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而感受这份快乐 的难道只有作者我一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快乐?到课文里找一 找,读,-读。三、感受桂花给父母,给整个村庄带来的快乐1、母亲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 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母亲洗净双手,撮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从这些句子中你能读出什么呢?(母亲对待摇桂花很慎重,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 加珍惜。从“没开足,摇不下来”“赶紧”“洗净双手

38、”“撮”“水晶盘”可以感觉到。)2、父亲人在高兴时都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父亲高兴了就吟诗作对,出示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请品读父亲的大作,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竞:赶紧,忙着 解:明白,体会)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父亲心中掩抑不住的喜悦?(庆丰年摇花乐入梦甜)过渡:从父亲的诗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摇落了桂花都有了各自的收获,我收获 了童年的欢乐,母亲收获了对一家人爱的表达,而父亲则收获的爱女的欢乐和浪漫的诗意。 这桂花仅仅是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欢乐吗?3、整个村庄(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4、桂花真是香,我不禁又想起了作者在树下的赞叹

39、:好香的雨呀,它香了(香了母亲 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子香了父亲的诗意香了整个老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 了我的记忆 香了我的童年 香了我们手中的课本 香了我们的心扉)三、品读感悟思乡情。1、过渡:作者12岁那年全家离开家了乡浙江,也离开了这桂花树,每次从外地回 来的时(师范读这一段)2、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那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呢?(对家乡的金桂有感情,对家乡的思念)3、是的,假如这时候有人对母亲说:这里的橘子红了,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水可甜了,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人可亲了,母亲会怎么说:作者旅居美国后,打电话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里的生活很好,母亲会怎么说:金窝银窝,不

40、如自己的草窝。4、同学们,你们真是琦君的知音啊。琦君的很多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鸡鸭鱼肉哪有 家乡的美,水果蔬菜哪有家乡的新鲜,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一起再来读母亲的话。5、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引读第六自然段。这句话中又传递 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想到这桂花雨作者就会想到()。四、回归课题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 故乡,它带给我的是难忘的童年,是对故乡的思念(板书)一再读课题。五、作业拓展1、读:阅读琦君的有关作品,如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琦君说童年 等,写一些简短的读书感受。

41、2、背,打开记忆的宝库,搜索一下古今乡愁诗词,背诵给大家听。板书设计:12.桂花雨爱桂花一香点点桂花雨摇桂花一乐片片思乡情思桂花情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六年级王淑君教学目标:1、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各部分名称,理解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在同圆中的关系,圆 的画法,圆的位置和大小的确定因素。2、结合实际事例的介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及 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和创新意识。3、开放性问题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培养学生的超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的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通过“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感悟圆在生活中的意义、价值与作用。教学备具:教师:课件

42、 圆形纸板 圆规 尺子 学生:圆形纸板 圆规 尺子教学流程:-、图片欣赏话题交流巧揭课题师:同学们欣赏完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之后,你觉得在你眼帘频繁出落的是什么形状?生:圆形师:请同学们简单说说:1、圆与现实生活有着怎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是人 后来制造的,还是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学生畅谈见解)有些说:“人后来制造的”;有些说:“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议论纷纷)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圆,好吗?揭示标题:圆的认识二、0|一感一折一察一论一识1、画一画、感一感师:有学生会画出圆的形状吗?(会画的学生,独立完成;不会画的学生,相互学习)师:画完圆的形状后,请同学们感受所画圆的特征及其画法。2

43、折一折、察一察师:请同学们将课前准备的圆纸片至少对折3次。师:将折完后的圆纸片展开,察一察,你有什么发现吗?老师想看看谁发现得最多。3、小组讨论,参照课本,总结汇报师:请各小组代表将本组的发现向大家汇报,共同学习。结果反馈:A、圆是由一条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属平面图形;B、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0表示;C、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D、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E、直径和半径有以下的关系:d = 2r 或 r = d+2F、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G、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半径);2、把有针尖的

44、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圆。三、练习拓展知识巩固提高完善1,半径0.5米厘米直径6分米米2、我是小法官,对错由我判。(对的打“十,错的打“x”)a、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b、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c、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d、通过圆心的直线叫做直径。()e、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相当于半径的长度。()3、发挥想象,灵巧操作、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四、大谈特谈畅所欲言知识延伸师: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圆有哪些认识?想想,如果

45、你是发明家,你会利用圆发明什 么?生活中没有了圆,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比例尺教学设计布袋庄学校六年级王淑君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学会应用。2、培养学生及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学会应用。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单位换算:1千米=()米=()厘米5千米=()厘米60千米=()厘米2、我这里有一张图片,你能按照这张图片的实际大小把它画在纸上吗?你画的图的大 小与原图大小的比是多少? (1: 1)&你能把我们的教室按实际大小画在这张纸上吗

46、?为什么?可是设计人员不但能把教 室、操场画在纸上,还能把北京、中国乃至世界的地图绘制出来呢!此时,图上距离与实 际距离的比还是1: 1吗?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 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 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也 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二)新授1、我们的教室长是9米,为了看图及携带方便,那打算以多长的线段来表示9米的长 度?画在纸上。小组讨论并设计。2、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1) .用9厘米表示9米(2) .用4.5厘米表示9米(3) .用3厘米表示9米(4) .用1厘米表示9米3、 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