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22952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授课 内容1.怎样才能更省力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2 .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3 .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 为,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说明理山。4 .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探讨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 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1 .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

2、史过程导 入。2 .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 作效率。)结论: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二)新课教学活动1:拔图钉比赛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吧。1 .提问: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2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 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伤眼睛。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 比赛。3 .讨论与交流谈活动中的体会。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1 .读图回答问题。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

3、怎 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 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2 .教师总结。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 杆。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3 .讨论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 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4 .交流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1 .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 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

4、?2 .教师举例总结。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镒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 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 率。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 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 作效率。板书 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课怎样才更省力1 .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撬油桶盖杠杆。木棍和磨盘相结合轮轴。木板叫斜面。绳子与树F组合叫滑轮。2 .动物的省力“工具”课后小记: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 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 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授课 内容

5、2.撬棍的学问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2 .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3 .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4 .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5 .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2 .能大胆想像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3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4 .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研究

6、杠杆的作用。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谈话: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 刚性杆,中国古代的墨经上就有记载,说明在古 代就已经普遍利用杠杆,那杠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用 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撬棍的学问。(-)新课教学1 .提问:阿基米德真的能把地球抬起来吗?2 .活动:把重物抬起来。(1)谈话:大家翻开书P4看上边的插图,我们 的任务是想办法利用绳子和长木棍制作种简单机 械,将重物抬到岸边的汽车上。(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3)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简单 机械并思考问题。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

7、,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3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3)记录结果。省力的杠杆(能用较小 的力把较重的物体抬 高)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 很短的一段绳子,把重 物抬得很高)(4)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而 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说它是杠杆。杠杆具备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个点?举例。(二)新课教学活动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1 .认识杠杆尺见书上P6上方图片。2 .实验(1)确定杠杆尺i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 定数量的钩码。(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 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

8、保持平衡,并记 录结果。(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3.记录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钩 码 (个)动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钩 码 (个)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4.交流。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 吗?板书设计:第二课撬棍的学问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钩 码 (个)动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钩 码 (个)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板书 设计一、三种杠杆结构1 .跷跷板支点在中间,动力点、阻力点在两边。2 .蒜夹压汁器阻力点在中间,支点、动力点在两边。3 .夹子动力点在中间,支点、阻力点在两边。二、应用:

9、剪刀和划桨属于支点在中间的杠杆。高尔夫球杆属于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课后小记:本课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 吗?在学生的心目中阿基米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他说的话应该是科学的、可信的。 但是抬地球的举动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种矛盾的心理,形成了学生急切地要探求结 果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研究撬根学问的兴趣,经过活动1、2、3的实验探究学习后,教材又 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 ”这个 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为学生展开想像创造了较大的空间。为了降 低难度,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

10、现出自己的想法。授课 内容3.轮子的妙用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应用轮轴(简单机械)工作时省力的原因。2 .能通过观察发现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3 .能通过观察找出变形的轮轴。4 .能独立设计一个应用轮轴原理的简单机械,帮助自己完成一项特殊任 务。5 .能通过实验找出各种轮子的优点与不足。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变形轮轴的认识。2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各种轮子的作用。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说出轮轴的基本组成。2 .能说出齿轮与轮轴有什么关系。3 .能说出轮轴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4 .能用类比的方法解释螺丝刀的工作原

11、理。5 .能准确地说出齿轮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轮子及其工作原理,并会运用其原理制作简单机械。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杠杆的工作原理?2 .语言过渡引出下文教师: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轮轴和滑 轮。(二)新课教学活动1:杠杆和轮轴1.观察书上P9两幅图,分析以下问题。分析石磨上杠杆(木棍)的工作原理。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 带来哪些方便?2 .阐述原理。工作时轮轴上有一个支点、一个动力点、一个阻 力点,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

12、决定轮轴的作用。3 .试着将石磨上杠杆的三个点标在P9左图中, 将方向盘上杠杆的三个点标在P9右图上。4 .小结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 轴。5 .交流把自己小组的分析与其他组交流,并听取他们 的意见。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活动2:巧用“轮子”1 .提问:如何改造一下轮子,使它变成另一种 简单机械,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呢?2 .观察书上P10插图,轮子变成了哪种机械?左图一个学生在升旗,轮子变成了滑轮。右图中的轮子变成了齿轮。齿轮属于传动机械,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 动力传递给工作机。3 .交流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有什么优点?有 什么缺点?活动

13、3:研究吊车上的“轮子”1.认识吊车上的轮子。教师:看书上P11插图,回答吊车上使用了几种 “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定滑轮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 向。动滑轮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实验验证选择吊车上的一种轮子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来验 证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与不足。2 .拔河比赛根据书上P12的插图样式,选择不同的滑轮进 行一场拔河比赛,亲身体验滑轮的作用。讨论:分析滑轮在比赛中的作用。3 .结论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缺点是不 省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改变力的 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 组,滑轮组合理的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点,

14、既能省力, 又能改变力的方向。4 .思考:除了滑轮以外,你们小组还想研究吊 车上的哪种轮子?板书 设计第三课轮子的妙用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改变力的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滑轮组合理的利用了 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 滑轮及齿轮的作用。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帮助学生利用杠杆工作时省力的原理去分 析轮轴工作时的省力原理;活动2在认识轮轴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变形”的轮子;活动3 组织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和作用:

15、活动4为学生提供了细致的研究齿轮的方案,学生则可以 在方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研究。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轮轴、滑轮及齿轮等简单机械 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4.斜坡的科学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2 .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3 .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4 .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两种模型的差异。5 .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举例说出

16、斜面的组成。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3 .能说出科学实验的作用。4 .能用斜面的原理解释密螺纹的螺丝钉比疏螺纹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的 原因。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一,)导课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轮子分几种?各有哪些作用?2 .语言过渡引出下文。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 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斜面。(二)新课教学活动1:研究斜面的作用1.识图思考。看P14上面插图:工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用了什么工具?2 .假设。提问: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 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

17、图,提出自己的 猜想。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 物体?3 .验证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提示:实验因素的控制: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 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能变。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实验记录表是帮助学生从实验感知到抽象思 维的重要材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填好、用好记录表。4 .记录。5 .分析分析以上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研究结 论和自己的假设一致吗?6 .结论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要把物体匀速推上斜 面,则作用在斜面上的动力等于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 的分力。这就是斜

18、面原理。板书 设计1 .螺旋是斜面的一个变形。2 .斜面的省力原理课后小记: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斜面 类的简单机械包括斜面、尖劈、螺旋几类,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机械中常用到的简单机械。 本课教材出示了斜面和螺旋的内容。教材由四部分内容组成:认识斜面、研究斜面的作用、 研究螺旋的作用、斜面类机械的应用。5.自行车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按照图纸说明、制作齿轮装置。2 .能设计各种实验方式发现齿轮传动的情况,并准确记录在记录表中。3 .能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推测出齿轮传动的规律。4 .能从模型中指出机器的“动力、传动、工作、控制”

19、等四部分。5 .能独立分析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由哪些简单机械构成。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能够比较默契地与其他同学完成研究齿轮传动原理的研究。2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对自行车各部分的分析。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描述齿轮传动的规律。2 .能举例说出传动的类型。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机器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 组成的,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前面我们分别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和 齿轮等简单机械,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认识机器的组 成。(二)新课教学活动1:分析自行车的结构1.分析

20、玩具机器的组成部分谈话: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 机器,这些机器综合利用了多种简单机械的优点,大 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们以玩具车为例,研究机器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前触闸: 前触闸是靠 杠杆原理制 动的。当手握 紧闸把时,闸的组成部分。控制部分开关是玩具车的控制部分。动力部分电动机是玩具车的动力部分。传动部分齿轮箱是玩具车的传动部分。工作部分轮子是玩具车的工作部分。2.教师讲解四部分的工作原理。3.分析自行车的结构。谈话:自行车是一种设计合理、广泛应用的机 器,它的工作原理和玩具车十分相似,请大家找出自 行车的四个组成部分。讨论:小组间讨论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 成的?汇报:小组代表

21、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把的另一头 将接头、拉 杆、拉管向下 压,使闸皮向 下压至与轮 胎接触,产生 摩擦制动力。 其缺点是刹 车效果与轮 胎充气程度 有关。充气不 足时,会使摩 擦力减小,影 响刹车效果。 脚蹬是轮轴, 但是轮轴也 用了杠杆的 原理。自行车 是一种机械, 它由许多的 简单机械构 成:执行部分 的车把,控制 部分中的车 闸把,后闸部 件中的前曲 拐,后曲拐及 支架,货架上 的弹簧夹,车 铃的按钮等 部件都属于 杠杆。动力部 分脚踏板传动部 分车链工作部 分车轮控制部分车把1.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自行车是由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 括

22、的部件组成,下面让我们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研 究,首先,小组内讨论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写成书面 形式。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2 .研究报告的内容3 .交流。小组间相互交流研究结果。活动2: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1 .谈话:我们研究了自行车的组成部分,那拖 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2 .分析拖拉机是怎样工作的拖拉机的组成部分是如何配合工作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将结果写出来。板书 设计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 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 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

23、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 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6.小鸟和小猫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收集描述各种动物(除人类以外)在生殖季节所表现出的各种生殖 行为,并将这些行为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2 .能将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 理由的合理性。3 .能通过比较找出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不同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到小动物生存的艰难,强化珍爱生命的意识。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殖”的概念以及生殖的两种主要方式。2 .能说出不同类型动物是怎样进行生殖的。四、科学

24、、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用自己话解释什么是“试管婴儿”技术,尝试讨论这一技术带来的利弊。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动物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探 究活动,进一步明确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谈话:动物的种类繁多,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 不同种类的动物是怎样产生后代,让生命得以延续, 使人类拥有更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动物的生 殖方式。(二)新课教学活动1:新生命的诞生1 .设疑:我们每个人都有爸爸和妈妈,大家想 一想,在我们周围生活的动物是否有爸爸和妈妈?2 .充分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生殖方式。卵胎生动物的 卵在体内受 精、体内发育

25、的一种生殖 形式。受精卵 虽在母体内 发育成新个 体,但胚体与 母体在结构 及生理功能 的关系并不 密切。胚胎发3.讲解动物的生殖方式(1)水蛆的生殖。看书上P24插图,说说水蛆的生殖方式。(2)昆虫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看书上P24插图,说说昆虫的生殖方式。(3)鱼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看书上P24插图,说说鱼的生殖方式。(4)青蛙等两栖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看书上P24插图,说说青蛙的生殖方式。(5)爬行动物、鸟类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看书上P25插图,说说海龟、鸟的生殖方式。(6)猫、牛等哺乳动物是怎样产生下一代的?小结:(1)出芽生殖水蛆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一个 个“芽”,这

26、些芽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水蛆,这种方式 叫做出芽生殖。(2)卵生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动物体外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鱼类、青蛙的生殖方式都为卵生,体外受精;鸟类、 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也为卵生,体内受精。(3)胎生胎生是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利用胎盘吸收母 亲的养分,待发育成幼体后再娩出。一般哺乳动物的 生殖方式都是胎生。板书设计:第六课小鸟和小猫活动1:新生命的诞生(1)生殖的方式出芽生殖:例水蛆。卵生:例鱼、蛙、龟、鸟。胎生:例猫、牛、人。(2)生殖方式的介绍水蛆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体上长出一 个个“芽”,这些芽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水蛆,这种方育所需营养 主要靠吸收 卵自身的卵 黄,胚体也可 与母体输卵

27、管进行一些 物质交换。这 是动物对不 良环境的长 期适应形成 的繁殖方式, 实际母体对 胚胎主要起 保护和孵化 作用。动物的 受精卵在母 体内发育成 新的个体后 才产出母体。 但其发育时 所需营养,仍 依靠卵自身 所贮存的卵 黄,与母体没 有物质交换 关系,或只在 胚胎发育的 后期才与母 体进行气体 交换和有很 少营养的联 系。它是介于 卵生和胎生 之间的情况。 锥齿鲨、星 鲨、某些毒蛇 (如蝮蛇、海 蛇)和胎生 蜥、铜石龙蜥 等均为卵胎 生动物。在动物 的有性生殖 过程中,其所 产生的新个 体虽不是卵 而是幼体形 态,但在母体式叫做出芽生殖。卵生是指受精卵在动物体外直接发育成新个 体。鱼类、

28、青蛙的生殖方式都为卵生,体外受精:鸟 类、爬行类的生殖方式也为卵生,体内受精。胎生是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利用胎盘吸收 母亲的养分,待发育成幼体后再娩出。一般哺乳动物 的生殖方式都是胎生。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课提问:生殖的方式有哪些?举例说明?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生殖方式,以及 了解了哪种动物采取什么样的生殖方式,这节课我们 就来分析一下它们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二)新课教学1 .分析动物生殖方式的异同教师:大家翻开书P26,按照表格的内容分析前 面图中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 .分析讨论:(1)四种动物各代表哪一类,有什么变化规律?(2)表中四种动物的产卵环境、卵的数

29、量有哪 些变化?这些变化有规律吗?(3)表中每种动物一次产卵数量有什么差异? 所产卵都能成活吗?为什么?(4)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表中四种动物产生 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 程中,其生殖的特点和生殖方式也在发生变化。3 .小结:(1)鲤鱼、青蛙在水中产卵,海龟在海滩上挖 坑产卵,麻雀在陆地上筑巢产卵。鲤鱼、青蛙的卵没 有硬壳保护,海龟、麻雀的卵有硬壳保护。(2)鸟和猫在产生下一代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 都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 卵,形成新个体。不同之处是鸟类动物是卵生,而猫 这类哺乳

30、动物是胎生。(3)几种动物的产卵数量逐渐减少,但成活率 |W o内则备有作 胚胎营养的 卵黄,胚胎的 发育并不直 接依赖母体 的营养,而只 不过是卵在 母体内发育、 孵化,这和哺 乳类靠与母 体间组织联 系而获取营 养的真正胎 生是有区别 的,所以称这 种生殖为卵 胎生。蝮蛇、 田螺和一些 鱼类都是卵 胎生。不过在 鱼类也有通 过其他方式 靠母体营养 而发育的,这 也是一种真 正的胎生形 式。例如海鲫 类,是在卵巢 内进行受精、 发育、孵化, 而仔鱼是在 卵巢腔中,于 开口之前,经 过体上皮和 鲤孔摄取卵 巢组织所供 给的营养。此 外,在鲨类和 鲸类,其开始 发育是依靠 卵黄营养,但 待卵黄耗

31、尽 时,便通过卵 黄囊与输卵 管下部的所 谓子宫(内壁 生有许多绒 毛)发生联 系,接受来自 母体的营养, 表现出与哺活动2:特殊的“本领”1 .看图回答问题。教师:当生殖季节到来时,动物为了吸引对方, 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本能,有些动物在孵化和哺 育下一代时,也会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请大家翻开 书P27,看动物有哪些特殊的表现方式?2 .教师讲述一些有趣的关于动物特殊本领的故 事,激发学生积极性。3 .教师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特殊本领 的故事。乳类真正胎 生相似的状 态。此外在体 内受精方面, 有的在产卵 前已于母体 内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发 育(如鸟类), 也可称为广 义的卵胎生。板

32、书 设计新生命的诞生(1)生殖的方式出芽生殖:例水螃。卵生:例鱼、蛙、龟、鸟。胎生:例猫、牛、人。课后小记:“新生命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用图画的方式列举 了各类常见动物如昆虫、水蛆、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生殖方式,意在说明动物生殖方式多样 性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活动提供范例:第二,小鼠标简要介绍了生殖的概念和生殖 的基本方式后,请学生以此为知识基础对教材所列举的动物生殖方式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进 行分析;第三,由小鼠标进一步提出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对同属于卵生的四 种动物的具体生殖过程做进一步的比较,找出差异;第四,组织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 进

33、行讨论。授课 内容7.落地生根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收集植物生殖方式的资料。2 .能用多种方式记录杆插或嫁接后植物生长的现象。3 .能通过比较发现各种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能将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 理由的合理性。5 .能选择一种方法帮助一种植物进行生殖。二、科学知识目标1 .能用列表等方式发现动植物生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能说出人类帮助植物生殖的各种方法。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通过讨论发现人类帮助植物生殖有什么好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整理有关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能发现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点, 通过亲

34、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感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谈话:我们知道,植物大多是用种子来繁殖的, 那么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吗?(学生讨论)(-)新课教学活动1:各有各的“高招”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1)观察:书上P29几幅图中,新的植物体分 别是从哪儿长出来的?(2)提问:这些植物的繁殖方法与种子繁殖有 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胎生植 物如果说 某种动物是 胎生的,大家 决不会感到 奇怪,但如果 说某种植物 是胎生的,就 会觉得很新 奇了。一般植 物的种子成 熟以后,马上 脱离母树,而(5)小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

35、 形成果实和种子。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 官,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像甘薯的 根、马铃薯的块茎、芦芾的茎、落地生根的叶等都能 发芽、生根,长出新的植物体,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繁 殖方法叫做营养繁殖。2.讨论。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活动2:帮助植物生殖1 .指导学生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一 杆插法、压条法、嫁接法。(1)谈话: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 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在农业生产和园 艺上,创造了一些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 有杆插、压条和嫁接等。(2)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方法吗?(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有关内容

36、。(4)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教师介绍相关方法及 用以上方法进行植物繁殖的实例。(5)学生汇报自己对人工营养繁殖的想法。2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杆插法繁殖月季。(1)讲解:用人工营养繁殖植物的方法,在农 业生产、花卉栽培中应用很广,你们想学会其中的一 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杆插法繁殖月季,让大 家亲自做一做。(2)提问:用杆插法繁殖月季包括哪些步骤?(3)学生讨论。(4)教师讲解并演示用杆插法繁殖月季的操作 过程。从一株月季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剪掉枝条下 部的叶,只留上部的两片叶和顶芽,用刀在节下削平, 不要剥掉茎上的刺。在花盆里放好土,适量浇水,在土中挖一个洞, 把经过修剪的月季枝条的下部插

37、进土里。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的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 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23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浇水。 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且要经过一 段时间的休 眠,然后在适 宜的温度、水 分和空气的 条件下,在土 壤是萌发成 幼小的植株。 但是有一种 叫红树的植 物,种子成熟 以后,既不脱 离母树,也不 经过休眠,而 是直接在果 实里发芽,吸 取母树里的 养料,长成一 棵胎苗,然后 才脱离母树 独立生活。(5)学生分组打插月季。(6)小结并评价学生操作情况。3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缺点。(1)讨论:在周围的植物中,还有哪些是可以 进行营养繁殖的?与植物的种子繁殖相比,你认为植物的营

38、养繁殖 有哪些优缺点?(2)汇报讨论结果。(3)小结:与种子繁殖比较,植物营养繁殖的 优点是所育成的新个体能保持母本特性:开花结实较 早,对于果树生殖用途很大;单性结实,花器退化而 无种子的植物均可使用。缺点是不易大量生殖,浪费 人力。4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板书 设计(1)杆插(2)压条(3)嫁接课后小记:学生了解了植物自身有着多种生殖方式后,活动2首先介绍了人们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充分 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植物生殖。然后用图示和文字简要介绍 了杆插、压条、嫁接等生殖方法供学生选择学习。接着,以杆插为例较为具体地对学生的实 践活动进行指导,并提供了简要的

39、记录表和后续的活动建议。授课 内容8.相似与差异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观察找出自己与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并分门别 类地列在表中。2 .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同种动物的相似点。3 .能设计一种可以快速分别找出全班同学中与自己一种、两种、三种、 四种特征都一样的人数的方法。4 .能找出某种动物或植物上一代和下一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似 或相同及差异之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之下才能完成。2 .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用实例或自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2 .能举

40、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3 .能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特点的意义。4 .能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科学家利用哪些技术使生物发生变异,从而选出人们所需要的 新品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大量事实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 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教师:同学们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人说你 长得像爸或妈。学生回答。教师:你觉得你哪些地方长的像你的爸爸,哪些视频资料 遗传与变异地方长的像你的妈妈?学生回答。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的 体形

41、、举止、音容笑貌,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一些相似 之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 相似与差异。(二)新课教学活动1:仔细观察找相似1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教材上P33表格中的内容, 并补充一些内容。如:是否有双眼皮?头发是否卷曲?大拇指是否 向背侧弯曲?2 .课上教师让学生将调查结果填入到P33表中。提问:根据表中所填写的内容,请大家说说在这些特征 中,自己与父亲相似的有哪些?与母亲相似的有哪 些?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似的有哪些?3 .学生交流。4 .除外形上的相似,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自己 在为人处事等方面是否有和长辈相似的地方。5 .讨论:世界上有没有长的一模一样的人?谈话:大家想不想知

42、道自己在舌、额头、耳垂、 手指四方面特征上与咱们班同学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呀?今天我们就在班上做个调查?(二)新课教学活动2:找“朋友”1 .设计记录表,从舌、额头、耳垂、手指四方 面特征上在全班展开调查。2 .展示汇总各组的调查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3 .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看谁找到了最相似的朋 友。讨论:从统计结果中发现什么规律?有没有与自 己的各个特征完全一样的同学?4 .教师总结规律。特征的比较项目越多,相似的人数越少。柱状图中由A到D高度递减。5.搜集资料,说说某类动物或植物的下一代与 其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板书 设计课后小记:引领学生在更大的范

43、围内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活动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设计图表, 统计全班同学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4个方面的特征;第二层,用统计图表分别统计与 自己有1项或几项相似特征的同学数量;第三层,交流统计结果,初步发现规律;第四层, 研究同种动植物的个体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相似和差异的现象,在本环节中重点是寻找两代动 物(植物)间的相似现象或特征。授课内容9.克隆羊多莉教 学 目 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 .能通过讨论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2 .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设计成有条理的讲演稿向其他人介绍。3 .能有一定根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二、情感态度与

44、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含义。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2 .能举出3个实例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科学讨论会、制作展板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关 注生物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初步认识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环节及策略补给内容修改补记(-)导课讲述:199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思减 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 只通过无性生殖获得的“克隆羊”诞生了。这 只小绵羊的出现,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带 给全世界的震撼。大家了解什么是克隆吗?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克隆。(二)新课教学活动:走进“克隆”1 .提问:什么是克隆?关于克隆你知道些什么?2 .将搜集的有关克隆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示:参照书上P40资料卡片的格式进行关于克隆人 的利与弊我们支持克隆 人的理由有哪些 呢?首先,是为不 育夫妇提供后代创 造了条件;其次, 可避免遗传疾病的 危险;第三,是为 了进行研究;第四, 可生产每个人的胚 胎复制品,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