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7062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项测卷第四模抵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 一起来看 你,他很知

2、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 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 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 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图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

3、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 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 明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亲成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 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 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

4、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 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 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 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2) “王”,称王;“博”,广施;“备”,具备、齐备。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张仪的主张:由原文“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乂有不义之名”可知,秦国挟

5、持天子,与魏、 楚始盟而后背叛。这种做法有违道义。由原文“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 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可知,使诸侯协力对付秦国,事难成而树敌众,无利可图.张仪的主张的劣势为:名利两失。司马错的主张:由原文“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 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可知,蜀之物力以强秦富民, 谓之得利。由原文”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 正乱之名”可知,平蜀之乱政以安民,谓之获名。所以司

6、马错主张的优势在于名利双收。【参考译文】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 “(我)愿听听你们的意见。”张仪回答说:“我们跟楚、魏两国结盟,出兵到三川,堵住蟆辕、维氏两个出口山的关口,挡住屯留 的要道,让魏国断绝(韩国出兵)南阳的交通,让楚军逼近(韩国的都城)南郑,秦兵攻打新城、宜阳, 这样兵临东、西二周的城外,惩罚二周国君的罪过,(进而)入侵荒、魏两国的土地。周王知道无法挽救 (危局),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九鼎。我们据有九鼎,并掌握地图和户籍等,(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 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这才是霸王之业啊。今天的蜀国,是西方

7、边远之国,是野蛮人的领袖, (我们)使士兵疲敝百姓辛劳(前往攻打),也不足凭借此举建立称王称霸的名声,得到它的国土也不能 够用它来获得利益。臣听人说:争名的人要去朝廷,争利的人要去市场。现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 的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霸王之业实在太远了。”司马错说:“(事情)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一定扩张领土;要使军队强大,必须使 人民富足;要想称王,一定要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那么王业自然成就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 百姓穷,所以臣想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僭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有像更 桀、商纣一样的乱政。用

8、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比派豺狼去驱逐羊群。(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 可以用来扩大版图;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用来使百姓富足:这一仗不会伤亡多少人,蜀国就已经屈服了。 所以秦灭亡了蜀国,天下的人不会认为秦暴虐;抢完蜀国的财宝,诸侯也不会认为秦贪婪。这样我们做伐 Q 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还得到除暴止乱的美名。今天(我们)攻打韩国,劫持天子,劫持天子,这 是恶名,而且不一定能获得利益,反而落得不仁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不愿(攻打的国家),危险啊! 请让我票告这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齐国是与韩国和周国亲近的国家。周自己知道要失掉九 鼎,韩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协同力量合作谋划

9、,来依靠齐、赵,去解楚、魏之困。(周、 韩)会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大王不能够制止(这些)。这是臣所说的“危险”,(攻打周、 韩国是失策)比不上伐蜀之策周全。”秦惠王说:“好的!寡人听您的。”最终秦国出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就占领了它,控制了蜀国的局势。蜀国君主更改名号为侯,并且 (秦王)派秦臣陈庄去做蜀侯的国相。蜀地既已归属秦国(或:划归秦国版图),秦国越发强盛富足国力 雄厚,轻视天下诸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和陪丞相听蜀僧琴黄庶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10、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B.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C.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 了。D. “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16. “问答”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使诗歌隽永有味,富有理趣。请分析“问答”的构成及蕴含 的理趣。(6分)【答案】15. B16. (1)是的,小园四月才落花。这是因为主人好客,将春光留住不让回去。(2)理趣:表现了 小园主人的志趣高雅:也表现了小园主人热情好客,笃于友情。【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

11、解和赏析能力。8. “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错误。首先四月飞花,小园四月才落花,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 晚,同时飞花落入客人的酒杯之中,写出了主人的好客,所以表达的应是时春的喜爱之情以及主人的好客 之情。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把握能力。本题中“问答”,“问”指的是小园岂是春来晚,而“四月花飞入酒杯”是对问的回答,意思是是的, 小园四月才落花。飞花落入酒杯,从而表现出主人好客,用酒杯将春光留住了不让回去。理趣:“四月花飞入酒杯”飞花落入酒杯,用酒杯将春光留住了不让回去,从而体现出小园主人的志趣高雅, 也表现了小园主人热情好客,笃于友情。【注释】1、尤:尤其,特别。2、好

12、事:这里是好多事、好生事之意。3、风光:诗中指春光。【赏析】很明显,这是一首马屁诗。诗中的丞相指文彦博,北宋名臣,一生出将人相,多历军府,黄庶作为其 幕客,长期追随文彦博,所以对于这样一位衣食父母,适当的拍拍马屁,情有可原,理有可恕,亦未宏不 可,关键是看拍得有无技术含量,我们来看一下。首先黄庶自己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园可是春来晚? ”意思就是,文公啊,我们饮酒赋诗的这个小园 是不是春天来得有点晚啊?那么为什么我黄庶会有此一问呢?因为你看,现在已经是四月了,居然还有无 数芳美的花儿飞入我们的酒杯,这不是奇事一桩吗?按照我国古代历法,四月已经入夏,三月是暮春,那时才应该芳菲凋零、花谢花飞,此地又

13、非白公所 说的深山山寺,“人间四月芳菲尽,上寺桃花始盛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看来黄庶提出这个问题,本来就没打算让别人回答,所以他卖了一个关子后,立即又自问自答道:却原来此次酒会的主人,文公你,太爱多事了,太爱生事了,竟然硬生生的把春光留住,虽然天公是 老大的不情愿,可是它也拗不过你啊,于是这春光就堂而皇之的在四月,依然留恋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 “暂同游赏英相违” 了。“暂同游赏莫相违”,出自文彦博的一首诗清明后同秦帅端明会饮李氏园池,全诗是:“洛浦林 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英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这也是一首很不错的诗,尤其后两句 化用了杜甫的诗意,杜甫曾在曲江二首中写道:

14、“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文彦博却觉 得,春天本来是自然规律,春光该来一定会来,所以人就不必麻烦去传语春光,就让我们尽情享受这大好 春光,花前不醉不归吧。看出来了吧,黄庶这个马屁之所以拍得恰到好处,不仅起到联络宾主感情的作用,而且无疑进一步深 化了这种感情,关键就在于文彦博也是此道中人,他们惺惺相惜,所以有时就不免吹吹捧捧,由此看来, 诗歌的作用还真是不可小觑呢,说不定在人生的某个关口,就能好风凭借力,送你入青云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和苏轶赤壁赋中的“,都借助 蛟舞动作,极写音乐感人至深,异曲同工。

15、(2)诗人屈原忠贞爱国,” (离骚)表达了他追求“美政”、 永不后悔的决心。(3)在古诗词中,常借“流水”的意象来抒发王朝兴废之感,比如:“,。”【答案】17.(1)老鱼跳波瘦蛟舞 舞幽整之潜蛟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蛟、壑、犹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小,我对雪是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 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

16、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 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与众不同。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像;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 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 下。只有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 窗旦的熹鹃。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 鹄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

17、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20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18.情有独钟超凡脱俗纷纷扬扬19 .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喜鹊,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卜七楼高的窗口。20 .第一处是反问句,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第二处是设问句(选择疑问 句),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穿越风雪的原因的思考,发人深思。【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根据语境,此处应该填写“我”从小以来对雪的态度,根据后文来看,作者对雪非常喜爱,可填“情 有独钟”。情有独钟:指对某

18、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根据前文,此处表现雪与“沾了生世气息”的草木的不同特点;根据后文,还要体现它“与众不同”, 因此是“超凡脱俗”。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脱世俗的高雅境界。根据语境,所填成语应作为句子谓语,来描写下暴雪的样态,可填“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形容 雪、花、树叶等散乱飘洒。22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先提取句子主干单独成句,再分别把复杂成分(多层定语、状语等)抽出来作 为句子或者短语,最后排序。本题中主干句为“我常看到两三只喜鹊”;其他成分,“在大雪时”为状语,这个成分可以和主干句 合为一句

19、;剩余内容“穿着黑白相间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为“喜鹊”的多层定 语,可在这几句前面加出主语“它们”,变成句子。整理答案即可。23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修辞上,问句可分为设问和反问。设问句:明知故间、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无疑 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句: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 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第一句“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 它没有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意思是那种清香与世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相同,用反问的形式强

20、 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第二句“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自问自答,所以是设问句。是对喜鹊要费力地穿越风雪原因的询问和思考,发人深思。(-)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又数成 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 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 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

21、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 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 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 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24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寄言纨挎与育粱,莫效此儿形状。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22、6分)【答案】21. C22.其中最爱喝茶的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牛饮”是“俯身而饮,形态如牛”的意思。运用了比喻,是一种豪饮,是一种被成都人瞧不上 的喝茶方式。A. “樊笼”运用了比喻,把官场比作樊笼,把自己比作樊笼里的不得自由的小鸟,借此抒发了作者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B. “一苇”运用了比喻,把小船比作一苇,这是借喻手法。作者的意思是说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船很 小,就像一片芦苇。C. “膏粱”运用了借代,“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物,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寄言纨 绮

23、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意思是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D. “霜雪”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霜雪,是借喻。“怒涛卷霜雪”意思是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 浪花像霜雪在滚动。生动形象地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赞美了杭州的美景。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可知,语境说的是中国人都爱喝茶;再结合后 文“乂数成都人”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在所有爱喝茶的人中属成都人最爱喝茶。据此可以填写“其中 最爱喝茶的”之类的内容。第二空,前文列举了几个地方的特色茶,紧接着在后文指出它们的不足,并说“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 才既有味,

24、又有派”,可见这里说的是成都人看不上其它几个地方的茶,认为都不如成都人的盖碗茶。据 此可以填写“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之类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文“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样。在家里泡茶,谁不会? ”可知,这里 提到了在茶馆喝茶的不一样的地方,然后说“显然,在成都人眼中”,据此推断出这里是表达爱上茶馆才 真正算得上是爱茶。再结合后文”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的“才”字,可知填写内容与后文构成了条件关 系。据此可以填写“只有喜欢泡茶馆/只有上茶馆喝茶”之类的内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庄子在面对楚王欲托付国事时,用“吾将戋尾于涂中”的回

25、答拒绝了楚王;宋人面对绚丽斑斓的唐三 彩,没有一味去迎合,反而返璞归真,摒弃多余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使宋瓷简约素雅,温润如玉;成绮 优异的烈士之子包家骏收到很多名校的邀请,但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这是他因公殉职父亲的母校。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选择,每一次慎重选择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坚守的东西。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23.作文【优秀范文】坚守选择,坚定方向在人生岔路口上,我们面临许多选择。面对选择,我们常常会纠结。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我们没有一 个

26、明确的人生方向,以至于迷失自我。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正确选择前进的方向,并坚定自 己的选择。有位名人说过:“人不是生得伟大,而是成为伟大。”古来有多少伟人,他们不是循着常人走的方向 走下去,而是选择在荆棘丛生的山坡上用血和汗铸成一条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令行高举,才华 出众,终因君王昏席,佞臣当道,他宁愿选择抱石投入汨罗江也不向敌国低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选择不 肯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归隐也不愿留在黑暗的官场:诗仙李白选择一生不愿为功名利禄束缚,斗酒诗百篇, 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人饱读诗书,才华卓著,他们没有按常人的方 向,读书但为求功名,而用自己的

27、选择,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成就了伟大。一个人有高远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 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 话。樊锦诗选择了敦煌的方向,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坚守自己人生的信念,这位敦煌的女儿,把她 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成就了人生的辉煌。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 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 灿烂星光、满天朝霞。若说选择是奋斗的“原点”,坚守就如同“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事业之圆

28、、人生之圆。 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始也拥有高远的目标、美好的愿景,最终却没有抵达目的地。究其原因,要么是走得 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要么是耐不住“板髡要坐十年冷”的寂笑,抵不住乱 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替一口深井,自然也就难以品尝到成功的甘泉。事实证明, 做任何事情都是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守得住、行得稳,才能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所以,有选择,更要 有坚守。请记住:只有方向正确,坚守选择,人的一生才会显示出无限的价值和绽放耀眼的光芒!【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题材料事例选了有传统文

29、化意味的庄子和宋朝工匠,与社会热点今年光明网及内蒙古电视台报道的 烈上之子包家骏事例的组合。他们的选择体现了自己坚守的原则,有坚守的人让人肃然起敬,有坚守的选 择让人生更有韧性。所以,材料是想用他们有坚守的选择让学生思考选择与坚守的关系,明白有坚守的选 择的意义,冷静思考社会相关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就选择与坚守的关系而言,选择中有坚守,坚守也是一种选择。当下,因为很多人缺乏对价值、原则、 底线等的坚守,所以一些人的选择太功利,太浮躁,只是为了一时看得到的利益或好处,还有一些人是任 性而为,直接躺平,只求舒适,还有的选择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风采”,更少考虑他人或国家的需要。 选择其实可以

30、看出一个人的格局与胸怀。所以,写作时必须综合结合两者关系进行阐述,并且立意方向应重在放在“应做怎样的选择,应该为 什么而坚守”上。从个人角度而言,可以谈坚守心中的良知,选择与人为善、律己宽人等;从国家层面而 言,可以谈坚守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仰,并为此选择舍小利为大爱、无私奉献等。对此,要能结合事 例说理,如写孔子坚守“礼”,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奔走;如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爱国科学家 坚守科技强国梦,选择了隐没自己一生的功名为祖国做奉献等。【立意】1 .选择并坚守心中道义。2 .坚守安贫乐道,选择心灵的自由。3 .为国家利益而选择,为心中信念而坚守。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

31、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 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 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 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 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 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 联网让0

32、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 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情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 皇之地上演。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 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 往。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 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 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

33、的亲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 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脸才能噢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 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 重要。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 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 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家庭

34、”在西洋是个有很明确指向的概念,而在中国这概念包含的范围则很含混。B.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一张网络。C.材料所谈及的“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D.可以预期,00后的年轻人结婚成家以后,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团体格 局”。B. “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 依赖成反比。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

35、系重要得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D.当今社会教育的内卷严重地压榨了年轻人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年轻人“断亲”的一个重要原因。3 .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局长把众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顶,然后才是“家族群”“同学群”等等。这种排序体现 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B.因为老宅拆迁,木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拆迁费用分割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亲情 隔断,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C.王同学和李同学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等问题而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 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D.浙闽有

36、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 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 . “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 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4分)【答案】1. D 2. C 3. B4 .材料二首先谈及当前社会亲戚关系式微的现状,并简单阐稀了 “断亲”的含义;然后从多个角度 分析了 “断亲”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断亲”这现象的可能性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5 . (1)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使广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与亲戚交往

37、。(2)年轻人应 该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与亲戚交流。(3)珍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 日,利用这些节假日进行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增进亲戚间感情。(4)社会、学校等各团体加大 宣传力度,大力宣扬有关家族、亲缘交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错,材料二的表述是“这种回归,当然不 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可见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8、的能力。C. “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错,材料二表述是“这种心理也可 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 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原文并未肯定地说“重要地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强 加因果,原文并未在对比中得出因果关系,原文仅表述为“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 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故选Co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错,原文表述是“我们社会中 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

39、纹的性质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 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圈圈推出去”,可见,吴局长将工作群置顶,最后是亲属群,不符合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己为中心” 的“差序格局”;C. “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错,原文表述是“围绕着孩子的教 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见原文 并未说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替代,只是说关系“逐渐拉远”;D. “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错,由个例浙闽地区新建祠 堂现象推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

40、会增强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太牵强,原文表述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 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 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第段“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的现象,并提出“断亲”含义“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 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第至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 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

41、”“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 内卷”“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 “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最后一段“还有一个变化是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 对“断亲”现象进行了预测。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意思,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 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 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

42、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 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以看出因为教育问题导致亲情疏远,对策就是认真落实“双减” 政策,从教育内卷中走出来,使青少年有更多时间进行亲情交流;“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 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 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由此可以得出让青少年走出网络世界,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亲戚相处交往;“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 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

43、由此可以得出,人们要利用空暇时间、节假日等走 亲串友,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从整个社会分为来看,上至国家,下至街道社区、学校等机构都要重视亲情宣传教育,营造亲情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亲族关系。(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沉默的墙梁晓声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陪垛上。那样的喑,叫“承 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 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

44、人难以忍受居室 的四壁肮脏。那样的人家,即使窗明几净也还是不洁的。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更对它的倾斜极 为恐慌。倘承重墙出现了以上状况,人便会处于坐卧不安之境。因为它时刻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还 能做的事几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观它,或加固它。我家一面主墙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别普通的电池表。大约一九八三年,一份叫丑小鸭的文学 杂志发给我的奖品,时价七八十元。表的下方,书本那么大的小相框里,镶着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正巧 逛早市时发现撞上在卖,于是以十元钱买下。“她”的旁边,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罗 斯铜版画,其上是庄严宏伟的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位表妹送给我的。玛丽莲梦露的下方,框

45、子里镶的是 一位青年画家几年前送给我的小幅海天景色的油画,是印刷品。再下方的竖框里,是芦苇丛中一对相亲相 爱的天鹅的摄影,是大自然杂志的彩页,我由于喜欢就剪下来镶上了。墙上还有两具瓷的羊头, 一模一样。一具牛头,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从摊上买的。还有别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树枝组成的带 框工艺品;还有两名音乐青年送给我的他们自己拍的敖包摄影。还有湖南某乡女中学生送给我的她们自己 粘贴的布画,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喂鸣,连框子也是她们自己做的。这是我最珍视的,因为少女们的心意 实在太虔诚。还有一串用布缝制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钱在早市上买的;还有如意结,如意包, 小灯笼什么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

46、钱买的以上一切,挡住了我家墙上的破处、脏处,并美观了墙。我这么详尽地介绍我家一面主墙上的东西,其实是想要总结我对暗的一种感想墙啊,墙啊,永 远沉默着的墙啊,你有着多么厚道的一种性格啊!谁要往你身上敲钉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钉子咬住 了。谁要往你身上挂什么,那么挂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观也罢,相反也罢,你都默默地认可了。墙啊, 墙啊,你具有着的,是一种怎样的包容性啊!尽管,人可以在墙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想把墙刷成什么颜色就刷成什么颜色然而,无论多么高级的墙漆,都难以持久, 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剥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骗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那么受害

47、的必是 人自己。水泥和砖构成的墙,却是不会因而被毁到什么程度的。时过境迁,写在墙上的标语早已成为历史 的痕迹,写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画在墙上的画早已模糊不清,画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 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东西早已几易其主,由宝贵而一钱不值,或由一钱不值而身价百倍,而墙仍沉 默地直立着。战争早已成为远的大事件,堵上弹洞累累,而墙沉默地直立着墙什么都看见过,什么都听到过,什么都经历过,但它永远地沉默地直立着。墙似乎明白,人绝不 会将它的沉默当成它的一种罪过。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职。墙明白它的天职不是别的,而是 直立。墙明白它一旦发出声响,它的直立就开始了动摇。墙即使累了,

48、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会以它特 有的方式向人报警,比如倾斜,比如出现裂缝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时常观察它们的状况,时常修给它们。人需要它们直立在某处,不仅为了标记过去,也是为了标志未来。比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墙。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 比如隔开爱的墙;比如强制地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分为二的墙比如种族歧视的无形的墙;比如德国的柏林墙。人从火山灰下,沙漠之下发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见天日的不倒的墙,无不是承重之墙啊! 它们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飓风之后。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墙的直立意象,高过于任何个人的 形象。宏伟的墙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国家这样庄严的概念可与之互喻。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 过去了,像新的墙漆覆盖旧的墙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