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总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6299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采油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油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总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1 .名词解释:1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 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 ), 简称IPR曲线,也称指示曲线(Index Curve )。2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3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P24) 4流型: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也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P25) 5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 标。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6

2、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7气液滑脱: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 现象。8流动效率:所谓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2填空题: 1.完善井:S=0, FE=1,增产措施后的超完善井,S1,油层受污染的或不完善井,S0, FEPwf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塞流、环流和雾流。塞流、环流和雾流。FornaxG.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刃 3自喷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动形态有哪再 密后者港 答: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泄流、泡流;(1)原油

3、从油层流入井底后,当井底流压大于饱和压力时,单液相从井底流压为起始压力向上流动一一纯液流;(2)在井筒中从低于饱和压力的深度起,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这时,由于气量少,压力高, 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气泡直径相对于油管直径要小很多。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泡流。(3)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降低,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能够占据整 个油管断面时,在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混合物的流动称为段塞流。随着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不断下降,气相体积继续增大,泡弹状的气泡不断加长,逐渐由油 管中间突破,形成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这

4、种流动称为环流。(5)如果压力下降使气体的体积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 动的油环变得很薄,止匕时,绝大部分油都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这种流动结构称为雾流。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习题课1名词解3自喷采油法: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密 度小以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的最大井口注气压力。底水锥进: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

5、于重力作用建立起来的油 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2填空1气举方式按注气方式可分为 连续气举 和 间歇气举。供液能力好、产量较高的油井宜采用 气举。2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的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地层中的渗流、井 筒中的多相垂直管流、汕嘴流和地面水平或倾斜流动。3诱导油流的工作就是设法降低井底压力,要降低井底压力可通过降低液柱密度和降低液柱高度两种 方法来实现。4气举阀的作用包括 降低启动压力 和 排出油套环形空间的液体5带油嘴自喷井协调曲线中的油管工作曲线是指 油压 与 产量的关系曲线,汕嘴工作曲线是指 嘴 前压力(油压)与产量的关系

6、曲线。3简答题1简述油井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在自喷井设计和预测中的作用。答:(1)不同油嘴下产量预测与油嘴选择;(2)油管直径的选择;(3)预测油藏压力对产量的影响;(4)停喷压力预测。2简答题: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 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图中A表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B表示油管流动曲线;d表示油嘴流动曲线;PsPf表示油层流动 所消耗的压力;PfPt表示在油管垂直管流中所消耗的压力;Pt表示井口油压。1)根据已知数据绘制IPR曲线(图中的曲线A)2)根据已知产量在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即IPR曲线的横轴上取Q值,找

7、 出相应得井底流压Pr;3)由Q及Pf值,按垂直管流计算出与之对应得油压值Pt,得出QPt 曲线(图中的曲线B);4)当油嘴直径d一定时,利用油嘴的QPt线性关系,每个油嘴产量Q 对应一个油压,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为直线G,这是嘴流曲线。直线G 与油管曲线B相交于C点(协调点)。从C点画一垂直线交横轴于Q,交A曲线于巳 产量Q即为在此 油嘴直径下的油井产量。对应于E的井底流压即为举升此产量所需的管鞋压力,对应于点C的油压,即 为举升至油嘴的剩余压力(油压)。4论述题试作出利用图解法确定气举阀位置的示意图,并说明其中的线和交点的含义。答:(书中第88页开始).1)确定注气点后,在坐标纸上绘制静液压

8、力梯度曲线和井下温度分 布曲线;如图2-42所示。2)从已知井口油压,利用设计产量下和定注气量确定井口到注气点 的最小油管力分布曲线,代表气举情况下气液比最大时的油管压力;3)若井内充满液体,可用式(2-30)计算顶部凡尔的位置;如果静 液面不在井口;顶部阀应置于静液面处,也可以从井口油压处作井 内液体梯度曲线与注气压力深度曲线相交,该点即为顶部凡尔位置;4)从顶部凡尔位置点向左作水平线与最小油管压力线相交,交点为 顶部凡尔最小油管压力。5)根据顶部凡尔处注汽压力和管内油管压力,利用图2-42确定凡 尔嘴尺寸;8)从第二个凡尔位置向左作水平线与最小油管压力相交,交点即为第二个凡尔的油管压力;9

9、)根据第二个凡尔处注气压力和油管压力,利用图2-42确定第二个凡尔嘴尺寸;10)利用同样方法确定第三、第四个凡尔位置,直计算到注气点以下为止;第三章常规有杆泵采油习题课1名词解释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 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形成与光杆冲 程的差值。有杆抽油泵的泵效:油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水力功率: CT 应力范围比:抽油杆的应力范围和许用应力范围的比值。PL = 33x1

10、00% all -Crmin泵的沉没度: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气锁现象:当进泵气量很大而沉没压力很低时,由于泵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造成泵的吸入 阀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折算液面(深度):把套压不为零时的液面(深度)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深度)示功图:示功图是由抽油机井光杆载荷随位移的变化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2填空1常规有杆泵采油的抽油装置由 抽油机、抽油杆 和抽油泵 所组成。2抽油机在不同抽汲参数下工作时,悬点所承受的载荷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和摩擦载荷。3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为了便于分析,可简化为 简谐运动 和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 两种形 式分别进行研究

11、。4当抽油机悬点开始上行时,游动阀 关闭,液柱重量由 油管 转移到抽油杆 上,从而使抽油 杆伸长,油管缩短。5为了使抽油机平衡运转,在上冲程中需要存储的能量应该是悬点在上、下冲程所做功和的 一半(1/2)。6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如果上冲程快,下冲程慢,则说明平衡 过量,应 减小 平衡重或平衡 半径。(反之:不够,增大)7泵内余隙体积越大,则充满系数越 低;泵内气油比越高,则充满系数越/氐(反之:小,高,低,高) 8目前常用吃采油方式主要包括 自喷采油、气举采油、游梁式抽油机-深井泵采油、电潜泵采油 和水力泵采油。9测量抽油机井液面使用的仪器是 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示功图使用的仪器是 示功仪o

12、10常规抽油机井的悬点静载荷主要包括 液柱载荷 、抽油杆重力载荷 和沉没压力的作用力或井 口回压作用力 o11抽油机井工况诊断的理论基础是 波动 方程。“12”表示 悬点最大载荷120kN ,表示,表示 平衡方式为复合平衡o13游梁式抽油机是以游梁支点和曲柄中心的连线做固定杆,以游梁、曲柄 和 连杆 为三个活动 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所用的抽油泵主要由 柱塞、工作筒及游动阀和 固定阀 组成。3简答题答:有气体影响的典型示功图如图所示。凡尔打开滞后得越多,即线越长。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排出凡尔滞后打开 (点),卸载变慢()。泵的余隙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

13、越多,则线越长, 示功图的“刀把”越明显。2答:排出部分的漏失示功图如图所示。上冲程时,泵内压力降低,柱塞两端产生压差,使柱塞上面的液体经排 出部分的不严密处(凡尔及柱塞与衬套的间隙)漏到柱塞下部的工作筒 内,漏失速度随柱塞下面压力的减小而增大。由于漏失到柱塞下面的液体有向上的“顶托”作用,所以悬点载荷不能 及时上升到最大值,使加载缓慢(图3-32)。随着悬点运动的加快,“顶托”作用相对减小,直到柱塞上行速度大于p8,ph,B/-/ 一 /CDDf由于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残存一定数量的溶解气和压缩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 很快降低,使吸入凡尔打开滞后(点),加载变慢。余隙越大,

14、残存的气量越多,泵口压力越低,则吸入漏失速度的瞬间,悬点载荷达到最大静载荷(图3-32中的二 点)。当柱塞继续上行到后半冲程时,因活塞上行速度又逐渐减慢。在柱塞速度小于漏失速度瞬间(G)点,又 出现了漏失液体的“顶托”作用,使悬点负荷提前卸载。到上死点时悬点载荷已降至C:点。由于排出部分漏失的影响,吸入凡尔在B,点才打开,滞后了这样一段柱塞行程;而在接近上冲程时又 在丁点提前关闭。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失液体对柱塞的“顶托”作用很大,上冲程载荷远低于最大载荷,如图3-32 AC一 所示,吸入凡尔始终是关闭的,泵的排量等于零。答:深井泵吸入部分漏失时的典型示功图如图所示。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凡

15、尔漏失使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而延缓了 卸载过程(图中的CD线)。同时,也使排出凡尔不能及时打开。当柱塞速度大于漏失速度后,泵内压力提高到大于液柱压力,将排出凡 尔打开而卸去液柱载荷。下冲程后半冲程中因柱塞速度减小,当小于漏失速度时,泵内压力降低 使排出凡尔提前关闭(A点),悬点提前加载。到达下死点时,悬点载荷4绘出考虑惯性载荷后的理论示功图,并加以解释(标明相应的物理量及特征点的意义)。答:考虑惯性载荷后的理论示功图如图所示。考虑惯性载荷时,是把惯性载荷叠加在静载荷上。如不考虑抽油杆柱和 液柱的弹性对它们在光杆上引起的惯性载荷的影响,则作用在悬点上的 惯性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悬点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16、是一致的。在上冲程中, 前半冲程有一个由大变小的向下作用的惯性载荷(增加悬点载荷); 后半冲程作用在悬点上的有一个由小变大的向上的惯性载荷(减小悬点 载荷)。在下冲程中,前半冲程作用在悬点的有一个由大变小的向上的惯性载荷 (减小悬点载荷);后半冲瘟血是一个由小变大的向下作用(增加悬点载荷)的惯性载荷。因此,由于惯性载荷的影响使静载荷的理论示功图的平行四边形ABCD被扭歪成A B,C D,。如图3-29所示。5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答: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有:1)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注水,

17、提高地层能量;2)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泵的工作能力与油层生产能力相适应;3)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4)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5)降低漏失量减少漏失的影响。6抽油机不平衡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答:(1)欠平衡时,上冲程电机承受着大的负荷,下冲程抽油机反而带着电动机运转,过平衡时则反 之;从而造成能量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2)由于负荷不均匀,会使抽油机发生激烈振动,而影响抽油装置的寿命。(3)会破坏曲柄旋转速度的均匀性,而影响抽油杆和泵的工作。7答:基本组成相同: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

18、为管式泵和杆式泵。管式泵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但检泵时必 须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故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很大,产量较高的油井。杆式泵检泵方便,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比管式泵小。杆式泵适 用于下泵深度大、产量较小的油井。8抽油机井正常工作中抽油机悬点承受哪些载荷的作用?答:静载荷:(1)抽油杆柱重力载荷。上冲程:杆柱在空气中的重量。下冲程: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2)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上冲程:作用在柱塞环空面积的载荷。下冲程:无(3)沉没压力对载荷的影响。上冲程:减轻悬载,下冲程:无(4)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影响

19、。上冲程:增加悬载,下冲程:减小抽油杆柱载荷动载荷:(1)惯性载荷: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抽油杆柱的质量、悬点加速度及其在杆 柱上的分布;抽油杆柱惯性载荷,上冲程、下冲程都有。液柱惯性载荷,上冲程有、下冲程无。(2)振动载荷:由抽油杆的自由纵振产生,大小与抽油杆柱的长度、载荷变化周期及抽油机结构有关(1)抽油杆柱与油管间:上冲程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减小(2)柱塞与衬套间:上冲程增加悬点载荷,下冲程减小(3)液柱与抽油杆间:与抽油杆长度、运动速度、液体粘度有关,上冲程无,下冲程减小悬载(4)液柱与油管间:与液体流速、液体粘度有关,上冲程增加悬载,下冲程无。(5)液体通过游动阀的

20、摩擦力:与阀的结构、液体粘度、液流速度有关,是造成抽油杆下部弯曲的主 要原因,上冲程无,下冲程减小悬载。4论述题 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P99)答:1)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游动凡尔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此时,泵内(柱 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固定凡尔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如果 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2)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固定凡尔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 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凡尔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由于有相当于冲 程长度的一段光

21、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计算题)泵入口压力(MPa)泵充满系数0. 706解题思路:1)由充满系数确定泵入口压力、沉没压力、沉没度。2)由配产确定井底流压。3)由井底流压与泵入口压力决定下泵深度。4)由下泵深度和沉没压力决定动液面深度。第四章 无杆泵采油习题课1名词解释暂无2填空1常规的无杆泵采油设备包括电潜泵、水力活塞泵和水力射流泵2电潜泵采油装置主要由 地面控制部分、电力传输部分 和 井下机组部分 三部分组成。3水力射流泵(也称喷射泵)是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油层产出液 的无杆水力采油设备。射流泵主要由喷嘴、喉管及扩散管组成。喷嘴是

22、用来将流经的高压动力液的压能转换为高速流动液体的动能,并在嘴后形成低压区。混合液的压力提高后被举升到地面。图477井下射流泵工作示意图4电潜泵的特性曲线:扬程、功率和泵效随排量的变化关系曲线。图4-3潜油离心泵特性曲线图第五章注水习题课1名词解释5水敏:储层遇水引起渗透率下降的现象。2填空1目前分层吸水能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类 测定注水井的吸水剖面 和 在 注水过程中直接进行分 层测试2写出两种注水井分层吸水能力的测试方法:投球测试法、浮子流量计法、(井温测试法、放射性同位 素7去)3注水井从完钻到正常注水一般要经过排液、洗井和试注4配水嘴尺寸、配水量和通过配水嘴的节流损失5地层注入水的处理技

23、术主要包括: 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曝晒6分层注水的工艺方法比较多,如油、套管分层注水、单管分层配水、多管分层注水等。7封隔器是用于井下层与层之间封隔的设备,主要由固定、密封和控制三部分组成。用途不同,各类封 隔器结构也不相同。按封隔器封隔件工作原理,可分为自封式(靠封隔件外径与套管内径的过盈和压差 实现密封)、压缩式(靠轴向力压缩封隔件使其直径变大)、楔入式(靠楔入件楔入密封件,使封隔件 直径变大)和扩张式(在一定液体压力作用于封隔件内腔使封隔件直径变大)四大类。3简答题:1试述影响注水地层吸水能力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答:影响因素:(1)与注水井井下作业及注水井管理操作等有关的因素与水质有关

24、的因素组成油 层的粘土矿物遇水后发生膨胀注水井地层压力上升改善的措施:(1)加强注水井日常管理压裂增注酸化增注粘土防膨2简述投球测试法测分层指示曲线的基本过程。(1)测全井指示曲线(2)测分层指示曲线(3)资料整理曲线右移、斜率变小,吸水能力增强曲线左移、斜率变大,吸水能力下降曲线平行上移、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升高曲线平行下移、吸水能力不变,油层压力下降4计算题某注水井油层厚度5米,测试得到该层的注水指示曲线如图所示。试用图解法确定该层的吸水指数和比 吸水指数,并估算该层的静压。50注入量(nf3/d)一,一系歹U 0505050504 3 3 2 2 1 1(pdsK 图解:由图上取两点:

25、吸水指数PI1 = (80-40) / (34-27)=比吸水指数该层静压:延长线与纵轴交点压力,即为该层静压,为20MPa。100第六章水力压裂技术1 .名词解释:2填空:SCO, PE 1;油层受损害的井或不完善井S 0, PE 1。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压裂液粘度、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和压裂液的造壁性 三种机理控制。垂向裂缝水平裂缝砂堤、颗粒滚流区、悬浮区、无砂区.3简答题答:滤失少 这是造长缝、宽缝的重要条件。压裂液的滤失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粘度与造壁性,粘度高 则滤失少;在压裂液中添加防滤失剂,能改善造壁性,大大减少滤失量。悬砂能力强 压裂液的悬砂能力主要取决于粘度。压裂液只要有较高的粘

26、度,支撑剂(常用砂粒或陶 粒)即可悬浮于其中,这对支撑剂在缝中的分布是非常有利的。摩阻低 压裂液在管道中的摩阻愈小,则在设备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用于造缝的有效功率也就愈大。摩阻过高会导致井口施工压力过高,从而降低排量甚至限制压裂施工。稳定性 压裂液应具备热稳定性,不能由于温度的升高而使粘度有较大的降低。液体还应有抗机械剪 切的稳定性,不因流速的增加而发生大幅度的降解。配伍性压裂液进入油层后与各种岩石矿物及流体相接触,不应产生不利于油气渗流的物理一化学反 应。例如不要引起粘土膨胀或产生沉淀而堵塞油层。这种配伍性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些油气层 压裂后效果不理想或失败,就是由于压裂液的配伍性不好所

27、致。低残渣 要尽量降低压裂液中水不溶物(残渣)的数量以免降低油气层和填砂裂缝的渗透率。易返排 施工结束后大部分注入液体应能返排出井外,以减少压裂液的损害,排液愈完全,增产效果 愈好。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 随着大型压裂的发展,压裂液的需用量很大,是压裂施工费用的主要 组成部分。近年发展起来的速溶连续配制工艺,大大方便了施工,减少了对液罐及场地的要求。并说明其在压裂过程的作用前置液 它的作用是破裂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在温度较高的地层 里,它还可起一定的降温作用。有时为了提高前置液的工作效率,在前置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细砂(粒 径100140目,砂比10%左右)以堵

28、塞地层中的微隙,减少液体的滤失。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带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在压裂液的总量中, 这部分比例很大。携砂液和其他压裂液一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携砂液由于需要携带比重很高 的支撑剂,必须使用交联的压裂液(如冻胶等)。顶替液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注完携砂液后要用顶替液将 井筒中全部携砂液替入裂缝中,以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1)裂缝导流能力越高,增产倍数越高;(2)造缝越长,增产倍数越高;(在低渗油藏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因为对低渗油层容易得到高的导流 能力,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加大裂缝长

29、度为主,这是当前在压裂特低渗透层时,强调增加裂缝长度的 依据。而对高渗地层正好相反,应以增加导流能力为主。)答:在平衡状态下,垂直裂缝中颗粒的垂直剖面上存在着浓度差别,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区域I是沉降下来的砂堤,是平衡状态下砂堤的高度为平衡高度;区域II是在砂堤面上的颗粒滚流区;区域III则是悬浮区,虽然颗粒都处于悬浮状态,但不是均匀的,存在浓度梯度;最上面的IV区是无砂区。在平衡状态下增加地面排量,则I、II与IV区将变薄,III区则变厚,如果流速足够大,I区可能完全 消失。再进一步增加排量,缝内的浓度梯度剖面消失,成为均质的悬浮流。答: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油气层损害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损害

30、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外来流体与储层岩石矿物不配伍造成的损害;(2)外来流体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损害;(3)毛细 现象造成的损害;(4)固相颗粒堵塞引起的损害。4论述题从增长倍数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低渗油藏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更有利。因为对低渗油层容易得到高的导流 能力,要提高增产倍数,应以加大裂缝长度为主,这是当前在压裂特低渗透层时,强调增加裂缝长度的 依据。而对高渗地层正好相反,应以增加导流能力为主。对一定的裂缝长度,存在一个最佳的裂缝导流能力。因为对一定的油层条件,油层的供液能力是有限 的,所要求的渗流条件(导流能力)也是有限的,过分追求高导流能力是不必要

31、的。第七章酸处理技术1 .名词解释:1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2前置液酸压:在酸压中,常用高粘度液体当作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然后再注入酸液的方法。3 土酸:由浓度盐酸和3%8%浓度的氢氟酸与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酸液。4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2填空:1酸化过程中,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 酸的类型、酸液流速 和 面容比 等方面 (还有酸 液浓度,温度,压力,岩石的化学组分,物理化学性质,酸液粘度等)2酸化常用的酸液添加剂种类有 缓速剂、缓蚀剂 等。(防滤失剂)3酸化过程中,酸液中的H+是通过 对流 和 扩散 两种方式透过边界层传递到岩面的

32、。3简答题1在酸压中提高活性酸有效作用距离的措施有哪些?答:在酸压中提高活性酸有效作用距离的措施有:(1)采用泡沫酸、乳化酸或胶化酸等以减少氢离子 传质系数;(2)采用前置液酸压的方法以增加裂缝宽度;(3)适当提高排量及添加防滤失剂以增加有 效酸液深入缝中的能力。2试述砂岩地层土酸处理的基本原理(为什么砂岩地层的酸处理不单独使用氢氟酸?)答:从砂岩矿物组成和溶解度可以看到,对砂岩地层仅仅使用盐酸是达不到处理目的的,一般都用盐酸 和氢氟酸混合的土酸作为处理液,盐酸的作用除了溶解碳酸盐类矿物,使HF进入地层深处外,还可以 使酸液保持一定的pH值,不致于产生沉淀物,其酸化原理如下:依靠土酸液中的盐酸

33、成分溶蚀碳酸盐类物质,并维持较低的pH值,依靠氢氟酸成分溶蚀泥质成分和部 分石英颗粒,从而达到清除井壁的泥饼及地层中的粘土杜塞,恢复和增加近井地带的渗透率的目的。3简述酸化压裂与常规水力压裂的区别(1)水力压裂:依靠支撑剂支撑裂缝形成高导流能力通道,导流能力取决于支撑剂性能。(2)依靠酸液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形成导流通道,导流能力取决于溶蚀量,不均匀程度及裂缝有效长度。4论述题论述盐酸在砂岩地层土酸处理中的作用答:(1)首先注入盐酸驱离地层水,防止HF与Si02反应物与地层水中离子反应生成二次沉淀。(2)盐酸可用于保持较高的酸浓度,防止CaF2沉淀。(3)盐酸与碳酸盐的快速反应可使地层中碳酸

34、盐首先被反应掉,保证了 HF与硅酸盐反应,充分发挥其 溶蚀粘土和石英成分的作用。第八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1 .名词解释: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 初始结晶温度。人工井壁防砂方法: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 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壁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 工艺措施。如水泥砂浆、树脂核桃壳、树脂砂浆、预涂层砾石等。2 .填空:1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可分为选择性堵水和非选择性堵水两 种方式。2热处理油层采油技术目前常

35、用的主要有注热流体法和火烧油层法两类方法。3目前油田常用的清蜡方法根据清蜡原理可分为机械清蜡和热力清蜡两类。4常用的防砂管有 绕丝筛管、 割缝衬管 等。5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包括机械防砂、化学防砂和复合防砂等。3 .简答题1目前常用的冲砂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特点。答:通常采用的清砂方法有两种:1)冲砂:通过冲管、油管或油套环空向井底注入高速流体冲散砂堵,由循环上返的液体将砂粒带到地面, 以解除油水井砂堵的工艺措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清砂方法。2)捞砂:用钢丝绳向井内下入专门的捞砂工具一捞砂筒,将井底积存的砂粒捞到地面上来的方法。一般 适用于砂堵不严重、井浅、油层压力低或有漏失层等无法建立循环的

36、油井。2为防止油井结蜡应从哪三个方面考虑?(1)阻止蜡晶的析出: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采用某些措施(如提高井筒流体的温度等),使得油流温度 高于蜡的初始结晶温度,从而阻止蜡晶的析出。(2)抑制石赠结晶的聚集:在石蜡结晶已析出的情况下,控制蜡晶长大和聚集的过程。如在含蜡原油 中加入防止和减少石蜡聚集的某些化学剂一抑制剂,使蜡晶处于分散状态而不会大量聚集。(3)创造不利于石蜡沉积的条件:如提高表面光滑度、改善表面润湿性、提高井筒流体速度等。3影响油井结蜡的因素是什么?1)原油的性质及含蜡量原油中含蜡量越高,油井就越容易结蜡。 原油中所含轻质镭分越多,则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就越低,保持溶解状态的蜡就越多,即

37、蜡不易析出。 2)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胶质含量增加I,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降低;沥青质对石蜡结晶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且使沉积蜡的强度将 明显增加,而不易被油流冲走。胶质、沥青质的存在对清蜡和防蜡,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3)压力和溶解气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压力降低时,原油不会脱气,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由于压力降低时原油中的气体不断脱出,气体分离与膨胀均使原油温度 降低,降低了原油对蜡的溶解能力,因而使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升高。4)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水和机械杂质对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影响不大。原油中的细小砂粒及机械杂质将成为石蜡析出的结晶核心,而促使石蜡结晶的析出,加剧了结蜡过程。 油井含水量增加,结蜡程度有所减轻。5)液流速度、管壁粗糙度及表面性质液流速度高,蜡不易沉积在管壁上;管壁越光滑,蜡越不容易沉积;管壁表面亲水性越强越不易结蜡。4.论述题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