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6802781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出走”行为的心理探因与防治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曾波及全国各地,各大小报刊也曾专题报道过此类现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此类现象的绝迹,它像篱篱原上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下耳闻离家出走的学生数又在增多,现状的确令人担忧。出走的症结何在,如何防患于未然,这些都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亟需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症结大抵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因有隐情。 一般由中学生早恋所致。男女学生相悦相恋,置老师的劝告于不顾,一意孤行,最终冲破理智的防线弄出丑事来,老师批评,学校干预,同学耻笑,家长责骂,无地自容,于是便双双远走他乡。 二、闯江湖见世面。 一般发生在涉世未深,受武侠传奇小说毒害至深的

2、学生身上。他们学侠士行为浪迹江湖,一方面想见见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方面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三、盲目下海。 一般发生在家境贫寒或想自立的学生身上。他们片面接受报刊上的宣传,以为沿海遍地是黄金。 四、出家当和尚。 时下,武术热方兴未艾,一些有名寺庙广纳弟子,加之电影电视的宣传,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就崇尚和尚的武功,除暴安良更令他们跃跃欲试。于是相约,结伴而行。少林寺弟子膨胀,山门暴满就是一个明证。 五、期望值过高。 这一般发生在智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自小学到中学很顺当,一直听好话长大的,未经历一点波折,而家长、老师、同学都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因某次考试失利,心理承受不了压力,于是便想到了

3、走,以此逃避现实。 六、逼于无奈。 这种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原因是学生成绩差,家长责骂甚至殴打,不给饭吃,不让回家,因无家可归而走上出走之路。有些糊涂家长,直到孩子走上茫茫人生之路甚至走上绝路,才幡然醒悟,才呼唤:孩子,你回 来吧!可惜晚了。 七、屡考不中。 这些多发生在历届生身上,他们年复一年地复读,年复一年地名落孙山,年复一年地受到冷眼歧视,最终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于是一走了之,例如,我校有这么一个学生,一连复读四年,连比他低四年级的弟弟也赶上来了,兄弟二人一同参加高考,考试结束,弟弟的估分比他高得多,于是他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打击了,在成绩未公布之前就悄然离家出走。庆幸的是,这次他金榜

4、题名了。 从以上出走原因的探讨与归纳可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心理因素,有社会心理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其一、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时下,一些学校还在搞升学教育代替素质教育,智育代替德育、体育、美育。学校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分数的机器,学生接受的教育不是做人教育,而是得分教育。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想的是怎样进名牌考重点,出国深造,怎样出人头地,而从未想到怎样报效祖国,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贡献毕生精力;成绩差的学生想的是如何逃脱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从未想到在校多学一点知识将来在岗位上尽可能地为国多出一份力,多发一份热。老师视成绩好的学生为明珠,视成绩差的学生为草芥。

5、强烈的反差,造成了优等生高高在上,甚至把老师的辛勤劳动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还看不起老师;劣等生视老师为仇敌,教师的冷眼没有给他知耻为勇的力量,反而增添了冤恨,于是或损坏公物,或辱骂老师。 若老师向其家长汇报,一顿棍棒自然不可避免,可是使出了出走的绝招。恶性循环,以致许多老师喟叹说:现在书真难教!我认为根除这一弊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入手,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做人必备的品质,教他们做人的道德,教他们做人的知识,教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二,及时发现并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玻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绝对不可老是板着面孔对学生,

6、在集中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民主,老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机会找学生谈心,并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吐真言,用真诚去架设心灵的桥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一到班级便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行政措施,完善班级各项管理制度,选好品学兼优能力强,敢于坚持真理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及时反馈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好学生个性档案,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 其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作为学校领导同志,每学期要分年级召开学生家庭联席会议,班主任老师要定期家访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家长不可把自己孩子的一切全交给学校,作为家长除主动地配合学校管理外,还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是一 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例如对学校附近的有害图书、康乐球、电子游戏机等,学校当然有教育学生认清其灾害不误入怪圈的义务,作为社会各界也应加强行政力度,大力整顿,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美好的学习环境。 推荐阅读:教育笔记:如何消除孩子的胆怯心理教育笔记: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育儿观念: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读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有感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的破坏心理罚孩子别罚出心理障碍心理教育教案心理学教案心理课教案 第 4 页 /总页数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