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素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0842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专题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二轮复习素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改革和革命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1.商鞅变法:“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1)支持者: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经济方面(富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维 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度量衡。军事方面(强兵):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政治方面(加 强中央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 族的世袭特权(打击旧贵族,受到阻力最大):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

2、民的管理:严明法 度,禁止私斗。(5)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六国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草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3)内容: 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由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太弱

3、小,最终 失败。在近代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三)新中国的改革L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19501952年土地 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一19531956年三大改 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 一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大搞“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一1978年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 负盈亏。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意义:激发了农 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

4、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1)对内改革:首先是农村改革, 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城市改革 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9建 立海南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这样一 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1经济取得巨大发氤 言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2)在国际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成功,也向世 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 新的值鉴一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启示:(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勇于探索创新。(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 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3)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 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改革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二、世界历史上的改革(一)奴隶制改革一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进行了改革。内容:(1)伯利

6、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2)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一一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 题。(3)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监督机构。(4)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评价:(1)积极性: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 权利,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2)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 族掌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实质:奴隶主贵族专制。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 的高峰。(二)封建性质的改革.大化改

7、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学习唐朝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 制的封建国家。1 .彼得一世的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1)目的:改革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2)措施: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 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 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教育;他还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3)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俄国近代 化的进程:进步强化农奴制。2 .封君封臣制背景:法兰克王国扩张,王权衰落。目的;改革以前的土地分封形式,巩

8、固统治。影响: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巩固沙皇统治。(3)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可以获得一 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4)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 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2)目的:改革自强,发展

9、资本主义。(3)学习对象:西方资本主义制度。(4)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一有利于国家统一: 经济方面: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一体现改革性质:社会生活方 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后世影响深 远。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5)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 厚。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2 .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1)背景: 1929T9

10、33 年经济大危机(2)性盾;资产阶级性质的.革,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4) “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措施:对工业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6)影响: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改善,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 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 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

11、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开创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 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7)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美国罗 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俄(联):近代以来俄国的演变:沙皇俄国一 1721年彼得大帝正式称皇帝俄罗斯帝国 简称俄国一 1917年3月二月革命俄罗斯共和国一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I 简称苏俄一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一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 罗斯(1)列宁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原因: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的发展要求。“新”的表现(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义: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 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含义(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特点:高度集中(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措施:推行苏联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评价: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由于没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随时间的推移,苏联模

13、式的弊端日益严重。苏联模式给我们的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解决好“三农” 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 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3)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未能根本改变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因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4)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 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这一体制更为僵化。(5)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

14、乔夫上台后,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 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国家权力分散,最终直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 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地位不动摇:改革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 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

15、探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 .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发生于1989年,其实质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和平 演变。根本(历史)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端。三、不同改革的比较(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本国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不同点:日本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 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二)中国和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不同结果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

16、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 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三)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和成功的共同原因。相同点: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经济政策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功 的共同原因:都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三、农民阶级革命(一)中国古代史上农民起义:1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2 .项羽刘邦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3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二)中国近代农民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1851

17、-1864):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抗击洋枪队)。2.义和团运动(1900-1901):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三)世界古代史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四、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领导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 .过程:开始标志是1640年查理七世重新召集议会开会: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 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查理二世复辟:结束标志是1688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4 .结果:1689年,为限制王权,英国议会制定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

18、王的权力进 行了明确的制约。意义: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 治开始确立起来。5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6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 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美国独立战争1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 .领导阶级: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3 .过程:开始标志是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 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1777年 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结

19、束标志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4 . 1787年美国宪法(1)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 权分立: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 和议员选举产生。(2)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5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6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 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 用。(H)法国大革命.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

20、主义的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1 .过程:开始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政体是共和制;处死路易十六:巴黎人民再次起义,雅 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高湖结束标志是1794年 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2 .特点:规模大,最为彻底。3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具 有世界性影响。拿破仑和他的帝国1 .夺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权。2 .称帝: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独裁帝国)

21、。3.内 外政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一方面, 打击了 欧洲的封建势力:另方面,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由正义 战争转变为掠夺和侵略性质。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大于资产 阶级势力。(四)美国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1 .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废存问题)2 .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3 .过程:开始标志是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初期北方失利:战争的转折点是

22、1862 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北方获胜。4 .性质及意义: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维护了国家统废除了奴隶 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六)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的比较项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不同点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 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程度不彻底,革命中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进行妥协

23、,保留 了君主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双方进 行妥协,在南方保留了大量种 植园奴隶制经济最彻底,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 建制度,而且撼动了整个欧洲 大陆的封建秩序颁布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相同点(1)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2)领导阶级都以资产阶级为主(3)确立了资产阶 级的统治地位,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都颁布了法律性文件来巩 固政权项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不同 点特点针对国王专匍J提出,旨在 限制王权针对英国殖民统治提 出,要求平等、自由、 独立针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提 出分权与制衡作用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 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宣告美国诞生,体

24、现了 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思想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 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 级制度使美国变成了联邦 制国家,巩固了资产 阶级统治相同点(1)都强调保障人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专制J走向民主、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的趋势(2)都对本国及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徐州2016. 23) (3)都是资 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七)辛亥革命兴起与发展(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后 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此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 三

25、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5 .武昌起义: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高潮: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6 .辛亥革命功绩: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君 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思想上,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7 .辛亥革命失败一面:它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 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8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9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五、无产阶级革命(-)共产

26、党宣言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 阶级的斗志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 (从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爆发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结果失败。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 (三俄由十月革命(从理想到现实)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 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1.二战后,东欧出现8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等4个社会主义国家。2.中国 新民主

27、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 年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共分四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国民 大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兴起部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从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抗日战争时期是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6月全面内 战爆发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五)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两种方式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O法国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两种方式L 17751783年O 美国独立战争革命具有曲折性, 但都促进了社会 进步-俄国农奴制改革回 I 1868年开始日本明治维新】V产1861年改革具有不彻底 性,保留了大量的 封建残余惊结:目的都 为了确立资产阶 级统治,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改革和革命都 能推动社会进步 不同国家根据 不同国情有不同 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