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95880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如何更闪光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浙江湖州南涪区新荻村充分挖掘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内涵,创建了 “油基鱼塘”等新型模式。新华社发渔业等方面发掘保护力度不够,高水平科研尚显不足,对遗产地 社区层面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等。”孙业红说。李先德认为,目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 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遗产地传统农业技术 和知识传承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活着”的农业文化遗产, 怎样“活”得更好?李先德说,从国家到县市应对全球和中国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给予一定的保护发展资金支持,以利于当地开 展保护发展工作;对科研领域的农业文化遗产

2、各类价值挖掘研究 给予专项支持,集中科研人才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 会、文化、生态、科技等价值;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农业文化遗产是活态遗产,活态性和系统性是其重要特征。 孙业红告诉记者,农业文化遗产多元价值的挖掘是农业文化遗产 动态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是要固化在 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是要从传统中汲取智慧,更好地服务于 未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农文旅融合发展这一保护利用路径,孙业红表示,农 业文化遗产地发展旅游是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的动态保护 路径,要走好这条路,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将农遗旅游简单等同于一般的乡

3、村旅 游,要关注农遗旅游的核心,凡是脱离农业生产发展旅游的行为 都会对农业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农遗旅游必须注重当地社区和居 民参与,试图脱离当地居民开发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而言是不 可能成功的。农遗旅游发展要重点关注遗产价值传播,通过游客 参与形成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播链,要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 资源、景观和文化的独特性,设计更有参与性和遗产价值展示性 的旅游产品。(记者陈晨)我国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认定年份,下同)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2010年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年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20n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年内蒙古敖汉

4、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棚群2013年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年陕西佳县古枣园2014年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年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年 甘肃迭部扎布那农林牧复合系统2017年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17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2018年 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2018年(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2022年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2022年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2022年(陈晨整理)(2022 年)江苏兴化千垛景区风光。新华社发扫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水面上,一株

5、株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水面下,一尾尾红鱼在稻田里纵情游弋。鱼儿“游”过数千年,“游”入世界舞台。日前,全球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再次吸引世人目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 田县举办,这是20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国组织召开 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今年5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 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更是孕育出无穷的农耕智慧,创造

6、了 梯田、稻鱼、游牧、庭院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相伴而生侗族下了大歌、哈尼四季生产调、青田鱼灯舞等多彩的民俗文化, 众多至今仍鲜活的农业文化遗产。今天,当我们以游客的身份走进农业文化遗产,能看到怎样 的景致?能品味哪些农耕文化?今天,已走过数千年时光的农业 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下、在未来更好地闪光?看的是景致,更是传承数千年的农耕智慧“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每年四月左右,江 苏兴化,油菜花绽放,铺洒开来的金黄和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块 块垛田宛如一座座小岛,游客可乘船在交错的港汉中穿梭,也能 钻进垛上的油菜花田沉醉其中。在云南,层层叠叠的红河哈尼梯 田,以丰富的色彩和如画的风景诠释了何为

7、“大自然打翻了调色 盘”,呈现了 “大地雕塑”这一绝美的艺术品。这些或旖旎或磅礴的景观,有着相同的头衔一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纵 观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有独特的景致。更重 要的是,景致背后,蕴含着传承数千年依然灿烂夺目的农耕智慧 和文化。有多独特和夺目? 2012年,我国率先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 遗产发掘,至今已认定6批共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 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先必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名录,并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此基础上,还 要达到五条标准

8、:保障食物和生计安全;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多功能性;具有特有的农业知识体系和适应性技术;具有独特的 农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组织,否则无法传承到今天;具有独特 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及水资源管理体系。止匕外,入选的遗产还要有 较为悠久的历史,并承诺今后的保护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全 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告诉记者。可见,没有历史的积淀、没有智慧的凝结,没有文化的传承, 便无法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身份讲述中国璀璨的农耕文 明。1300多年前,青田先民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 件,创造了 “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

9、系统, 形成有塘皆有水、有水皆有鱼的景观;桑基鱼塘系统的先民修建 水利工程排涝防洪、将常年积水的洼地深挖变成鱼塘,塘泥堆放 在四周作为塘基,形成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塘中养鱼、基上 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绿色循环生 态模式;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形成了森林在上、 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系贯穿其中的生态布局“这些代表中国智慧的农耕文化为世界贡献了丰富且领先的 耕作方式,创造了壮丽的农业生态景观,对于保护物种遗产资源 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 产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业红表示,我 国18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0、几乎涉及农林牧渔各产业,山水 林田湖草沙各系统,特色十分鲜明,代表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 精髓,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中华古老农业文化的魅力。李先德分析,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农耕智慧 和文明可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的智慧,比如兴化垛田农业系统的先人在本不能进行农 业生产的低洼地区挖低地为塘,垫高地为垛,塘里养鱼,垛上种 庄稼,把连年洪涝之地变成鱼米之乡,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农业 资源,提高耕地产出。二是体现了中国古人探索发展生态绿色农 业的智慧。在化肥农药发明之前,中国传统农业的病虫防治有以 虫治虫等多种方法,也有通过水旱轮作、换茬轮作等途径阻断病 虫害

11、传播的耕作措施,这些举措在农业文化遗产地仍有大量使 用。三是丰富的文化形式蕴含了大量农耕知识和生活智慧,哈尼 四季生产调记录了山区梯田生产技术及礼仪禁忌,并指导人们什 么季节从事什么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当我们走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尽收眼底并应了 然于胸的,不仅是壮丽或秀美的景色,更当是绵延不绝、灿烂辉 煌的中华农耕文明。当农遗与旅游碰撞融合,游客和当地居民能收获什么走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厅、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厅、中国水稻文化厅、瓯江淡水鱼厅等展 厅,全面展示了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渊源、生态模式、农耕技艺 和文化传承与发展。“博物馆主体建筑以鱼的灵动意象为造型,

12、与遗产地内的山水林田村自然融洽,借景入室,内外照应,寓意 稻田养鱼天人合一的传统农耕智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 工作人员洪宇利告诉记者,这座开放式自然生态博物馆是了解青 田稻鱼共生系统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窗口。这扇窗口,是如今青田旅游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主题公园、“稻鱼之恋”文化节、青田鱼灯舞演出等也是发展农遗旅游 的重要内容。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以勤劳和智慧留下的农耕文化课堂,在 当下,也成为一种旅游资源。相较简单的观光游,农业文化遗产 这一资源,能赋予游客更多文化体验。孙业红观察到,近年来, 农业文化遗产吸引不少游客,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积极进行农文 旅融合,充分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遗产蕴含

13、的文化和智慧,开发相 关旅游产品,将旅游作为带动遗产地经济发展、提升遗产地品牌 价值及改善居民生计的重要方式。如桑基鱼塘系统把研学游作为 特色,形成科普研学体验基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将梯田观 光与摄影、民族文化、生态康养等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 游体验。还有些农业文化遗产地探索主题性旅游产品,建立主题 餐厅、主题博物馆等,努力把农遗特色呈现给游客。这样的探索和发展确实不在少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 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的福建安溪,推出多个以茶文化为主题 的旅游路线。”游客可以在安溪寻访海丝茶路,在铁观音发 源地聆听茶文化课,在茶山茶田中赏瀑听泉,走茶园古道,看茶 艺表演,体验制茶

14、等。”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区划 中心主任张长水向记者表示。孙业红认为,农遗旅游在传统观光游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 向游客提供遗产相关的知识和体验。因此,研学游、生态康养游、 农耕体验游等是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的重要形式。由于农业文化 遗产旅游产品和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会使 旅行更具地方特色和融入感,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李先德向记者介绍,广西龙脊梯田、江苏兴化垛田农业系统、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都有不少可取之处。以龙 脊梯田为例,除了景观壮观优美,龙脊梯田居住着壮、瑶等少数 民族,游客在那里可以体验插秧、犁田、割稻、抓鱼、打核耙等 传统农业生产活动,还

15、能体验少数民族歌舞如顶竹杠、背新娘、 长鼓舞及红衣节、晒衣节等特色节庆。“龙脊梯田的民宿、餐饮等发展很好,带动了梯田所在的大 寨村村民就业。”在李先德看来,龙脊梯田发展旅游最值得学习 的,是旅游业多方参与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把景区收入的一部分 作为梯田景观的使用费和梯田维护的补偿费用,大大提高了农民 种稻的积极性。游客饱览了农耕景观、收获了文化体验;当地居民在青山绿 水间生活得惬意,还有了更高的收入;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精髓 不仅继续闪耀而且知名度更大一一在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实践中,“火候”恰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无疑是多方共 赢的模式。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如何“活”

16、得更好今天,我们能与从历史中走来的数千年中华农耕文明对话,能亲眼所见那一壑一丘、一稻一鱼,离不开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做的努力。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 中国是这项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 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2012年,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启动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 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为摸清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底数,2016年,原农业部开 展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北京、浙江、广东等地也开 展了省一级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李先德介绍,我国还建 立了农业文化遗产

17、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了系列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利用与产业发展工作,推出“农遗良品”宣介活动,发起“农遗 良品优选计划”,提高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知名度。止匕外,大批科 研工作者进行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科学研究,助推遗产资源开发利 用。孙业红认为,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地方社区对农业 文化遗产都很重视,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发 掘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取得诸多成就,走在了国际前列。据统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增值在 10%30%左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的 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并吸引一部分人返乡就业,增强了农 民的自豪感。但成就显著的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存在 一些问题。“比如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完善的保护名录,畜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