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doc

上传人:271****15 文档编号:67908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doc(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阅卷纵横中的优秀例文阅卷纵横中的优秀例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是谁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实的生活。这话讲得太好。因为梦想应该高飞,星 辰般璀璨,才能使生命不枯涩;而生活应该踏地,勤勤恳恳,方能向梦想靠近。 黄土高原上,那一群陕北人便是挟着最远的梦想,脚踏实地地生活。 翻过这一座山,前方便是黄色的高原。这一方土地处在雄鸡的脊梁,却时时承受着来 自风雨的最残忍的侵蚀。再也找不到一片土地,能让人如此心疼。那开裂的地面犹如终日 操劳的农夫的手掌,干燥,粗糙。可是闭上眼睛,听啊,远处的山间传来那一阵响亮而尖 锐的乐声,时而幽幽如诉,时而滚涌若潮,急促时是千军万马,缓和时是夕阳落日。那不 正是从这黄土

2、地上生根发芽进而开放的一朵奇葩么?那唢呐声,淌过干涸开裂的土地,淌 过沟沟壑壑、崖崖洼洼,直飞向山外的世界。那是黄土地人的梦想啊!多少个夜晚,当路 遥拿起手中那支伴随自己多年的笔并放眼窗外时,他从那星空里看到了黄土地的希望。他 把对那土地全部的爱倾注在笔尖。孙少平的梦不也正是路遥的梦么?走出这荒芜的土地, 走出这大山!黄土地也要挣脱苦难的束缚,向星空放歌!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 土地人就那样默默地躺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仰望星空。 生命的养料不多,又有何妨?陕北的汉子可不只有梦想!没有林木,剖崖凿坡,同黄 土一色的窑洞就是陕北人的温房;没有鱼米,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就是陕北人的食粮。 这

3、土地给予她儿女的太过有限,但黄土地人选择的是“不放弃” 。在麦地、牧场,你会看见 陕北汉子挥汗如雨;在窑洞、脚地,你会发现陕北婆姨勤快持家。而从那高原里走出来的 后生,也个个勤劳朴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生活。路遥是在那星空下获了启发、 受了鼓舞吧?路遥也是在那土地上在那白纸间不辍耕耘,才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和全体黄 土地人的梦想吧?“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十几个春秋,他坐在窑洞里,就那样 写着,写着,从未想过要停下,从不允许自己放弃。也是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 土地人在星空照映下,沉默着走向温房,准备着,在第二天的破晓,继续耕耘;努力着, 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孩子走出大山,让黄土地变

4、得富饶! 仰望星空,使陕北人生命润泽;而脚踏实地,使陕北这块土地愈加火热,愈加醉人!评析 读此文,令人不住地想探究作者的内心: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世界和情怀的人呢 首先,他(她)聚焦于一群特殊的人,通过演绎一方风情来诠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 地”这个题目。取材聪明的背后,依然是阅读、感悟构成的底蕴的丰厚。尤其是文中的 “特笔” ,对陕北人群像中的“那一个”路遥的叙写,当真令人感动、感慨。是由陕北 人的黄土地想到了路遥,还是由路遥的那支笔想到了陕北人的黄土地呢?尽管我们对此无 从分辨,但却能分明地感受到作者笔下“点”与“面”的互衬互动:“点”是“面”的代 表, “面”是“点”的支柱。在此,我们收获的

5、,是对写作艺术与乡土情怀的双重感动。 小文章,大手笔! 除却取材,更令人动容的,是作者对黄土地人的理解。摆脱苦难的梦想,不辍耕耘的 实干,这种种况味不但切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题旨,更具有一种启人心智的 力量一面是勤劳、乐观、坚守,一面是自力、追求、思变,这种种品格不应仅仅属于 陕北人,作者甚至要将其送给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追梦者。尽管文中所叙略带伤感,但给人 的最终感受却是暖的。所以说,作者所秉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本文中最为亮丽的笔墨 小文章,大哲理!2与内容同样精彩的,还有文章的表达。从宏观上看,唢呐寄情,窑洞筑梦,作者追求 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叙写。从具体遣词造句上看,引用、比喻、排比

6、、设问等修辞的熟练 驾驭,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灵活处理,作者对语言的拿捏老到、自如,颇见功 力小文章,大才华! 总之,读此文,我们分明被告知:考场作文,不仅可以是个性的,更可以是文学的、 人性的。 感谢作者,让我们有幸目睹考场作文可以有的风度以及尊严实例 2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有人在修订版金庸全集上市后的一次采访中这样问查老:“您为何在有了这么多 成就之后再一次修改作品呢?”查老笑言:“年轻人,我的书房可以看到整个香港的夜晚, 那么我难道不是站在香港的土地上么?” 此话引我深思,如查老所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似乎并不矛盾。 查老少时离家求学,方是时,新派武侠刚刚崛起,无数追随者争先恐

7、后。梁羽生叹曰: “浩浩乎侠也。 ”当一个个前辈脱颖而出光芒四射之时,少年金庸便立下志向,他抬首望向 那片群星璀璨的夜空,立志“做侠文化者”得侠者或易而得文化者难呵!胸中振荡着 梁羽生“亦狂亦侠真名士”的气魄,眼中望着的是还珠楼主笔下那浩瀚江湖,金庸仰望星 空,心潮澎湃。 然,他深知凝望星空太久,会因难以触摸而郁郁,因眼睛酸涩而迷茫。于是他低下骄 傲的头颅,看向那一望无际的大地。足边的泥土,承受着一步步稳稳的踩踏 我可以想象青葱少年远离家乡于夜暮中苦研知识的寂寞。他足边的油灯一闪,映着憔 悴的双颊,以及那双孜孜以求的眼睛。 史记 国语在采访中的查老笑言自己少时 对诸子百家的熟知时,我一时难以想

8、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少年瑟缩于塾堂 一隅,执着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叩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足印! 那方星空在前方闪耀,心中那方侠的净土无时无刻不在召唤自己。查老提起笔,绘下 了胸中那抹侠的亮色 “门半掩着,一个中年人伏案疾书,闻声抬起头寒暄几句”亦舒眼中的金庸,在 坚定望向星空的同时亦不忘咬牙进行他的长路跋涉。是的,他尝过无数次失败,文稿被退 回、被嘲讽甚至在报上禁足,那片星空似乎太遥远,但他的追求如悬在案前的孤灯,用明 黄的光驱赶黑暗。中年的金庸,依旧是那个扎根于泥土,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金庸,甚至, 不畏于足畔一块块阻碍前进的岩石! 在无数个夜晚的奔波后,旅者抬头,繁星近得仿佛可以触及射雕

9、英雄传赢得 海内外一致好评,蜂拥而来的是鲜花、掌声及数不清的追随者。海内外过亿的读者手捧其 文如饥似渴,甚至有人称其为“一种现象” 。此时年过花甲的金庸,在镁光灯的刺目中静静 放下手中的奖章,抬首望天 那旧日苦苦追寻的星空已不再,又是一个静谧之夜,云儿缓缓散去,一片崭新的夜空 出现在眼前 于是他懂了,在沉寂多年后又一次执起笔,细细地,在侠客的脸上多添一抹风尘,在 姑娘的眉头巧绘一缕韶光。于是我亦懂了,查老足下的路还末走完,他头顶的星空依旧朝 他微笑。这一刻,当查老欣喜地捧着修订后的作品时,我望见在地平线那头,最夺目的星 正冉冉升起!3敬佩金庸先生,用少年、中年、老年向我们完满地诠释了仰望星空与

10、脚踏实地的结合: 我们都拥有星空,但在渴慕的仰望后能否俯下身看看路继而不懈前进呢?能否在到达某个 终点后犹抬首找寻指引自己那颗新星呢?于是奋斗的一生便成了两者交替的一生,收获的 一生亦是两者相融的一生。我并不奢求如查老般可以俯瞰整片夜色,只愿在脚踏实地地前 进中可以欣然望见夜空中那颗自己追寻的星,并让它成为我取得成就后新的指引。评析 本文成功,主要得益于两点: 其一,个性化的取材。以金庸为主打材料撑起全篇,此举不可谓不大胆。这是一种智 慧,亦是一种能力:将题目“安放”在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这正是作者对作文试 题普适性的回应;而在金庸身上发现“星空”所在并落实其“脚踏实地”的种种表现,这

11、就不是一般的“安放” ,实乃面对具体题目所做的一种不折不扣的“镶嵌” 。特别是作者着 力叙写查老寂寞苦研、长路跋涉,将“脚踏”的文章做实,这尤其可贵它令人坚信, 此材对此题,乃天设地造。 其二,个性化的立意。文章开篇便提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似乎并不矛盾”这一认 识,使本文拥有了较高的起点。为了强化这一认识,作者先以金庸对梁羽生、还珠楼主等 前辈武侠作家的敬慕来解释“仰望星空”对“脚踏实地”引领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实现。而 这远非文章的最终意图。行文至后,作者又提出“星空的拓展的”和“新的仰望”等问题, 大大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至此,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组概念形成了动态的平衡, 即“仰望

12、脚踏再仰望” ,终点又回到起点再度上路。这是文章最有魅力之处,作者 思想的深刻由此显现出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的推动,文章开头选择了从“您为何在有了 这么多成就之后再一次修改作品呢?”这一角度切入,这无疑是个富于智慧的切入,它使 后面的文字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思维的宽度,得益于积累;思想的深度,得益于感悟。一颗不肯从众之心,方有一篇 不同寻常之文。本文能够大放异彩,语言表达固然亦很出色,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容的厚 实以及文字背后的用心。实例 3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年少时曾拜读过川端康成先生的禽兽一书,对这样的描写唏嘘不已: “少女躺在那里,母亲为她穿上和服,惨白的脸上抹了两抹嫣红,如同新娘

13、一般美丽。” 是什么样的人用这样不带一丝叹息的语句描写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当时的我眼中, 这一切过于残酷了。 多年之后,随着阅历的增长,我终于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后,发 现了星空的浩瀚与大地的束缚吧。有人指责说文学家是最脱离实际之人,他们存在于幻想 与虚无之中,无所事事。我认为在这个讲求“脚踏实地” 、追求实际利益的年代,文学家是 将梦想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人,他们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唤,以梦想领航,在前进的路 上,他们发现了地面泥泞不堪甚至还有铁索牵绊,于是他们放弃了实体,选择在自己梦想 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画家古贺春江自杀之后,川端先生曾这样说:“我不赞成自杀

14、,死从不为死而 死。 ”谁能指责这样的人是脱离实际,不脚踏实地,生存于虚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经4努力尝试过,与世事相融,与时代相合,但战后社会的支离破碎,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那片星空的强烈召唤,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弃了我们1979 年的一个春日,川 端康成打开煤气,自杀于公寓内。这里的死亡已经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脱了, 他无所牵挂地朝他曾经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 死亡这种行为仿佛对文人有着特殊意义,屈原、芥川龙之介,以及我们今天的诗人海 子、麦地都选择了这条路,去追寻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还要嘲笑他们吗?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在你们的泥潭尝试过?你可曾想过他 们

15、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发现大地束缚的人?你可曾想过,当你自以为脚踏实地地在这里挣 扎,被利益驱使的时候,他们正在接近星空,接近梦想的地方俯视着你,看你在浑浊不见 星空的地方泅游?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坚持本真的人? 你呢? 诚然,我并不赞同自杀这种行为,我同样坚信一个生命的逝去,必会带来缺失与遗憾。 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为脚踏实地的时候,你头顶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经坚信的天空? 你是忘了它?还是已使它混浊不堪? 请记得仰望那片星空,请摆脱泥潭,真正地脚踏实地朝梦想走去。评析 这是一篇很大胆、很新鲜同时亦很有见地的文章。 “大胆”之一,角度的新异。大凡写带“与”字的题目,往往是平分秋色。而本文却 独辟蹊

16、径,扬“仰望”而抑“脚踏” ,不可谓不新异。这里面便有对二者个性化的理解。特 别是对“脚踏”当很多人视“脚踏实地”为追名逐利、陷入现实的泥潭难以自拔之时, 这“脚踏”便成了一种妥协,甚至一种堕落。文末说“请摆脱泥潭,真正地脚踏实地朝梦 想走去” ,这“真正的”三字,正显示了作者对问题的洞见,令人击节。 “大胆”之二,眼光的独到。在诸多可选择的内容之中,作者选择了“文人自绝”这 一文化现象,这在七万多考生中可谓绝无仅有。以川端康成为典例,用近于案例研究的方 式,由现象而探因,再由个别到一般,生成带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判断。 “屈原、芥川龙之介, 以及我们今天的诗人海子、麦地”等例证,虽点到即止,却延

17、展了读者的思想,令人 品味再三。 “大胆”之三,语气的冷峻。本文的语言极富特色,笔调的灵活多变、恰当得体最为 难得:开篇以“唏嘘不已”的伤感起笔,继之以“川端先生解脱了”的平淡,再以“世人, 你还要嘲笑他们吗?”的反诘相激荡笔调的变奏映现了心湖的波动。尤其是文章后半 部第二人称的大量使用,是交流亦是交锋,其连珠炮式的发问和冷峻的语调催逼着读者反 思与自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锐利,亦有与这个世界相抗衡的豪迈与坦荡。在这里, 语言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文章写到这个分上, “大胆”便成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一种风范。考场提笔,欲“引 无数英雄竟折腰” ,我们缺的不正是这种风范吗?实例 4 仰望

18、星空与脚踏实地 我行若微尘,脚踏黄土,但我向往星空,因为我是个有梦的孩子。 此刻,泪水肆溢在我的脸上,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夜,如此安谧,那份乡间的回忆是现在无处找寻的。我倚靠在奶奶腿边,抬头对着星5空痴痴地畅想。 “傻孩子,星星再美你一辈子也摸不到,瞎看半天,又不能当饭吃!”奶奶 的语调很和缓,尽管她不忍触碰孩子的梦,但因为我们生在农家,长在田里,那种对生活 的无奈使得奶奶的话让很小很小的我便多了几分成熟。可我仍旧不甘心,心中仍旧留存着 对星空的向往。 夜,微风吹拂着即将复苏的柳枝,奶奶拉着我在水田中为了生计劳作。禾苗是一棵棵 插下的,我那时很小,只是在远处看着奶奶躬下的身子,然后仍旧时不

19、时抬头看我向往的 星空。奶奶注意到了我的举动,没有做声,只是用她沾满泥水的手刮刮我的鼻子,然后叫 我低下身子看看那片家里的水田。无奈,委屈,泪水划过我的脸,滴落到水中,空灵的声 音与风吹抚柳的声音我毕生难忘。也许是少年的好奇,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泪眼模糊中的 我四处找寻着空灵声音的源头,突然我发现泪水打着泥水的声音就是我所找寻的“空灵” 。 我止住了泪水,蓦然,我发现水田里倒映着我梦寐以求的星空。瞬间,我笑了,那种儿时 的满足与温馨的感受似乎是我近来久违的。 “奶奶,你骗我!原来你也喜欢星星!”我近乎 疯狂地在田地里叫着,笑着 原来星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原来对于一个生在水田里的孩子来说,水田中

20、就藏着 他梦寐以求的星空 也许这次考试就是为了让所有田里的娃娃找回对星空的执着。这一刻,泪水打湿了我 的卷子,我只是偷偷地用衣服阻止着宣泄的感情对我梦想的阻挠 回归生活,那份田间的记忆真的我无法再去经历。奶奶也因为儿女的孝顺住进了城市, 可她仍旧在阳台上种些蔬菜。也许在城里人看来这花花草草挺好看,但我明白奶奶的意思 是“人不能忘本” 。星空再美,若不脚踏实地,即便我长得再高也只能仰望,课业就是我的 水田,我深知在我的笔下正写着的这张试卷,正是让一个孩子真正触摸星空的机会。 禾苗,奶奶一棵棵插在水田里;字,我一个个认真写下。即便外人看来禾苗的存在让 水中天不再完美,外人看来我的字体不够美观,但水

21、田与作文一样有着农人和孩子对星空 与梦的期待。 十二年在学校的耕耘生活我无悔,因为在校园中我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即便我失败 了,水田中倒映的星空谁也无法从我的心中偷走。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那天空中的星星很美,真的!评析 能说些什么呢?面对这样一篇文章,除了感动,似乎别无多语。 先说文字。作为一篇考场记叙文,本文乃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扎实之作。第一,有形象。 仰望星空的“我”和脚踏实地的“奶奶” ,祖孙二人各有心路,又都无怨无悔,作者笔下人 物真实,亲切,生动,可感,且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第二,有曲折。文章写“我”儿时有 梦,碰壁无奈,泪洒水田,又考场筑梦这一连串情节不仅勾画出行路

22、艰难的图景,更 传达出矢志不渝的信念,令人动容。第三,有细节。 “泪水打着泥水的声音” “水田里倒映 着我梦寐以求的星空” “我只是偷偷地用衣服阻止着宣泄的感情对我梦想的阻挠”这些 叙写,朴素、清新又富含诗意,将作者一颗玲珑剔透之心和一片冰清玉洁之情作了微妙的 传达。所谓情节易寻,细节难工。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的捕捉和经营,常常是一篇记叙 文的生命。 在文字表现上,本文展现出很高的素养,令人赞叹。 再说情怀。作为一篇“我笔写我心”的考场作文,本文乃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赤诚之作。 第一,有真情。自我奋斗,改变命运,作者对心中天堂的向往和对理想的声声呼唤敲击着 每个人的心门。在写作的诸般品质中,还有什

23、么比诚意更重要的呢?第二,有思想。抒发 乡村孩子的心声,本文没有停留在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抱怨上,而是用童话与诗的笔调诉6求一种可能每个人通过藏梦与追梦,通过坚守、执着、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主宰生活、 掌握命运的一种可能。这大概就是本文令每一位读者动容的深层原因吧。 “禾苗,奶奶一棵 棵插在水田里;字,我一个个认真写下。即便外人看来禾苗的存在让水中天不再完美,外 人看来我的字体不够美观,但水田与作文一样有着农人和孩子对星空与梦的期待” ,这段文 字可不是一般的类比,比修辞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纯真、热情与深邃。 我们大可相信:没有如此的情怀,断不会产生如此的文字。 除了感动,似乎别无多语。面对这样一篇文

24、章,还能说些什么呢实例 5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 题记 艺术生总有几个月抑郁、压迫、黑色的日子。 为了备战艺术类的统一考试,我们将自己囚禁于几乎与世隔绝的郊区,开始茫茫无期 的美术集中训练。在那段千篇一律的日子里,我几乎不能容忍这枯燥无味的单调生活:相 同的静物,相同的题目,模特们相同的造型,身边同学相同的空茫毫无焦距的眼神。艺术, 不是应当绽放多彩吗?我想。为什么我们要重复这相同的训练?我迷茫。 凌晨一点,与过去的每一天一样,相同的一天终于结束。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烦躁地 扭动早已酸痛的脖颈。一瞬间,满天耀眼的星辰映入我们眼帘。 回到宿舍,我抽出压在枕下的画集,开

25、始放纵自我地阅读。是的,这是我一天之中唯 一可以放纵精神的时光,不必沉于窠臼,不必固守陈规,不必重复那相同的事。 莫奈,晚年的那几幅睡莲 ,那深紫与青黛、赤红与泌蓝的交融。他自由地表现着光 与影,那湖面反射的波光粼粼,他可以挥洒任何色彩,他多么自由! 梵高,他那如艳阳般的向日蔡 ,那充斥着光晕与繁光的星空 ,他任意地变换着 眼前的景物。他的画笔便是他的世界,他可以凭自己所愿地操控,他多么自由! 毕加索,他那姿意狂草的格尔尼卡 ;马蒂斯,他那潦乱零散的装饰画;还有蒙克, 一幅呐喊仿佛道尽他心中的苦闷。他们多么自由!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令疲惫的我无法入睡。我翻出手机,给我的导师发了一封短信。 “为什

26、么?艺术不应当表现自己所想吗?为什么我们要受到现实尤其是身陷考试的囹 圄,被封锁在灵感与创造门外?” 不一会儿,手机屏幕再一次亮起。 “戴着镣铐跳舞,有时是一种好事。回归于现实,把握住基础,才是你现在要做的。 ” “我不明白,莫奈、梵高、毕加索,那些大师,为什么从来没有受到限制?为什么正 值青春的我却要一遍遍地重复?”我委屈地将刚刚对大师的感受一一写下,发给老师。 “大师之所以能自由地仰望星空,之所以能自由地舞蹈于云端,是因为他们曾经真真 实实地脚踏实地过。因为艺术从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的。 ” 是的,莫奈,没有早年扎实的基本功,如何能发觉世间那奇伟瑰怪的阴晴色彩?梵高, 他更是一位刻苦朴实的勤

27、奋学子,从他一丝不苟的素描习作便能看出。至于毕加索与蒙克, 他们的手法固然狂放,但其背后隐藏深意你可明白?是对战争的愤怒和对世间的无奈!他 们无一例外地用自己的画笔揭露了人世沧桑!7戴着镣铐跳舞,不要觉得自己身陷考试的囹圄。这种生活是帮助你磨砺,也是你走向 成功的必经之路。你当然可以仰望星空,寻找自己的灵感。但不要忘了,正是站在坚实的 土地上,你才有了如此安全的归属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合上手机,老师的话依然萦绕耳边。我仿佛觉察到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忽然有了色 彩,相同的事物变得丰富。 是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脚踏实地地感受生活,才能自由自在地仰望星 空。评析 在自己最熟悉的

28、领域里找到题目的位置,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作为一位美术特长生, 本文作者是智慧的,他(她)将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感悟寄托在学画生活中,明 智之极。故本文写得自自然然,全然看不出一丝生硬苦涩。本文的成功告诉我们:选对了 路子,扬长避短,一篇文章甚至能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真理。 作者的智慧不光表现在选材上,对题目中“与”字的审视亦很见聪明。自己被剥夺了 生活和创作的自由,而大师们拥有这种自由。如何解释?作者举莫奈、梵高、毕加索等大 师巨匠等材料,先言其令人羡慕处,即“仰望星空” “享受自由” ;再说其感人处,即曾 “脚踏实地” “苦练基础” “受尽磨砺”经由“老师”的穿针引线, “只有脚踏

29、实地地感 受生活,才能自由自在地仰望星空”的认识终于确立。这一思想可称是对“仰望星空”和 “脚踏实地”关系的个性化诠释,很有见地。 材料与思想的高明,直接影响了文章思路。 由压抑、黑色的日子起笔,寻求解脱与解释。开篇即伏下矛盾,为后文引线。有“迷 茫” ,便有“放纵” 。画集来了,莫奈、梵高、毕加索等亦应声而至。引出对大师“仰望星 空”的疑问。有问便有答, “脚踏实地”浮出水面。 “戴着镣铐跳舞”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 生活”等哲理顺流直下,我心释然,令压抑不再,感生活多彩全文行文之自然、顺畅, 令人读来赏心悦目。 若论好内容对好形式的决定,本文可为典例。实例 6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史铁生说

30、:“皈依不在天堂,皈依就在路上。 ”正如此岸与彼岸,彼岸遥不可及而有朦 胧之美,星光灿烂而引人遐想;伸手可及的此岸似乎过于清晰、厚重、单调无味,所以我 们习惯于仰望,习惯于歆羡,殊不知,此岸才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高三的教室移到了一层,闲暇之余便常到草坪上漫步,心中总不由自主地充塞着各种 蓝图,想象着去荷兰欣赏摇转的风车,体味香草的气息,想象着逃离如今一切的束缚过童 话般的生活似乎现在的生活就是“遭受” ,没有星辉灿烂,没有阳光雨露,只有沉重的 步伐与日渐坚强的心志。我陶醉于自己勾勒的彼岸的星空,厌恶此岸这无趣的脚踏实地。 直到一天偶然翻到了苏轼的传记,不由得感叹这位先哲从彼岸回到此岸,从遭受变

31、成 享受的过程。他的星空便是太平盛世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斗争、没有压迫的社会。 他曾执着地仰望、探寻,甚至心力憔悴,身陷囹圄,于是苏子转过身来回到此岸,与民同 乐,并脚踏实地地尽一己之微力为天下谋一份福。于是,我们看到了泽被后世的苏堤,听 到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诗篇 或许星空本就是用来欣赏的,可以陶醉,但不能沉迷驻足于此而固执地追求彼岸,恐8怕那又会失去许多此岸的欢欣了。史铁生的皈依就在这脚踏实地的行走中,对永恒的缺陷 和自身限制的超越让他渴望解脱,然而他没有选择沉迷失意于仰望中,而是在此岸感受春 意盎然。 他在地坛的一草一木中悟到了生命的挣扎和蜕变,在老海棠树枝杈间感受到了绚烂天

32、 空中妈妈留下的爱。他执着地拿起笔,倾尽其才地书写。他的双脚永远离开了土地,却在 精神的沃土上脚踏实地地奔跑,他挥汗、超脱、高歌澎湃。他在泥泞的路上留下了最清晰 的脚印,这串脚印比天空中灿烂的星斗还要动人,还要美丽。 今天的我,不再抱怨此岸脚踏实地的沉重与枯躁,这铿锵的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我沉静地坐在教室里,玉兰树在歌唱,阳光斜斜洒在我的上,我满足而珍惜地拿起笔,在 我的路上脚踏实地行走。 斑斓的星空,遥远的彼岸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与心的欢喜,可只有此岸才是我们的 精神家园。我们在这里脚踏实地,步步前行,那便是皈依。评析 这是一篇颇具哲理的考场作文。 首段作者将“星空”和“大地”幻化为“彼

33、岸”和“此岸” ,一个“殊不知” ,提出总 观点与其瞻望彼岸,不如安于此岸, “此岸才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这个思想的确立, 态度鲜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文章主体部分,先从一个高中学生逃避现实的真实心理写起,中间包容两个带有作者 个性化认识的重要材料苏轼“从遭受变成享受的过程” 、史铁生“在此岸感受春意盎然” 。最终完成了“我”的转变对现实的皈依。在这一写作流程中,作者的高明至少表现 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事理的辨析较深刻。文章不是简单地否定“仰望星空” ,而是恰到好处地表明 一个态度:如果远大理想目前不具备实现的可能,那么,不急不躁,安于此岸是一种明智, 它使人生不荒废,不虚度。由此可见

34、作者的通达。 第二,对材料的把握较得当。考场作文写苏轼、史铁生的很多,而从安于此岸、向现 实皈依这个角度来认识生活者还很罕见。作者对苏轼修筑苏堤、史铁生地坛思悟的挖掘、 点化不仅能够自圆其说,且富于新意。由此可见其思维的敏捷、认识的独到。 第三,对主体的审视较自觉。文章不是一味地谈古说今,作者注重写作主体“我”的 参与。文中的“我”既可理解为作者自身,也可理解为一代青年学生,思考并着力解决 “我”的问题,是当今考场作文中颇为难得的素质。 “我”在场, “我”参与, “我”受益。 其实,这个“我”中又何尝没有读者诸君呢? 一篇哲理散文的普适意义就这样铺展开来,启人心智,令人回味。实例 7 仰望星

35、空与脚踏实地 听过一种有趣的说法,说北大人总是昂着头走路的,因为他们要仰望宇宙、仰望星空。 而清华人总是低着头快步前行,因为他们要学孺子牛,脚踏实地地做事。这俯仰之间,织 成了中国青年文化的大旗,筑成了华夏大地的两所名校。仰望星空的北大学子9一塔湖图,将燕园美景尽收入其中。试想未名湖畔,一群学子仰观星河之浩渺,畅谈 时事之风云,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看北大,看的是湖光塔影下的燕园如何诠释雅致与 超逸;看的是北大图书馆如何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看的是一塔擎天的锐气与豪情。 北大学子喜欢仰望星空。他们相聚在未名湖畔,伴着舞动的柳条,拂面的清风与粼粼 的波影一起,静静地陶醉于群星灿然的夜空。仰观星空,

36、他们看到了北大的博与雅,他们 看到了“指点江山” “舍我其谁”的万丈豪情,看到了超脱的逸骨、灵动的思维、广袤的思 想。还有那放在岸边上、半开着的帆布书包,着实令人感动。 悠悠北大,博兮雅兮! 脚踏实地的清华学子 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清华学子无疑是对“脚踏实地”最好的诠释者与 躬行者。看清华,看的是一所“赔款大学”如何忍辱负重,一步步踏实走来,成为世界名 校;看的是清华学子如何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擎举出建设发展新中国的大旗;看的是甘 为孺子牛的青年才俊如何自强不息,成为一名躬行者。 清华学子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是出了名的。 “半个现代化中国都是由清华学子建设的” 是对清华学子最大的褒奖

37、。正是清华学子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勇于躬行的特点才擎起了 清华这面大旗。 巍巍清华,厚兮灼兮!仰望星空的北大学子与脚踏实地的清华学子是中华英才的代表,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点, 又存在着互补。北大人胜清华人一丝灵动、一分锐气,却输了一丝洒脱、一份雅致。但无 论是仰望星空的北大人,还是脚踏实地的清华人,都饱含了士人对天下的那份大爱与担当。 俯仰之间,是对天下人的感怀与诺言。 清华与北大所代表的精神,终将汇在一起,为中华民族注入血液,带来希望。评析 作为考场急就章,本文乃奇文,乃智文,亦乃美文。 说其“奇” ,是因为拿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下锅” ,烹制成一道“菜”且能令 人暗挑大指的写手实在少而又

38、少。 说其“智” ,是这位写手能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具体为北 大“兼容并蓄” 、清华“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这种“大题小作” “虚题实作”的构思不 但易于操作且富于新意。 说其“美” ,是本文不仅有知识上的厚度,更有文字上的精美。典雅的书面语加之修辞 上的讲究,使语言具有文学性,特别是排比的出色运用,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彰显昂扬之 美。 美中不足的是,本文在论析两校“仰望”和“脚踏”上略显简单,再作挖掘与勾连则 更好。实例 8文体意识清晰议论文的本质是呼应当下,解决问题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如果我们把一个时代比作一个行路人,那么,值得仰望的星空是他的指南针,而脚踏 实地则

39、是他的车舆舟楫。然而,时代不只是一个孤独的行路人,所以仰望星空者成了它的 指南针,脚踏实地者成了它的车舆。10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领路人。这些人或者挥毫写出流传当世乃至后世,甚至改变一代 人精神的佳作,或者用自己的生命思考世界,然后让别人借着他们看清时代的方向。这种 时代之精华,如生命之源养育了一方水土、一代人物。 论语指出中华千年文明之路,便 是因为它仰望着仁义的星空。 道德经指向安宁, 史记指向人性,它们指向之璀璨, 使世人折服,乃至奉其为经典,成为精神之指路明灯。屈子怀石沉江成爱国者的心头明灯, 项羽不肯过江成自尊者的毕生星斗而今人人颂之记之仿之写之,皆是因为他们仰望星 空,指出方向。 每

40、一个时代都不能缺少实干者。这些人或者默默无闻行其当行之事,或者不言不语只 做面前之事。他们使时代的大船得以航行,使时代的骨骸填满血肉。脚踏实地中便踏出了 一方天地,便推动了历史的巨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相辅相成。作为一个健全的时代,二者缺一不可。然而今 天,我们却面临着“不健全”的危险。因为二者之一已经在残缺。 当外国人顾彬说“中国当代没有文学” ,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了,我们的仰望星空者是否 还在?如果中国的文学再也不能像鲁迅作品当年一样,成为时代的温度计;如果中国的文 学不再关心民生是否疾苦,世界是否有出路,而仅仅把自己困在内心的牢笼中,纠缠不休; 如果, 孔乙己 卖火柴的小女孩 背影

41、已经成为可以亵渎的玩具,我们不得不问,我 们的时代是否已经迷路,我们的仰望者身在何处? 我们精神上的仰望已不再是时代的动力源,这也让我们物质上的脚踏实地没有了施力 点。鲁迅作为一个时代的仰望星空者,也作为另一个时代的星空,说道:“于无声处听惊 雷。 ”而今的我们,已然身处无声之处,敢问惊雷在何方? 我们需要的是仰望星空,而不是行动的无力。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精神的 无望。时代的迷障有待我们除去。我只能化身惊雷。 仰望星空,方敢言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方能迈向灿烂的银河。评析 本文在论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关系上,既强调二者“相辅相成” 、 “作 为一个健全的时代,二者缺一不可”

42、 ;而另一面,作者又看到当今社会在一些方面迷失了方 向, “我们精神上的仰望已不再是时代的动力源,这也让我们物质上的脚踏实地没有了施力 点” ,故特别强调“仰望星空”的亟需与可贵。这些认识,符合生活逻辑,也符合当下情状。 由此看来,这是一篇关注现实,希望解决一些问题的考场作文。作者的“企图”令人感动。正是有了这个“企图” ,文章首段才清晰地指出两个问题:第一,时代需要指引;第二, 仰望者引领着一个时代。第一个问题为下文“我们的时代是否已经迷路”铺垫;第二个问 题为下文“我们的仰望者身在何处”蓄势。 为了写好现代,作者先写古代。 论语 道德经等正面材料将人对社会的引领展现 得很清楚,颇具说服力。

43、在这个基础上再反观现代,就当代文学的缺失问题指出社会的迷 失以及人的无所作为,与首段产生呼应,明确本文的矛头所向。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告诫以及作者“我们需要的是仰望星空,而不是行动的无力。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而不是精神的无望”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全面。 综观文章思路,我们大致可以说:材料丰,思想深,结构巧,语言畅,这是一篇“四 美”俱佳,发展均衡的优秀之作。11实例 9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多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一封信。我不知缘何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 而有幸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从家中落灰的书架的最底层摸

44、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和你的 首次“邂逅” 。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那么美妙,从你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也读不 到一篇激昂壮阔的宏论,只有那“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峻。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是个没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个不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古朴的书,而是日渐被它吸引。 “使天下之人兼相爱,则强不执 弱,众不凌寡” ,书中的每个字都开始散发出一股朴实的稻香。比起其余诸子面向天空的高 谈阔论,这些文字是那么朴实,又是那么深邃。 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了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见了塞外驾牛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也

45、 望见了杏坛上侃侃而谈的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我看见了临淄稷下学 宫中诸子争鸣的一派繁荣;也望见了楚河畔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 来” 。 终于,我望见了你。你不愿总是对着星空发出苍白无力的呼号,也不愿去与庄子整日 无谓地论战。你总是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世间,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危难。 “尽天下之卵, 其石犹是也” ,你的脚步那么坚定,那么有力。 我终于明白,你不是没有理想,不是不会仰望星空。只是与诸子那不切实际的口号相 比,你更愿意脚踏实地,以务实的态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那片星空划出 更灿烂的光芒。 所以,你总是在奔忙,因为这世界很大,人们的心却很

46、小,甚至容不下对他人的爱。 你痛心于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的乱世,所以你宁肯“连行三月”去劝说楚王, 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 ,终于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非儒” 、 “非乐” 、 “非命” 、 “非攻” ,为的就是切实地用自己的努力迎接“大同”的到来。因而,你的脚步遍及中原, 你的每个脚印都那么坚实,深深镌刻在华夏大地。 原来,你黝黑的面庞竟时刻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竟永远坚实地踏在大地上。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行走在大地上,你就像那奔驰的闪电,穿透九霄,刺破重云,为这 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爱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但群星的美终究不属于大地。所以,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别忘了

47、 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为世界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脚印折射星空的美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感谢你让我因此拥有了生命中最恒久的动力。 你的一名崇拜者 2010 年 6 月 7 日评析 这是今年考场作文当中非常别致的一篇佳作。说其“别致” ,不完全在形式上,书信体 的文章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对笔下人物的深层理解。 写这样一篇文章,首先,作者对墨子的了解与理解是深刻的。从墨子的主张到行为, 作者侃侃而谈,举重若轻,也算得上当今中学生中之“渊博”者了。其次,作者将墨子放 到百家争鸣的那样一个时代中去,对老子、庄子等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亦有相当程度的认12识,这就使得对墨子的赞颂不空泛,

48、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三,谈古为了说今,文末作 者谈到墨子精神对“我”的意义、对今天的意义,实现了新课标中所说,用现代观点来评 价古人,品味出文化经典超越时空的价值。 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成功,首先源于作者的博学。 此外,文章在语言运用上的出色同样令人欣赏。 “书中的每个字都开始散发出一股朴实 的稻香” ,何其灵动;“黑衣黑发,黑眼黑面,行走在大地上,你就像那奔驰的闪电,穿透 九霄,刺破重云,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爱的火焰” ,何其奔放;“感谢你让我明白 了这个道理,也感谢你让我因此拥有了生命中最恒久的动力” ,又何其深情读其文,我 们感受颇深的是作者较为深厚的语言素养。当然,不可不提的,还

49、有由书信体带来的第二 人称的使用,在表述上亦为文章增色不少。它拉近了作者与笔下人物的距离,营造了较为 和谐的抒情气氛。 当这一切那么自然而然,除了博学,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多才了。实例 10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多么精妙的比喻。那沉湎于幻想的姿态,与贴近苦难、检阅着 人们苦难的俯首深切地折射出对文学创作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后者将人民的苦难与幸 福化作时代的赞歌,将文学注入鲜活血脉与真实情感,而前者的脱离实际而飘移不定的目 光将预示着一场文化的浩劫! 因此脚踏实地者永远非仰望星空者所能企及。很多人都可于国家危急存亡之时视水深 火热于不顾,只顾陷入无边无际的幻想,摆弄着无关痛痒的“文学” ,是谓“仰望星空”之 美好;只有少数人能够将文学的重任挑起。世上只有一个重量千钧的周树人,然而无足轻 重的周作人茫茫何其多,前后者的本质差别便在于精神的高度:仰望星空是以追求“美” 为借口逃避一个时代中文学所应担负的救世的责任,而文学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