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14).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6773511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1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14).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6FORUM ON CHINESE CULTUREZHONGHUA WENHUA LUNTAN明正德二年(1507),王阳明三十七岁,因言获罪贬贵州龙场驿丞,经历了三年谪客生涯。这三年之中,近不惑之年的阳明自京华谪来此土,有贬谪心态是必然的。心态指兼具暂时性和稳固性的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统一。当下学界尚不多见以王阳明谪官龙场诗文为切入点,研究他彼时心态成果。本文以心态观审读他夫子自道的龙场诗文创作,发现其心态并非仅贬谪一种,此外尚有达观、事功等。一、贬谪心态贬谪在中国古代仕宦史上是一较为普遍的现象。贬谪心态发而为诗文,实已构成中国古代文学主题的一类。最早的贬谪文人是屈原,他的离

2、骚被司马迁称为“忧愁幽思”1之作,“忧愁幽思”也因而成为贬谪心态符号。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一诗也是抒发贬谪心态的代表。屈原、韩愈的贬谪心态,王阳明也是有的。但是,或许因为一年时间赴谪的消解,或许范于儒家温柔敦厚传统诗教,抑或是囿于当时政治气氛,他龙场诗文中所寓托的贬谪心态绝少直抒胸臆的表达,多为怨而不怒的借外物自况。外物有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天生桥”,还有和他遭际相似的去妇。(一)以去妇自况去妇叹五首3为阳明入黔之初创作的一组五言古体诗。该组诗的创作缘起见于序中:“楚人有间于新娶而去其妇者。其妇无所归,去之山间独居,怀绻不忘,终无他适。予闻其事而悲之,为作去妇叹。”阳明说他深为一位因

3、丈夫有了新欢王阳明龙场诗文中的贬谪、达观、事功一体心态【摘要】本文以王阳明谪官龙场诗文为切入点,研究他当时的心态。作为谪客,他有贬谪心态是必然的,但又不止于此。研究他谪官龙场期间诗文创作,发现有着贬谪、达观、事功等构成的多维一体心态。贬谪心态寄托在他以去妇、动植甚至无生命“天生桥”自况诗作中。蕴蓄达观心态的有山水幽胜、农事田园以及对儒家圣学之道“真达观”咏叹的诗篇。作为士阶层,贬谪中的王阳明还有着事功心态,这在他龙场诗文中是结交当地各级官员、成功化解两次政治危机,还有躬行教传的内容。王阳明谪官龙场的这一多维一体心态是对传统文人“忧愁幽思”情绪化贬谪心绪的超越,本质着他一生的个性心理,并具传统中

4、国文人共性心理意义。今天看来,这是身处逆境的健全心态。【关键词】王阳明;龙场;诗文;心态【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7)0301569作者简介郝永,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研究人员,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贵州贵阳550001。基金项目2015年度贵州省教育厅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基地项目“阳明龙场述作研究”成果。1572017年第 3 期文学批评WENXUE PIPING而遭抛弃的妇女,对薄情狠心的丈夫尚有眷恋之情、终无他适而躲进深山独居感到悲伤,于是创作了这一组五首 去妇叹。去妇叹 五首以去妇的口吻,以时空迁转为线索,再现了该去妇被

5、弃离开当时及以后的境况。其一首四句交代自己的中道遭弃,但没有把原因归咎于丈夫。从“苍蝇间白璧”句可知,其归咎的是作为“小三”的“新妇”:“委身奉箕帚,中道成弃捐。苍蝇间白璧,君心亦何愆!”以及自己的家贫貌陋:“独嗟贫家女,素质难为妍。命薄良自喟,敢忘君子贤?”遗憾和丈夫没有重归于好的可能:“春华不再艳,颓魄无重圆。”最后告诫丈夫要当心新欢未必长久:“新欢莫终恃,令仪慎周还。”其二叙述了即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悲痛心酸:“依违出门去,欲行复迟迟。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并再次自责表达对丈夫的理解:”陋质容有缪,放逐理则宜。”并借“邻妪”的送别和“姑老”的相慰作烘托:“姑老籍相慰,缺乏多所资。”末

6、二句写对丈夫眷恋之情:“妾行长已矣,会面当无时!”其三是弃妇对丈夫的临别交代,其中的不要使姑婆悲伤、怎样为姑婆准备早餐,尤见去妇的善良:“无为伤姑意中厨存宿旨,为姑备朝餐。”其四写弃妇终于别去,其复杂心情和所历境况融为一体,构筑了一副肝肠寸断、去无所托的离别图:去矣勿复道,已去还踌蹰。鸡鸣尚闻响,犬恋犹相随。感此摧肝肺,泪下不可挥。冈回行渐远,日落群鸟飞。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其五写了弃妇山间生活的凄苦与悲凉: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弹苦思弥切,巑岏隔云岑。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诚然,阳明的去妇叹组诗五首是对去妇的同情

7、,但毋庸置疑他是在以去妇自况,是委婉类比之法的同病相怜自况。具体类比序列是:以去妇比自己,以夫妻类比君臣,去妇夫比时君朱厚照,去妇夫新欢比刘瑾,送别去妇的“邻妪”“姑老”比出京时送别自己的友人湛甘泉、汪抑之、崔子钟等。去妇山间悲苦孤寂的生活是自己生活环境的写照,“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是写自己的前景迷茫,“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是写自己对时君朱厚照回心转意的期待。该组诗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寄幽怨、委屈、忠贞于隐忍,有哀情而不过于悲伤,曲笔所写的贬谪心态,不难读出。(二)以灵禽、凤雏、鹦鹉自况除以去妇自况外,阳明为寄托其忧愁幽思的贬谪心态,还广于外物求相似性,将喻体聚结在动物中的禽鸟,

8、如东海灵禽、凤雏、鹦鹉等上。东海灵禽的喻体在其南溟4诗中,凤雏喻体在其凤雏次韵答胡少参5诗中,鹦鹉之喻则在其鹦鹉和胡韵6、再用前韵赋鹦鹉7二诗中。南溟诗涉因风云中变而相互失散的南溟瑞鸟和东海灵禽:“南溟有瑞鸟,东海有灵禽。”其中南溟瑞鸟或指湛甘泉,因甘泉为阳明居京时的道中挚友,广东增城人,可应南溟瑞鸟之喻;东海灵禽则指阳明自己,因其为浙江籍,可应东海灵禽之喻。其下“飞游集上苑,结侣珍树林。顾言饰羽仪,共舞箫韶音”写自己和甘泉京师的相遇、相处,以及相知的友情。其下“风云忽中变,一失难相寻灵禽投荒岑”写弹劾刘瑾而遭迫害,自己被贬谪,和湛甘泉天各一方。末二句“群鸟亦千百,谁当会其心”是对友人不在、知

9、己难逢的感叹。该诗是以比的手法写友谊的丧失,丧失原因的归咎是自己因言获罪的政治事件。禽鸟之中,阳明还以凤雏自况,写自己的不公平遭际,寄托贬谪心态,这在于凤雏次韵答胡少参一诗。凤雏即幼凤,传统文化中多以之比俊杰,如 晋书陆云传 比陆云为凤雏:“(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8阳明该诗的“凤雏生高岩,风雨摧其翼”是比上书劾刘瑾事件对自己的打击,其下“虞人视为妖,举网争弹弋。此本王者瑞,惜哉谁能识”写自己的忠贞和才能不但未被认识,而且还被曲解为妖孽横加戕害。其下“鸱枭据丛林,驱鸟恣搏食”是说刘瑾奸宦把持朝堂肆意残害忠良。末二158FORUM ON CHINESE

10、 CULTUREZHONGHUA WENHUA LUNTAN句“嗟尔独何心?枭凤如白黑”是在猜测时君朱厚照,疑问其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忠良和奸诈本来是白黑分明容易辨别的?寄托自己的贬谪心态的禽鸟,最恰切的还是鹦鹉。阳明在这期间,曾写过二首鹦鹉诗。鹦鹉和胡韵在“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之后直叙因言获罪:“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写发觉了刘瑾的阴谋,并以其为国家隐藏很深的敌人;其下“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是揭发刘瑾的阴谋来报效国家,但“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未曾想自己的一番苦心不但未被时君朱厚照理解、接受,反而招致了近乎杀身之祸的灾难。再用前韵赋鹦鹉 写自己此时的境况与心态:“低垂犹忆陇西飞

11、,金锁长羁念力微”是写囧境;其下“只为能言离土远,可怜折翼叹群稀”说的是贬谪此土后知己友人的稀少;“春林羞比黄鹂巧,晴渚思忘白鸟机”写能言阶祸不比别人的巧言得势,忘情地注视着晴渚上白鸟的自由起落与飞翔;末一句“风尘谁与惜毛衣”叹息远离家人的生活起居无人关心。(三)以涧边竹、深谷幽兰、百尺长松自况阳明贬谪心态的喻体还落实于具有美好品德的植物,如涧边竹、深谷幽兰、百尺长松等上。早在 诗经的小雅斯干 中就写到竹、松的亲密相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茂松矣。”9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诗则以兰、松并提:“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10阳明诗作因袭前人而有新用,以

12、竹、兰、松的吟咏寓托贬谪心态。阳明的猗猗11篇,袭用诗 小雅南山“如竹苞矣,如茂松矣”的竹、松对执并写,以涧边竹和岩畔松类比自己和友人,犹如上文 南溟的以南溟瑞鸟和对东海灵禽。该诗意谓,青绿的涧边竹和岩畔松本是相约永相厮守的:“猗猗涧边竹,青青岩畔松自期永相托,云壑无违踪。”但没成想却因“人事多翻覆”而两相分离:“如何两分植,憔悴叹西东。人事多翻覆,有如道上蓬。”于是只有超越现实的长相厮守,而追求精神相通的友情:“惟应岁寒意,随处还当同。”此处已通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2之义。李白说“为草当作兰”,只因“兰秋香风远”。阳明的艾草次胡少参韵13则以深谷幽兰自况,并以

13、此为中心形成一个比喻体系:以有着芬芳姿、无害性的兰草自比,以艾草者比时君朱厚照,以害人、欺人的荆棘比奸宦刘瑾。该诗提醒艾草者不要艾去美好的兰草:“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说艾兰草对艾草者有什么好处呢?只不过使香气(正义)衰减罢了:“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指出艾草者应该挥刃于伤人的遍地荆棘,以使其不再伤人:“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采薪二首其二14以百尺长松的体格修巨可为栋梁自况。诗写当他不忍对百尺长松下斧而遭到同行嘲笑曰:“持斧起环顾,长松百余尺。徘徊不忍挥,俯略涧边棘。同行笑吾馁,尔斧安用历?”阳明对嘲笑报以这样的回答:“快意岂不能?物材

14、各有适。可以相天子,众稚讵足识!”不难理解,该诗所谓的对百尺长松随意砍伐是喻当时对人才的随意戕害,“可以相天子,众稚讵足识”则是借助对幼稚、愚昧的同行的批评,毫不掩饰地说自己是“可以相天子”的国家栋梁。期间,阳明的贬谪心态随时随处存在。当他行走路过一座天然形成的桥梁(天生桥)时,也以该桥的大材小用,以比自己的遭遇贬谪。以桥自况在过天生桥15一诗中,说这座桥本该在长江上发挥更大作用:“移放长江还济险。”但命运对其竟然如此不公:“可怜虚却万山中。”正德四年(1509)秋天的某月三日,阳明为亲葬过龙场赴滇死亡的吏目及子、仆三人事写下瘗旅文,此时的他已行将离黔,赴庐陵令任。该文为一篇哀悼文,其情感来源

15、是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于自己和三位死者共同的远离故土遭际,此当然亦是以吏目自况。文末歌“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中的“游子怀乡,莫知西东”,显为阳明贬谪心态的书写;但其中的“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则表明他同时又有达观的心态。“达观1592017年第 3 期文学批评WENXUE PIPING随寓”虽为谪居龙场的无奈心态,但也是心态的客观存在。二、达观心态达观一般指面对不平遭际、挫折甚至灾难时,介乎悲观和乐观之间,表现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心理样态。这种心理样态,是相应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形成的。在传统中国,一般认为导致达观心态的是道家尤其庄子的天道自然观和佛家“神不灭”论的轮回

16、观。但是,当面对不平遭际时,仅由世界观的指导未必能完全达成达观心态,有时还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于是寄情于山水幽胜、自得于农事田园以涵养达观,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这也为谪居龙场的阳明所运用。(一)寄情于山水幽胜中国诗写自然山水与达观心态的遇合,可以追溯到 诗 三百篇。其 陈风 衡门 的“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16即为此内容的书写。当然,最能体现寄情于山水幽胜以涵养达观的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于此明曰:“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17有学者评曰:“谢灵运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的功名心极强,寄情山水既是两晋以来文士们的时尚,

17、更是他仕途失意后的无奈选择。”18这里道破的谢灵运山水诗的真谛,也契合于阳明其间所创作的同类之作。一次,阳明送别访友后在山谷的清流濯缨时,顺便探访了溪水边的一座幽洞,并写下其达观心态写照的水滨洞19诗。该诗写了阳明探访水滨洞的缘起:“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过程:“沿溪涉危石,曲洞藏深幽。”遇目之景:“花静馥常閟,溜暗光亦浮好鸟忽双下,鲦鱼亦群游。”及其“平生泉石好”“澹然与道谋”的达观心态。但是,全诗的义脉可见,其达观心态的形成则是“所遇成淹留”的无奈和幽静的深谷、自然清新的景色对其尘虑清洗的结果。如果说这次水滨洞之游是送别之后的偶成的话,那么他两次探访贵阳东山(又名栖霞山)来仙洞,则是有

18、意的专程。第一次是正德三年(1508)秋,他一大早就披星戴月出发了,这载于其游来仙洞早发道中20一诗中。该诗先交代游来仙洞出发的时间是秋季的一个早晨:“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随后所写为赴游来仙洞途中遇目的景色,后四句“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则是达观心态的直白展现。第二次游览来仙洞是正德四年(1509)春,载于他的来仙洞21一诗中。该诗也有达观心态的展现,这从后四句“壶榼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可以见出。或者是由于东山之名的东山再起寓意,抑或是栖霞所蕴蓄的意境原因,贵阳栖霞山颇为阳明所钟情,因为早在他正德三

19、年(1508)春抵贵阳不久,就游览了该山并写了 栖霞山22诗。该诗最后两句“少留心已寂,不信在鸟蛮”是达观心态的表达,但“寂”的即时心态却是“少留”感受到的自然山水所致。阳明期间的山水诗,结构上多为先写游览之事、山水美景,然后道出达观心态。这种结构固然是其达观心态的表现,但也给出了借寄情山水幽胜以成达观心态的逻辑路径,这在阳明谪居贵州的山水诗中具有普遍性。如白云堂23,先写“春还庭竹发新丛”“晴窗暗映群峰雪”等清新自然景色,最后两句“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则是达观心态的表达。再如春行24,首联、颔联写初春之景:“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颈联写

20、由物色的迁转感发的人生有限意识:“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尾联“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的达观便成为顺理成章的结论。(二)自得于农事田园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又是一个诗的国度,故而诗歌与农事田园的遇合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农事田园为诗歌提供描写的对象、素材,诗歌则将农事田园和诗人统一了起来。诗写农事田园,160FORUM ON CHINESE CULTUREZHONGHUA WENHUA LUNTAN诗 三百篇中已有,如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周颂 中的思文 臣工 噫噫 丰年 载芟良耜,等等,它们是当时代农业政治、社会和信仰的反映。真正文学史意义的农事田

21、园诗和达观心态的结合,是在陶渊明那里形成的。陶渊明的诗写农事田园,是反动“误落尘网中”25后的适情与惬意,其平淡朴素的风格、自然隽永的意境,向为诗歌评论家所称道,其超越功利的悠然自得的达观历来为人所艳羡。阳明谪龙场的达观心态涵养,除了寄情山水幽胜之外,还有自得于农事田园。阳明自得于农事田园的西园26一诗,在风格、意境上已不输渊明田园诗。下以 西园与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比较来体会二诗同途同归的妙处。二诗在语言上均不事雕琢、娓娓道来,以描写自然平和的田园表现自己平淡、平和的心态。但二者在农事田园生活造成的原因上又有不同:渊明说自己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由自愿的归园田居;而阳明则是因言获罪被贬

22、谪后的面对。两相比较,阳明自得于农事田园的达观,自我心理障碍的克服要比渊明来得困难。这也表现在渊明用诗篇二十句中的八句写归田的理由、且最后淡然中含着喜悦地写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志得意满;而阳明西园则全然是田园生活状况及景色的描写,无一字交代自己农事田园的原因,末二句“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是自然与达观,但或许也会有其他的东西吧。阳明的自得于农事田园的达观心态,并未仅止于像渊明那样自我、自由与解脱,这是他之所以成为理学家,而不仅是一位诗人的人格特质决定的。他的这首 观稼27诗,既不是在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农事情景,也不是彼时情感的抒发,而是在写自己通过观察农事所体认到的,农业种植上可

23、称之为农学的规矩和原则。其曰:低处的田地适合种植“稌”这种作为,高处的田地适合种植“稷”这种作物,种植蔬菜需要疏松的土质,种植“蓣”时的土质要湿润些,天气偏寒影响庄稼的开花、结实,天气偏暑了则多螟螣危害庄稼,去草、耘禾越频密越好。阳明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之中也蕴含深刻的道理,所以他主张“毋为轻稼穑”。深刻研究农事所蕴含的物理,是对传统如渊明农事写自得之情的新开拓,是自得于农事田园的新境界。正由于此,阳明的自得于农事田园的达观心态有了新内涵。阳明自得于农事田园达观心态对传统的超越,除上 观稼所体现的作为理学家所展示的农事之理外,还有作为一个儒者的不以物累的兼济情怀,这表现在也是写农事田园的谪居

24、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28一诗中。该诗开篇即以孔子的“在陈绝粮”自况:“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接着写自己请学于农将田南山以解决面临的生活危机:“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其后的“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是说收成不独用来解决温饱,还要用来宴饮;再后的“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则是说自给之余,还要遗之鸟雀。“理荒宴”与“遗鸟雀”所体现的达观,已超越自我郁闷的排遣,是儒家圣学所涵养的不以物累、仁及万物超脱情怀所展现的达观心态,是为圣学之道的“真达观”。(三)圣学之道的“真达观”一般认为,中国儒道佛三家思想中,儒家强调入世有为,正所谓家国天下

25、事功的建立;道、佛两家强调出世自修,追求身心的康健与精神的解脱与自由。故而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人生实践是牵绊的、劳累的甚至苦痛的;道佛两家思想指导下的人生是超越的、自由的甚至达观的。这大致是符合事实的。但是,就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儒家的入世与事功无疑更具正价值意义,但就达观心态的一点上,鉴于要建立贯通天地人的强大思想体系,孔孟原始儒家后的思想家们,并没有屈从于道、佛,而是强势地在自己的经典中寻索含有达观信息的材料,通过重新阐释,建立了自己的达观思想:这在魏晋玄学的争辩中被表述为名教中自有乐地,宋儒更是形成了曾点气象和孔颜乐处的凝练表达。1612017年第 3 期文学批评WENXUE PIPING阳

26、明谪龙场的达观,寄情于山水幽胜、自得于农事田园,和道、佛两家的出世尽管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却是儒家圣学孔颜乐处、曾点气象的达观,是为圣学之道的“真达观”。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他对“居夷何陋”、孔颜乐处、曾点气象等的反复咏叹。正德三年(1508)春,阳明初至龙场而无所止,故结草庵以居。面对结题鸟言粗俗的土著,他并未因简陋、困窘的条件而意志消沉、怨天尤人,而是以及于兽类仁慈的黄帝、尧帝自励:“群僚环聚讯,语庞意颇质。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29后发现了居住条件好于草庵的被其改名为“阳明小洞天”的东洞时,他明确地在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诗中写出了“点咏怀沂朋”3

27、0句,是为“曾点气象”理路下达观心态的昭显。发现东洞并从草庵搬进东洞,阳明以诗歌的方式生活情趣化地表达了这一乔迁的“愉快”,写下了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31。他说这个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天然荒僻石洞,似乎是专门为自己的居住而设:“古洞閟荒僻,虚设疑相待。”那么“愉快”地移居则是顺理成章:“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塏。”既然住进去了,就要像个家的样子:“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洒扫。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这种达观的心态,有着圣学之道的渊源:“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故而面对童仆“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的担忧,阳明晓之以理:“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阳明 龙冈新构32

28、诗示,阴暗潮湿的洞穴居被质朴善良的土著发现后,自发地为他修建了一座适合人住的房子。该诗之 序曰:“诸夷以予穴居颇阴温,请构小庐。欣然趋事,不月而成。”居住条件改善后,阳明的生活更加情趣化,达观的心态表现于他对新居的精心布置:“谪居聊假息,荒秽亦须治。凿巘薙林条,小构自成趣。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又:“营茅乘田隙,洽旬始苟完。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低檐避松偃,蔬土行竹根。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奠撷林间萝,蒙笼覆云轩。素缺农圃学,因兹得深论。毋为轻鄙事,吾道固斯存。”阳明说这种生活方式,恰好为自己从未有机会实践的“农圃”补上了一课,得出了农圃

29、不可轻视,其中亦有道存的体验。阳明圣学之道的“真达观”的表现,是孔子“居夷何陋”“曾点气象”“孔颜乐处”等在其诗作中的反复出现。其诸生夜坐33的“缅怀风沂兴”是在咏吟“曾点气象”。其龙冈漫兴五首34其一的“心在夷居何有陋”是在咏吟孔子“居夷何陋”;其五的“颜氏何曾击柝忙”,龙冈谩书35中的“颜闵高风安可望”是在咏吟颜子。其夏日游阳明小洞天喜诸生偕集偶用唐韵36的“古洞闲来日日游,山中宰相胜封侯。绝粮每自嗟尼父,愠见还时有仲由”则是以孔圣的在陈绝粮仍弦歌不绝精神鼓励自己,于是才有了“古洞闲来日日游,山中宰相胜封侯”的达观心态。三、事功心态“事功”指为国家建立功绩、功业、功劳。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

30、,儒道佛三家比较,事功建树主要是入世的儒家的追求。甚至可以说,儒家将之视为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必须,是儒者的使命与担当。审读阳明期间创作的诗、文,发现他在忧愁幽思、寄情于山水田园的同时,并没有气馁、颓废,没有忘怀自己作为一个儒者的担当,也即他在具有贬谪、达观心态同时,尚且有着事功心态。(一)与各级官员的交往事功的建树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也即要有适合的职位,或者说起码要进入政治圈子之中,和相应的官员交往起来。阳明的事功心态和其贬谪、达观心态一样,是初入黔地就有的,且是贯穿始终的。这表现在他一开始就没有懊丧地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和的各个层级官员进行着积极交往。乍入黔地,在时平溪卫(今贵州玉屏县平溪镇

31、),阳明就和王文济少参交往上了。少参,参议的别称,明代于布政使下设左、右参议,从四品,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等事。162FORUM ON CHINESE CULTUREZHONGHUA WENHUA LUNTAN这一交往有阳明自己的平溪馆次王文济韵37诗为证,该诗末句“小臣何以答君恩”,是阳明事功心态的真实反映。也许是王文济参议分管驿传的缘故,阳明诗作记载,二人之后还有交往,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38中的“荆西寇盗纡筹策,湘北流移入画图”表明,此时的阳明依然对国家的艰难时事非常关心。阳明与之交往甚深者还有胡少参,这记载于其诗作艾草次胡少参韵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 鹦鹉和胡韵

32、次韵胡少参见过39等诗篇中。和胡少参交往的诗作,尽管在显的层面表达的是超脱的达观与归隐;但隐的层面,和从四品的少参的交往,本身就意味着他的事功心态。如果说阳明和王文济少参以及胡少参的交往是因二人分管了驿传,属于工作关系的话,那么其诗作中所记载的和以下官员的交往,则可见其交往之广。阳明有两首和陆文顺佥宪的次韵诗,记载着二人之间的交往。该二诗一为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40,再为次韵陆文顺佥宪41。佥宪,佥都御史的美称,正四品。前一首的“布衾莫谩愁僵卧”借陆游典事表达自己的事功心态;后一首的“伤兹岁事难为功”“老臣正忧元气泄”,则是这一心态的直写出来。另外,阳明诗作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42示,其还与徐姓都

33、宪有交往且同游南庵(今贵阳市甲秀楼景区),并有诗唱和。都宪是都御史的别称,都御史是时都察院的长官,正二品。阳明和监察口官员的交往,除陆文顺佥宪和徐姓都宪外,尚有刘姓侍御,此为其赠刘侍御二首43所载。侍御,为时监察御史的别称,又称巡按御史,由皇帝钦点巡察地方。阳明和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交往,缘起是席请其主讲贵阳书院。席书作为诸生请王阳明先生讲学书曰:“执事早以文学进于道理,晚以道理发为文章,倘无厌弃尘学,因进讲之间悟以性中之道义,于举业之内进以古人之德业,是执事一举,而诸生两有所益矣!”44请求阳明为贵州学子讲明“举业”和“德业”之间辩证统一的道理,阳明接受了邀请。另外,阳明还与时贵州宣慰使安贵

34、荣有深度交往,并因而有政治事功的直接建树。(二)两场政治危机的成功化解阳明事功心态的最突出表现,是他以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两次危及一方安定团结的政治危机。这两次危机化解的直接关系人,是时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安贵荣,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第八代孙。阳明与安宣慰的交往年谱有载:“水西安宣慰闻先生名,使人馈米肉,给使令,既又重以金帛鞍马,俱辞不受。”45安贵荣的馈赠在阳明抵达龙场十个月时,即正德三年(1508)底,这可由阳明与安宣慰第一书的“夙闻使君之高谊,经旬月而不敢见”46知。第一次政治危机化解,源于安贵荣的立功请赏要挟朝廷。正德三年(1508),凯里宣抚司辖境香炉山一带发生动乱。安贵荣

35、在平定这次动乱中立下战功,朝廷因而以之为贵州布政司左参政。安贵荣不满封赏,提出让朝廷裁减龙场驿作补偿,甚至向朝廷提出更高的封赏要求。阳明闻讯,急修与安宣慰第二书,晓以大义,陈述利害。首先,在减龙场驿之事上,阳明说:“凡朝廷制度,定自祖宗;后世守之,不可以擅改。在朝廷且谓之变乱,况诸侯乎!夫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由此言之,殆甚有害,使君其未之思耶?”47意思是说,龙场驿的建立是祖上留下的善政,如果擅自改动,即使朝廷也会认为是变乱,何况是地方(诸侯)呢?如果你坚持要裁减龙场驿,朝廷迫于压力可能暂时顺从,但是有一天革除你的宣慰使之职,也是朝廷的权利,何去何从,请自定夺。关于

36、安贵荣的奏请升职事,也是同一逻辑:“所云奏功升职事,意亦如此。夫宣慰守士之官,故得以世有其土地人民;若参政,则流官矣,东西南北,惟天子所使。朝廷下方尺之檄,委使君以一职,或闽或蜀,其敢弗行乎?则方命之诛不旋踵而至,捧檄从事,千百年之土地人民非复使君有矣。”48其意为宣慰使你安身立命世有土地人民之职,而参政,则是朝廷任命可以各地任职的“流官”,一旦离开安身立命的本土,则身家性命亦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由此看来:“虽今日1632017年第 3 期文学批评WENXUE PIPING之参政,使君将恐辞去之不速,其又可再乎!”现在加封的参政尚且要请辞,怎么还敢向朝廷要更高的官位呢?阳明的说词让安贵荣幡然醒悟

37、,遂撤回原奏请。第二次政治危机化解,源于安贵荣的挟私报复。事情的缘起是:贵州宣慰同知宋氏辖境阿贾、阿扎、阿麻三土酋聚众二万余叛宋氏,“为地方患”49。安贵荣获令平叛,但因心怀芥蒂而挟私报复,军事行动中途而止,致平叛大事受阻,并扬言:“宋氏之难当使宋氏自平,安氏何与而反为之役?我安氏连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飞鸟不能越,猿猱不能攀。纵遂高坐,不为宋氏出一卒,人亦卒如我何!”50阳明睹此战况,遂修与安宣慰第三书。书曰:“阿贾、阿札等畔宋氏,为地方患,传者谓使君使之。此虽或出于妒妇之口,然阿贾等自言使君尝锡之以氈刀,遗之以弓弩。虽无其心,不幸乃有其迹矣。”51谓传言说阿贾、阿札等的叛乱是你安

38、宣慰的幕后指使,朝廷让你平叛客观上也是在证明传言的真假,而你却“称疾归卧扬言于人”52,这不等于承认传言为实吗?阳明说“使君诚久卧不出,安氏之祸必自斯言始矣”53。并严厉地批评安贵荣:“夫连地千里,孰与中士之一大郡?拥众四十八万,孰与中士之一都司?深坑绝坉,安氏有之,然如安氏者,环四面而居以百数也。”54明确要求:“使君宜速出军,平定反侧,破众谗之口,息多端之议,弭方兴之变,绝难测之祸,补既往之愆,要将来之福。”55安贵荣阅书后:“悚然,率所部平其难,民赖以宁。”56(三)躬行教化实践禹定九州是事功,抵御外侮、平定内乱是事功,诗三百篇的大雅思齐中周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57的由

39、近及远的教化也是事功。孔子欲居九夷躬行教化,建开一方民智之事功,惜限于当时条件,这一宏伟理想没有实现。阳明谪居的贵州龙场,在“古夷蔡之外”58,“习类尚因其故”59,其民尚“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60,人以为陋,但以阳明看来,这正是继承孔圣遗志,躬行教化以建事功之地。阳明诗文示现,其龙场躬行教化的事功,并不止于讲习考课,更在于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其系统教学理念的提出,首为教条示龙场诸生61(以下简称“龙场教条”)。“龙场教条”是阳明要求诸生“慎听,毋忽”的义脉贯通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事”。立志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生名定,初

40、立之志是其源:“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并形象地将志向未立定比为“无舵之舟”“无衔之马”,终究无所依据:“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志向一旦立定,下一步就是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勤学与否是立志笃与不笃的试金石,故而阳明要求诸生要“笃志力行,勤学好问”。关于“改过”,“龙场教条”继承了 论语的改过思想:“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关于“责善”,“龙场教条”以之为处友之道:“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他坦荡、大度地要求诸生:“盖教学相长也。诸

41、生责善,当自吾始。”阳明的另一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为其“天下无不可化之人”62观点。该理念以“性善”说为依据:“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已是对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63说的反动。阳明谪龙场的教化事功还表现在他和诸生情趣化的讲习生活以及感情上的情深意重上。其课堂形式不是单一、单调的,而是多样化的。其多样化,表现为樽单时展、林行沿涧、洞游陟巘、月榭鸣琴、云窗披卷,等等。有一生弟子不远百里前来求教,但只待了三天就要离去,阳明对此不无惋惜地说:“如何百里来,三宿便辞去远陟见深情,宁予有弗顾?”64考课诸生有时也在宴饮之际:“醉后相看眼倍明,绝怜诗骨逼人清。”65再:“草堂深酌坐寒更

42、,蜡炬烟消落降英。”66又:“樽酒可怜人独远,封书空有雁飞来。”67还有率诸生游阳明小洞天:“古洞闲来日日游,山中宰相164FORUM ON CHINESE CULTUREZHONGHUA WENHUA LUNTAN【参考文献】1 司马迁 史记M 中华书局,1959 24822 韩愈著,钱仲联集释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079 3 4 5 6 7 11 13 14 15 19 20 21 23 24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36 3738 39 39 41 42 43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8

43、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68 69 70 71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92,696,700,700,1070,696,699,702,704,698,700701,706,706,708,696,695696,698,698,695,697,699,702703,693,1071,713,713,707,713,1128,71,1128,802,803,803,804,804,804,804,804,804,805,805,890,890,890,974976,894,700,1068,1068,1069,1069,1072,1072,107

44、28 房玄龄等 晋书 M 中华书局,1974 1481 9 15 56 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中华书局,1991 542,268,773 10 李白 李太白全集M 中华书局,1977 619 12 王勃著,蒋清翊注 王子安集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4 17 谢灵运 谢灵运集校注M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12 18 霍建波 宋前隐逸诗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06 114 22 30 35 束景南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增订版)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94,281,370 25 陶渊明著,袁行霈笺注 陶渊明集M 中华书局,2003 7944 贵州通志 艺文M 文渊阁四库

45、全书 本(卷三七)63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1980 181胜封侯。”68阳明将归,与诸生依依惜别:“颇恨眼前离别近,惟余他日梦魂来。”69诸生送其至龙里:“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用勤书札,别后吾言在订顽。”70又:“莫辞秉烛通宵坐,明日相思隔陇烟。”71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阳明贬谪龙场驿丞期间,其心态是健全的。忠贞被贬,有贬谪心态是难免的,但他并没有像屈原、韩愈那样呼天抢地悲愤欲绝,而是或委婉地以诗纾解,或者寄情山水幽胜、自得于农事田园,进而吟咏儒家圣学的孔子“居夷何陋”、孔颜乐处、曾点气象以涵养达观心态。更没有因而走和国家民族对立的道路,而是通过结交各级官员、成功实现两次政治危机化解和躬行教化,积极寻求事功的建树,这是其事功心态的表现。阳明的贬谪、达观、事功一体健全心态,是对传统文人“忧愁幽思”情绪化贬谪心绪的超越,亦是对道佛价值观指导下忘怀世事“达观”心态的超越,是其作为一时代大儒所具有的更备正价值意义的心理样态。这种心理样态甚至本质着阳明的一生,成为他的个性心理,并具传统中国文人共性心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