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769235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各地风俗的调查报告 过年了。神州大地彩灯高挂,烟花炮竹声响彻大江南北,甜蜜的祝福与新春的喜悦灌溉了人们的心田。各地的人们都准备好丰盛的团年饭,翘首盼望着中央一台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但说起团年饭,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 在长沙,大年三十,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的物品。等到晚上的时候,全家人欢聚一堂,开始吃团年饭,述说自己对亲人的衷心祝福,大家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 “ 十、 九、 八、七”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小区里炮竹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相继绽放,此时此刻的长沙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而在我的老家石门,却有着与长沙不同的过年风俗。整个农历腊月,乡亲们便忙碌着准备所有过年的物品。家家户户

2、都杀猪宰羊,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家乡的团年饭一般在凌晨 五、六点钟开始,直到天亮结束。大人们说。这意味着越吃越有,日子越过越亮。 大年三十的凌晨,大人们按照家乡的风俗,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然后将孩子们从甜美的睡梦中轻轻唤醒,全家人便聚集在一起燃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传出大山,在山间久久回荡。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团年饭了。大家举起酒杯,相互传递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真诚的祝福。吃着土香土色的腊鱼腊肉,喝着甘甜可口的米酒,享受着一年丰收的喜悦;孩子 们满嘴油腻腻的,别提那份高兴劲儿了。 对比下来。长沙吃团年饭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家乡吃团年饭却是在大年三十的凌晨。虽然每个地方的风俗

3、不同,但我坚信,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日益强大。 第二篇: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范文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班级:b130401 学号:b13071107(张立歆) b13010109(余鄂瑶) b13040103(赵若姿)b13041503(孔金筱)联系电话:18848953371(张立歆) 18848951529(余鄂瑶) 18848952922(赵若姿) 18848957851(孔金筱) 孔金筱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华夏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

4、之一,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自从黄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居住,人类按照季节与时间的推移,便对天灾等灾祸到规定出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的习俗,民间的习俗也是中国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现象。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关键词:北京、上海、内蒙古、陕西、婚嫁风俗 【调查目的】 :了解各地的婚嫁风俗习惯【调查时间】 :寒假 【调查地点】 :内蒙古通辽以及陕西渭南【调查方法】 :走访、网络问卷调查及

5、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 :主要从婚礼前的准备到婚礼进行时以及婚礼之后等方面展开的调查。 【调查分工】 :张立歆:查阅资料以及走访余鄂瑶:问卷调查以及调查报告 赵若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 孔金筱:走访及问卷调查 一、访谈了解 根据走访与长辈交流了解到如下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也给各地婚嫁风俗带来了变化,老一辈的婚礼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方的适婚年龄的朋友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婚礼习俗,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大致总结出几个地方的婚姻风俗如下: 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

6、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

7、、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

8、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的婚嫁习俗: 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

9、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

10、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

11、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内蒙古的婚嫁习俗: 订婚: 在旧婚俗中,订婚前先由媒人互传男女命单。命单是一个三寸长、二指宽的红纸条,一边写着“金银满堂”,另一边写着“福贵长命”,中间写着男(女)方的姓名、年龄、生辰、属相等内容。双方根据“命单”看大相是否相克,命运是否相合。若大体相合,命运不相克,便可换帖。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住址等情况填在帖上,经媒人互相交换,即为“换帖”。换帖时男方要给女方带去点心、羊腿、烧酒之类的礼品,俗称“水礼”。同时要交付双方大人预先讲定的彩礼和部分衣物。一旦换过

12、帖,就不许赖婚、退婚。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官府的过问。交了彩礼换罢帖,定婚手续便算完成,即择日迎娶。 而在新时期的青年婚姻中,订婚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但象命单,换帖,彩礼,衣物等等都已经逐渐推出历史的舞台。自由恋爱的男女,当双方决定结婚,会把双方父母邀请到一起,宣布他们的心意,这时男方会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个订婚礼物,通常为首饰。新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有时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时的订婚仪式,已经非常简化,双方父母也不会干涉,一切尊重儿女的意见。订婚后,男女双方会考虑到影响而有一些约束。 (二)下茶: 也叫对月茶,在旧婚俗中,是娶亲之前男方和女方最后敲定完婚的时间。在迎娶的前一个月,一般

13、由媒人带领男方合适代表,带上茶礼前往。茶礼包括酒,羊腿,茶叶,糖果等。还有预先讲定的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若双方对物品数目没有商量好,可以对之前所商量好的聘礼及日期进行确定与磋商。 而在现代婚姻中,下茶这个环节被流传了下来,但是由于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男方父母会在前一个月带上四色礼到女方家拜访,四色礼分别为烟、酒、糖、茶,。礼物从繁从简在现在已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数文明家庭也不会在意。甚至糖会用巧克力代替。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后,会收到热情招待,因为已经没有了聘礼这个环节,只剩磋商日期。那么下茶和订婚一样,更是双方父母联络感情的机会。 (三)卯宴席(男方): 在旧婚礼中,婚礼的前一天叫做“安鼓”,男方家所

14、邀请的宾客分俩种:底亲、朋亲。底亲指男方家的远近亲属,而朋亲则指没有亲属关系的客人安鼓这天男方父母要宴请底亲。这天晚上男方家还要找新郎的妹妹“压喜床”,也就是在新床上睡一晚,之后才能由新人睡,意义为送子、辟邪。 (四)娶亲: 在旧婚俗中,时间上讲究俩头不见日,也就是早去晚回。迎亲车一般是两俩,一辆娶亲人坐,一辆专供新娘坐。专门制造的轿子不多见,一般都是牲畜拉车,但拉车的马有讲究,不用骡子,因为这种动物不能生育,用之不吉。所以用驯良的马匹。娶亲时,临时在车棚上搭个小棚,用绸缎棉被之类装饰一番。新郎身穿中山服或是其他,只要正式整洁就好。迎亲之前家里会给迎亲的人们吃“上马饺子”,因为这里的马拉车也是

15、由骑马转变来的。之前的上马饺子很小,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包有胡椒面,辣椒等,为了耍笑新郎。 吃完上马饺子,迎亲队伍就出发了,成员主要包括。新郎、新郎的姐姐、姐夫。姐姐带一床新郎母亲新做的被子,和新娘的衣物。被子的角里面已经被塞好一团新棉花,表示以后的生活富足有余。姐夫则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烟酒糖茶,及带有三根肋骨的猪肉。到女方家后,将肉留下,肋骨抽出带回。同时把带来的四色礼中的酒打开,把酒倒出,放进绿豆,插入同根双枝葱,再由男方带回,意为“栽根立后”。 (五)婚礼举行: 在旧婚俗中,迎亲车队是不可过早的回来的。要等到日落之后。叫做“娶黑媳妇”。意思就是这不可张扬的私家宝贝。在将新娘接回到男方家

16、后,男方家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这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子从车内背回喜房中,在这段路程中会遭到很多人们的为难和耍笑,也会被人们抢去一些物品以图吉利,如鞋子,袜子,胸花等。而若想索回,则需赠送红包。当新郎经过千辛万苦将新娘背回家里,新娘坐在喜床上的被子上,也就是被姐姐一直带着的被子。这时可以看到喜床上摆着男方母亲准备的被褥,层层叠起,绸缎被面露在外面,一般为四铺四盖。 小姑子给嫂子端洗脸水,新娘象征性的洗一下,赠送一个红包。然后大姑子给俩位新人煮碗面让他们共同吃完,意为天长地久。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 而在新式婚礼中,男方于上午将新娘接回后,也有以上众人耍笑,洗脸,吃面的程序。休息一会,快到中午,便与众

17、人到酒店举行婚礼。在酒店中,新娘身穿婚纱和新郎着西服站在入口处迎宾,当宾客陆续到齐后,大概在中午12点后,仍然由卯宴席的代东及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分以下几个程序: 1、新人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2、父母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3、新人向父母鞠躬以表感谢。 4、新人改口,新人开口叫爸妈,父母赠送装有“改口钱”的红包。通常为1001,意为千里挑一。 5、主持人宣布宴席开始。此后宾客开始用餐,新人则由姐夫带领着敬酒,此时新娘已经换了衣服,一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颜色通常为大红,也有粉

18、色,款式与颜色均为新人喜好所定。 (六)回门: 在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陕西的婚嫁习俗: 1.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

19、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2.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 3.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

20、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4.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

21、,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

22、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 5.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 二、八虎与猴, 三、九蛇共猪, 四、七龙与狗,牛羊 五、 十、一, 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6.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

23、”: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

24、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7.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

25、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

26、声中前行。 二、感想 经过这次的调查,为我们对各地的婚嫁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发觉我们自己成长了不少,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但我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课题研究。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锻炼,尽管当中经历过辛酸苦楚,以及某些方面的不足,但这些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如果有下一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蒙古族婚礼习俗作者:蔷薇雨 各地的有趣婚嫁聘礼习俗作者:徐海芹昌乐传媒网 陕西民俗结婚出处:西安文明网 第三篇:中秋节各地的风俗陕西省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洛川县

27、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於校内聚餐。福建省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 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 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红叫“天公”。拜月的红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山西省 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 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

28、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江苏省 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湖北省 州中秋,取促织虫相斗。 河北省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 江西省 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後,再放醋进去。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四川省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粑、杀鸭

29、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广东省 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声势,用来恐哧敌军。 山东省 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

30、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安徽省 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後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第四篇: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调查 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15)班王佳、李泽涛、梁振国、李华彬、蔡林宏 一、选题目的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

31、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供在厨房。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为了让人们了解海南春节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我们确定了具体的活动目标:通过从一些农村的老人嘴里了解海南过年习俗的状况,向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了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好的民俗风俗,加强同学们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意识,同时呼吁全社会都参加到保护继承和发扬海南民间的风俗行列中来 二、活动计划 (1)前期准备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地点、时间和经费,准备好调查所需要的用品。 (2)第一次调查(1月1月中旬) 我们上网和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了解

32、文昌、海口乡村、陵水、三亚的过年习俗,并做好有关资料的登记。 (3)第二次调查(1月下旬至二月) 我们实地去调查了一下各地的民俗风情,收集了有关过年风俗的资料,访问当地居民,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俗。 (4)总结调查 整理收集的资料,对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进行了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三、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1月1月10号)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或者通过网络了解各地过年风俗. (2)问卷调查。(1月1月15号)制作一些问题,从各地人们手里得到一些关于过年风俗的资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实地调查,减少了我们调查的时间。 (3)调查分析:根据从网络、图书上和各地人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了我们此次调查

33、的目标,做好有关登记,开始实地调查 (4)实地调查:(1月20号2月) 三、结果展示 (1)文昌春节民俗“送灯” 文昌元宵送灯是当地农村传统项目,大年初三过后,在各个城镇,按照各地不同的吉日,开始“送灯”。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杀鸡、杀羊,做好多的当地美食,摆宴席,请各路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 村民们撑着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把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在送灯过程中,

34、跳盅盘舞、演木偶红、琼戏等活动。 (2)海口乡村采屋围炉吃斋菜 海口农村的春节风俗很热闹,说起过年,首先要提到“采屋”(海南话)了。采屋,简单说就是在家里进行大扫除。一般要用青竹枝叶捆成的大扫帚,把屋顶、屋檐及墙壁上堆积的灰尘、蜘蛛网等脏物清扫干净,除大清扫屋宅的灰尘脏物外,还包括清洗家具、衣被等。这种习俗在海口乡下很讲究,代代相传。 年夜饭总是过年中不可少的,海口的乡村当然也不例外。传统上,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饭称为“吃围炉”。全家人围着一个火炉,家人就围在旁边吃饭。鸡肉是必不可少的了。锅汤滚开,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煮,滚熟了就可以吃。 吃斋菜,是流传于海口民间的传统习俗。海口斋菜煲的

35、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先将腐竹、粉丝、黄花菜、冬菇、黑木耳等干菜分别浸发漂洗干净,在开水中过一下,滤干,再分别用热油炒匀,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别洗净切好,煸炒入半味;黄豆腐干切成长条状,热油略炸成黄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着净锅烧热,油热后将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调入适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后将煮好的斋菜分别按其原料的颜色间隔摆放入砂锅中,用中火煮开即可上席了 (3)陵水接香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大年三十晚上,新年钟声敲过,家中最重要的男丁就要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柱香。这些香就是用来迎接神仙的。负责点香的男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接香”。从大年三十的12点到大年初五,家里

36、的香火一定要延续不灭,也代表着这户人家子孙兴旺。 “搬年货”。海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都会吃一顿斋菜,陵水也有同样的风俗。在陵水,人们管吃斋菜叫“搬年货”。金针菇、粉丝、茄子、腐竹等各种素食材料主妇们亲自烹制,等全家人起床,团团围坐,一人一碗米饭,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斋菜。大人们总会招呼孩子“多吃一点”,这一年就会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拿槟榔拜年。陵水人爱吃槟榔,像春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更是少不了槟榔。在过年之前,陵水人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许多槟榔。大年初一,每见到一位长辈,晚辈就会拿出两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手心,然后双手捧着,一边说“新年好”一边恭恭敬敬的递过去。长辈笑着接过槟榔,就等于接受

37、了晚辈的祝福。 (4)三亚除夕做年糕姑爷拜年买鞭炮 除夕赶制红糖年糕。说到过年,在海南许多市县都有做年糕的风俗,三亚也不例外。三亚红糖年糕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先把糯米粉放入盆中用水调匀,然后掺入些椰子粉末、花生等再调匀,然后将细碎的红糖拌入水中融化,加入盆中,用力搅拌,直到混合物成为均匀的糊状物。之后将其放入锅中蒸几个小时。吃起来口感像软糖一样,味道极好。 在三亚,姑爷大年初二随同妻子回娘家拜年必须购买一挂鞭炮。这是多年来的风俗。每年陪妻子回外家拜年都必须准备鞭炮,来到岳父母家门口后,将鞭炮交给其他亲属,鞭炮放完以后才能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带鞭炮到岳父、岳母家拜年,不仅是一种礼节性的需要

38、,同样也是对长辈和其他亲属的祝福。 四、收获和体会 本次调查活动从2021年1月开始至2021年2月结束,我们对海南各地过年的民俗风俗进行了调查。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活动,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自己家乡各地的过年习俗,同时也向大家倡导我们“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良好的风俗习惯”的主题,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扬光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各地婚礼风俗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

39、,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先以酒店婚礼举行流程来看,以我们浙江为例例举一下:宁波: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客人,新人倒酒时会有人出节目,会有人敲竹杠,宴后每人有糖和烟温州:新人不必在门口等,酒席上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每人一百元义乌: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酒席上不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有糖无烟杭州:新人要在酒店门口等,酒席上可以出节目,不可以敲竹杠,宴后一人两包糖无烟南方各地基本比较注重传统。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

40、迎亲也按足传统办事。若提亲,订下婚约以至婚礼期间都由媒人促成,那么婚后要给媒人送上媒人利是作为答谢。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上海:新娘出门前,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婚后幸福。送嫁时,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女司仪要多备带一双新鞋,上轿后立即为新娘更换,表示新娘不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或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厦门:一般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

41、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台湾:婚期前后数日,亲友前来道贺,喝酒吃糖答四句。现时青年婚嫁仍然有4道礼节,即:问名,即议婚;送定,或称过定、小聘、文定,为订婚礼俗,由男方带聘礼至女家,女家将聘礼置于公厅案上,然后请男方来宾入席,由待嫁小姐捧“甜茶”上厅请客,茶毕,男方赠“压茶瓯”红包;完聘,或称大聘,就是完全把聘金送完;迎娶,新娘轿后悬挂彩色米筛一面,其上写“百子千孙”,新娘起程途中,需丢掉手中

42、纸扇,俗谓“送扇不相见”。当新娘轿停在男方家门前时,新郎乃用脚“跶轿门”3次,以示丈夫尊严,然后男方令一男童手捧茶盘,盘上置柑桔迎新娘出轿,新娘见之答以红包,此谓“请出轿”。新娘出轿门时,由“好命人”或新郎协助新娘过米筛,据说可以趋邪,或说可为安胎。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43、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 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

44、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45、。)、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

46、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old)、新(somethingnew)、借(somethingborrowed)、蓝(something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