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练习3冀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768347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练习3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练习3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练习3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练习3冀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j) 2、韩傀(gi ) 3、免冠徒跣(gun(xin) 4、 以头抢地(qing) 5、彗星袭月(x ) 6、天下缟素(go ) 7、 寡人谕矣(y)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到 2、仓鹰击于殿上 于:在 3、受地于先王 于:从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用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以:用三、翻译下列句子。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答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唐雎不辱使命答: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答: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

2、的实力吗?长跪而谢之答: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答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岂直五百里哉答:何况只是五百里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答: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否,非若是也答:不,不是这样的。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答: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 故:所以 轻寡人与 与:疑问语气词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虽:即使 请广于君 广:扩充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以君为长者

3、,故不错意也。(B)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B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疑问语气 呢岂直五百里哉? 答:疑问语气 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

4、疑问语气 吗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答: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7.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答: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交换)(2)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3)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4)长跪而谢之曰(道歉)(5)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9、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要离之刺庆忌也,

5、仓鹰扑于殿上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D、秦王不悦。10、填空。、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33篇。、唐睢是安陵国的使臣,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

6、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答: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14、下面是对秦王的一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先生坐!何至于此!”(1)正确。这是秦王

7、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安陵的意图。下文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承认自己的“外交”伎俩的失败;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压倒优势这一点来看,秦王是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15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E)(2)“安陵君其许寡人。”(D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B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8、”(A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 )16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义凛然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17翻译下列句子大意。(1)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译文: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18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B)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C皆布衣之士也。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答: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19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答: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