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767822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金丽衢十二校金丽衢十二校 2018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生物试题1.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A.细胞液B.消化道C.内环境D.细胞溶胶【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详解】A.细胞液是液泡内的液体,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 错误;B.消化道是消化的主要场所,B 错误;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C 错误;D.细胞溶胶中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D 正确。2.下列有关糖类分子式或通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糖的分子式为 C6H12O6

2、B.蔗糖等二糖的分子式为 C12H22O11C.淀粉或糖元的通式为(C6H10O5)nD.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 Cn(H2O)m【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因为它们的分子式通式为 Cn(H2O)m,如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蔗糖的分子式是 C12H22O11,淀粉的通式是(C6H10O5)n等。【详解】A.单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六碳糖分子式为 C6H12O6,A 错误;B.蔗糖等二糖是由 2 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分子式为 C12H22O11,B 正确;C.淀粉和糖元是多糖,通式为(C6H10O5)n,C 正确;D.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 Cn(H2O)m,但

3、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一定是 2:1,也不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并且有些符合通式 Cn(H2O)m的物质也不是糖,D 正确。3.高尔基体的作用就是分拣蛋白质,并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目的地,以下不属于此类蛋白质-2-的是A.糖蛋白B.胰岛素C.H2O2酶D.溶酶体中水解酶【答案】C【解析】【分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高尔基体还合成一些分泌到胞外的多糖。【详解】A.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A 错误;B.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为分泌蛋白,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B 错误;C.H2O2酶是胞内酶,不需要高尔基体

4、的加工,C 正确;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D 错误。4.下列细胞具有分裂能力的是A.浆细胞B.巨噬细胞C.细胞毒性 T 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的细胞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逐渐失去分裂能力,因此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失去了分裂能力;有的细胞不分化继续保持分裂能力,如干细胞;有的细胞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进行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详解】A.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A 错误;B.巨噬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B 错误;C.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C 正确;

5、D.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作用是裂解靶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D 错误。5.如下图甲显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分布情况,若发生如下图的四种变异,其中与特纳氏综合征变异类型相同的是A.AB.BC.CD.D-3-【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的特纳氏综合征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变异(45,XO),表现为女性卵巢和乳房等发育不良,外阴发育幼稚,有颈蹼,身体矮小,两臂八字形外伸,智力低下。【详解】据分析可知,特纳氏综合征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减少导致,所以该变异的类型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据选项可知,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是 D,故 D 正确。6.若土壤中的汞离子主要破

6、坏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则植物被汞污染后,体内受影响最小的生命活动是A.糖酵解B.水的光解C.易化扩散D.电子传递链【答案】A【解析】【分析】糖酵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易化扩散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电子传递链的场所位于线粒体内膜。【详解】A.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植物被汞污染后,对其影响较小,A 正确;B.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类囊体薄膜上酶的活性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B 错误;C.易化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故对其影响较大,C 错误;D.电子传递链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所

7、以植物被汞污染后会降低线粒体内膜上酶的活性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D 错误。7.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最不可能是A.发生了易位B.发生过交换重组C.复制出现差错D.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发生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由同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应该所携带的基因完成相同,但是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4-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其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详解】A.易位会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可能导致非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A 错误;B.同源染色体

8、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的重组也可能使非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 错误;C.间期复制时发生了差错,产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非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 错误;D.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发生紊乱不会导致非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相同,D 正确。8.四环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阻止 RNA 和 mRNA 的结合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其核仁有关B.tRNA 和 mRNA 的结合场所在核糖体C.皮肤破损引起的炎症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D.细菌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四环素和

9、链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细胞的生长和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场所在核糖体,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 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核仁等结构,A 错误;B.阻止 tRNA 和 mRNA 的结合,则氨基酸不能进入核糖体内参与蛋白质合成,B 正确;C.皮肤破损引起的炎症反应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C 错误;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 错误。9.下列关于生物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产下后代的两个亲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外来物

10、种入侵可能改变该地区原来生物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种群基因頻率改变将导致种群进化D.海豚的鳍肢和蝙蝠的翼手外形、功能不同但结构模式相似【答案】A-5-【解析】【分析】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则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当地有竞争关系的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海豚的鳍肢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只是比例和大小不同,这说明了生物在生物体上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详解】A.能产下后代的两个亲本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11、,如驴和马交配产生骡子,但骡子不可育,A 错误;B.外来物种可以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 正确;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 正确;D.海豚的鳍肢和蝙蝠的翼手的外形和功能各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模式,它们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有相似的肌肉和血管,D 正确。10.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若结构 Y 受损,则含量升高,含量降低C.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含量升高,含量降低D.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两种【答案】

12、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X 是下丘脑,Y 是垂体。【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 正确;B.若结构 Y 受损,则的分泌减少,含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含-6-量升高,B 正确;C.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含量降低,C 错误;D.甲状腺分泌两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D 正确。1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B.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分裂C.线粒

13、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D.存活至今的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其染色体仍然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而细胞核含有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并没有因细胞分化而丢失基因,因此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存活至今,由于发生多次基因突变,染色体已经不正常了。【详

14、解】A.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A 错误;B.细胞分裂的能力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受到限制,B 错误;C.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增大,而细胞核的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大,C 正确;D.海拉细胞是癌细胞,其染色体已经发生变化,D 错误。12.处于分裂间期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生在细胞核中的生理过程最准确的描述是A.DNA 的复制B.蛋白质和 RNA 的合成C.DNA 的复制和 RNA 的合成D.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主要发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在洋葱根尖分-7-生

15、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即组成染色体的 DNA 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 DNA 分子复制、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详解】分裂间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主要发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复制,RNA 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发生在细胞核中的有 DNA 的复制和 RNA 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C 正确。13.图为禾本科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C.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下生长素失去作用D.向光侧细胞分裂太

16、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要长得多,说明这些细胞伸长得快,也就是生长得快。【详解】A.据图可知,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长得长,说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能促进细胞的伸长,A 正确;B.据分析可知,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生长的快,B 错误;C.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虽然低于背光侧,但仍起促进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C 错误;D.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快,D 错误。14.某同学想利用下表所示的不同类型塑料片制作一 DNA 片

17、段模型,他还应准备脱氧核糖的塑料片数至少是-8-A.36B.40C.44D.52【答案】C【解析】【分析】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 DNA 分子中应该有 10 个 C-G 碱基对,12 个 A-T 碱基对,共 22 个碱基对,44 个碱基,由于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还应该准备 44 个脱氧核糖,C 正确。15.下列关于 HIV 侵染辅助性 T

18、 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 表面的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HIV 识别并结合的受体仅存在于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表面C.HIV 侵染 T 细胞时,只有 RNA 侵染,蛋白质没有进入 T 细胞D.HIV 经逆转录形成的互补 DNA 整合后,立即激活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HIV 为 RNA 病毒,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但掺有病毒的蛋白质,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在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中由于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 DNA,并整合到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的 DNA 中。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 T 淋

19、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 HIV,并破坏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导致大量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被破坏。由于辅助性 T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因此大量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被 HIV 破坏便会严重削弱免疫功能。【详解】A.HIV 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其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A 正确;B.HIV 主要攻击辅助性 T 淋巴细胞,B 错误;C.HIV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RNA 进入宿主细胞中,蛋白质也进入宿主细胞,C 错误;-9-D.HIV 经逆转录形成的互补 DNA,整合到人体 DNA 中,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被激活,D 错误。16.下列

20、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 100 亿左右,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从而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人类必须学会自己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并且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详解】A.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约在 100 亿左右,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还未达到地球环境容纳量,A 错误;B.

21、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B 错误;C.控制人口数量要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实现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C正确;D.生产力的提高是人口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低,D 错误。17.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遗传有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遗传咨询时,应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病情诊断B.据临床统计,约有 60的成人疾病都是遗传病C.禁止近亲婚配是降低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有效措施D.环境中的维生素 C 可弥补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所带来的危害【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

22、出防止措施;根据临床统计,大约 1/4 的生理缺陷和 3/5 的成人疾病都是遗传病,3/10的儿童死亡是由遗传病造成的;禁止亲近结合是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因为禁止近亲-10-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灵长类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 C,如果食物中缺乏维生素 C,就会患坏血病;其他哺乳类则不同,由于体内有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可以合成维生素 C,因此不会遭受此病困扰。【详解】A.遗传咨询时首要步骤是进行病情诊断,A 正确;B.据临床统计,约有 3/5 的成人疾病都是遗传病,B 正确;C.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 错误;D.由于所有人都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但正常环境

23、中一般可以满足人们对维生素 C的需求,故维生素 C 可弥补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所带来的危害,D 正确。18.下列过程或反应,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淀粉水解转变成葡萄糖B.成熟 B 淋巴细胞的致敏C.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错误拼接D.RNA 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成熟 B 淋巴细胞的致敏发生在内环

24、境中,B 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片段发生错误拼接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RNA 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 错误。19.下图为人体细胞中携带亮氨酸的 RNA 循环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表达均需要通过图示的过程才能实现B.氨酰 tRNA 通过三个密码子与 mRNA 识别,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11-C.离开核糖体mRNA 复合体的 tRNA 可再次结合亮氨酸,但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D.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并结合相同的 mRNA,才进入下一个循环进入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tRNA 在氨酰 tRNA 酶、A

25、TP 作用下转化为氨酰 tRNA,氨酰 tRNA 运送亮氨酸进入核糖体后,核糖体与 mRNA 形成复合体,氨酰 tRNA 将亮氨酸加入肽链,释放 tRNA。【详解】A.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但不一定都需要亮氨酸,A 错误;B.氨酰 tRNA 通过携带的反密码子识别 mRNA 上的密码子,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B 错误;C.一种 tRNA 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C 正确;D.一条 mRNA 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离开复合体后的核糖体不一定会结合相同的 mRNA,D 错误。20.为探究 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某同学按如下图步骤配

26、制一系列浓度的 2,4D 溶液,再选择枝条一分组、编号浸泡枝条一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A.6 个组实验中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B.5 号烧杯中的 2,4D 溶液需取出 1mLC.2,4-D 浓度高于 1011后就抑制生根,体现两重性D.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 10101011mol/L【答案】C-12-【解析】【分析】据图中数据可知,和蒸馏水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的根的平均数目都比对照组高,说明实验组中的浓度条件下对生根都是促进作用,其中 3 组和 4 组的根的平均数目最多,说明最适浓度在 10101011mol/L 之间。【详解】A.实验组无关

27、变量应保持相同,故 6 个组实验中应选用长势相同的枝条,A 正确;B.根据图中显示,在进行稀释操作时,5 号烧杯中的 2,4D 溶液需取出 1mL,B 正确;C.图中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未体现抑制生根效果,C 错误;D.据数据可知,1010mol/L 和 1011mol/L 条件下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推测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 10101011mol/L 之间,D 正确。21.某化学试剂诱导基因突变的 2 种机制:(1)试剂分子结构与 DNA 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2)插人到 DNA 碱基对之间,导致 DNA 不能与 RNA 聚合结合。下列有关该试剂所引发的结果中

28、,推断错误的是A.使转录过程受阻B.使翻译过程受阻C.使基因复制时碱基配对发生错误D.使 DNA 分子结构发生局部解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试剂分子结构与 DNA 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则会导致 DNA 复制及基因的表达可能发生变化;若试剂分子插人到 DNA 碱基对之间,导致 DNA 不能与 RNA 聚合结合,则会影响转录过程。【详解】A.根据题干“插入到 DNA 碱基对之间,导致 DNA 不能与 RNA 聚合酶结合”可知,转录过程受阻,A 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不能推断出翻译过程受阻,B 错误;C.根据题干“试剂分子结构与 DNA 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

29、子中”可知,试剂分子可能导致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C 正确;D.根据题干“试剂分子结构与 DNA 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可知,可能会使DNA 结构局部解旋,D 正确。22.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有一批黄色圆粒种子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见下表-13-则这批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全为 AaBbB.AaBb:AABb=1:2C.AaBb:AABb=1:3D.AaBb:AABb=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亲本为黄色圆粒 A_B_,与绿色皱粒 aabb 进行测交,子代中黄色:绿色=

30、5:1,圆粒:皱粒=1:1,据此分析。【详解】A.若黄色圆粒全为 AaBb,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A 错误;B.若黄色圆粒中 AaBb:AABb=1:2,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5:1:1,B 正确;C.若黄色圆粒中 AaBb:AABb=1:3,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7:7:1:1,C 错误;D.若黄色圆粒中 AaBb:AABb=1:4,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9:1:1,D 错误。23.下列关于在北方冬季室外运动过程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

31、大于运动前B.运动中汗腺受神经刺激,反射性分泌汗液C.运动前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舒张,减少散热D.运动前的主要散热方式是传导、辐射、对流,运动中的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答案】C【解析】【分析】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散热量减少。在高温的刺激下,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兴奋,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在冬季室外-14-运动时,人体产热量增加,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详解】A.运动中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均大于运动前,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B.运动中产热量增加,大量出汗,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B 正确;C.运动前处

32、于寒冷环境中,此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C 错误;D.人体可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当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的作用,只能靠蒸发散热,故运动前的主要散热方式是传导、辐射、对流,运动中的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D 正确。24.如图为 2n6 的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基因型 Aabbdd)发生一次变异,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直接来自于一个含 1 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B.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 3 个细胞都属于异常细胞C.这种异常可认为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非整倍体变异D.AabD、Aabd、Aabdd、Aab

33、 都可能是该细胞的基因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abbdd 能产生 Abd,abd 的配子,据图可知,在分裂过程中该细胞中存在 A 和 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详解】A.该细胞为精细胞,直接来自于次级精母细胞,据分析可知该次级精母细胞中 A 和a 未分离,含 1 对同源染色体,A 正确;B.该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因此导致产生的子细胞都是异常的细胞,B 正确;C.该细胞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增加一条,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非整倍体变异,C 正确;-15-D.据图可知,该细胞基因组成为 Aabd,D 错误。25.图为

34、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膝反射的感受器是膝盖髌骨下的韧带B.发生膝反射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产生神经冲动C.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包括树突和轴突D.膝反射中只有 2 个神经元,所以反射弧是不完整的【答案】C【解析】【分析】当敲击膝盖髌骨下的韧带时,敲击使股四头肌受到牵拉,刺激了其中的感受器(肌梭),使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到脊髓,经过突触引起传出神经元的兴奋,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伸肌)收缩,发生膝反射。【详解】A.膝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A 错误;B.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 错误;C.神经纤维由

35、轴突、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因此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包括树突和轴突,C 正确;D.膝跳反射有完整的反射弧,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D 错误。26.为探究 CO2浓度倍增对于干早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某农科院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其中如图为 Q 光照强度下的测定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6-A.干早胁迫可能会提高黄瓜幼苗的脱落酸含量,CO2浓度倍增会降低相对气孔开度B.当 A 组净光合速率为 12umolCO2m-2s-1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C.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变大,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光照强度等于全日照才能达到光饱和点D.干早

36、胁迫降低光合速率的直接原因是土壤含水量不足;CO2浓度倍增,黄瓜幼苗可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加抗早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表分析: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净光合速率都增强,但相对气孔开度下降,对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强。【详解】A.脱落酸可导致气孔开度降低,据图可知干旱条件下相对气孔开度下降,故干早胁迫可能会提高黄瓜幼苗的脱落酸含量,对比可知,CO2浓度倍增会降低相对气孔开度,A 正确;B.由于图中为 Q 光照强度下的测定值,当 A 组净光合速率为 12 molCO2m-2s-1时,还未达到光饱和点,因

37、此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B 错误;C.图中 D 组和 B 组、C 组和 A 组相比,CO2浓度倍增能使光饱和点向右上方移动,即光饱和点变大,但光照强度在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达到光饱和点,C 错误;D.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气孔开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进而影响卡尔文循环中的二氧化碳固定速率;CO2浓度倍增能提高净光合速率,可能是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抗旱能力,D 错误。27.甲图所示为在枪乌賊一条巨大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当强度刺激后的 t 时刻,处膜电位的情况,电位测量方式均按乙图所示。已知静息电位值为70mv。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38、的是-17-A.静息电位是由膜内钾离子经主动转运至膜外而导致的B.之间有神经纤维膜正处于 Na+通道打开的去极化过程C.t 后的某一时刻,处神经纤维膜可能处于反极化的状态D.处离刺激点距离未知,因此在刺激后的某时刻可能出现膜外 Na+浓度低于膜内的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静息电位是由膜内钾离子经易化扩散运输至膜外而导致的,A 错误;B.甲图中处于静息电位,处电位为-10mv,处于去极化阶段,此时之间的神经纤维膜 Na+通道打开,B 正确;C.据图可知,处电

39、位均为-10mv,处于去极化阶段,处可能处于复极化的状态,C 错误;D.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但不会出现膜外 Na+浓度低于膜内的现象,D 错误。28.已知某种植物的花瓣色素代谢如图所示,处各受一对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当蓝色素和红色素同时存在时,花瓣呈现紫色。现有野生型植株和三个突变株的表现型及各自自交一代后 F1的表现型、比例见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中受显性基因控制的有 2 处B.若 T2植株与 T3植株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紫花=3:1C.若 T1植株与 T2植株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紫花=3:3:2

40、-18-D.若 T2与 T3各自自交后代中的紫花植株继续交配得 F2,F2出现了两种花色,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了这一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 T2、T3自交后代分离比可推知,该比例符合两对性状实验中 F2自交分离比,假设三对基因分别为 A、a,B、b,C、c,据题图可推知红色为 A_B_C_,紫色为 A_B_cc,黄色为aaB_,褐色为 A_bbC_,T1为 AaBBcc,T2为 AaBBCc,T3为 AABbCc,野生型为 AABBcc。【详解】A.根据表格中 T2和 T3自交分离比可知,该分离比符合双杂合子自交比值,说明处为显性基因控制,而 T3自交中蓝色所

41、占比例为 1/16,说明处为隐性基因控制,A 正确;B.若 T2植株与 T3植株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 A_B_C_、A_B_cc,比例为红花:紫花=3:1,B 正确;C.若 T1植株与 T2植株交配,子代中有 1/2A_BBC_、1/6A_BBcc、1/6aaBBC_、1/6aaBBcc,红花:黄花:紫花=3:2:1,C 错误;D.据分析可知,若 T2与 T3各自自交,后代中的紫花植株继续交配得 F2应为 A_B_cc,表现为紫花,若 F2出现了两种花色,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D 正确。29.某荒废的大型渔场经过多年的变化,逐渐形成天然湖泊。下图是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示

42、意图,请分析回答:(单位:J/cm2a)(1)此湖泊的形成是群落_演替的结果。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_,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该湖泊中的生物会出现分层现象,通常_层的水的密度最大,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以及_决定的。(3)图中显示照射到地面的光能,绝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将以_能的形式进行热逸散。-19-(4)在对该湖泊进行捕鱼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结构为_。【答案】(1).次生(2).分解者、无机物、有机物和气候(3).静水层(4).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5).热(6).增长型【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

43、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一个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层: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而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捕鱼时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个体小的鱼则被保留,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详解】(1)该湖泊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此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无机物、有机物和气候等,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

44、的正常进行。(2)该湖泊中的生物会出现分层现象,通常静水层的水的密度最大,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以及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3)图中显示照射到地面的光能,绝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将以热能的形式进行热逸散。(4)在对该湖泊进行捕鱼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30.研究人员对两年生香苗进行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的各项生理特征,结果如下表。-20-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推知,遮阴会导致香框苗对_离子的需求量增加,

45、欲对香框苗色素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在提取时为获得更多的色素,可在研体中加人_再加人粉碎的叶片和 95的乙醇,浓缩后再点样进行纸层析,使色素_每组滤纸条上从点样处开始的第_条色素带都是最宽的。(2)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是色素含量上升,利于对可见光中_的吸收,导致光能转换能力上升,水在光下裂解产生的_增加,但遮阴度达 90时,光合速率却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_。【答案】(1).镁(2).二氧化硅和碳酸钙(3).分离(4).二(5).红光和蓝紫光(6).H+、电子和 O2(7).受到了光照强度的限制【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46、,随着遮荫程度增大,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表中数据显示,75%遮阴最大光合速率最高。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研磨时需要加入 3 种物质: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详解】(1)据表推知,随着遮荫程度增大,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因此可推知遮阴会导致香榧苗对镁离子的需求量增加;欲对香框苗色素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需先提取其中的色素,在提取时为获得更多的

47、色素,可在研体中加人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人粉碎的叶片和 95的乙醇,浓缩后再点样进行纸层析,使色素分离;每组滤纸条上从点样处开始的第 2条色素带都是最宽的。-21-(2)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是色素含量上升,利于对可见光中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导致光能转换能力上升,水在光下裂解产生的 H+、电子和 O2增加;90%遮阴处理时最大光合速率反而降低,说明 90%遮阴处理时限制香榧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记录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表中数据,分析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

48、进而分析、判断。31.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用 A、a 表示),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用 B、b 表示)。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结果如图所示。(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2)F 代的圆眼残翅雄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3)F 代雌果绳的性状表现与雄果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设计了下列的探究实验。用_(双亲基因型)进行杂交实验,将子代培养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结果与结论:若子代果蝇的性别为雌雄都有,则基困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果蝇的

49、性别为只有雄性,则基因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答案】(1).BbXAXa(2).BbXAY(3).1/2(4).BBXAXA或 BBXAXa(5).BBXAY与 BBXaXa(6).BBXAXA(7).BBXAX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为隐性性状,同理残翅相对于长翅为隐性性状;杂交子代中圆眼雌性:圆眼雄性:棒眼雌性:棒眼雄性=7:4:0:4,子代中无棒眼雌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故为伴 X 染色体遗传;杂交子代中长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雌性:残翅雄性=5:6:2:2,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

50、;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22-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和 BbXAY。【详解】(1)据分析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BbXAXa、BbXAY。(2)根据亲本的基因型 BbXAXa和 BbXAY,可判断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XAXA和 1/2bbXAXa,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1/2。(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 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 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 BBXAXA或 BBXAXa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