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训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6766047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训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训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训练-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一-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训练-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古代史古代史第第 1 1 讲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孔子说过:“天下无道,那么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到了他生活的春秋后期,甚至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情况。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强大起来的诸侯纷纷改称“王地方势力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社会开展,血缘关系逐渐松弛周都城频繁迁徙人心不定ABCD答案D解析发生于战国;不符合史实。在分封制下,地方势力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使其势力日益壮大;随着社会开展,血缘关系逐渐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根底的分封制也难以为继,所以和符合题意。2秦始皇嬴政时,改正月为端月,其父名子楚,?吕氏春秋?就改楚为荆;

2、汉高祖刘邦时改邦为国。下述引句中的“忌讳与此处避讳之意最相近的是()A?老子?:“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B白居易?初授拾遗?诗:“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C王充?论衡四讳?:“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D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答案D解析A 和 B 的意思是“避忌;顾忌;C 的意思是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D 的意思是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题干大意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礼法的忌讳,是名字上的避讳,正确答案是 D。3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图一图二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

3、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答案C解析图一上的字体为“御史大夫,不掌握“武事,故 A 不正确;图一上的字不是“丞相,应排除 B;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所以正确答案是 C。4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权利的过分集中,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但时间久了必然导致机构的过分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这个一度凌驾于各个政府机关之上的庞然大物,终于寿终正寝了。句中“#处的官职应是()A参知政事B枢密使C三司使D礼部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在

4、于明确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时的几个重要官职的职权。为分割相权而设的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管行政权、军权、财权。句中的“经济管理方面权利、“财政、“(宋神宗)元丰说明了此题意在考查宋代掌管财权的官职名称。5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答案D解析从“唐玄宗时排除 A、B,从“察举

5、“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可知他评价的是选官制度,再排除 C。6 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 1 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 3 391 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对此,如果你是皇帝的宠臣,最正确奏议应是()A设辅政机关以侍从参谋B完全沿袭元制C让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设置军机处答案A解析完全沿袭元制势必恢复相权,这是明太祖不愿做的;废除丞相后明太祖已经由六局部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了;军机处最初是清代雍正帝时为处理军务而设,这是后来的事。所以 B、C、D 都不是最正确建议;适应政务繁忙而设置辅

6、政机关以侍从参谋才是上策。7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不是权力分化的结果B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C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D其批红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票拟答案D解析明朝的内阁是皇帝旨意的执行人,是由皇帝任命的,所谓的阁员,不过是皇帝旨意的拟稿人而已,执行的是皇帝的命令。明代的内阁制度不是权力分化的结果,而是皇权专制的产物。D 的表述错在把“票拟和“批红颠倒了。8以下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表达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

7、“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答案D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 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 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 D。二、非选择题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孟子?材料二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那么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那么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摘自顾炎武?天下

8、郡国利病书?材料三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中曾经称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又就“置郡县之举赞誉道:“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请答复:(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2)材料二中顾炎武所说的“专在下和“专在上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对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诸侯要按期朝觐述职,违者要受处分。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周初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2)顾炎武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

9、国家分裂,此所谓“专在下;而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容易产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出现君主专制和专制,此所谓“专在上。(3)公元前 221 年“朝议时关于郡县制的剧烈争论中,秦始皇决定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由此正式成为全国划一的地方行政区划。郡县制下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考核、规定俸禄,从而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日后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根底。10请观察下面三幅历史示意图,完成表格填充。图一图二图三工程问题设计尝试解答图一:秦朝三公九卿制(1)秦始皇的命令如何才能直达百姓?秦朝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突出特点

10、?(1)图二:唐三省六部制(2)有学者说,隋唐宋元时期的政体表现形式是君主宰辅制,结合图二谈谈对其的理解。(2)图三:明朝中央集权表(3)明太祖废相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影响?(3)答案(1)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以皇权为中心;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事一般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2)宰相由一人开展为一群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原来集中的相权,被分散在假设干彼此互不统属的官员手中。这些官员相互制约,既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又加强了皇权在国家组织中的地位。(3)历史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现实意义:明太祖重要政务都要亲自处理,事务繁多,从而设立了殿阁大学士,进一步促使了以后明代中枢机构的不断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