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1).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64681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5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1).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 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学生姓名: 张弈琳 学 号: 1511960243 专 业: 城市管理 班 级: 1501 指导教师: 李媛 完成日期:2019 年 4 月 27 日西安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论文写作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安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签名:张弈琳 专业:城市管理 学号:

2、1511960243 2019年4月27日18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摘 要近年来了由于国家在交通设施的建设方面不断的革新,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的缩短,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与小型城市的连通时间缩短。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探寻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市人口及空间格局的影响,认为目前国家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之下,高速铁路网络也在不断的健全完善,而这也正是西北地区发展和壮大的良好时机。尤其是对于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人口稀少的区域要充分的挖掘自身的优势,依托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通过区域平衡及优势互补策略、核心城市的疏解与带

3、动策略和中小城镇的潜力与特色优化策略来发展经济,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以达到吸引人口,留住人口的目的。关键词:高速铁路;西北地区;城市人口;空间格局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population in northwest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untrys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

4、s, the transit time between cities has been greatly shortened,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which has shortened the connecting time between large cities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nd between medium-sized cities and small cities. This paper takes northwe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e

5、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construction on urban popul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and holds that under the suppor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western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which is also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

6、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northwest China. Especially in xinjiang, qinghai, ningxia, gansu and sparsely populated area to fully excavate its advantages, 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speed rail network, through regional balance and complementary strategy, the core of city communication a

7、nd drive the strategy and the potentia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s and fea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to develop economy, increase the area of influence, attract peop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population.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Northwest China,Urban population,Spatia

8、l pattern of目 录1绪论61.1研究背景和意义61.2研究思路和方法61.3国内外研究现状61.3.1国外发展现状71.3.2国内发展现状72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基础82.1相关概念界定82.1.1人口分布的界定82.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82.1.3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口分布的关系92.2理论基础92.2.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92.2.2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93西北地区空间格局概况103.1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基本情况103.2西北地区高速铁路网络的现状分析104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格局的影响机制134.1高速铁路引起的可达性变化134.2高铁网络对地区产业经济的影响134.

9、3高速铁路引起的区域平衡发展变化145高铁网络影响下的西北地区发展策略155.1区域平衡及优势互补策略155.2核心城市的疏解与带动策略155.3中小城镇的潜力与特色优化策略156总结16参考文献17致 谢19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者国民经济发展的陆地运输,具有便捷、安全、成本低等优势,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及人口的分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根据国家铁路总公司的中长期规划,到了2020年,全国的高速铁路总长将达到家3万公里,基本上保证绝大多数的大型城市具备高速

10、铁路;而到了2025年全国的高速铁路总长将达到3.8万公里,确保各省省会城市能够和50万人口以上的中大城市实现高速铁路连通。与高速铁路建设相伴随的是,近年来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9.8%,而这也意味着,我国乡镇农村人口在不断的变少,而且从总体结构上来看,城市人口数量占到了总人口的近60%,农村人口仅约为40%,由此可见,城市空间结构及人口数里也在时刻发生变化。然而一直以来人口数量的分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交通、经济等等,但是不可否认城市经济发展对于人口数量的影响最大,所以目前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要远远大于

11、二、三线城市,然而由于近年来了国家在交通设施的建设方面不断的革新,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的缩短,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与小型城市的连通时间缩短,未来,我国高铁线路将构筑“八纵八横”格局,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便捷的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非常强的后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了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现了人口撤离的现象。事实上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人口之间的

12、空间分布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2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针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需的理论支撑一方面通过导师的指导及学校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和搜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工具,在知网、万方、维普等电子期刊网站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目前资料的查找已经基本完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经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或是对外公开的硕博士论文;另一类是本人根据工作实践收集的相关资料。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发展现状早在1825年在英国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随后在欧洲大陆掀起铁路的建设热潮,国外铁路的发展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比于国内铁路的发展要领先很多。然而在新世纪高速铁路的发展中,

13、国外却没及太突出的成果。不过对于高速铁路对人口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还是有涉及。早在PeterM.J.Pol(2003),就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会使得沿线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然而这种良性竞争会使得城市的综合水平不断的提升。Coto Millan(2007)对欧盟高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区域之间的可达性明显的提高,因此城市之间的发展机遇也相应的增多;Nakamura(2008)在研究高速铁路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时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迅速的引起人口的增长,但是同样也会使得一部分人口外流,这种情况对于高铁线路覆盖的城市见表现为人口增长,而对于高铁线路未触及的城市则表

14、现为人口流失。Gerard(2009)对法国的高铁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高铁的开通的区域明显其经济发展要快于其他区域,而且受到高速铁路的影响产业结构也有很明显的变化,以里尔市为例,高铁的开通使得其经济结构由原来的以工业为主变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格局。Emilio Ortega(2011)研究发现从宏观角度来看,高速铁路的出现使得可达性空间分布更加均衡化,从微观层面来看有时呈现出的是比较均衡的作用,而有时呈现出的则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新的高铁站点分布于核心城市的时候,该城市的核心性将得到大大的增强。Jasper Willigers(2013)基于高铁对商业区位进行研究时

15、认为,高铁路确实可以更好提供相关的商业服务,这与高铁便捷化的运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Reg Harman(2017)在研究时,对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区域产业、城市空间、城市土地保护等几个方面。总之,国外对于高速铁路的研究以实证分析居多,而纯粹的理论研究比较的少,而且实证分析也主要是根据已经形成的既定事实进行分析,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1.3.2国内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我国高速铁路的研究和建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状态,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建设。伍业春(2009)从城市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

16、结构三个方面对高速铁路进行分析,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各城市之间实现了集聚与辐射,特别是由于其可达性时间短为城市之间的聚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有利于城市结构的优化与发展。时王昊(2011)对日本及欧洲的高速铁路网进行了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群结构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高速的建设的运营会使得城市的区域外延和扩张,对于相邻的城市会加速融合,而对于城市群而言由竞争会加剧,甚至出现极化发展的情况。赵丹等学者(2012)以长江三角为例进行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长江三角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同时还可以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不过伴随发展而来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核心,同时

17、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边缘区域。方大春等(2014)在研究时指出,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沿线城市的资源重新进行配置,从而形成了以高速铁路线为主的经济带,因此在发展高速铁路的过程中要注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均衡协调发展。李祥妹(2017)在研究经济、人口与高速铁路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构建模型等方式对沪宁高速对城市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因为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的流入、流出非常的明显。2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人口分布的界定所谓的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人口在空间存在的形式及分布状况。之所认强调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因为人口的分布受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交通设施等诸多因素的

18、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我国为例在十年前农村人口数量要大于城市人口数量,而现如今城市人口数量却大于农村人口数量,正是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得人员发生了迁移。所以人口的分布状况也是一个瞬时性的结果,并不能代表长久时间段内的情况。2.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于人口分布影响是非常大的,正所谓“适者生存”,好的地理位置,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居住。以全球人口分布为例,几乎有90%的人口住在北半球,而仅有10%的人分布在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人们又几乎都分布在北纬2060度之间,究其原因是该纬度区间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换言之就是在人类能够轻松适应的范围之内。同时受到

19、生产生活的影响人们更加愿意选择平坦的区域,而不愿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第二自然环境。由于自然界受到温度、气候、雨水等因素的影响,生活资料也各不相同,有些区域因为自然环境的缘故生活资料比较的丰富,吸引的人口也就比较的多,而有些区域生产资料比较少,自然人口也就会稀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少,而东南区域人口多的主要原因,正是受到了生产生活资活的影响,所以导致了西北地区人口分布较少,而南方地区则人口密集。第三经济条件区域经济与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也并不是绝对的,然而经济条件却与人口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经济条件好意味着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比较完善,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例,之所以吸

20、引众多的人去“漂”,主要原因是良好的经济使得交通便捷,社会保障齐全,因而吸引了很多人。第四政治原因。从世界历史来看,政治对于人口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以我国为例,历朝历代我国的经济中心都与政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我国的南京、西安、洛阳等等历史的古都,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发展起来的,而北京在明朝之前人口并不算多,而且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但是自从明朝建都以后,北京便成为了经济贸易的密集地,随之而来的是人员也成倍的增加,当前由于我国首都地处北京,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去“北漂”,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2.1.3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现如今我国人口的迁移越来越频繁,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

21、就是因为基础交通设施在日渐完善。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铁路的发展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其中值得令人高兴的是,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总里程已经达到了全世界各国建设总里程之和。正是由于完善的交通设施为人口的迁移奠定了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铁路里程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人口的分布与交通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交通与人口的数量、构成及分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反过交通也影响者人口的分布,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在城市管理中为了解决人口拥挤,往往采取的是先行发展交通设施来疏解部分人员。尤其是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更加主动

22、性和前瞻性,对于人口的分布起着引导作用,所以交通运输对于人口分布的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2理论基础2.2.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原理就是人口的均衡原理, 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在国内学术界较为系统深入的“人口均衡”的概念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此后“人口均衡”的研究始终在缓慢的进展。2009年,随着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分析会的召开,“科学制定人口规划,引导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针的制订,建设人口均衡社会的理念吸引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人口均衡”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所用的理论分析工具是借用来自于经

23、济学的分析工具。但是不可否认,尽管近来学界对人口均衡发展概念的相对统一深化的认识,但是其理论框架仍还十分欠缺,且所见文献中的人口均衡的理论来源都是从国内现实政策出发,与国外的研究缺乏理论关联。事实上,人口均衡概念和国外人口学一些概念是相联系相类似的,国内的人口均衡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故而会狭隘和不足。因此对于人口分布的相关理论还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2.2.2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来看,人口的发展变化与生产方式有很

24、大的关系,如果生产方式一旦改变,那么对于人口的运动及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与马尔萨斯的观点截然相反,在马克思看来,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着手,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3西北地区空间格局概况3.1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基本情况按照我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是指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宁夏北部、甘肃中西部。而从行政区划上包括,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五个省份。根据2018年公布的人口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甘肃省总人口为2637万人,其中兰州362万,天水326万,陇南257万,庆阳221

25、万,平凉207万,临夏195万,武威182万,白银171万,张掖120万,酒泉110万,甘南68万,金昌46万,嘉峪关23万;陕西总人口为3864万,其中西安807万,渭南547万,咸阳498万,鸡市376万,汉中348万,榆林330万,安康265万,商洛238万,延安212万,铜川83万,杨凌16万;宁夏总人口682万,其中主要城市银川134万,吴忠133万,固原124万,中卫112万,石嘴山48万;青海总人口603万,其中西宁237万,海东148万,海西52万,海北28万,玉树42万,黄南28万,果洛21万;新疆总人口982万,其中喀什365万,乌鲁木齐233万,伊利260万,阿克苏226

26、万,和田180万,昌吉159万,巴州117万,塔城99万,石河子66万,阿勒泰64万,吐鲁番59万,哈密55成,克州47万,博州47万,克拉玛依27万。3.2西北地区高速铁路网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的带动之下,西北地区的高速铁路发展也非常的迅速,目前已经建成通车的有郑西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兰渝高速铁路和宝兰高速铁路,且2018年准备新建的由省会通向各地州市的高速铁路已纷纷立项准备动工建设,相信在“十三五”规划其期间,我国西北地区的高速铁路网将来越来越完善。图1 我国高速铁路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图第一,郑西高速铁路,全长484.5千米,郑州始发到宝

27、鸡终。郑西高速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高速铁路建设规划中的其中一条铁路,全段为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而郑西高速也是该段高速铁路中最先动工建设的一段。建成后的该线中列车线下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线上最高时速达到了200公里。图2 郑西高铁线路图第二,兰新高速铁路,全长1768千米,总共设有31个站,该线西起新疆乌鲁木齐,东至兰州,已经于2014年建成通车。而目前这也是唯一一条进入新疆地区的高速铁路,所以无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战略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高速路线的建设对于原有的兰新线形成了互补,极大的满足了物资运输和人流量的吞吐。图3 兰新高铁线路图第三,西成高速铁路,该线北起西安,南至成都,全长

28、500多千米,设计的时速是250公里每小时,但是目标时速却达到了350公里每小时。此线路已经于2013年建成通车,而此线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西安至成都的通行时间,并且与成都的铁路网相互连通,对于完善西北地区的铁路网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4 西成高铁线路图第四,兰渝高速铁路,全线长800千米,北起兰州,南至重庆,设计的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此线路目前已经全线贯通,即将通车。而此线路的建设也结束了兰州至重庆无直达车的历史。图5 兰渝高铁线路图第五,宝兰高速铁路,即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全长401公里,其中,陕西境内45.7公里,设有隧道13座,桥梁15座,桥隧总长44.57km,占线路总长的97%,设

29、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徐兰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兰高铁建成后,徐兰高铁将全线贯通,连接已开通的兰新高铁,将打通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西北地区高铁将全面纳入全国高铁网。图6 宝兰高铁线路图4高速铁路网络对西北地区城市人口格局的影响机制4.1高速铁路引起的可达性变化高速铁路的建设最大的优势在于极大的缩短了旅客出行及货物运输的时间,在未开通高铁之前,兰州至西安列车要运行近9个小时才能到达,然而高铁开通以后兰州至西安仅仅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便可到达西安。同样,兰州至重庆,如果乘坐原有的列车,需要12个小时才能到达,而通车

30、后的兰渝高铁,列车在试运行期间仅仅运行7个小时便可到达重庆,而且后续如果提速的话出行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以新疆地区为例,兰新高铁的建成,以高效快捷的通行使得区域的交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1小时、2小时、3小时交通圈日渐成熟,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时期乘客的乘坐需要,相应的开设了“周末动车、假日动车”等等,使得高速铁路列车向“公交化”转变,更加满足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根据铁路部门公开的数据显示兰新铁路通车4年间(2015年至2018年)客运量达到了2370万人次,如果单纯的看这个数字或许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截止2018年,甘肃的总人口也才只有2590万,换言之兰新高铁的开通几乎影

31、响到了每一个甘肃人,也几乎惠及了每一个甘肃人。4.2高铁网络对地区产业经济的影响“高铁经济”的到来,推动力最大的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很多城市抓住高铁运行的机会,对第三产业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经济快速的发展。第一,高铁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影响。一是缩短出行时间。高铁运行以前的延边州出行主要以公路,铁路,飞机为主。传统的交通方式,导致旅游中浪费时间,不便捷,价格也不低的现象,阻碍了游客来延边州旅游的热情。而高铁的运行,可缩短延边州内的各市级间路程,短短几个小时便可穿行一省内各个地方,很好地连接各个旅游景点。高铁的运行,使得游客在各个景区有充足的观赏时间,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二是增加旅客数

32、量。高铁的运行,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也大大拓展了旅客数量。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欲望逐渐加深。以甘肃敦煌为例2018年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2.9亿元。这个数量是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可以看出,高铁的运行,将会大大增加旅客数量。三是运输格局的变化。高铁的运行,使原有的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铁的运行,几乎取代了绿皮车的时代,既节省时间,价钱上也相差不多。高铁的运行对公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减少了短路程公路的运输次数,票价持续下跌,且上座率也大幅度的下降。高铁的运行也影响了航空业,高铁的价格普遍要比飞机的价格低,而且飞机的实际路程时间很长,需要提

33、前到达飞机场,放取行李,出机场,远没有高铁来得方便快捷。第二,高铁经济对餐饮业的影响。一是推动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新疆、青海、宁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有其特有的饮食文化,美食品种丰富。高铁的运行,解决了外省市对于西北美食的欲望,可以比较便捷的品尝美食。二是旅客增多,拉动消费增加。高铁的运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旅客数量,从而拉动餐饮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提升知名度。高铁以便捷高速而闻名,高铁的运行,使之向高铁一样便捷高速的快餐行业随之发展起来。第三,高铁经济对住宿业的影响。高铁的运行,使得商务出差更加的方便快捷,人员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周末热的浪潮也随之而来。根据相关统计,55

34、%的出行游客会选择住在经济型酒店,相占较大的比重。所以高铁的运行,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经济型酒店的发展。4.3高速铁路引起的区域平衡发展变化高速铁路拉近了沿线地区之间、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区域的“同城化”。经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势头,“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加强相邻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合作,不同城市间的交流协作更加密切,各城市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项目的重复建设,较好地实现产业互补。“同城化”效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促进了经济的更快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更快提高。“同城化”还有利于促进各地间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的流通,并能

35、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带动大批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休闲娱乐业,旅游业,金融业等。在兰新高铁未规划建设之前,新疆地区乌鲁木齐至哈密、乌鲁木齐至吐鲁番之间的动车每天只有4对,但是随着兰新高铁开通,现在每天固定开行乌鲁木齐至哈密、西宁、兰州共计8对,而乌鲁木齐至吐鲁番两地间开行的动车达23.5对,平均每小时一趟。正是由于高速铁路建设使得区域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人员流动也带动了信息、资金的流动,促使区域间的经济融合发展。5高铁网络影响下的西北地区发展策略5.1区域平衡及优势互补策略目前西北地区除陕西省发展相对比较的均衡,另外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四省份,其城市之间的发展目前很不均衡。以

36、甘肃省为例,网络中被调侃为“全省只有一个二线城市,其他都为五线城市”,事实上,根据2018年的国民经济收入情况来看,除却兰州市的GDP达到了2732万之外,共他十三个市州的GDP均没有破千万,甚至像甘南州GDP仅有155万,由此可见差距之大。而新疆虽然总量上GDP破万亿,然而乌鲁木齐的经济总量达到了3099万,而其市的经济总量给持在千万左右,只有昌吉稍高一点为1367万,其他很多城市的经济总结并没有破千成。由于此可见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还非常的不平衡。因此在高速铁路网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采用区域平衡及优势互补策略,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特别是要发现劣势与优势,依托高速铁路将大城市

37、的优势弥补于中小城市,而将中小城市的优势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形成区域之间的互补,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经济来吸引更多的人口。5.2核心城市的疏解与带动策略目前西北地区省会及部分大城市往往其知名度比较的高,然而其中小城市的知名度却比较的少,例如甘肃的兰州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的知晓度,但是其辖区内的金昌、定西、甘南等市州的知晓度非常的小,即便是以镍闻名的金昌,其在国内的知晓度都非常的低。依托原来的基础交通设施及工具区域之间的连接性相对比较的弱,而高速铁路的连通性则比较强,特别省会城市与地州市之间的高速铁路大大的增加了人口的集散,这与高速铁的安全性、便捷性及高速性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38、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各省要注意核心城市的疏解与带动,对于城市发展局限性高的城市可以利用高速网络进行疏解,而对于发展比较的慢,人口数量少的城市,可以采用核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方法,达到家疏解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以此来不断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数量。5.3中小城镇的潜力与特色优化策略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

39、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促进小城镇发展、优化城市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西北地区人员相对稀少,所认打造特色小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全当前建设的高速铁路网络,对当地的特色进行大力的宣传,以及引更多的人员,毕竟人口基础是发展特色小镇的根基。二是要深入挖掘小镇自身的就业和创新机会,毕竟对于西北乡镇而言,很多青壮年劳动人都外出谋生,所认必须要增长就业和创业机会,这样才会具备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以确保可以留住人口,并吸引外来的人口;三是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抓住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的本质是培育本

40、地特色产业,通过强化特色产业来加强小镇之间的联系。四是增加小镇和可辨识度。除此之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也是实现人口集聚的条件之一。特色小镇建设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导性工程,不断提升小镇自身的公共保障能力。6总结目前国家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之下,高速铁路网络也在不断的健全完善,而这也正是西北地区发展和壮大的良好时机。尤其是对于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人口稀少的区域要充分的挖掘自身的优势,依托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通过区域平衡及优势互补策略、核心城市的疏解与带动策略和中小城镇的潜力与特色优化策略来发展经济,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以达到吸引人口,留住人口的目的。参考

41、文献1PeterM.J.Pol.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High-speed Train on Urban RegionsZ.EESA Conference Paper from European Eeglonal Science Association,2003,(9).2Coto Millan.Effects of network economies in high-speed rail:the Spanish case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7,(4).3Nakamura.The Impacts of the

42、Shinkanse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J.The Fifth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2008.4Gerard. Energetic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high speed railway system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9,129. 5Emilio Orteg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char

43、acteristics of double-row tapered roller bearings of high speed locomo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1,84. 6Jasper Willigers. An event based simul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design of a rail interchange yard, which provides service to high speed and conventional railwaysJ.

44、 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2013,52. 7Reg Harman. Is high speed rail an appropriate solution to Chinas rail capacity problem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4,40.8伍业春.高速铁路与可持续运输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09,24(06):62-63.9王昊.高速铁路对商业地产价格影响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11):10-14.10王丽,曹有挥,姚士谋.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

45、述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09):1073-1079. 11赵丹,焦敬娟.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格局及空间效应评价J.热带地理,2014,34(03):275-282. 12方大春,朱永磊,种照辉.高速铁路网络对中国城市化格局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4(09):9-15. 13李祥妹.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影响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J.铁道经济研究,2016(06):21-25. 14刘丽玲. 高速铁路网络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8. 15汤晋.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长三角时空收缩与空间结构演变D.东南大学,2016. 16杨晴晴. 高速铁路发展与城市

46、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变迁D.暨南大学,2016.17韩旭.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及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6. 18张锐. 高铁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19洪武扬. 苏南地区高速铁路的地域空间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4. 20杨犇. 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致 谢在此由衷地感谢帮忙过我的每一位人,没有她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毕业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媛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她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

47、析使我最后敲定题目。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李媛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益的东西,再次对李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她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潜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期望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