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doc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6761319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2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取题:此题共7小题,每题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以下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26分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3种B.4种.5种D.6种3.6分以下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a2O2粉末.铝与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

2、粒投入CuN32溶液分以以以下图示实验正确的选项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除去O气体中的O2气体.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5.6分一定温度下,以下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 A.pH=5的2S溶液中,=cHS=105mol1B.p=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H=b,则a=b+1.pH=的H2CO4溶液与pH1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OH+HC2O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H相同的C3CONaaHCO3alO三种溶液的cN+:6分20年3月我们国家科学家报道了如以以下图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以下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a为电池的正极

3、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7分室温下将1ol的CuO4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l的CuS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uSO45H2OsCuS4s5HOl,热效应为H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HHBHHC=H2H3D.H1+H2H 二、非选取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83分在容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

4、一定量的N24,发生反应N2O42NO2g,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以以下图。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cN2O4以00020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5、15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以下问题: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Pb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 填“强或“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得现象是 ;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以以下图

6、,已经知道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即1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值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0.15分某小组以oC6H2O、NH4l、H2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氨的测定:精确称取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以以下图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1mL c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2mol1 N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氯的测

7、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rO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2CrO为砖红色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 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填“偏高或“偏低.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15ol,cCr42为 molL1已经知道:KpAg2Cr4=1.1212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钴的化合价为

8、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 ,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15分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的浓海水中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提取其他产品.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1以下改进和优化海水综合利用工艺的设想和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用混凝法获取淡水 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优化提取产品的品种 改进钾、溴、镁等的提取工艺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吹出r,并用纯碱吸收.碱吸收溴的主要反应是Br2+a2C3+H2ONar+NaB3+aH3,吸收1mol 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mo.未经许可

9、 请勿转载3海水提镁的一段工艺流程如此图:浓海水的主要成分如下:离子aM2+2浓度/gL16378.814646.4该工艺过程中,脱硫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产品的化学式为 ,1L浓海水最多可得到产品2的质量为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采用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若有少量水存在会造成产品镁的消耗,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215分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倍,d与同族;的最外层

10、只有一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以下问题: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1b、c、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 .2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写出两种.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 ;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 填化学式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e和c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此图1,则离子的电荷为 5这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此图2所示该

11、化合物中,阴离子为 ,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 ,判断理由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3立方烷具有高度对称性、高致密性、高张力能及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合成立方烷及其衍生物成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下面是立方烷衍生物I的一种合成路线: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1C的结构简式为 ,的结构简式为 .2的反应类型为 ,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物A可由环戊烷经三步反应合成:反应I的试剂与条件为 ,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3可用的试剂为 4在的合成路线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是 填化合物代号I与碱石灰共热可化为立方烷.立方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个

12、峰6立方烷经硝化可得到六硝基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 种 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取题:此题共7小题,每题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6分以下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考试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

13、炭的吸附作用;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催熟的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铁粉具有还原性,能和氧气反应,防止食品被氧化.【解答】解: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彻底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该过程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吸收水分,

14、属于物理变化;铁粉具有还原性,防止食物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判断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题目难度不大,该题各个选项与现实生活接触紧密,比较新颖,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分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考试点】H4: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53: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分析】根据“等效氢的数目分析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几种等效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解答】解:共有18个位置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根据轴对称可知,、10、1等效,2

15、,,11,17等效,3,7,2,1等效,4,6,13,5等效,、14等效,因此四联苯的等效氢原子有种,因此四联苯的一氯代物的种类为5种,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掌握方法即可完成,注意等效氢的判断,难度不大。 36分以下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a22粉末铝与F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溶液【考试点】A: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527: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Cu和水;B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发生Al与Fe2O3反应生成A

16、l2O3和e;D发生Z与CuO2反应生成ZN32和Cu【解答】解:.发生氢气与CuO的反应生成u和水,反应前固体为CuO,反应后固体为Cu,固体质量减小,故A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前固体为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为碳酸钠,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固体质量增加,故B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发生Al与Fe2O3反应生成A2O和F,反应前固体为氧化铁、Al,反应后固体为氧化铝、Fe,均为固体,固体质量不变,故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D发生Zn与CuNO32反应生成ZO32和Cu,反应前固体为Zn,反应后固体为Cu,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固体质量减小,故D错

17、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选:B。【点评】此题为04年高考试题,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前后固体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注意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4分以以以下图示实验正确的选项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考试点】1B:真题集萃;U: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5:实验评价题【分析】A.漏斗下端尖嘴应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除杂时导管应长进短出;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需要浓硫酸并加热,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和乙酸,降低乙

18、酸乙酯的溶解度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解答】解:A.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可利用图中过滤操作,但漏斗下端尖嘴应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故A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为防止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试管口向上,故B错误;.除杂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图中气体从短导管进入不能除杂,故C错误;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需要浓硫酸并加热,饱和碳酸钠可吸收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图中制备实验合理,故D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试点,涉及混合物分解提纯、物质除杂、有机物制备及物质性质实验等,把握实验原

19、理及实验装置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操作的可行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56分一定温度下,以下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 A.H5的H2溶液中,cH+=cHS=11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的HCO溶液与H=2的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Na+cH+=O+cC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D.pH相同的CHCNaaHCO3NaCO三种溶液的cNa+:【考试点】D: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专题;H: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H2S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C

20、H2O4是二元弱酸,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判断;D相同的CH3COONaaHC3NaC三种溶液,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其浓度越大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解答】解:.H2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所以溶液中cHcHS,故A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其pH=b,则b+1,故B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H2C2是二元弱酸,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OH+cHO4+22O42,故错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D.pH相同的C3CONa

21、NaHO3NaClO三种溶液,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其浓度越大,酸根离子水解程度 ,钠离子不水解,所以ca+:,故D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根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盐类水解特点再结合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B,题目难度中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6分201年3月我们国家科学家报道了如以以下图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以下叙述错误的选项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iMn2O4Li1xn2O4+xL放电时,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迁移【考试点】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BL

22、: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1:电化学专题【分析】锂离子电池中,b电极为Li,放电时,L失电子为负极,Mn2O得电子为正极;充电时,Li在阴极得电子,LiMn2O在阳极失电子;据此分析.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解答】解:、锂离子电池中,电极为L,放电时,L失电子为负极,LM4得电子为正极,所以为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充电时,Li在阴极得电子,Mn2O4在阳极失电子,电池充电反应为LMn2O4=1xn4+x,故B正确;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放电时,a为正极,正极上LiMnO4中Mn元素得电子,所以锂的化合价不变,故错误;D、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23、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锂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此题注意把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注意根据电池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正负极.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76分室温下将1ol的CuS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o的CSO4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uS42OsCu4s+H2Ol,热效应为H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AHH3B.HH3H1=H23.H1+H2H3【考试点】R: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CuSO45H2Os=Caq+SO

24、42+5H2OlH10;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uSO4=Cu2+SO42aqH2;已经知道CuO45H2Os=uSO4+5H2lH,根据盖斯定律确定之间的关系.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解答】解: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4H2sCu+a+SO42qH2OlH10;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SOs=u+aq+O2q20;已经知道CO52Os=Cus+52Ol3;依据盖斯定律得到,所以3;H2,则30,A、上述分析可知H2,故A错误;B、分析可知2=1H,由于H20,HH ,故错误;、H3H2,故C正确;D、H2,0、3+H,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溶解及物质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

25、据盖斯定律分析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二、非选取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81分在容积为.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4,发生反应2O42g,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的H大于 0填“大于或“小于;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以以下图。在00时段,反应速率N4为0.0 m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0.3molL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1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以0.000m

26、o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大于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正反应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温度升高。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8ol。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逆反应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对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考试点】C8: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C: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CK: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专题】1E:化学平衡专题.【分析】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

27、此判断;反应速率利用公式v=计算得到;化学平衡常数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N2O4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T00;计算T时两种物质的浓度,计算得到化学平衡常数;3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大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解答】解:1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H0;00s时段,O4浓度变化为:0.1moL.4ol/L=0.0mol/L,vN2O40001molL1s;.36mol/L,故答案:为:大于、0001mlL1s、0.36mol/L;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N2O4的浓度降低,平

28、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方向吸热,10,故答案:::为:大于、正反应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温度升高;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平衡时,N2=0.10olL1+0.0mols10s2.16molL1,cN24=0.4oL1.0molL1s110=0.020molL1,K=8mo/L,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1.mol/;3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对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点评】此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

29、计算等,难度不大。9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以下问题: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六 周期、第A 族;PbO的酸性比C的酸性弱 填“强或“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2PbO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HC浓PbClCl2+2H2O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PbO2可由P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O+lO=Pb2+C ;Pb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32与CuN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P2+2Oe=P24H+ ,阴极上观察到得现象是石墨上红色物质析出;若电

30、解液中不加入uNO3,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P+2e=Pb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P2的利用率降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以以下图,已经知道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0即10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bOx或mb2Pb,列式计算x值和m:n值 x=1.4;m:n=2:3.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考试点】B:真题集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78: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DI:电解原理;FG:碳族元素简介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2: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位于第六周期族;非金

31、属性越强酸性越强;2Pb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氯气,还应生成PbCl2与水;3P可由Pb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据此可知,PbO与ClO反应得到PbO,同时生成Cl;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阳极上Pb2+失去电子,得到PbO2,需要水参与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阴极上,C2+获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石墨电极上;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O32,阴极上Pb2+获得电子生成Pb,b2+生成PbO2的利用率降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bO,根据PbO2PbOx+O2列方程计算x的值;若组成表示为mPO2nPb,则O原子与Pb原子的比值为x,据此计算解答未经许可

32、请勿转载【解答】解: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位于第六周期族;非金属性b,故Pb的酸性比CO2的酸性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六、;弱;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说明生成氯气,还应生成PbC2与水,反应方程式为:bO+4HC浓PbCl2+Cl2+2H2O,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PbO2+4HC浓bCl2+Cl2+HO;P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据此可知,与Cl反应得到PO2,同时生成Cl,反应离子方程式为:Pb+O=PbO2+l;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阳极上Pb2+失去电子,得到bO2,需要水参与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b2+2

33、H2O2e=PO2+,阴极上,u2+获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石墨电极上,即石墨上红色物质析出;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NO32,阴极上b2获得电子生成,阴极电极反应式为:b2+e=Pb,2+的利用率降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bO+CO=O2+C;Pb2O2e=PO+H;石墨上红色物质析出;+2=Pb;Pb2+的利用率降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若点固体组成表示为bO,根据PbOPbOxO2有:32=23940,解得x1.,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若组成表示为PbO2nPb,则原子与Pb原子的比值为,则=.4,整理得m:=2:3,故答案:::为:x14;m:n=2:3.【点评】题目

34、比较综合,涉及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常用化学用语、电解原理、根据方程式计算等,题目素材基本取自教学资料以外,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中电解液中不加入uNO32时阴极反应为易错点,掌握离子放电顺序是关键,4中注意根据方程式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10某小组以Co2O、NHl、H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以以下图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 c1mo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ml

35、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到终点时消耗V2mNOH溶液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2C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2C4为砖红色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用N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 酚酞或甲基红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 偏低 填“偏高或“偏低.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36、,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g+=2010ml1,rO42为2.810mL1.已经知道:sA2CO=1.121012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钴的化合价为 +3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l2+NH4Cl+1H3+H2O22CoH3Cl+2H2,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考试点】RD: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专题】18:实验分析题【分析】通过2中液面调节A中压强;2碱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性溶液只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a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

37、的指示剂;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根据氨气与和氨气反应盐酸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氨气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氨质量分数;4若气密性不好,导致氨气的量偏低;硝酸银不稳定,易分解;根据离子积常数计算cCO4;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Co元素化合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NH4l、H2O2、NH3发生反应生成CoH36Cl3和水;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解答】解:1通过2中液面调节A中压强,如果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

38、使中压力减小,从而稳定压力,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当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2碱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性溶液只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所以用NaO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NO溶液;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甲基红为酸性变色指示剂、酚酞为碱性变色指示剂,所以可以选取甲基红或酚酞作指示剂,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碱;酚酞或甲基红;与氨气反应的nHC=031c1molL1c2mol 13V=10c1V12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H3=nC103c1Vc22o,氨的质量分

39、数,故答案:为:;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4若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氨气泄漏,所以氨气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偏低;5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防止硝酸银分解,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CO4=o/2.813 ol/,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2.8103;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6C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得C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HC、H2O2、H发生反应生成CNH6l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Cl22NH4Cl+0NH3+H2O22Co3+2HO;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故答案:为:3;2CoCl2+2N4Cl10NH3+HOCoH36Cl3+2O;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含量的沉淀,涉及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含量的测定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此题关键,知道指示剂的选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1.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资源化结合起来是综合利用海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是先将海水淡化获得淡水再从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