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57906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 WORD版含解析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北京101中学2023届上学期 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

2、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

3、;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掲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

4、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

5、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

6、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氧化物的能力。释放氧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带来一系列

7、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组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

8、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 A. 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 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 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 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 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 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 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3. 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

9、更多。下列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 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 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 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 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 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5.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钢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

10、 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 城市自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 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 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 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 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 【答案】1. D2. B3. B4. C5. A 6. 观点: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

11、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本题相对容易。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注意是关于“生物多样性危机”。在原文第一段最后几句,A项、B项、C项都是原文的概括。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D项不

12、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而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有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错,原文“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渡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环”可知不是“缓解”,恰恰是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危机。C项由原文“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张冠李

13、戴。D项“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说法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三段中“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是城市中动植物栖居于精心维护的花园中,不是城市中生物的

14、得到了精心保护。其它各项在第四段的最后三句话中都能找到,其中A项是原文的概括,C项、D项是原文的同义转述。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由材料一“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材料二“城市作为人类的产物”可知说法正确。A项“认为应该减少城市化的步伐”错,于文无据,无中生有。B项原文“着实令人惊叹”、“感到不可思议”可知不是“忧虑”是“惊叹”。D项材料一“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多样性也是

15、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观点不同。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原文“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可知“为抵御积雪的覆盖”错,是为了抵御积雪融化后的夜间冰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

16、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本题答案应该在全部材料中找。明确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其实结合前面的题目也能大致了解每则材料的侧重点),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注意观点性的句子,材料中有直接照搬,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观点性的句子,考生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即可。本题第二文要求谈启示,考查探究能力,考生的观点需要依托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元稹 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

17、,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

18、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

19、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耳。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袝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注释:苏子卿、李少卿指汉代苏武、李陵。沈、宋指唐代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曹刘,“三曹”之曹植、建安七子之刘祯,他们是汉代诗人。颜谢,指南朝宋的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徐庾,指南朝梁陈的诗人徐陵和庾信。襄袝事:完成合葬之事。襄,成;袝,合葬。 7.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尤工为五言工:

20、善于,长于 B. 下该沈宋该:同“赅”,完备 C. 途次于荆次:临时止宿 D. 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之为文雅:很,极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臣以赓歌相和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 B. 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 其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C. 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D. 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 9. 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大成的诗人 B. 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

21、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可是诗句的含义简洁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会随意写出来 C. 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 D. 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 格律切当但是劲健的风度丧失了,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非常华美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楚辞与诗经时间上相差不远,所以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 B. 作者认为南朝(宋、齐、梁、陈)时期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取。 C. 作者认为虽然李白杜甫并称“李杜”,但在律诗创作上两人差距非常大。 D. 作者认为把杜甫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可以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

22、。 11. 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12. 作者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作者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 【答案】7. D8. C9. D10. B 11. 我看他放浪恣肆,不受拘束,写景写物的诗,以及乐府诗,的确也可以和杜甫比肩。 12. (1)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 (2)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 (3)主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 (4)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 D.句意:他向来知道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雅,

23、向来。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君臣用互相作诗来连续唱和。以,介词,用。 句意:当时还有一位山东人李白,也凭借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以,介词,凭借。 B.句意:选用了其中对改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尤,形容词,优胜的,突出的。 句意:他们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尤,副词,特别。 C.句意: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尚,副词,还是。 句意: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尚,副词,还是。 D.句意: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

24、情,流连忘返于山水的文章。盖,助词,用于句首,不译。 句意:至于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盖,副词,大概。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D.“莫备”的意思是“不够华美”,句子应译为:格律切当,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从形式到内容均不可取”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子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固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

25、所不取也”,作者指出了不足,但并未完全否定。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摆去”,摆脱;“诚”,的确;“差肩”,比肩;“差肩于子美”,状语后置句。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及“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可概括为:古今各种诗体都能掌握; 依据“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可概括为:兼具所有诗人的长处; 依据“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可概括为:主题思想可贵,有教化的作用;

26、 依据“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可概括为:在声韵、格律、创作技巧方面达到的成就极高。 参考译文: 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最初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君臣互相作诗,连续唱和,在这之后,诗人相继进行创作。经历了夏、殷、周一千多年,孔子编辑整合选择提炼,选用了其中对改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其他的诗就失传了。楚地的诗人进行创作并且幽怨悲愤的情绪繁盛,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秦、汉已经消亡了,搜集诗歌的官职已经废除,天下怪异的民间歌咏、颂扬讽谏的辞章、有乐曲节拍欢快娱乐的歌词,

27、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出来。等到汉武帝写出柏梁台诗,七言的体裁就具备了。苏武、李陵这类人,特别擅长创作五言诗,虽然句读和音韵格律各不相同,内容上也是健康的和淫靡的东西互相掺杂,但词意简练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随意写出来。建安以后的时期,天下的文人遭遇战乱。曹操父子在征战的间隙写文章,常常是拿着武器横赋诗,所以他们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晋代的诗歌,这样的风采气概还有所保存。刘宋和萧齐之间,教化失去了根基,文人以怠慢、和顺、散漫拖沓作为时尚,文章以词采华丽、放浪旷达、精致清灵为好,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情,流连忘返于山水

28、的文章,意义、格调、气概没有可采用的地方。(文章)衰落到了梁、陈时代,过分华丽过分刻意修饰、轻浮取巧细小琐碎的词句大量使用,又是宋、齐都不采用的。 唐朝建立后,国家的学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讲求造语的锤炼精切和声律的妥帖和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格律诗。从那以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了。但是,喜好汉、魏、晋诗歌传统的,都丢掉了齐、梁诗歌的长处,刻意追求华丽形式的,都丢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效法齐、梁诗歌的形式,却赶不上魏、晋诗歌的内涵;汉代乐府学得不错,魏晋五言古诗却作得不怎么样;格律切当,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

29、辞采却又不够华美。至于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古朴近于苏武、李陵,气概超过曹氏父子和刘桢。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诗歌的风格气势,并且兼备了当今各家的特长。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如果认为有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么,自从有诗人以来,就没有谁超出杜甫! 当时还有一位山东人李白,也以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当时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写景状物的诗,以及他的乐府诗歌,确实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

30、甫的那些长的有千余言,次一等的也有百余言的长篇排律,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风调清深,对句切合声律,通篇摒弃浅近凡俗,杜诗的这种境界,却是李白的创作还未能触及的领域,更何况(运用)其中的精髓呢。 我曾经想细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只是由于衰病懒散,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正好遇到杜甫的孙子嗣业,他启运杜甫的灵柩,完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师之事,归途中停留于荆州。他素知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就拜请我撰写墓志。推辞不掉,我于是记述杜甫的官职和门第,为杜甫终于归葬写了这篇墓志铭。 (二)(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

31、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注释:几:轻微,婉转。道:引导。 13. “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 14.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13. 忧虑 14. 原则: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 看法:这是对待别人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的能力。 “劳而不怨”,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劳,操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32、意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待父母,孔子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对待朋友,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可知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 看法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就是要尊重任何其他人自主选择的权力,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如果反对,可从做人要真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对待亲人朋友的本分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事奉父母,对于他们一些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里仁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颜渊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各题。 种菜 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苏轼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