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57750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

2、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

3、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

4、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

5、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

6、“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

7、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

8、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

9、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C.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 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

10、法的一项是(3分) A.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嬷嬷作其他描写。 C.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

11、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马 阿来 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

12、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才他把马叫什么?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

13、“星空下洁净的动物”。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

14、廓。这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

15、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

16、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 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马

17、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

18、物界演示过了。 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扣题,点明在藏族人心中马就像酒一样能够让人激情澎湃,以此强调马的重要,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夜里宿营时,“我”的马过来亲近“我”,“我”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很好地诠释了“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的谚语。 C.“牲口”命贱却使不坏,名马虽神气十足在山地却没有用

19、处,作者在理性审视山地马的同时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 D.山地马不需驾驭即可自行前进,这使作者感觉自己成为没有生命的货物,失去了作为一名骑手策马驰骋的豪迈感。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第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B.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C.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

20、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8.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4分) 9.文本二提到的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范待制书(节选) 李觏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

21、。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

22、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 【注】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李觏(1009-1

23、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 B.乌

24、鸟之情,原指小乌鸦长成后能够反哺其母,后常以此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D.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觏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举不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B.李觏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受贬谪,李觏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迫使李觏屈尊

25、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 D.李觏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4分) 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4分) 14.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徕人才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题清溪图 俞紫芝 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水轻墨澹写蓬莱。莫教世眼,容易洗尘埃。 收去雨昏都不见,展时还似云开。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

26、杜却重来。 【注】俞紫芝:浙江金华人,笃信佛教,得其心法。弄水亭:据名胜志载,池州府南门外有弄水亭,为唐杜牧所建。杜牧题池州弄水亭诗有“弄水亭前溪,飐滟翠绡舞”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两句,说明了弄水亭前的景象万千令人流连忘返,交代了画家作画的缘起。 B.“水轻墨澹”既指出了水墨调和作画的笔法,又能让人真切体味到画面蕴含的意境。 C.“莫教世眼”两句颇具禅意,意在劝诫莫以世俗之眼观画,否则会令画作蒙尘染垢。 D.篇末宕开笔触,由写画转至写人,将画家与杜牧相提并论,表达出词人的由衷赞美。 16.本词在表现画作的精妙时着重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

27、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在蜀道难中,李白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其中的“ , ”两句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种植者“ , ”,作者柳宗元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存状态的做法,予以批评。 荷花,也称芙蓉、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青睐,或用以描绘优美风光,或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或用以比喻美好理想,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1年8月,美军在喀布尔无人机袭击行动中误杀

28、了10名阿富汗平民,美国空军“监察长”却称此行为未违反包括战争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没有人要对此负责。美国一直宣称最为重视民主和人权,如果诚如其所言,就不该 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而现在这10名阿富汗平民白白丧生,美国却 ,这与其标榜的尊重民主、保护人权的理念 ,又一次暴露了美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傲慢虚伪和双重标准。美方的调查结果是对3200多万饱受战火蹂躏的阿富汗民众最冷酷无情的“判决”。事实上,在过去20年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等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80万人死亡,其中平民约33.5万。国际社会迄今未看到美国对此进行调查,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这是国际人权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美方应彻底纠正打着民主、人

29、权旗号 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漠视 百般推脱 南辕北辙 任意 B.漠视 强词夺理 背道而驰 肆意 C.忽视 百般推脱 背道而驰 任意 D.忽视 强词夺理 南辕北辙 肆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 B.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 C.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 D.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

30、权的事件再次发生 20.请简要分析材料是如何使用归谬法(反证法)来驳斥美国宣称重视人权的。(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自动抓取冰壶, ,精准击打。近日,乐聚机器人联合哈工大计算学部、松灵机器人等研发的冰壶机器人正式进入冰壶赛场测试,其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弥补冰壶战术分析手段的不足,辅助运动员进行训练,为冬奥会提供科技服务。 在研发过程中,能更好地为了让机器人服务冰壶这种“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在“投掷控制”和“博弈策略”两个层面项目团队进行了攻关。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方法,通过强化学习模拟决策过程,搜索最优策略;一

31、方面为了克服冰壶投掷的不确定性,让机器人实时追踪冰壶的运动速度,并且进行在线学习实时调整投掷模型,从而 。 北京冬奥会期间,这款冰壶机器人将作为 的标志性成果,在“冰立方”比赛现场进行展示,并在群众体验场与观众进行互动。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能更好地让机器人服务冰壶这种“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项目团队在“投掷控制”和“博弈策略”两个层面进行了攻关。 B.项目团队能更好地为了让机器人服务冰壶这种“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在“博弈策略”和“投掷控制”两个层面进行了攻关。 C.为了让机器人能更好地服务冰壶这种“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项目团队在“投掷控制

32、”和“博弈策略”两个层面进行了攻关。 D.项目团队为了让机器人能更好地服务冰壶这种“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在“博弈策略”和“投掷控制”两个层面进行了攻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歌手庞龙表示:我不想再为迎合大众口味去唱自己不喜欢的歌,我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喜欢我的人就来听,不喜欢的人遗忘我就好。 作家梁晓声如是说: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

33、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关系表述错误;B于文无据;C表述绝对化。) 2.(3分)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 3.(3分)B 4.(4分)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1分)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1分)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6分)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