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39747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5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愚公移山课文内容分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既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既要胸怀大志,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

2、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汇。2.能结合诵读加深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3.能结合文本内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判断力。教学重点: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教学难点: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教学创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利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调动学生积累,感受寓言魅

3、力。(一)学生回顾之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寓言故事。(二)结合这些寓言故事,同学们觉得寓言有哪些特点呢?(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寓言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从小到大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寓言故事。教师可以从回顾此前学过或学生课外可能读过的其他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引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特点回顾。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老师不多讲解,为下面对寓言故事特点的学习埋下伏笔。)二、诵读全篇,读准课文。1.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2.采用指读、男女生分开读等方式读课文,师生交流从而进一步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两环节是让

4、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三、疏通课文内容。1.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所提问题为:1)北山愚公多少岁?年且九十(讲解“且”)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讲解“方”“仞”)3)有多少人参加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讲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遗男”“始”“龀”)4)对愚公移山有人反对吗?愚公是如何反驳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5、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讲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虽”“穷匮”“苦”)5)愚公最后把山挖掉了吗?操蛇之神闻之,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讲解“惧”“已”“感”“负”“朔”)3.学生质疑,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先在小组内讲述。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

6、优秀者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热情,在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倍感枯燥。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二、分析愚公之“愚”、智叟之“智”1.齐读课题愚公

7、移山,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明确:人物和事件2.围绕“愚”可以组词。愚公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愚蠢的老人。(板书:愚)3.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他愚蠢的内容,并适时回顾重点字词的含义。明确: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讲解“方”)2)年迈:年且九十(讲解“且”)3)器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讲解荷、箕畚)4)援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追问几个人帮助他?四个人)5)路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追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讲解“易”、“始”)PPT出示:山高、年迈、器陋、援寡、路遥4.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还

8、有一个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智叟的“智”呢?PPT出示: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明确:概括能认清“自身的年迈和山高”(板书:智)5.智叟说这番话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明确:嘲笑6.句子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智叟这种嘲笑的态度?明确:“笑”神态描写直接表现态度;“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智叟开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问增强嘲笑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嘲笑的态度。7.同桌互相交流,学生读出嘲笑的态度,老师朗读指导,互评。8.智叟为什么会嘲笑愚公?明确:因为愚公自不量力9.小结:由此可见,愚公愚在自

9、不量力,智叟智在着眼眼前,认清现实(板书:认清自我着眼眼前(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围绕愚公“愚”、智叟“智”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老师要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和写作方法上咀嚼文字,并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进行朗读指导。)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1.作者称呼两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对上了年纪男子的尊称。叟:年老的男人。从称呼上明显感到作者对愚公的态度更加的尊敬。为什么作者对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内容,勾画出体现愚公形象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学生小组交流明确: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10、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不畏困难)。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敢于实践)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发展的眼光)4)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坚持不懈敢于实践)5)年且九十(造福大众)2.这样的愚公还愚蠢吗?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PPT出示】智:说文解字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亦声。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为“说的准”、“一

11、语中的”。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认为: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3.结合“智”的含义,你觉得愚公还愚蠢吗?学生明确:他是一位智者4.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内容,仿照例句写下你认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例如:愚公是一位智者,因为他召集家人共同谋划,既发现移山的困难,又敢于面对困难。5.这时与智叟“着眼自我认清现实”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则是?明确:放眼未来敢于实践(板书)6.小结:与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

12、的“智”只能是?学生说出:小聪明(板书)【PPT出示】小聪明产生于头脑,大智慧来源于心灵;小聪明体现于表面,大智慧深藏于内心;小聪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则淡泊宁静;小聪明多有才无德,大智慧则德才兼备。(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是本课的难度所在。通过对“智”中西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发现愚公其实是一位智者。让学生仿写例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与智叟“智”的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聪明”的不同,从而加深对愚公人物的理解。)四、课外拓展、老师小结1.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你还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明确:商鞅是法家代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超

13、前理念;刘彻变古创新,外儒内法的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文明历第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2.小结:他们用智慧成就了中华文明。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放眼未来”,希望同学们向愚公一样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束缚找寻梦想,又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使梦想照进现实。(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大智慧”,让学生对“大智慧”的理解从概念化到形象化。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中国石拱桥课文内容分析:中国石拱桥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

14、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情分析:中国石拱桥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的首篇文章,这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从纵向看,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说明文,掌握了关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基本的知识,从横向看,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平时写作都以记叙文为主,对说明文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比较陌生的,并且觉得说明文比较枯燥,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定教,创设情境、灵活采用学习方法激发积极性并锻炼思维。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筛

15、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概括、筛选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介绍和说明,理解文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要点。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教学创意:中国石拱桥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说明文。本课的设

16、计思路是:1.通过小组探究、模拟导游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答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理解。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怀。3.通过补写现代石拱桥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由课内到课外,由古代到现代,由知识到人文,由学习到实践,希望能以文本阅读为支撑,以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赏桥,了解桥之义学生活动:(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桥”是什么吗?(生交流)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二、说

17、桥,领悟桥之理学生活动:本文约1700多字,请大家用三分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再组合文章的关键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18、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不少石拱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提供以下四个思考角度: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那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严谨,但是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从说明

19、顺序的角度思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从说明结构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那么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三、游桥,欣赏桥之美学生活动:这么多例子里面,作者将赵州桥和卢沟桥重点介绍,那么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分成两个导游小组,组员进行如下分工:说明图绘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上标出数据。导游词整理:根据课文内容,大体按照以下格式有条理地梳理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可在书中相应位置批注。如:历史悠久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后

20、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两个组分别派代表上来在黑板上边画图边介绍这座桥)四、布置作业请在积累本上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表格。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请课下批注,并交流。第二课时一、比桥,体会桥之情学生活动:看【积累拓展】五的材料(一),与文中第68自然段对比阅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明确: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

21、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二、写桥,领略桥之韵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贵州省罗甸县大小井特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当地人民都非常开心,其中有个同学想把这座桥补写到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里,以此告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爷爷的在天之灵。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这个同学产生了疑问,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2、?学生活动:看链接资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桥适合补写到中国石拱桥里吗?为什么?补充资料:大小井特大桥资料及图片【资料一】:大小井特大桥的简介大小井特大桥始建于2016年6月29日,工期38个月,全长1.5公里,主桥主跨为450米,2018年6月30日横跨在贵州省罗甸县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桥顺利合拢,大小井特大桥是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是世界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全桥共58个吊装节段,节段净吊重达160吨。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上百吨重的节段被一节一节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后再精确移动到位拼结起来合龙。【资料二】:大小井特大桥的施工环境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

23、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大桥拱座施工现场地形陡峭,边坡开挖高度高,开挖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拱脚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缆索吊机安装施工主塔拼装高度高,主索安装跨度大,施工安全风险高。主拱安装施工拱肋纵向运输距离长,吊装重量大,主拱对接精度、线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悬拼施工时间长,斜拉扣挂施工难度高。山区机制砂C60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难度高,混凝土顶升高度高。同时,大桥本身也将成为当地景区的一道风景线。大小井特大桥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风景区。景区河水碧绿清澈,两岸古榕参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农田阡陌纵横。还有鬼斧神工的溶洞,

24、神秘莫测的天坑。已合龙的大小井特大桥,与景区相互衬托,遥相呼应,成为景区又一道风景线。远处观望大桥,整个大桥犹如一座天桥。桥梁建设者们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桥。【资料三】:大小井特大桥的修建意义该桥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大桥预计2019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从平塘县到罗甸县只需1个小时,比走省道快2个小时,对打通贵州的断头路,加快黔南地区横向连接运输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贵州建设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明确:材料选择符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可以补充进去。学生活动:试着将大小井特大桥补写进课文里。之后选一

25、篇代表习作集体修改、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取舍链接资料,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进行片段写作,综合提高语文素养。三、寻桥,领略桥之新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石拱桥建设的无数奇迹。以茅以升为代表的现代桥梁专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当代桥梁建设者们,不断开创新的造桥技术、刷新桥梁建设的世界记录,大小井特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还有更多创新的桥梁工程等着我们去了解、介绍和赞颂。四、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2第二集中国桥,搜集2018年中国新建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再给其中的一类或一座桥写一段说明文字。初中语文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6、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感悟中心。2、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并运用写景状物的方法,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3、感受作品真诚坦然的美丽,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理解优美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揣摩紫藤萝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幅一泻千里的瀑布,李白也曾说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如果花儿也能组成一条瀑布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将紫藤萝和瀑布进行对照,发现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难怪作者说是紫

27、藤萝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散文紫藤萝瀑布。(二)检查预习1、走近宗璞让学生自由发言,饶有兴趣地说说自己预习查寻到的有关女作家的基本概况。2、正音正字扫除障碍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过字词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节省时间。(三)整体感知1、擂台大挑战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我认为读得好,好在”和“我认为读得不好,因为的形式“作出评价,并选取一段用你认为好的方式进行自读。挑战老师,争当擂主。说明通过这个环节初步把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2、全班齐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不由得停下脚步?(2)面对藤萝花作者的心情

28、有变化吗?怎么变化的?(3)由此,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利用三个问题的提出,理清“看花忆花悟花”的思路和情感的变化,并让同学们自己对花的感受和作者对花的感受进行碰撞,初步了解本文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四)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了解,紫藤萝的勃勃生机不仅感染了作者,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因此,我在以下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探讨下面两个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紫藤萝瀑布?先把全班分为八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并做好记录。(1)、明确:绘色绘形,绘神(2)、明确:

29、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五)体验感悟教育家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低估了学生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立足文本,畅所欲言)1、在我们的分析中,感受了紫藤萝的繁盛,那么,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在文章中还有没有其它地方也写的不错?(进入特写:忍俊不禁的笑容页面。为突破难点,课件设计特写镜头,对其中描写花苞的妙喻作最精彩的展示,突破重点。生动再现作者新颖生动比喻的艺术匠心)2、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生命长河无止境?结合自己的人生谈谈体会。(六)拓展延伸作者从紫藤萝的由衰到盛的变迁感悟

30、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包含了许多这样的事物,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大屏幕上的图为对象,发挥想象,进行描绘。(七)总结全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最后,我通过“这节课,学习这篇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我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不足,了解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小结全文,并布置以下作业(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结束语:宗璞的这篇紫藤萝瀑布笔触生动而细腻,手法灵活而多变,它的意义真实而深远。那盛开的紫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我们感受到了它顽强

31、的生命力,更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了生命长河的永无止境。所有的苦难都无所畏惧,只要用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面对,相信我们会有一个辉煌灿烂的美好人生!初中语文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一)教学内容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三、教学对象分析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

32、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

33、做法。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了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了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了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二)对象页面转换

34、的便捷性。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媒体的使用效率,考虑到学生欣赏诗歌和朗诵诗歌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象之间、页面之间,比如,范读的各个片断之间、配音的各种音乐之间转换非常方便,或通过鼠标,或通过键盘左右键,或通过快捷键。(三)体现媒体设计的充足性原理。现代媒体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那种媒体满堂“灌”的语文课自然热闹非凡、新奇无比,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应着力表现语言文字的艺术)却失去了。该设计中,不管是导入新课的体现诗人个性的名句动画展示(让学生快速走近李白、

35、了解李白、亲近李白、喜爱上李白)、还是风格各异的配乐曲子的选择(与诗歌中丰富而多样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利用自修课投影或印成讲义发放资料一:创作背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来到了,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高采烈地到了长安,但仅被任命为供奉翰林,这只是一个御用闲职,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却有幸目睹了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fu败,他那种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和桀骜不驯的顽强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的谗毁

36、。不到三年,便以“赐金还山”为名,被玄宗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留赠给他的朋友。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资料二:李白五首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

37、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21行路难三首(其一

3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wei,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

39、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明确预习目的(1)、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总体感受李白诗歌雄奇奔放的特点(2)、借助书下面的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弄懂诗句的表层意义(3)、利用早读课放声朗读,做到熟读该诗预习很重要,一定要到位,否则,上起课来,一者教师点拨相当吃劲,二者学生主体性很难体现,致使上课时师生间总有一种“隔”的感觉,最终可能还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二)课堂学习1、导语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

40、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2、揭示目标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最能代表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一首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3、诵读点拨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这要通过语音的“舒缓徐疾,抑扬顿挫”才能达到目的。请学生诵读该首诗中的几个片断,师生共同评点。(1)感情是什么?(2)哪些字要重读?(3)节奏如何把握?(哪些地方要读得快?

41、哪些地方要读得慢?)点拨是难点,兹选三个片断分析如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四句节奏整齐划一,须读得气势贯通,雄浑有力,“横”“拔”须读得高亢,“倾”要读得柔和而富有深情,表现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从而突出作者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六字句写诗人惊定时所见,宜舒缓;四字句写诗人惊奇于自然界的伟力,应快读,声调要高昂;七字句写仙境初开,诗人惊喜异常,又须读得舒缓,不过,声调较六字句要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是全书的主旨,从这里可以可

42、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安能”二字须重读,并适当延长,“摧眉折腰”四字须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三字节奏要适当放慢。4、听媒体范读视时间许可和学生实际情况,或选听,或全听,或反复听。在媒体范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听、用心体会的同时,在文中进行适当的标注。5、诵读大比拼学生听了媒体范读之后,对什么是有感情地诵读,什么叫“舒缓徐疾,抑扬顿挫”,肯定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一定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这种可贵的热情,运用媒体的便利条件,让学生自选音乐,自选片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朗诵过程中的长处,及时予以肯定。6、再听范

43、读这时再听范读(可以是一个片段,建议学生跟在后边轻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刚才自己的表现同范读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可相机教育学生重视诵读,多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三)课堂总结听过之后,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追求自由和蔑视权贵)和艺术特色(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进行高度概括地点评,并布置背诵全诗的任务。撰后感: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诵读实践,本课着重使用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至于媒体的使用,本人结合实践,认为一定要把范读、诵读大比拼等页面用足、用巧、用好。因为有快捷键到这些页面,所以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从实施效果来看,这样的课目标集中而单一,重

44、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学生主体性发挥较佳,因而教学效果良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5梦回繁华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第三

45、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学情分析: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

46、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2.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3.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采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2.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以及说明方法对于语言特色的影响。教学创意:1.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目标和方法

47、,确定学习方案。2.反复使用浏览加细读的方法,随时进行勾画批注。3.通过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会说明语言的特色。教学流程:一、欣赏图画,选择画作局部,口头说明内容。(一)教师展示图画,介绍经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二)学生选择局部,口头说明。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上有什么?选择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二、阅读“提示”,讨论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一)学生浏览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特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1:本文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