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2).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6875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名词”新现象概述 (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论“很名词”新现象所在学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学 号: 13460110 作者姓名: 贺薇 指导教师: 彭巧燕 2017年5月20日毕业论文材料装订目录a) 中文摘要b) 英文摘要c) 毕业论文任务书d)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e)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f)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g) 内封h) 目录i) 论文j) 参考文献k) 查重报告单l) 附录m) 致谢论“很名词”新现象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13460110 贺薇 指导教师:彭巧燕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很名词”该结构所具有的特点,简要分析了该结构的专有用法,同时讨论了该结构存在的合理

2、性。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很名词”这一新型语法结构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特点的研究现状。其次,本文讨论了“很名词”新型语法结构的主要应用方法,并讨论了“很专有名词”与“很普通名词”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以此代表近些年我国汉语发展的语言现实。最后,本文总结了“很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存在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讨论该类型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以期引起学界对该新型语法结构的重视,同时为其余学者进行有关研究提供经验。关键词:句法结构;“很名词”;语法特点An overview of the new phenomenon of very + nounCollege of Liberal Arts Major

3、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3460110 He Wei Supervisor:Peng QiaoyanAbstract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of very + noun,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prietary usage of the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firstly

4、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very + nouns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pplication methods of the new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very + noun, and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

5、en very + proper noun and very + common noun in terms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language re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na.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very + noun,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ype of st

6、ructure, in order to arouse the academic communitys attention to the new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provide experience for other scholars to carry out relevant research.Keywords : Grammatical structure; very + noun; grammatical features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论“很名词”新现象学生姓名贺薇学 号13460110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班 级2013级1班指导

7、教师彭巧燕职 称教授贺薇同学,欢迎你选择我作为你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我的联系邮箱:1249518829联系电话:13762404269希望你能在2017年5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其中主要研究任务如下。1.确定论文题目,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广泛搜集资料,阅读参考文献,明确研究方向,摘记相关数据、观点;3.按时参加开题,撰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4.明确论文格式规范,撰写毕业论文初稿;5.按时参加论文答辩,依答辩意见进行修改、完善;6.如期完成并上交毕业论文装订本,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为保证论文按期完成,要求你每周通过面见、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向我

8、报告论文工作进度。要求按如下进度开展工作:1.2016年6月10日至2016年12月31日,完成选题、开题工作;2.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完成文献阅读和论文初稿;3.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5月20日,完成论文答辩和正稿工作。为确保论文质量,要求你查阅以下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赵元任, 吕淑湘. 汉语口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1979.2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14.3储泽祥, 刘街生. “细节显现”与“副+名”J. 语文建设, 1997(6):15-19.4谭景春.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 1998(5)

9、:368-377.5邢福义.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 语言研究, 1997(2):1-10.6胡学文.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2):36-39.7陈颖彦. 浅谈“很+名词”结构J. 安徽文学月刊, 2009(10):329-330.8刘丽涛. 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J. 学周刊, 2012(9):5-5.9GoldbergA . Constructions:AnArgument-StructureApproachtoConstructionGrammarM/ University of Chi

10、cago Press, 1995.10Paul K , Fillmore C J .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s: The Whats X doing Y? constructionJ. Language, 1999, 75(1):1-33.11Croft, William. Genetic linguistics :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12李若男. 浅谈“很名词”组合格式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9):75-75.13李然. “很+名词”构式的语法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

11、科学版), 2017, 15(1):51-55.14谈楚儿. 浅析汉语中的很+名词结构J. 北方文学:下, 2015(9):109-109.15吕维浩. 很+名词现象概述J. 青年文学家, 2016(9).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意见:毕业论文任务具体,要求明确,进度安排合理,同意指导教师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很名词”新现象学生姓名贺薇学 号13460110专 业汉语国际教育班 级2013级1班指导教师彭巧燕职 称教授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目的:社会的发展引发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很好很强大”“非常女人”等“程度

12、副词+名词”这一有悖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言语被广泛使用。语言学界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基于传播媒介的进步,这“很名词”结构的语义出现了新的变化。本课题旨在以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来研究该变化的合理性。研究意义:对于任何语言中的超常规现象人们都不应该采取一味否认或直接归为特殊用法的态度,本研究在承认其这一结构合理性的同时,结合语言学理论对该类现象的新变化进行描写和分析,给出解释。在特定的语境中,名词的范畴所包含的特征在程度副词“很”的作用下得到了激活,某一或某些特性得到了凸显,体现了语义范畴的广泛性和动态灵活性。这一结构语义的新变化是在语言内在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

13、下产生的,对其存在合理性的研究能给汉语表达注入新鲜血液,丰富汉语的表达形式。国内外研究动态:邢福义在中国语文1962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一文,拉开了对汉语中“很中国”“很鲁迅“很绅士”等程度副词和名词搭配研究的序幕。此后,国内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汉语中这一新出现的结构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语义学家DonL.F.Nilsen 和 Allen Pace Nilsen把语义特征分为五大类:Grammatical Features,Inherent Features,Predicate Features,Adverbial Features and Perception Features。感

14、受性语义特征,是指“带有主观色彩的”、“个别的”和“表示内涵的”语义特征,能够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都需要有感受性语义特征。邢福义(1997)提出“该名词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势态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一个说话人,看到某女士在言谈上符合他的感受时,他可以说“很淑女”;看到某女士在举止风度上符合他的感受时,他也可以说“很淑女”。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一)主要研究内容1. “很名词”的句法结构分析2. “很名词”结构的特点3. “很名词”的语用效果4. “很名词”结构存在的理据分析(二)创新之处1.论点新:以往教科书中认为“很名词”现象是不符合语法习惯的,一般给予了否定

15、,而本课题认为,这一现象的存在有着独特的语用效果,有其存在的理由。2.语料新:选取几年“很名词”语言新现象进行分析,语料新颖。三、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搜集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本论题的研究。文献研究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站检索相关的论文,对“很名词”进行整体梳理。调查法: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统计和研究“很名词”新兴用法在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及范围。资料搜集法:进行语料库检索,搜集更多“很名词”的实例及使用背景。跨学科研究法:利用各学科理论、方法综合研究本论题,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归纳启示。 论文提纲:论文主

16、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很名词”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情况;第二部分重点说明“很名词”的新兴用法,分析“很专有名词”与以往“很普通名词”在语义及语用上的不同,介绍近来的语言现实;第三部分总结很+名词这一结构的存在的着必然性。在不同时代,“很名词”语法层次的结构没变,但语义和语用层次却有变化,且是通过人们的约定俗成进入语言里的,这就给语法规则带来了新的突破。四、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1)2016年6月10日至2016年12月19日,完成选题、定题、文献初步检索、文献初步阅读、研究现状初步分析和开题工作;(2)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完成文献进一步检索、文献进一步阅读、研究

17、现状进一步分析、研究提纲的校正确定和论文初稿工作;(3)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5月20日,完成论文反复修改、答辩和正稿工作。五、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赵元任, 吕淑湘. 汉语口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1979.2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14.3储泽祥, 刘街生. “细节显现”与“副+名”J. 语文建设, 1997(6):15-19.4谭景春.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 1998(5):368-377.5邢福义.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 语言研究, 1997(2):1-10.6胡学文.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

18、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2):36-39.7陈颖彦. 浅谈“很+名词”结构J. 安徽文学月刊, 2009(10):329-330.8刘丽涛. 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J. 学周刊, 2012(9):5-5.9GoldbergA . Constructions:AnArgument-StructureApproachtoConstructionGrammar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10Paul K , Fillmore C J .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19、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s: The Whats X doing Y? constructionJ. Language, 1999, 75(1):1-33.11Croft, William. Genetic linguistics :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12李若男. 浅谈“很名词”组合格式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9):75-75.13李然. “很+名词”构式的语法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5(1):51-55.14谈楚儿. 浅析汉语中的很+名词结构J. 北方文学:下, 2015(9):109-109.15

20、吕维浩. 很+名词现象概述J. 青年文学家, 2016(9).六、指导教师意见:该生前期准备充分,参考文献较充足,研究思路较清晰,研究内容和方法较具体,同意参加开题报告会。 签名: 年 月 日 七、系部意见:该生于2016年12月19日,在东校区文科楼D405教室参加开题报告会,会上汇报了论文的准备情况,现场答复了与会教师就论文准备情况的提问。开题评审小组认为,该生已具备毕业论文开题条件,同意开题。开题评审小组成员:李振中(组长)、漆灏、刘娟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八、系工作小组意见: 同意系部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毕业论文题目“很名词”新现象概述姓

21、名贺薇学号13460110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班级2013级1班初次论文查重相似率(%)?填啊最终论文查重相似率(%)?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选 题选题思想明确,选题新颖,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开题报告按期完成报告撰写,开题设计思路清晰,内容详实。文献查阅熟练文献查阅方法,阅读广泛,掌握国内外动态。创新能力理论上有新的见解或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学习态度态度认真,作风严谨,按时完成任务。文本质量条理清晰,文笔流畅,表述准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使用准确,图表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引用方式正确;文稿按规范打印并装订。论证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问题,主题突出,概念准

22、确,论证严密。有一定理论深度,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引用准确。论文质量研究方法科学,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流畅,结论明确。指导教师对论文综合评价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毕业论文题目“很名词”新现象概述姓名贺薇学号13460110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班级2013级1班答辩时间2017年5月8日地点东校区文科楼405答辩会记录摘要:自己编2-3个问题并回答!答辩小组评语:该生如期参加答辩,答辩时能清楚地陈述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能较好地回答答辩老师的提问。根据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性评分标准(文

23、科),该生答辩通过。 建议成绩: 答辩小组成员:李振中(组长)、漆灏、刘娟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答辩委员会意见:同意答辩小组意见。评定成绩 学院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 论“很名词”新现象所在学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国际教育 学 号: 13460110 作者姓名: 贺薇 指导教师: 彭巧燕 2017年5月20日目 录引言(1)1.“很名词”发展概述(1)1.1“很名词”的历史背景(1)1.2国内外研究情况(2)1.1.1国内研究现状(2)1.1.2国外研究现状(2)2.“很名词”的专有用法(3)2.1“很名词”的常见用法(3)2.1.1“很普通名词”

24、结构(3)2.1.2“很专有名词”结构(4)2.2.“很普通名词”与“很专有名词”的差别(4)2.2.1“很普通名词”性状义(4)2.2.2“很专有名词”性状义(6)3. “很名词”语用分析及存在的宏观理据(6)3.1“很名词”语用分析(6)3.1.1“很+名词”结构的语用原则(6)3.1.2“很+名词”结构存在及发展语用条件(7)3.2“很名词”存在的宏观理据(7)3.2.1语言系统内部原因(7)3.2.2语言系统外部原因(8)3.2.3“很名词”未来发展(9)结 论( 引言就我国现代的汉语语法规则而言,副词多用以对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进行修饰,其作用为表现程度、范围以及时间等。通常情况下,副

25、词并不能用以修饰名词。故而,我国大部分汉语教材之中,将是否可以运用副词加以修饰以判断该词汇是否为名词的标准之一。 近几年来,社会持续的进步,也使得语言产生了诸多演变,副词和名词的搭配也开始出现,并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如在人们交流过程中、电视作品、文学艺术以及报刊杂志之中,副词加名词这一并不符合常规语法规则的结构愈发普遍。赵元任 赵元任, 吕淑湘. 汉语口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1979.先生曾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讨论了关于副词修饰名词的语法用法:第一,赵元任认为名词能够成为其他类型的词汇,如“光”同“很光”,“鼓”同“太鼓了”以及“土”和“真土”等组合。第二,赵元任认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

26、主要原因在于名词作为谓语存在,所以名词是作为谓语的身份被副词所修饰,如“他太君子了”。综上,副词和名词搭配并非错误的语法结构,而仅仅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语法情况。但基于这一并不常见汉语语法结构逐渐普及,并成为人们日常运用相对频繁的结构之一,也引起语言学界的一致关注,并就此进行激烈的讨论。如今,传播媒介日趋丰富,“很名词”这一副词与名词搭配的语法结构也逐渐为人所熟知,且含义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故而,本文以“很名词”这一结构为例,深入研究“很名词”结构中较为常见的集中名词方式。1.“很名词”发展概述1.1“很名词”的历史背景“很+名词”是如今我国汉语中较为普及的一种语法结构,例如,“太牛了”“很淑女”“

27、很绅士”等。而从规范的语法角度而言,这种语法结构并不合理。可见,该语法结构相较于传统语法,的确有其特点。“很”最具代表性副词,且多用于检测词汇是否为形容词的一大标准,依照规范的语法,“很”后面仅可以搭配形容词,但当“很”与名词搭配之后,容易给人一种不适应的感受,而这一有别于传统语法的感受,使得人们对该结构产生一定的新鲜感。显然,该格式更为容易受到年轻人,特别是80、90后青年人的青睐。这一代年轻人,多成长与改革开放、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出现与普及的环境之中,其朝气蓬勃、主张个性、喜欢表现自我。而在通过各个方面表现自我时,语言自然不会被其所忽视。其通过改变传统的语法结构,向外界展现其与社会

28、、与传统之间的差异,所以,“很+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属于一种求新、求异心理作用下的产物。某一语言现象的形成必然先在某一人、某一小规模群体或者地区使用,之后范围逐渐扩展,扩展期间,人口的频繁、人与人开展的交流活动与公共传媒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媒介作用。而最早运用这一新奇格式的个人或是群体,也必然被视为最具权威的个人或是群体,这一语言权威主要体现于其个人着装、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同样成为其余追捧这一语言结构的个人以及群体所模仿以及追求的“榜样”。语言权威性相对较低的个人或是群体向语言权威性较高的个人或是群体进行模仿与学习,这也是该语法结构能够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1.2国内外研究情况1.1.

29、1国内研究现状上世纪末,“很名词”这一结构便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也引得大部分学者开展了关于该结构的研究。张伯江、方梅 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14.(1996)以词类基础功能与词汇具备游移功能的视角对“很名词”进行分析,认为该结构中的名词用法属于功能游移,但是,其也提出名词自身性质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变化。储泽祥、刘街生 储泽祥, 刘街生. “细节显现”与“副+名”J. 语文建设, 1997(6):15-19.(1997)从名词“细节现象”角度加以分析,主要探讨“很”作为副词与名词搭配是否满足语法规范,其认为词义自身是具有概括性这一特征的,故而,若名词形成本质义之

30、时,大部分细节也将随之而被概括。在具体运用该名词期间,被概括的细节将被返回。谭景春 谭景春.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 1998(5):368-377.(1998)将“很名词”这一新型语法结构理解为语言运用过程中“源于规则的而有突破规则的策略行为”。邢福义 邢福义.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 语言研究, 1997(2):1-10.(1997)则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重点论述了该结构形成的文化背景:“具有特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于物体属性的异质感受,”也正因为该特殊的文化背景加快了该类说法发展进程。胡学文 胡学文.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

31、法操作及限制条件J. 山东外语教学, 2005(2):36-39.(2005)认为该结构能够于特殊环境之下以及特殊范围中,可以得到语言社团的承认,并加以运用,原因在于认知理据方面确实有语用需要。陈颖彦 陈颖彦. 浅谈“很+名词”结构J. 安徽文学月刊, 2009(10):329-330.(2009)同样重点讨论了“很名词”这一结构,并通过该特殊结构映射一般情况,尝试从其他角度重新理解“副词+名词”这一语法结构。刘丽涛 刘丽涛. 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J. 学周刊, 2012(9):5-5.(2012)也指出该语法结构深受年轻一代的青睐,也提出如下观点:该结构的出现固然受到社会心理

32、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在于语言内部的变化。1.1.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并没有关于“很名词”这一结构的具体论述。本文讨论了部分国外学者关于构式语法的研究结论:构式语法是组成认知语言学中的关键部分,但其与语用学以及句法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并不属于语言学的分支,其可以理解为一种流派,或是语法理论模式,专门用以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GoldbergGoldbergA . Constructions:AnArgument-StructureApproachtoConstructionGrammar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在1995年编著的构式:论元结

33、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中提及构式语法,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此外,Key & Fillmore Paul K , Fillmore C J .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s: The Whats X doing Y? constructionJ. Language, 1999, 75(1):1-33.(1993)与Croft Croft, William. Genetic linguistics :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2001)提出一种激进的构式语法。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并非主谓

34、结构,然而Goldberg在其著作中提及:“构式”,即可以理解为“形式同意义之间的匹配体”,最小可至语素,最大可至句子,而词汇、短语、短语词(例如特定词组以及熟语)等,自然也包括在内,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属于构式语法的研究内容。近几年类,Croft在其发表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式语法新型研究成果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激进构式语法属于真正的最为简单的句法表现方式。Croft(2004)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关注句法范畴以及语言种类所具有的普遍性。激进构式语法学者支持非分解论,认为语言中许多复杂构式本身便是无法分解的句法表现单位,其并不否认构式由句法成分组

35、成,同时认为构式作为一个整体要大于其组成成分之和,同一构式之中所有成分之间并没有句法关系,仅仅有部分同整体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以及象征关系,其激进之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利用“部整关系”代替“句法关系”;通过“整体观”替换“分解观”;通过“多样化”以及“独特化”替换“普遍性”。另外,构式语法注重“形义一体化”,这属于构式语法最为显著的优势,其同生成语法相对复杂的形成机制以及过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仅需要满足听话人可以理解说话人内涵的需求即可,这也是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和生成语法不一样的地方。2.“很名词”的专有用法2.1“很名词”的常见用法2.1.1“很普通名词”结构通常情况下,普

36、通名词包括以下三类:抽象名词、指人名词以及指物名词,具体搭配状况如下所示:第一,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指的是该类名词所指代内容多为抽象事物,与具体名词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其并不具备具体感觉。故而,抽象名词所包含的意义较为模糊。人们在运用抽象名词时,通常是利用其性状义。事实上,抽象名词本质义同性状义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所以也无法完全分离。因此,抽象名词的性状义较其他类型名词更为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以及接受。张伯江、方梅在发表的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中提出如下观点,即抽象名词并非典型名词的一种,其具有较为明显性质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为灵活。抽象名词中可引入“很+名词”语法结构的词汇常见有如下内容:“很风采

37、”、“很文化”以及“很悲剧”等。第二,指人名词。指人名词,指的是已然为大众所基本接受的,且身份或是地位较为特殊,或是性格特点明显与独特的人的名词。 李若男. 浅谈“很名词”组合格式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9):75-75.在同程度副词搭配之后,该类名词性状义也得到更为突出的显示,大众会联想至名词所指代人所具有的特点。该类名词可以引入“很+名词”语法结构的词汇常见有如下内容:“很淑女”、“很市侩”以及“很学究”等。第三,指物名词。指物名词,主要指专门用以表现具备某一特点事物的名词。在引入“很+名词”的语法结构之后,这一语法形式也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引起人们对该事物自身特点的众多联想

38、,再将所联想到的特点同所形容的目标进行融合,从而产生“很指物名词”特殊的表达方式。如“很面”中以“面”的柔软象征人性格的软弱,可用以形容目标“软弱无能”。2.1.2“很专有名词”结构“很专有名词”是近些年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结构方式,且专有名词本质义同性状义之间界线最为清晰。专有名词可以引入“很+名词”语法结构的基础多需要依靠大众联想。 李然. “很+名词”构式的语法化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5(1):51-55.因此,该结构中的专有名词必须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专有名词的性质以及特征必须被大众熟悉与了解,不然便难以令人们理解其所形容的内容,甚至可能对正常交际构成负面

39、影响。以雷锋为例,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是我国公众熟知的典型形象,相对普及,所以,“很雷锋”这一词汇容易为他人所理解。反之,如“很张三”“很李四”,由于大众对该名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不能理解对方希望表达的含义。综上可知,公众针对某一词汇的认可程度同其关于该词汇存储带有描述性的信息有直接关联。总体而言,若公众针对某一词汇储存有大量带有描述性的信息,则公众针对该词汇的认同度较高。实际运用时,“很男人”或是“很阳光”等词汇被广泛运用,但“很房子”、“很猫”以及“很大树”的说法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房子”、“猫”以及“大树”所包含的描述性内容相对较少,公众对其没有一个统一的形象,也无法总结

40、其本身存在特质。故而,公众并不认同“很房子”、“很猫”以及“很大树”等说法。或许“房子”、“猫”以及“大树”等名词将随着公众关于其,描述性信息这种说法随着它自身信息量的增多而逐渐被人们广泛运用,但就目前而言,社会并未形成该用法。 抽象名词、指人名词、指物名词以及专有名词均能够被纳入“很+名词”这一语法结构之内,然而,上述多类名词所产生的频率之间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最为常用的名词为抽象名词,指人名词以及指物名词频率不及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最为少见。2.2“很普通名词”与“很专有名词”的差别2.2.1“很普通名词”性状义通常情况下,“很普通名词”该结构性状义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直接性状义角度。如

41、前文所述,名词性状义主要由名词所指代事物本身的特质或是特点,该类具备性状义的名词在引入“很名词”结构之后,名词性状义的作用更近似于形容。 谈楚儿. 浅析汉语中的很+名词结构J. 北方文学:下, 2015(9):109-109.由于名词性状义表现方式并不相同,可以将该类性状义划分为直接性状义以及间接性状义两类。所谓直接性状义,指的是名词中,其性状义构成该名词义项中义素之一,能够词典释义内直接了解的性状义,简言之,该类性状义主要作用在于区别名词同其他名词,且带有区别性的特点均表现了公众对该类人以及事物的主观评断,如下例:在念的时候作了一些删节,所以,英译本四世同堂是删节本,但“很权威”,因为是作者

42、自己删节的。初看上去观在上网运用因特网进行电子商务似乎“很热门”,但几乎尽“热”在了设备、技术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者。以上两个例子中,“权威”指代具有令人信服力量的个人或是机构;“热门”则指代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其性状义之中,“令人信服”以及“吸引公众”分别为“权威”以及“热门”直接性状义,其重点突出了该名词所具有的特征,使得该名词有别于其他名词。从用语义学角度研究,“权威”包含“令人信服”的义素,语法讨论中引用名词的义素加以分析,采用语义特点分析的方式。“很权威”搭配中,“令人信服”属于“权威”的语义特点,同时为“很权威”这一搭配成立提供了依据,其他组合名词同理。显然,通过对上述词汇的分析可知,该类型可引入“很名词”这一结构的名词,其词义结构自身具有性状义,具有可以同其他名词区别开来的语义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引入“很名词”的名词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名物义,也具备明显的性状义。可见,这也是可以引入“很名词”的关键条件。 吕维浩. 很+名词现象概述J. 青年文学家, 2016(9).“很名词”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