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 (2).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6800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 (2).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兵团现代农业持续高产出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地膜、农药、化肥、农机等石油投入品的广泛使用,是以“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模式为主。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土地盐碱化、沙漠化、荒漠化、白色污染、农业污染排放和农业碳排放增多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层见叠出,影响兵团现代农业持续性发展。生态化转型发展将是当前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优选择,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遵循了农业自身生态性特性,高度契合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以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层面分析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农业技术与农业制度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和路径,采用DEA-S

2、BM模型和熵值法,测评了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制度发展对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有:(1)兵团农业生态效率整体下降,农业生态效率损失主要是农业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兵团农业生态效率变动中,相比农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农业技术进步对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的贡献更大。(2)1997-2016年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值为0.6143,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阶段评价标准,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总体处于初步实现阶段,但也存在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耕地资源质量退化、农业产业间协调弱等

3、问题。(3)兵团内部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区域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变动。(4)随着兵团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与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兵团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变化呈正“U”型。(5)兵团农地产权越明晰,产权结构越完整,越能激发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水平。(6)通过理论假定与实证检验得到兵团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正“U”型。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以兵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垦体制下现代农业生态化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尚未有人涉足的领域,是

4、本文的创新点之一。(2)文章从技术进步和制度发展两个方面构建了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影响机制,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二。(3)文章综合了农业生态效率、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在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中支撑与约束,将四者结合起来评价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水平,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三。关键词: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 AbstractThe main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ontinuous high outpu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of the Corps comes from the widespread use of petroleum inpu

5、ts such as mulch film, pesticides, fertilize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t is based on a high input and high output growth model.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water resources are scarce, land salinization, desertification, desertification, white pollution, agricultural pollution emissi

6、ons and increas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have emerged,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Corps.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Corps.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

7、ical development follows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itself, and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

8、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rps from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builds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

9、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The DEA-SBM model and entropy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of the Corps, and the empirical tests of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gricultural system development on the de

10、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of the Corps were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article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Corps has fallen, and the los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mainly

11、 due to the redundancy of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undesired outputs. In the changes in the agricultural eco-efficiency of the Corp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as contributed more to improving the agricult

12、ural eco-efficiency. (2)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XPCC from 1997 to 2016 was 0.6143, showing a general downward tren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 the modern

13、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rps is generally in the initial realization stage,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l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degrad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quality, and weak coordination among agricultural industrie

14、s. (3)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orps have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 (4)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of the Corps, there is an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15、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rps, the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y The change in the impact is positive U. (5) The clearer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agricultur

16、al corps and the more complete the 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the more they ca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employees fo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reb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

17、opment. (6) Through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empirical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of the Corp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is positive U. The main innova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1) Usi

18、ng Bingtuan as a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how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should develop under th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ystem. This is an area that has not yet been involved and is one of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article. (2) The article construct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modern agri

19、cultural ecology from two aspe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second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article. (3) The article integrates the support and constraint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fficiency, economic conditions,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o

20、nd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and combines the four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ization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third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articleKeywords: Corps; modern agriculture; ecologicalI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

21、目 录1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41.3拟解决的问题51.4文献综述51.4.1农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界定51.4.2农业生态化水平评价研究81.4.3农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分析91.4.4 农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101.4.5研究评述111.5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21.5.1研究内容121.5.2技术路线131.6研究方法141.7论文创新点及不足151.7.1论文创新点151.7.2论文不足之处16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72.1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172.1.1现代农业172.1.2生态化182.1.3现代农业生态化202.2相关理论基础242.2.1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42.2.2生态经济理论252.2.3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262.2.4制度变迁理论272.2.5外部性理论28第三章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与影响机制分析303.1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分析303.1.1兵团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现状303.1.2兵团现代农业制度发展现状323.1.3兵团现代农业其他方面现状373.2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433.2.1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影响机制433.2.2农业制度发展对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影响机制453.2.3其他因素对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影响分析47第四章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504.1兵团现代农业生态效率测评分析504.1.1

23、测评方法与指标数据504.1.2兵团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分析584.1.3兵团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结构分析604.1.4 基于Malmquist指数兵团农业生态效率变动趋势分析614.2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644.2.1支撑约束子系统分析及综合评价思路644.2.2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数据664.2.3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评价754.2.4各子系统的障碍度分析834.2.5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差异测算分析914.3本章小结99第五章 农业技术对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检验1025.1理论分析1035.2模型与变量选择1055.2.1模型选择1055.2.2变量选取1065.2

24、.3数据来源1085.3实证检验1085.3.1门槛效应检验1085.3.2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结果1105.3.3影响效应分析1125.4 本章小结114第六章 农业制度发展对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检验1166.1农业经济体制与现代农业生态化1166.1.1理论分析1166.1.2经验检验1226.2农业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生态化1256.2.1理论分析1266.2.2实证分析1276.3本章小结131第七章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建议1337.1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技术体系1337.2完善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制度体系1337.3建设规模化服务支撑体系1357.4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与水

25、资源1367.5推进资源减量使用和循环使用136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1388.1主要研究结论1388.2研究展望140参考文献141表目录表2-1 农业发展各阶段的各项特点及情况.24表3-1 1997-2016年兵团农业污染排放相关指标统计表.45表3-2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碳排放结构.47表4-1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59表4-2 国内学者农业碳源选择情况.60表4-3 碳源碳排放系数及具体指标.61表4-4 1997-2016年 兵团各师指标数据的描述统计.62表4-5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生态效率.63表4-6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生态效率

26、投入产出冗余情况(Slacks).65表4-7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生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平均值及其分解.67表4-8各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优点及不足.72表4-9 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74表4-10 1997-2016年兵团各师指标数据的描述统计.79表4-11 1997-2016 年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指数.80表4-12 1997-2016 年兵团各师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指数及排序.85表4-13 兵团各师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均值所在区域及分布情况.86表4-14 不同阶段兵团各师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及相关指数平均值.87表4-1

27、5 耦合度等级划分标准. 90表4-16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91表4-17 各子系统对综合指数的障碍度.91表4-18 各指标对综合指数的障碍度.95表4-19 各指标对综合指数的障碍度排序.96表4-20 各指标对子系统指数的障碍度.97表4-21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相关系统的耦合度.98表4-22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相关系统的耦合协调度.101表4-23 1997-2016年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差异3个指标计算结果.103表4-24 1997-2016年兵团各师基尼系数平均值及排序.105表4-25 1997-2016年各师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相关指数组别划分.107

28、表4-26 兵团各师类型划分及发展战略重点.109表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1997-2016年).120表5-2 门槛面板检验.120表5-3 门槛值求解.121表5-4 门槛面板回归结果.122表5-5 1997、2007和2016年门槛值及区域分布.124表5-6 农业技术进步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水平影响效应的估计结果.124表6-1 检验结果.140图目录图1-1 不同年份现代农业生态化的文章分布情况.13图1-2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研究技术路线图.14图2-1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率的关系图.26图2-2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关系.29图2-3 产业生态化理论基础.30图

29、2-4 可持续的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可持续性的影响.34图3-1 兵团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及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上人数变化.44图3-2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增长率变化趋势.46图3-3 1997-2006和2007-2016年兵团农业碳排放结构对比.47图4-1 1997-2017年兵团农业生态效率平均值变动趋势.63图4-2 1997-2016年兵团农业生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变动趋势.69图4-3 兵团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评价的总体思路图.71图4-4 现代农业生态化综合评价标准.79图4-5 1997-2016年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指数趋势1.82图4-6 19

30、97-2016年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指数趋势2.84图4-7 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的障碍度变化趋势.93图4-8 1997-2016年各子系统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的障碍度.94图4-9 生态效率与综合指数、支撑条件与综合指数的耦合度变动趋势.100图4-10 1997-2016年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综合指数区域差异敛散性趋势.106图5-1 农业技术进步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图.117图5-2 人力资本门槛估计值与置信区间.123图5-3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估计值与置信区间.123图6-1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制图.1385第一章

31、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生产方式的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火耕水耨”为生产模式的原始农业,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以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 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40三个历史阶段。一般意义上认为,现代农业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李军.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关术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12:33,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萌芽,自20世纪50-6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全面推行现代农业,20世纪80年代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努力尝试用现代农业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32、。相比较国外,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步伐较慢,虽然我国现代农业的探索之路自新中国成立时已开始,但是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整体上才进入现代农业阶段,直至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界定了现代农业的定义及内涵,2012年3月出台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国务院第一次发布的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纲领性文件。半个多世纪以来,“石油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主流趋势,通过大量消费石油,投入以石油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和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品 王宝义.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评价与对策选择博士学位论文.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大幅度地增加了农业产出、生产效率。“石油农业”的贡献在于人口激增带来的沉重

33、的粮食生产负荷之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总产,解决全球最关注粮食紧缺问题。得益于“制度红利”,“石油农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及所带来的农业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54.7亿斤,在2003-2017年期间,已实现连续十四年增产。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石油农业”带来能源危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袁志清.现代农业新模式的发展.南方农村,2008(6):18-22、农业碳排放减量压力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等资源环境问题,典型表现农药残留与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劣化(退化)、病虫草害增加、气候异常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左锋,曹叨

34、宏.世界替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演进及我国的对策.经济纵横,2006(2):56-59。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的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生态退化、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外部不确定性”。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0)中指出我国农业污染源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3,目前,农业污染排放总量占总污染排放总量的66% 兰婷.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面源污染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19(1):8-14.,每年有20%以上未能收回的农膜,直接影响农业耕地质量。2007年IPCC(

35、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农业生产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 秦大河,罗勇,陈振林,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06):311-314.,2012-203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将快速增长,并远超过农业产出的增长速度,农业年均碳排放量将从2011年的1.60亿吨CO2,增长到2030年末的3.57亿吨CO2,增长123% 魏玮,文长存,崔琦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使用与碳排放的影响-基于GTAP-E模型分析.农业技术经济, 2018(2):30-40,其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成为主要的碳源。总

36、体而言,通过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石油农业”已经不适合农业的持续发展,而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将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必选项。根据我国有关农业生态方面的文件作为划分标准,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以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着重强调污染治理和推进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工作,多在出台的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相关文件(包括1984、1985、1992、1996、1998国务院印发)及十五大报告、“九五”计划中体现,到2002年生态农业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王宝义.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评价与对策选择博士学位论文.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37、2018,在地方上,浙江省有关生态农业发展和研究相对前沿。第二阶段,从我国2006-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现代农业生态化内涵得到拓展,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视生态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行农业可持续性长效机制。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第三阶段为2015年至今,国家已将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向了最前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生态、绿色、低碳、环保、高效”和“化肥和农药零增长”和“技术、制度”已成为当前及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标签。越往后发展,我国现代农业越要紧扣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农产品安全、产

38、出高效、可持续发展等属性,这几项属性均在“十三五”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015、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所体现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在“两型”农业基础上,增加了生态保育型农业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全文) . 4620635.htm,2015,进一步深化了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内涵。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化肥和农药实现零增长,农田氧化亚氮排放达到峰值 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 129418537.htm,2016。2016-2018年中央一

39、号文件、十九大、2019年两会中多有涉及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视角提出了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方向和重点。显然,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与其发展路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既要发挥其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其改良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问题:一是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如何阻止和改善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果“绿色、生态、低碳”是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特征,相应的生态化路径或手段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那么,现代农业生态化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有哪些关键因素是制约或促进以及如何影响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如果技术与制度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标签,二者对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的作用是什么?这都是当前需要去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创造绿色奇迹和肩负屯垦戍边重任的独特组织,其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王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新疆农垦科技,201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