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教育心理学4-6.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35116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p教育心理学4-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zp教育心理学4-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p教育心理学4-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p教育心理学4-6.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学习动机F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F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F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F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指引起或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 能:1.激发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 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或维持功能:即动机可使人的行为维持在其活动中。(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

2、驱力 学习需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 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的诱因。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准备状态的增强、注意力的集中和意

3、志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的。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一)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2.动机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难度、学生个性而 不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耶基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的趋势。即在难度较

4、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F 一、强化论F 二、需要层次论F 三、动机的归因理论F 四、成就动机理论F 五、自我效能理论 一、强 化 论 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他们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关系。通常受到过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过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重复出现。因此,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二、需要层次论F马斯洛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人有五种基本需要。F需要两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F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F成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三

5、、成就动机理论F成就动机: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驱动力。F阿特金森认为,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1.追求成功的倾向 2.避免失败的倾向。F根据两类动机在个体动机系统中所占强度,个体可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四、动机的归因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他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可使随后的行为概率发生变化。归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究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环境 三维度: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 五、自我效能理论F自我效能: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最早

6、由班杜拉提出。F班杜拉认为行为会受到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F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F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F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F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F(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F(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迁移F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F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F第三节 为迁移而教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定义 学习迁移也称

7、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锝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种类 (一)正、负迁移(积极/消极迁移;效果)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2.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二)水平、垂直迁移(水平)1.水平迁移:先前学习和后续学习属于同一层次 2.垂直迁移: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迁移。(三)顺向、逆向迁移(方向)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2.逆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四)一般、具体迁移(内容)1.一般迁移:习得的一般原理、规则等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也称普遍、非特殊迁移 2.

8、具体迁移:习得的具体、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三、迁移的作用(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二)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三)迁移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重要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类化理论 4.关系转换理论 二、现代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论 2.产生式论 3.情境性理论(一)形式训练说 它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沃尔夫认为人的心理由各种官能组成,一种官能一旦经过训练或练习得以加强,便会在以后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且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

9、官能的功能。(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情境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三)经验类化说 贾德通过“水下打靶”试验,提出了迁移的经验类化说。他认为有共同因素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将所获经验类化。(四)关系转化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和真正手段 苛勒的“小鸡觅食”试验是支持该理论的经典实验 (一)认知结构迁移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始终都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10、。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二)产生式论 辛格莱和安德森认为,迁移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个体在先前学习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当前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三)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认为,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因素(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的相似 2.学习目标与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 1.相应的背景水平 2.原经验的组织性 3.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三)学习定势学习定势: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对某种功能越熟悉,越难看出其它功能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

11、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二、促进迁移的教学(一)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知 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一、知识的类型 (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深度)感性知识: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可分为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二)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形式)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办事的操

12、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 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心智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二、知识学习的类型(一)符号、概念和命题学习(复杂程度)1.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3.命题学习: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二)下位、上位和并别结合学习(关系)1.下位学习:新观念属于原有观念的下位的学习2.上位学习:新观念属于原有观念的上位的学习3.并列结合:新观念与原有观念属于并列的学习三、知识学习的作用(一)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二)是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三)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第二节 知

13、识的获得 一、知识直观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感性的、特殊认识的加工过程。(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 2.模像直观:即直接感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而进行 3.言语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二)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知识的概括 概 括: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

14、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 概括,所概括的一般只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一种知觉水平的概括。2.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感性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二)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三、错 误 观 念 错误观念: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一)性 质 1.广泛性 2.自发性 3.顽固性 4.隐蔽性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

15、系统及其关系 (一)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它具有鲜明形象性,容量很大。(二)短时记忆:保存时间在5秒到1分钟的记忆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三)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它的储存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二、知识遗忘及原因(一)遗忘的进程(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 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2.干扰说:该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干扰分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3.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三、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一)深度加工材料(二)有效运用记忆术(三)进行组块化编码(四)适当过度学习(五)合理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