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728050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讲 种群的特征第 5 页 共 6 页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答案:B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项。答案:B3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11

2、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B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C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D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解析: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北方候鸟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也是迁入增多。答案:A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

3、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BC D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在所得种群数量的数据中应取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答案:B5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4、解析:据题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重高,人口会增加。答案:B62008年年初的严寒天气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下列哪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增长()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B死亡率和迁出率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下降的变量。迁入率和迁出率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的参数。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答案

5、:D7(密码改编)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答案:C8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

6、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C略大于5 D略小于5解析:设种群数量为x,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25/x5/33可以计算出x165。结合题干信息: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标记后会限制动物的正常活动,被捕获的概率会增加,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真实值要大于计算结果。答案:A9某同学拟在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

7、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解析:在100 hm2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样方应随机取样,避免有主观因素影响,要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取平均值。A项计数全部个体数目做不到;B项样方数少;D项密集处设置若干样方,会使结果偏大。答案:C10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析:出生率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有关,死亡率只与年龄组成有关,据此判定是死亡率,是出生率,是性别比例,是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

8、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D1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殖年龄和个体数解析: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影响其出生率的因素除了自身的生理基础、生殖年龄等,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人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制度等。答案:D1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解析:从题中坐标图可以看出,A的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

9、越来越小。答案:A13(密码改编)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作标记,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

10、km2。答案:D14(2011山东潍坊)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 BC D解析: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但数量不一定增长,如环境条件变得恶劣会使死亡率增大。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迁入与迁出、出生率与死亡率,若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

11、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时,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变大。不同的种群数目不同,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降低竞争。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的特征。答案:C二、非选择题15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和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株。(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

12、最好是_m2。(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株/m2。解析: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不同。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数目。答案:(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 (3)(n1n2n3)/(3S0)16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

13、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

14、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解析:(1)由关系式N(总数)/M(第一次捕捉到的标记数)n(第二次捕捉数)/m(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数),即可得出NMn/m。(2)根据公式NMn/m,计算出2 hm2的种群总数为288只,种群平均密度是144只/hm2。由于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被标记后,第二次很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在公式NMn/m中由于分母m的值减少,使得N值比实际情况偏高。(3)/的性别比例为(1418)/(1818)89。(4)100 m2中田鼠的数量为1.44只,洞口数/田鼠3.6/1.442.51。答案:(1)NMn/m(2)144高(3)8/9(或32/36)(4)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