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723306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设计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住宅设计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设计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设计规范.ppt(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o.3No.3GB50096-2011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C CONTENTSONTENTSPART01总则PART02术语PART03基本规定PART04技术经济指标计算PART05室内空调PART07室内环境PART08建筑设备PART06公共部分0101总则0101总则1为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提高城镇住宅设计水平,使住宅设计满足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性能要求,制定本规范。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的建筑设计。3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资源等有关规定。4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2、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0202术语0202术语0101020203030404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套型:由居住空间和厨房、卫生间等共同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居住空间:卧室、起居室(厅)的统称。卧室: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起居室(厅):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厨房: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卫生间: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使用面积: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的面积。阳台: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空间。平台: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过道: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通道。壁柜

3、:建筑室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层高: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0202术语0505060607070808凸窗:凸出建筑外墙面的窗户。跃层住宅:套内空间跨越两个楼层且设有套内楼梯的住宅。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中间层:住宅底层、入口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架空层: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走廊: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通道。联系廊:联系两个相邻住宅单元的楼、电梯间的水平通道。住宅单元: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地下室:室内地面低于

4、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的空间。半地下室: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空间。附建公共用房:附于住宅主体建筑的公共用房,包括物业管理用房、符合噪声标准的设备用房、中小型商业用房、不产生油烟的餐饮用房等。设备层: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的设备和管道施工人员进入操作的空间层。0303基本规定0303基本规定1住宅设计应符合城镇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并应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住宅设计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合理组织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2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除应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尚应根据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

5、群体的使用要求。住宅设计应满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风和隔声的要求。3住宅设计必须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应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结合各地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及多样化,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4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5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0404技术经济指标计算0404技

6、术经济指标010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2)0404套型总建筑(m2套)技术经济指标0505住宅楼总建筑面积(m2)0202套内使用面积(m2套)0303套型阳台面积(m2套)0404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规定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5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套型阳台面积应等于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套内使用面积应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2 2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1 13 34 40404套型总建筑面积的规定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

7、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1230404住宅楼的层数的规定1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2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大于300m时,应对大于300m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0m时,多出部分不应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0m时,多出部分

8、应按1层计算。3层高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4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自然层数。0404此套内使用面积计算的规定输入您的1.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过道、贮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的总和。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内使用面积。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4.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5.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应按12

9、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6.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0505套内空间5.15.1套型原规范条文:3.1.2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表3.1.2 套型分类【要点说明】新规范:取消住宅套型分类的概念。原规范的3.1.2条关于套型分类和套型使用面积标准的内容基本已经失去了对商品房市场中大面积住宅套型的约束力,同时又不能适应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市场中对小面积住宅套型的需求。5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

10、等基本功能空间。5.15.1套型512套型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m2;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2m2。【要点说明】经过对原规范一类套型最小使用面积的论证和适当减小,重新规定了套型最小使用面积。原规范规定的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虽然组成空间数不变,但因为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套型住房建设的国策,以及住宅部品技术产业化、集成化和家电设备技术更新等因素。所以将原规范规定不应小于34m2下调为不应小于30m2。明确了基本功能空间不等于房间,没有要求独立封闭

11、,提出了采用兼起居的卧室的最小套型,不应小于22m2。5.25.2卧室、起居室(厅)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2(原规范:10);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原规范:6);3 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m2。5.2.4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原规范:12)。套型设计时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宜大于3m(原规范:应大于)。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2。5.2.15.2.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1 15.2.25.2.25.2.35.2.35.35

12、.3厨房输入您的531厨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0m2;2 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m2。(原规范: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m;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m;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532厨房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5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5.35.3厨房输入您的534厨房应按炊事操作流程布置。排油烟机的位置应与炉灶位置对应,并应与排气道直接连通。【要点说明】本条为原条文修改 厨房设计时若不按操作流程合理布置,会造成管

13、线、表具、排气道固定在不恰当的位置,住户实际使用时或改造时都将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实施中需要设计人员严格按洗、切、烧操作流程排列次序设计洗涤池、案台和炉灶,或预留相应位置,以形成连续的操作台,方便使用。本条新增强调排油烟机的位置与炉灶位置对应并与排气道直接连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顺利安装,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排气效能。535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5.45.4卫生间5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应至少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设备或为其预留设置位置及条件。三件卫生设备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0m2(原规范:3m

14、)。542卫生间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组合不同的设备。不同组合的空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便器、洗面器时不应小于180m2(原规范:2m);2 设便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0m2(原规范:2.5m);3 设洗面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0m2(新增);4 设洗面器、洗衣机时不应小于180m2(新增);5 单设便器时不应小于110m2。5.45.4卫生间543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要点说明】本条为原条文无前室的卫生间,其门直接开向厅或厨房的这种布置方法问题突出,诸如“交通干扰”、“视线干扰”、“不卫生”等,本条规定要求杜绝出现这种设计。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中易出问题,

15、一定要做好“前室”的设计。544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要点说明】本条为原条文拆分的强条本条规定是基于卫生间是多水空间又是污物多的空间,也是用水装置、管道最多的空间而规定的。上下两户情况下,只允许两户的卫生间上下对位布置。此条的目的是有利于管线集中布置,减少管线长度;防止对下户造成污染;也防止上户卫生间维护,对下户其他生活空间造成影响。本条规定中去掉原条文中的后部分是基于如下的原因:其一,目前出现很多跃层、复式住宅,使得一户占有上下两层空间,为了使此类住宅在空间的划分和组合上有更大灵活性,本次修改对于跃层、复式住宅内的卫生间不作限定。其二,在本户内

16、卫生间出现问题时,是由本户承受,不涉及邻里,不产生矛盾。5.45.4卫生间545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时,均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要点说明】本条为原条文拆分 原3.4.4条文为部分强条,部分非强条。在跃层住宅设计中允许将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或餐厅的上层,尽管在使用上无可非议,对其它套型也毫无影响,但因布置了多种设备和管线,容易损坏或漏水,所以本条要求采取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减少或消除对下层功能空间的不良影响。另外要特别注意:第8.2.6条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即使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上方时,排水管道也不得穿越卧室546每

17、套住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及条件。5.55.5层高和室内净高551住宅层高宜为280m(原规范:普通住宅)。55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局部净高的室内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55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至少有12的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554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555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得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5.65.6阳台561每套住宅宜设阳台或平台(原规范:应设)。562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18、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563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原规范: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要点说明】本两条集中表述对阳台栏杆的安全防护要求。住宅类别按层数划分,不再提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近年来相关事故不断,因此强调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大于0.11时,才能防止儿童钻出。注意: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楼的阳台栏杆高度,如果分段设计为1.05m和1.10m是允许的。5.65.6阳台564封

19、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原规范:中高层、高层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注意:阳台栏板同阳台栏杆,不允许按窗台高度设计。565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去掉了原规范中“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的语句。)。566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雨罩及开敞阳台应采取防水措施。5.65.6阳台567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用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2 严寒和寒冷地区应封闭阳台,并应采取保温措施。【要点说明】本条为新增条文当阳台设

20、置洗衣机设备,就要便于使用。因此要求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接口和插座等,并要求设置专用地漏,减少溢水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阳台是用水较多的地方,如出现洗衣设备跑漏水现象容易造成阳台漏水。所以,本条规定该类阳台楼地面应做防水。为防止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将给排水管线冻裂。本条规定应封闭阳台,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5.65.6阳台568当阳台或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2 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3 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4 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热污染。【要点说明】本条为新增条文 设置空调

21、室外机设置首先考虑住户的使用安全、使用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当阳台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如安装措施不当,会降低空调室外机排热效果,降低制冷工效,会对居民在阳台上的正常活动以及对室外和其他住户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本条对阳台或建筑外墙空调室外机的设置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2款规定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不包括百叶。但空调室外机所设置的百叶仅是装饰物,叶片间距太小,会影响空调室外机散热,因此在满足一定的视线遮挡效果时,叶片间距越大越好。另外,安装位置还要考虑安装、维修工人的操作便利性、安全性。5.75.7过道、贮藏空间和套内楼梯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

22、应小于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90m(去掉了原规范中“过道拐弯处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俱”的语句。)。5.7.4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去掉了原规范中“套内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40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50m”、“壁柜内应平整、光洁”的语句。)。套内楼梯当一边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墙面之间净宽不应小于090m,并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此规定是搬运家具和日常手提东西上下楼最小宽度。)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中心(原规范: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

23、22m。5.7.15.7.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1 15.7.25.7.25.7.35.7.35.85.8门窗581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要点说明】本条为原强条修改 本条根据原规范第3.9.1条改写而成。原条文前半段为强制性条文,后半段为非强制性条文,两者混在一起,不符合强制性条文编制要求。现将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作为外窗性质的定语,修改后变成一条完整的强制性条文。【实施与检查】窗台距楼面的高度明确为净高,如果紧贴墙面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面时,窗台高度应从

24、可踏面起算。首层室内外地面标高差异如在正常状态,相当于窗外有阳台或平台,窗台可不受0.90M净高的限制,如为临空状态则要保证窗台或防护措施不低于0.90M净高。【常见错误】建筑剖面图中窗台高标注从楼地面结构面至窗台结构面计算0.90M。因地面铺设面砖或木地板后,该饰面层比窗台饰面层厚度要大,形成完成面之间净高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故要注意净高概念。5.85.8门窗582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2 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3 严寒和寒冷地区

25、不宜设置凸窗。【要点说明】本条为新增条文增设此条文的原因:近十年来,住宅建筑应用凸窗甚多,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中涉及安全和节能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故增设此条文。净高低于或等于0.45M的凸窗台面,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其有效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算不低于0.90M。实态调查表明,常出现需攀登至窗台面关闭窗扇的情况,一般凸窗可开启窗扇窗洞口较低,容易发生坠落事故,故洞口处应有0.90M高防护措施。目前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多个省(区)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均有不宜或不应设置凸窗的规定。实态调查也表明,严寒和寒冷地区已建住宅凸窗的挑板及侧板由于施工困难,普遍未采取保温措施或保

26、温措施不完善,形成热桥,室内出现结霜、霉变情况。从住宅建筑的功能、造价、节能、外观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本条文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5.85.8门窗582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2 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3 严寒和寒冷地区不宜设置凸窗。5.83底层外窗和阳台门、下沿低于200m且紧邻走廊或共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门,应采取防卫措施。584面临走廊、共用上人屋面或凹口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585户门应

27、采用具备防盗、隔声功能的防护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0606共用部分6.16.1窗台、栏杆和台阶6.1.16.1.16.1.26.1.26.1.36.1.36.1.46.1.4窗台、栏杆和台阶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公共出入口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28、踏步高度应均匀一致,并应采取防滑措施。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台阶宽度大于180m时,两侧宜设置栏杆扶手,高度应为090m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6.26.2安全疏散出口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十九

29、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的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平屋面的门应向屋面方向开启。各住宅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楼梯可不通至屋顶: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共用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住宅;2、顶层设有外部联系廊的住宅。6.2.26.2.16.2.36.2.

30、46.2.56.2.66.2.76.36.3楼梯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6.3.26.3

31、.16.3.36.3.56.3.46.46.4电梯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1.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2.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3.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4.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元只设置

32、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元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6

33、.4.26.4.16.4.36.4.46.4.56.4.66.4.7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6.56.5走廊和出入口6.5.16.5.26.5.3住宅中作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扇。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公共出入口处应有标识,十层及十层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6.76.7信报箱6.7.16.7.36.7.46.7.5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6.7.26.7.66.7.76.7.8信报箱

34、的投取信口设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道的净宽应从信报箱的最外缘起算。设有单元安全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的投递口应设置在门禁以外。当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置在室内时,通道净宽应不小于060m。信报箱设计应选用信报箱定型产品,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嵌墙式信报箱时应设计洞口尺寸和安装、拆卸预埋件位置。住宅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布置信报箱的位置。信报箱宜设置在住宅单元主要入口处。信报箱的设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间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标准。信报箱的设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标准。选用智能信报箱时,应预留电源接口。6.86.8共用排气道6.8.4厨房的共用排气道与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分

35、别设置。6.8.2厨房、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排气道断面尺寸应根据层数确定,排气道接口部位应安装支管接口配件,厨房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150mm,卫生间排气道接口直径应大于80mm。6.8.5竖向排气道屋顶风帽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筑体。排气道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2m;当周围4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皮0.6。6.8.3厨房的共用排气道应与灶具位置相邻,共用排气道与排油烟机连接的进气口应朝向灶具方向。6.8.1厨房宜设共用排气道,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共用排气道。6.96.9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卧室、起居

36、室(厅)、厨房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并不得降低各项指标要求。除卧室、起居室(厅)、厨房以外的其他功能房间可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地下室时,应对采光、通风、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时,其净高不应低于2.00m。当住宅的地上架空层及半地下室做机动车停车位时,其净高不应低于2.20m。直通住宅单元的地下楼、电梯间入口处应设置乙级防火门,严禁利用楼、电梯间为地下车库进行自然通风。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采取排水措施。6.9.26.9.16.9.36.9.46

37、.9.56.9.66.9.7地上住宅楼、电梯间宜与地下车库连通,并宜采取安全防盗措施。6.10 6.10 附建公共用房6104610361026101住宅建筑内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以及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生的商店、车间和娱乐设施。住宅建筑内不应布置易产生油烟的餐饮店,当住宅底层商业网点布置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或噪声的配套用房,应做排气、消声处理。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机房等公共机电用房不宜设置在住宅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在与住户相邻的楼层内,在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贴临设置时,应增加隔声减振处理。住户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0707室

38、内环境7.17.1日照、天然采光、遮阳01010202030304047.1日照、天然采光、遮阳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060m。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7.17.1日照、天然采光、遮阳05050606070708087.1日照、天然采光、遮阳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12。采光窗下沿离楼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

39、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除严寒地区外,居住空间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居住空间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当采用天窗、斜屋顶窗采光时,应采取活动遮阳措施。7.27.2自然通风7.2自然通风1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自然通风。2 住宅的平面空间组织、剖面设计、门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的设置,应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风的措施。3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4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当采用自然通

40、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20;2 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当厨房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7.321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昼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2 夜间卧室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37dB;3 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

41、wC)应大于45dB;2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dB。隔声、降噪7.37.3隔声、降噪543当条件受到限制时,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应小于85dB,且应在楼板上预留可供今后改善的条件。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和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噪声控制。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居住空间与可能产生噪声的房间相邻时,分隔墙和分隔楼板应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当内天井、凹天井中设置相邻户间窗口时,宜采取隔声降噪措施。起居室(厅)不宜紧邻电梯布置。受条件限制起居室(厅)紧邻电梯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42、。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小于75dB。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卧室、起居室(厅)内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7.47.421。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墙、外窗应采取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内的措施。住宅的屋面和外墙的内表面在设计的室内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应出现结露。防水防水、防潮防潮防水、防潮7.5 7.5 室内空气质量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753的规定。3 3在选用住宅建筑材料、室内装修材料以及选择施工工艺时,应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2 2 住宅室内装修设计宜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1 10808建筑设备8.18.1一般规定1 住宅应

43、设置室内给水排水系统。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设置采暖设施。3住宅应设置照明供电系统。4机电设备管线的设计应相对集中、布置紧凑、合理使用空间5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室等公共机电用房应采用低噪声设备,且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吸声、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8.1 8.1 一般规定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应设置分户水表;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设有燃气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燃气表;设有供电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电能表6.6.住宅计量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18.1一般规定7.设备、仪表及管线较多的部位,应进行详细的综合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散热器、户配电箱、家居配线箱

44、、电源插座、有线电视插座、信息网络和电话插座等,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综合布置;2 计量仪表和管道的设置位置应有利于厨房灶具或卫生间卫生器具的合理布局和接管;3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应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4 水表、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的设置应便于管理。8.下列设施不应设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1 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2 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3 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8.28.2给水排

45、水给水排水1住宅各类生活供水系统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3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4住宅应设置热水供应设施或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生活热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配水点的供水水温不应低于45;2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在套内热水表前设置循环回水管;3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或户内热水器不循环的热水供水支管,长度不宜超过8m。8.28.2给水排水0505060607070808给水排水卫生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型产品。管道、阀门和配件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质。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

46、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排水立管不应设置在卧室内,且不宜设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当必须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应采用低噪声管材。污废水排水横管宜设置在本层套内;当敷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其清扫口应设置在本层,并应进行夏季管道外壁结露验算和采取相应的防止结露的措施。污废水排水立管的检查口宜每层设置8.28.2给水排水给水排水9设置淋浴器和洗衣机的部位应设置地漏,设置洗衣机的部位宜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涸的专用地漏。洗衣机设置在阳台上时,其排水不应排入雨水管。10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

47、11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卫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应与上部排水管连接,应设置集水设施用污水泵排出。12采用中水冲洗便器时,中水管道和预留接口应设明显标识。坐便器安装洁身器时,洁身器应与自来水管连接,严禁与中水管连接。13排水通气管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200m;当周围400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口060m。8.38.3采暖4321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并根据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

48、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住宅采暖系统应采用不高于95的热水作为热媒,并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管材、室内散热设备等因素确定。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每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计算。8.38.3采暖采暖5、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6、设置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8.3.6 的规定。8.38.3采暖采暖7设有洗浴器并有热水供应设施的卫生间宜按沐浴时室温为25设计。8套内采暖

49、设施应配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9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室内采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式;如采用单管式,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10设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采暖环路。11应采用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散热器,并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12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中能效等级3级的规定值。8.48.4燃气1住宅管道燃气的供气压力不应高于02MPa。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应使用低压燃气,其入口压力应在075倍15倍燃具额定范围内。2户内

50、燃气立管应设置在有自然通风的厨房或与厨房相连的阳台内,且宜明装设置,不得设置在通风排气竖井内。3燃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燃气设备严禁设置在卧室内;2 严禁在浴室内安装直接排气式、半密闭式燃气热水器等在使用空间内积聚有害气体的加热设备;3 户内燃气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阳台内;4 燃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阳台内或其他非居住房间。8.48.4燃气燃气54住宅内各类用气设备的烟气必须排至室外。排气口应采取防风措施,安装燃气设备的房间应预留安装位置和排气孔洞位置;当多台设备合用竖向排气道排放烟气时,应保证互不影响。户内燃气热水器、分户设置的采暖或制冷燃气设备的排气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