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小麦病虫害图谱.pptx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8176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小麦病虫害图谱.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学专题—小麦病虫害图谱.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小麦病虫害图谱.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小麦病虫害图谱.ppt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技术部2016年8月18日小麦小麦(xiomi)病虫害图谱病虫害图谱第一页,共十七页。简介(jin ji)一小麦病害图谱二小麦虫害图谱1.小麦(xiomi)白粉病2.小麦锈病3.小麦叶枯病4.小麦赤霉病5.小麦黑穗病6.小麦纹枯病7.小麦根腐病8.小麦胞囊线虫病1.小麦(xiomi)吸浆虫2.小麦蚜虫3.小麦麦蜘蛛4.小麦叶蜂第二页,共十七页。小麦小麦(xiomi)病害病害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 由子囊菌亚门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zhjin)扩大

2、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田间田间(tin jin)发病状发病状第三页,共十七页。2.小麦小麦(xiomi)锈病锈病 有三种类型,俗语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条锈病:由担子菌亚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chq)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

3、状疱斑,即冬孢子堆。条锈病条锈病-田间田间(tin jin)发病状发病状第四页,共十七页。叶锈病:担子菌亚门(y mn)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也侵害叶鞘,但很少侵害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秆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禾柄锈菌(小麦变种)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

4、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叶锈病叶锈病-田间田间(tin jin)发病状发病状秆锈病秆锈病(xibng)-田间发病状田间发病状第五页,共十七页。3.小麦小麦(xiomi)叶枯病叶枯病 真菌性病害。引起小麦(xiomi)叶枯病的病原菌有10余种,其中重要的有由雪腐镰孢菌引起的雪腐叶枯,小麦(xiomi)德氏霉菌引起的黄斑叶枯,小麦(xiomi)壳针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交链孢菌引起的交孢叶枯等。由于病原菌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差异十分明显。、雪霉叶枯(又称雪腐叶枯)叶上病斑较大,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发生在叶片边缘的多为

5、半圆形。病斑中央黄白色,常有不明显的轮纹和粉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气候潮湿或早上(zo shang)露水末干时病斑边缘常生出白色呈辐射状菌丝层。后期病叶枯死。在穗上引起小穗轴变褐色腐烂,形成赤霉病。、黄斑叶枯 叶上病斑大小次于雪腐叶枯病,黄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部黑褐色,上有不明显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边缘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第六页,共十七页。、壳针孢叶枯 又称小麦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也为害茎部和穗部。为害时期以拔节至抽穗期为甚。叶片发病由下向上扩展,感病叶片初在叶脉间出现淡绿至黄色纺锤形病斑,后扩展连片形成(xngchng

6、)褐白色大斑,上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有时病斑为黄色条纹状,叶脉色泽黄绿色,形似黄矮病,但其条纹边缘为波浪形,并贯通全叶,严重时黄色部分变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有时病叶仅叶尖发病干枯,有时病叶很快变黄,下垂。病斑有时从叶鞘向茎秆扩展,并侵染穗部颖壳,使之变得干枯。、交孢叶枯 叶上病斑小型(xioxng)、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初期淡黄色,后变黄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生浓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愈合后,叶片枯死。第七页,共十七页。4.赤霉病赤霉病 病菌(bngjn)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禾谷镰刀菌,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玉蜀黍赤霉菌,为真菌性

7、病害。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瘿,重者死亡。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茎基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至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

8、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赤霉病赤霉病-田间田间(tin jin)发病状发病状第八页,共十七页。5、小麦、小麦(xiomi)黑穗病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shngchn)上的重要病害。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散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裸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zhyo)发生在穗部。病穗比健穗抽穗早,初抽出时病穗外包有一层浅灰色的薄膜,后薄膜破裂消失,露出黑色粉末。腥黑穗病:由担子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生于穗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抽穗后至成熟期症状明显。病株全部籽粒变成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初

9、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第九页,共十七页。6、小麦、小麦(xiomi)纹枯病纹枯病 由半知菌亚门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病苗死苗:主要发生在小麦34叶期,在第个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田间湿度(shd)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枯

10、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纹枯病苗期纹枯病苗期(mio q)发病状发病状纹枯病孕穗期为害状纹枯病孕穗期为害状第十页,共十七页。7、小麦、小麦(xiomi)根腐病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此病症状因气候条件而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

11、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与球霉病,颖枯病和叶枯病不易用手抹掉不同)。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f bng)。穗部发病(f bng),般是个别小穗发病(f bng)。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但胚尖或全胚发黑者不一定是根腐病菌所致,也可能是由假黑胚病菌所致)根腐病除发生在胚部以夕卜,也可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部分。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白色。此种种子叫“花斑粒”。第十一页,共十七页。8、小麦、小麦(xiomi)孢囊线虫病孢囊线虫病 苗期

12、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而以穗部的症状最为典型,为害叶片及穗,叶片上产生长形至纺锤形棕褐色小斑点。在幼苗期,出现扭曲畸形症状,这与小麦粒线虫的寄生有联系。抽穗时病穗一也扭曲畸形,上部覆盖灰白色绒毛状菌丝体,暴露(bol)于光线或干燥条件下,病菌变黑,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幼苗心叶皱缩、扭曲,叶色浅而肥嫩,叶尖常被裹在叶鞘内,新叶有时畸形发展。严重的萎缩枯死。在抽穗前,病株茎、节膨大而弯曲,叶片上偶尔发生有微小的圆形突起一一虫瘿。病穗表现短小,颖片张开,有芒品种,芒呈钝角状横出或扭曲,子粒部分或全部变为虫瘿。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绿色,后期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外形与小麦腥黑穗病粒

13、相似,切开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物的线虫,如加水一滴,片刻即有线虫游出,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端尖,头部较钝圆。健苗和病苗健苗和病苗第十二页,共十七页。小麦小麦(xiomi)虫害虫害1.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z sh)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mm,翅展5mm左右,体桔红色。前翅透明,有4条发达翅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触角细长,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雄虫体长2mm左右。小麦小麦(xiomi

14、)吸浆虫幼虫吸浆虫幼虫小麦吸浆虫成虫小麦吸浆虫成虫吸浆虫危害麦粒吸浆虫危害麦粒第十三页,共十七页。2、小麦蚜虫、小麦蚜虫 小麦蚜(mi y)虫是麦田中的一种麦蚜(mi y),属于昆虫类,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的汁液。麦

15、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间接为害是指麦蚜能在为害的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蚜虫蚜虫(ychng)危害麦叶危害麦叶蚜虫危害蚜虫危害(wihi)麦穗麦穗第十四页,共十七页。3、麦蜘蛛、麦蜘蛛(zh zh)麦蜘蛛(zh zh)又名红蜘蛛(zh zh)、火龙、红旱、麦虱子等,分为麦长腿蜘蛛(zh zh)、麦圆蜘蛛(zh zh)两种。麦长腿蜘蛛(zh zh)喜温暖、干燥,白天8、9点开始活动,以下午3-4点最盛;麦圆蜘蛛(zh zh)不耐干旱,以水灌麦田低洼湿润或密植麦田发

16、生较重,多在早上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麦蜘蛛(zh zh)危害后,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生长萎缩,重者干枯死亡。麦蜘蛛麦蜘蛛(zh zh)危害小麦叶片危害小麦叶片田间危害状田间危害状第十五页,共十七页。4、小麦、小麦(xiomi)叶蜂叶蜂 小麦叶蜂(y fn)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小麦小麦(xiomi)叶蜂幼虫叶蜂幼虫第十六页,共十七页。内容(nirng)总结技术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有时病斑为黄色条纹状,叶脉色泽黄绿色,形似黄矮病,但其条纹边缘为波浪形,并贯通全叶,严重时黄色部分(b fen)变为枯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充满黑色粉末,最后菌瘿破裂,散出黑粉,并有鱼腥味第十七页,共十七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