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7987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传染病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学第一章总论第1节 绪言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寄生虫病: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两者属于感染性疾病。第1节 绪言 传染病学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以及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串者康复,从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科学。它是一门临床学科,与各基础学科相关。第1节 绪言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解除病人的痛苦,促进健康。从而达到控制与彻底消灭传染病目的。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

2、生机制一、感染及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又称为传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并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称感染过程。1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2病原携带状态。感染过程的表现:3隐性感染。4潜在性感染。5显性感染。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以上五种表现呈动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亦可相互转变。显性感染在于少数,这就是流行病学上的“冰山”现象。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毒力:指病原体毒害机体的能力,毒力由毒素和其他因子组成。数量:对同一种传染病而言,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

3、境或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和消灭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害的变态反应。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三、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保护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有一定的识别能力。第2节 感染、免疫及传染病的发生机制四、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病原体的入侵、定位和排出:多数病原体只有在入侵门户、体内定位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引起病变。病原体从机体排出是导致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4、传染病的传播期是由机体排出病原体时间的长短来定的。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病原体进入机体通过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参与引起机体组织和功能损害。机体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炎症、损伤等而引起的一系列应答反应,包括蛋白、糖、水、电解质代谢以及内分泌等的改变。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它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中止。流行过程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一、游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不断将其

5、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感染的动物。传染源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是确定隔离的依椐。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主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易感者在某一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增高,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空气传播水与食物虫媒传播接触传播经血及其制品其他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和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和文化水平以及人口密度和预防措

6、施普及程度等。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是传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用作确定传染病的基本条件。有病原体:每一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引起的。有传染性:指病原体从某一个体传染给另一个体的特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其传染性的强弱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有流行病学特性:传染病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下,可表现出各种流行特征。.流行性:根据流行的强度可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7、、大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流行(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有流行病学特性:.有局限于某一地区发病的地方性。.有发病率在某一季节明显升高的季节性。有免疫性: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具有保护性的特异性免疫。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二、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对传染病的诊断、鉴别有帮助。临床分期: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一般分为期 .潜伏期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首发症状的时期。.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症状明显期 病情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某种

8、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症状由轻而重,由少而多,逐渐或迅速达高峰。.恢复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症逐渐消退,体力和食欲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的这段时期.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二、临床特征常见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热是许多传染病所共同的表现,但不同传染病其热度与热型又不尽相同,按热度高低可分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二、临床特征常见症状和体征:常见热型有稽留热:一日间热度波动不超过。弛张热:一日间热度波动超过,而最低体温超过正常。间歇热:一日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温之间。波状热:发热期呈缓升缓降,热型呈波状。回归热:高热持续数天骤退,正常数天后又如前发热。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

9、一日又再发热数日。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二、临床特征常见症状和体征:.皮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皮疹的形态可分为大类(斑丘疹、出血疹、疱疹或脓疱疹、荨麻疹).毒血症状: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循环扩散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不适、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引起意识改变,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感染性休克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在病原体和其他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年龄、籍贯、职业、居住与旅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史与接触史、预防接种史、卫生习惯及当时当地的疫情

10、动态。二、临床资料:全面准确地询问病史,根据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特殊症状、热型、皮疹特点等级临床资料,结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加以综合分析,对确定临床诊断极为重要。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三、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病原体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免疫学检查:特异抗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免疫标记技术、皮肤试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他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但在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造成流行。一般及支持疗法:一般治疗包括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营养,在不同疾病过程中,给予足够热量、丰

11、富的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饮食;应用血液或血制品增强患者抵抗力;适当补充液体和盐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措施,对调动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卢重要的作用。病原或特效疗法:抗生素疗法、化学疗法、免疫疗法、抗病毒疗法。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 对症疗法:可减轻病人症状,缓解病人痛苦,通过调整患者各系统的功能达到减少机体消耗、保护重要器官,使损伤降低至最低限度的目的,或作为必要的抢救之用,使患者能渡过危险期,促进和保证康复。包括降温、镇静、止惊止痛、止血、强心、给氧、纠正休克、防止呼吸衰竭等措施。中医中药及康复治疗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方针,要认真做好防治结合

12、,分类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医务工作者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工作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感染动物的管理,对病人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共种。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消毒也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

13、手段,消毒的目的是清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的病原体,其中特别要做好疫源地区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三、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小结1.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有关系也有区别,传染过程有种动态变化的表现。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应答都发挥着一定作用,但后者起决定性作用。传染病的发生是病原体经入侵门户在体内定位感染,通过直接损害以及毒素和免疫作用引起机体病理改变。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个基本环节,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小结传染病的特征包括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传染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传染病的治疗坚持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综合治疗原则。传染病的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