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内经习题集重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5008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内经习题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内经习题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内经习题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内经习题集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径重点、名词解释1、薮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 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 素。4、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 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5、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6、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7、殖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

2、叫完谷不化。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1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12、中焦如讴: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讴渍食物,使之变化。1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14、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16、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

3、,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17、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18、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19、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 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20、暴注下迫: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欲便不能便, 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21、真臧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22、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 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23、两感:表里两经同

4、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 两感。24、去荒陈革: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荒,通郁。去、荃同义,即除去。25、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26、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27、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28、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 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29、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 假热证。30、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二.简答题.如何

5、理解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主宰全身,其重要性好比君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此而出。心主血脉,血能营养全身,血又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藏神,神能支配调节全身脏腑组织,源功能区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源功能区。1g 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源性的特性,将1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H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1g超家族。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条完整的 轻链和重链近氨基端侧的1 /2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

6、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 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 竣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种型(isotype )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1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1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是指一种属不个体间的1g分于抗原性的不,主要反映在1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 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特型(idiotype ):指

7、一个体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 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 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 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 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 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补体(compl

8、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Cl酯酶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 所以被称为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细 胞裂

9、解。替代途径:是不经Cl、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 酵母多糖)结合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I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 产生限定抑制作用。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促进替代途径C3转化酶

10、衰变灭活。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C3bBb结合使C3bBb趋于稳定,减慢衰变。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 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TH1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2、IFN-g、TNF-b等细胞因子,辅助抗 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4、IL-5, IL-10 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 对体液免疫应答起辅助作用,如辅助B细

11、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 和对过敏原的反应)。Ts 细胞:即抑制性T细胞,是CD8+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CTL (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 MHC-I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 调节作用。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CD4分子和TCR a b,识别抗原受 MHC- II类分子限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在B细胞上的免疫球蛋

12、白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 和IgD分子,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 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I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一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 答的作用。APC:抗原提呈细胞,又叫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细胞因子: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

13、蛋白物质的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 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单核因子: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 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自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 旁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一细胞,但二者相邻近,则该因子对

14、靶细胞表现出 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IFN):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此名。根据产生 细胞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IFN-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g, 主要由T细胞产生。又根据生物活性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京和H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a和 IFNb可由病毒或多聚核甘酸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抗病毒、抗肿瘤为主,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 作用;II型干扰素包括IFNg,可由有丝分裂素诱导产生,其生物学作用以免疫调节为主,具有一定抗 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较弱。肿瘤坏死因子(TNF ):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5、根据来源和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TNF-a和TNFb两种因 子具有相的结合受体,均有抗肿瘤作用,也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同时与发热和恶液质形成有关。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 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它所编码的抗原 抗原引起快而迅速的排除反应,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排斥反应的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

16、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 HLA)是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的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也可称HLA,即人类的MHC,定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HLA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一基因位点有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可编码两 种以上基因产物的现象。HLA的多态性产生是由于HLA复合体的每个基因位点均为复等位基因,并均 为共显性所致。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在免疫应答识别阶段T细胞与APC之间的作用和

17、免疫效应阶段T细 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作用都涉及到TCR对自身MHC分子的识别,即只有当相互作用细胞双方的MHC分子 一致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应答,表现为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迟发超 敏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效应细胞主要为TH1细胞。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 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性质、强度、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 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独特型:是指存在于自身体内lg、BCR、T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独特型决定簇诱导相应的抗

18、独特型 抗体产生或相应的抗独特型细胞克隆活化。类毒素外毒素经0.3% 0.4%甲醛处理后,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称为类毒素。类毒素 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使之失去毒性作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是将供体的淋巴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过继性细胞免疫可分为特异 性和非特异性两类,前者是用已知抗原致敏的淋巴细注入受体后使获得对该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后 者是用未经特殊抗原致敏的正常人淋巴细注入受体后使其获得对多种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7细胞克隆对组织特异性自身Ag具高亲和力,且 Ag浓度高,T细胞克隆凋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

19、动免疫是用疫苗(抗原)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预 防感染的措施。因这些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缺乏主动补充的来源,易被清除,维持时 间短暂。合成肽疫苗合成肽疫苗是根据有效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和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试图以最小的 免疫原性肽来激发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 分制作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抗原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核酸疫苗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

20、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注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 译系统表达目的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疫苗。转基因食疫苗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食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 在物的可食用部分稳定的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即产生了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 态.免疫缺陷病:由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发不良或后天损伤因素而引起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调节和代 谢异常,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临床上表现为易发生反复感

21、染的一组综合征。肿瘤抗原指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的总称。TSA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TSA是通过肿瘤移植排斥试验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RA)。TAA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此类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正常 组织细胞,但在肿瘤细胞常过量表达。过继免疫治疗是指向肿瘤患者传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 抗瘤免疫效应。抗体亲和力成熟: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与体细胞 高频突变

22、有关。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由于心为全身之主宰,故以“君主之官”喻之。1 .何谓治未病 ?其实践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 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早期诊治三个方面。反映出内经防重于治的预 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既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脏腑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2 .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

23、梁,通粱,即精细的食物。膏粱,泛指肥甘厚味之品。 变,灾变,害处。足,足以,足能够。丁,通疔。大疔,严重的疔疮。全句意为过食肥 甘厚味之品,就会使人发生严重的疔疮。因为肥甘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 气偏胜,阳盛则热;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导致热毒逆于血脉肉 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3 .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本句意为风是百病的开端,能引起多种疾病。因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寒暑湿等邪气,莫不缘风气而入,故风邪往往是六淫的先导,外邪侵犯人体常随风邪而入,从而引 起各种病证。后世“风为百病之首”的说法即导源于此。4 .如何理解素问,举痛论中的百病生

24、于气 ?气,指气机失调。“百病生于气”,是指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气机失调所致。此 句原文提出了 “百病生于气”的著名观点,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此处的“气”,指某 种因素引起的气机的异常变化而言,非指病因。提示我们,人体通过“神”的调节适应 着情志的刺激和四季气候的变化,但人的这一调节适应是有限度的,若超越了这一限度, 就会引起气机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5 .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机理。掉,指头或肢体动摇不定的病证。眩,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的病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句的意思是多种肢体搐动震摇、头晕目眩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这是由于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变多化风。肝藏血,主

25、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有病变则木 失滋荣,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则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6 .结合哪之所在,皆为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原文,如何理解正气 在发 病学方面的意义?灵枢口问中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 所凑,其气必虚”。二者均指出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体 正气不足的缘故。这种观点阐明了邪正相搏、正气为主导的中医学发病学思想,突出强 调了人体正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疾病的形成与防病治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 义。7 .如何理解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意为风寒燥湿之类

26、外邪以及痰食瘀血之类的内生邪气充盛于机体,则为实证;而精气血津液以及脏腑经脉 之气耗损脱失,则为虚证。说明实乃有形之邪气壅实,虚乃气血津液、脏腑精气等正气 亏虚。此为临床辨证论治,确立虚实补泻治疗原则提供了理论根据。&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此句意为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发生咳嗽,不只是肺。本句从整体观念出发,揭 示出咳虽为肺的病变,但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因为肺主气,受百 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如脾 虚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肝火上冲,气逆犯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本句说明了咳 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9 .根据素

27、问痿论简述痿证的治疗原则?素问痿论中指出痿证的治疗原则有三:独取阳明:阳明主肌肉,五脏六腑 之海。取阳明经资其化源。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即根据具体情 况,进行辨证论治。各以其时受月:各以脏腑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即要“因时 制宜”,此法对后世子午流注等治法有一定的启发。10 .结合素问脉微论,谈谈如何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此句言诊脉时保持清虚宁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 的法则。说明两方面含义:一是诊脉时医生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注,这样才 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二是诊脉时患者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干扰,这样 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1

28、1 .如何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由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阳病必及于阴,阴病必及于 阳。因此“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则,在临床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如阴中求阳、阳 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育阴潜阳,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温阳散寒;脏病治腑, 腑病治脏等。12 .如何理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精相对而言,则形为阳,精为阴;气味相对而言,则气为阳,味为阴。形体虚弱 的要用益气药和温化助阳之法,以促使脏腑机能恢复;凡精不足者为阴精亏虚,治疗当 用味厚滋养阴精之品以滋肾填精。13 .据素问汤液醪醴论,简述你对标本不得的理解?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

29、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即指患者的 神机为本,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为标。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则不能使医工的治 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论点精辟地论述了病人和医生、疾病和治疗之间的辩 证关系,反映了处理好标本关系的重要性。14 .结合素问五常政大论,谈谈体质与用药之间的关系。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耐药性强的人,可 以选用气味浓厚、作用较峻猛的药物,否则药力不足,疗效不佳;耐药性差的人,应谨 慎选择气味温和、作用轻缓的药物,过则伤正,亦影响疗效。影响耐药性的因素很多, 除了体质外,还与药物种类、服药时间长短等有关。15 .你对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

30、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怎样理解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这段原文指出了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即疾病有新感 和痼疾的不同;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区别;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 人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同等因而用药有一定的法度。中医药治病的关键是调整 机体的生命机能,调动机体主动的驱邪、抗病、康复能力,故用药不要求除邪至尽,强 调食疗、食养促使机体正气的自然康复。这一观点对当今临床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16、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正治法。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 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

31、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 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运用时应把握“适事为 故”的原则。17.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反治法。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适用于病势较 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反治法是针对病证假象制定的治法,但从本质上来说,药性与疾病的病 机本质还是相反的。在运用时应注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从多从少,观其事 也”,也即先求病因,再治其病本,至于从药多少,视

32、病情而定。1&如何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寒药治热证,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治疗。王冰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热药治寒证,寒象不除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治疗。王冰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如何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微者逆之,甚则从之这一治疗原则?微甚,指病势而言。微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甚为病势较重,病情复杂或有假象。逆从,指治法而言。逆之,逆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无假象的“微者”;从之, 顺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有假象的“甚者”。即疾病轻微,无假象的用逆治法。疾病较重, 病情复杂,出现假象的,用从治法。19

33、.结合素问五常政大论,试述常用的四种服药方法。一是凉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要求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 温热时服用。二是热药凉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说明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 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三是凉药凉服,“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疗温热病证,当用清 凉方药,要等待药汤冷后才可服用。四是热药热服,“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凡治疗寒 性病证,当用温热方药,要趁药汤热时服用。1 .缴司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 “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本,指 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其

34、道理是:(1)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 而有阴阳之分。(2)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 不同,也有阴阳之异。(3)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4)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5)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 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 句是中医临床诊

35、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2 .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试述壮火.少火对人体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其中“壮火”、“少火”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 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意为:药食气味纯厚而作用纯阳,服之则耗散人 体的正气,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而作用平和,食之则能使人体正气壮盛。即具有纯阳作用 的壮火之品能够损伤人体的正气,具有平和作用的少火之品能够补益人体的正气。 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过亢的阳气,即 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这种

36、壮火、少火的理论,不仅成为中医 病 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3 .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如何理解的?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 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 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 放血等疗法。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

37、着重要指导意义。如伤寒论中的“血丑家不可汗”、“疮家不 可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汗法禁忌原则,即导源于此,告诫医生对血虚或失血感受外 邪者,当用养荣发汗的治法。后世医家据这一理论,提出了 “血汗同源”的论点。4 .结合灵枢百病始生篇谈谈正气和邪气发病过程中的关系,有何指导意义?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正气虚弱,一是邪气侵袭。灵枢百病始生 篇认为虽有邪气侵袭,如果正气不虚,也不会使人生病,即“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 独伤人”。当正气虚弱之时,又受邪气侵袭,则可使人发病,即文中说:“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由此可见,本篇把邪气的侵袭 看作是发

38、病的条件,而正气虚弱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因此,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先 决条件,是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观点不仅为中医发病观奠定了理论 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提示人们必须注重摄生、保养正气,避免邪气侵袭,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在治疗中则应当注意扶正以驱邪。5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简述对病机十九条如何归类。(1)属六淫病机的有12条:诸热督痣诸禁鼓栗,如丧神付火诸逆冲上I皆属于火诸躁狂越诸病肘肿,疼酸惊I骇诸胀腹大 诸病有声, 诸转反戾, 诸呕吐酸,鼓之叫I鼓水液油浊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2)五脏

39、病机有5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脑郁,皆属于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3)上下病机有2条: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6 .结合素问痿论,谈谈你对治厨虫取阳明”是怎样理解的?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中提出的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道理主要有 两方面:因痿证的主要病机是五脏热而导致津液气血亏少,以致筋脉痿废不用,而足 阳明胃是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若要筋骨皮肉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就必须有充 足的气血营养,所以必须重视阳明。人身阴阳诸经,皆会合于阳明经之气街穴处,并 且连属于带脉,故称阳明为“十二经之长”。如果“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 痿不

40、用”,所以治疗阳明经,则诸经皆可得以调治。可见,“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关键。本篇“独取阳明”,是强调诸种痿证的治疗皆应重视阳明,并非仅取阳明之义。因经 文中还指出了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两条基本治疗原则,说明“取 阳明”的同时,还必须对痿证相关脏腑进行辨证论治,还应按脏腑所主旺时来取穴论治, 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7 .结合素问脉要精微论简述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 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诊病的时间 以平旦为宜。因为平旦之时,病人未做剧烈的运动,未进饮食,气血平静,脉象不受

41、环 境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如实地反映出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状况,此时诊病有 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但从临床实际来看,诊病都要求平旦是不可能的。因此其精神 实质在于强调诊脉时必须让病人安静,尽量排除非疾病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获得准确 的病情资料,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结合素问平人气象论,谈谈如何理解脉以胃气为本 ?其脉象特点是什 么?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强调脉以胃气为本的重要性,脉无胃气则死。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其要点 在于胃气的盛衰有无,即脉以胃气为本。脉象反映气血盛衰变化而根源于脏腑,脏腑则 依赖于胃气,故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说

42、:“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臧之本 也。”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弱,柔和之意。因此,有胃气之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不浮 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应手柔和有力,来去节律规整分明,蕴含生机之象。在临 证诊治过程中,察胃气多少有无以判断平脉、病脉、死脉,对于指导辨证论治及其预后 转归,具有深刻的意义。9 .如何理解素问经脉别论中的生病起于过用 ?第一,在发病学上有着普遍意义:在外,有四时气候寒暑燥湿风火等太过或不及, 即六淫邪气致病;在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过激,即七情失调致病;在饮食上, 由于五味偏嗜,饥饱无常,造成肠胃损伤致病;形劳、房劳等太过,也可伤精耗气致病。第二,指导养生防病:从

43、发病学角度而言,无论内伤、外感,其发病之由,均因 “过用”,因此,体质弱者,尤当注意养生,避免“过用”;而体质强者,若恃强过用,也 必生病而不能长寿。第三,指导临床治疗:无论用针、用药,均应适度,而不能太过,过则伤正。10 .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句的含义是阴血宁静不耗(平静于内),阳气固密不散,阴 阳双方保持平衡状态,阴能养精,阳能养神,才能使人体精足神全,维持正常活动。如 果阴阳双方依存关系破坏,发生分离决裂(亡阴、亡阳、寒热真假证等),即“阴阳离 决,精气乃绝”,就会使体内的精气(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所需的一

44、切物 质)随之而竭绝,生命活动也便告终结。这种强调阴阳平衡的观点,是中医学的重要思 想,一切活动和养生措施,都是促使阴阳双方复归“阴平阳秘”状态,达到“精神乃治” 的状态。因此,本段原文无论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还是防病和治病方面,都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医学免疫学名解释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CR/BCR或Ab结合,促使其增殖、 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 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

45、oral immune response, HI)B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 (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 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 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 织特异性Ag亲和力低,或Ag浓度低,并不致AID的状态。免疫耐受T/B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 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 刺激仍有免疫应答的能力。PRR

46、(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 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o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 疫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 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 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 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 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

47、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 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 围内的相对稳定性。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 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抗原性:与抗体or致敏T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又称表位。共抗原:具有共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抗原。异嗜性抗原:在人不种属动物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